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9.26 KB
- 文档页数:4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方格纸、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探究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除法的知识。
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2米布做书信袋。
一个小书信袋需要15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25米。
生2: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45米布给洋娃娃做裙子,一条裙子需要425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生2: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生3:45米布可以做几条裙子?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这个问题。
(课件呈现: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评析:借助布艺兴趣小组做书信袋和做裙子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即将学习内容的距离。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教学第一个红点问题:“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①自主列式,理解意义。
师:要解决“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生:2÷15=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
②组内交流,探究算法。
师:怎样计算2÷15呢?先独立计算,再在组内交流。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思想的美妙与魅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分数除法教学难点: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温故旧知1.计算。
2.说说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何3小时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3.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里有()个小时。
二、教学实施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1、例2。
①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解决呢?②列式。
师问:怎样求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引导学生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列式。
2、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①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算法,教师评价。
②用线段图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提问:在图上怎样表示“32小时走了2千米”这个已知条件?3、学生自学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问:求小红1小时行多少千米,列式是65÷125=,该怎样计算呢?4、归纳方法。
师问:观察比较例2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你发现的规律吗?(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8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54÷4= 54○41=( ) 125÷5= 125○( )=( )6÷43= 6○( )=( ) ( )÷( )= 31○41=( )2、口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92×4 71×3 125×2 151×698÷4 73÷3 65÷252÷6 二、新授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32 65÷125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3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32小时走了2 km 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32小时走的路程)(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32小时走了2 km ,要求1小1小时走了?千米? 小时走2 km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21,算式:2×21再求3个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21×3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32=2×21×3=2×23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65÷155,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数除以分数》是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部分分数除法第3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倒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生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师要特别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想、类推、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我首先设计了一组复习题如下:1.说出各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
1310÷5 61÷4 53÷12 98×2 2.说出此题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
一辆小轿车2分行驶2400米,1分行驶多少米?3.根据分数除法意义,把下面乘法算式改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15×53=9在学生完成之后提出,上面所写出的除法算式中,哪个是分数除法? 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已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那么,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并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分数除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数除以分数。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后,学生需要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道数除以分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日常生活情境,如妈妈做的蛋糕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可以通过乘以倒数来实现。
如:8 ÷ 2/3 = 8 × 3/2 = 12。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三、分数除法(第三课时)整数分数除以分数(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的分数除法第三课时:整数分数除以分数。
一、教学内容1. 分数除以分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则;2. 整数除以分数的转化方法;3.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步骤;4. 实际应用题的解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掌握整数与分数除法运算的转化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整数与分数的除法转化为分数与分数的除法。
2. 教学重点: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规则,以及整数除以分数的转化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小明有2/3的糖果分给他的朋友们,如果每人都分得1/4,他能分给几个朋友?”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演示: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几个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并及时给予批改和讲解。
4. 应用拓展:出示几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分数除以分数;2. 板书内容: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规则,以及整数除以分数的转化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批改和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应用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并布置一些类似的实际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我还将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分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分数人教新课标一个数除以分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1—32页的全部内容。
要求学生既要知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又要知道其中的算理。
既是对分数的意义的复习,又为后期学习更复杂的分数除法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能力运用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三)课时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中,掌握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学习重点探究并得出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试着计算2÷4 5【设计意图:学生提前试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可能会有下面的计算方法:(1)模仿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2÷45=2×54=52(2)利用商不变的性质:2÷45=(2×54)÷(45×54)=52。
学生有了初步的探索经验,课中就可以重点放在“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二)课堂设计1.导入的12。
再求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12×3=2×32③根据分析思路,引导学生理解:2÷23=2×12×3=2×32=3(km)理解:2×12表示什么?2×12×又表示什么?(3)观察思考,归纳算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将“图”与“式”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说理,理解算法和算理,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蒋望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经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温故旧知1.计算。
2.说说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何3小时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3.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里有()个小时。
【设计意图】在新课之前进行必要的复习,在巩固旧知的同时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教材第31页例2。
小明小时走了2 km,小红小时走了km。
谁走得快些?教师:题中有哪些信息?“谁走得快些?”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预设:学生能叙述题中告知的信息是小明和小红各自行走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借助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对数量关系的描述,能理解“谁走得快些?”实际上是比较谁的速度快,速度=路程÷时间,由此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
(三)引导“转化”,探究新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你能试着把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加以计算吗?预设:1.要想把除数变成整数而商不变,根据商不变性质,可得(km)。
2.同样根据商不变性质,但除数可以化成1,即(km)。
【设计意图】如果一开始就按教材编写的方法来推导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肯定较难接受,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困境,无法顺应学生自然地、主动地建构知识。
让学生尝试把“一个数除以分数”转化成已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用“新旧知识的转化”来推动“计算方法的转化”,学生喜欢尝试并容易接受,也能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魅力。
人教版JUNE 2021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案整理人尼克知识改变命运《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31页例题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转化、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方法:诱导推理法、动手操作法、认知迁移法。
教学准备:课本、练习本、直尺、ppt 。
教学过程:课前预热:6 (背记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1. 复习铺垫1.口头列式,并说一说数量关系。
小明5分钟走了200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200÷5, 速度=路程÷时间) 2.看图列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31页例题2 (1)阅读与理解你都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谁走得更快一些?怎么求速度? (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2÷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 2/3 怎么计算呢?启发学生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2)交流理解思路指着图启发:已知2/3小时走了2千米,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先求1/3小时走的千米数,即2x 1/2;再求3个1/3小时走的千米数,即2x 1/2 x3.)(3)探索计算方法启发:刚才我们用二除以三分之二求1小时所走的路程,现在我们又发现二乘二分之三也可以求1小时所走的路程,所以2÷(千米)。
怎么变的?(43.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尝试计算:六分之五除以十二分之五。
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例2及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推理过程,运用转化思想理解计算方法的由来,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让学生通过探索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算法的探究和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PPT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1.口算。
18×56 45×57 29×089÷4 37÷4 611÷22.一架飞机3小时飞行1800 km,这架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口头列式计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生活中许多时候都会用到很多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看看下面的情境图,你会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三、迁移内化,合作探究(PPT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2)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学生口答。
3.师:说出你列式的根据。
4.自主尝试着算一算2÷23,看看能不能找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建议你们画个线段图帮助自己。
(1)学生计算,同桌互议。
(2)汇报交流。
(3)教师引导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师:看图想一想,小组讨论,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我们可以怎样做?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板书图)师: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 km 的12。
再求3个13小时,即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3=2×12×3=2×32=3(km)(4)引导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来计算。
5.拓展延伸。
(1)尝试计算56÷512。
师:请尝试计算,再找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材第31页例题2,第32页做一做。
本例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
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显然“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成为列式的依据。
由于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比较熟悉,所以列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这有利于把教学重点集中于计算方
1.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并掌握分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转化等
基本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思想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教学难点】
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
一、复习导入
师:如果我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瞧,小红和小明两个人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他们想比比谁走得更快些。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大家看屏幕,发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2
(1)默读例2题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小明:2÷23小红:56÷512
(2)计算2÷23
,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 2÷23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23
小时走了2 km 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23小时走的路程)
3.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23
小时走了2 km ,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过程。
先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12,算式为2×12;再求3个13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为2×12
×3。
5.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
2÷23=2×12×3=2×32
=3(km) 6. 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56÷512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 画图理解计算思路。
先求112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再求12个112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即1小时候走多少千米。
明确算理:5个112小时走56km ,求1个112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把56
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也就是求56的15是多少,即56×15;再乘12就是1小时走多少千米,即56÷512=56×15×12=56
×125
=2(km)。
2. 观察对比。
小结:分数除以分数,可以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4)综合例2两道算式的算法,归纳分数除法统一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题。
1. 学生独立计算,明确算理。
2. 点名汇报,说明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