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授课讲义(1)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通俗易懂的经济法讲义—票据法1票据法律制度一、票据和票据法(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自己看一看,同时大家了解票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有价证券,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
(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除了汇票、本票和支票以外,还有股票,不是股票法上的票据。
下列哪些票据法上所规定的票据。
汇票、本票、支票、发票有可能作为选项的。
(二)票据的法律特征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票据法的特征在137页最后一段,到138页整个第一段,都是讲它的特征,票据是一种设权证券,大家注意像我们的股票和公司债券,它在我们法律上叫设权证券,就是说这个股票债券发给投资者,是为了它证明它对公司享有股权、享有债权那么实际上就是说这个债券发行之前,人家对它的债权、股权已经存在了。
票面的东西主要是为了证明它有债权,有这种股权。
但是我们的票据就不一样。
出票行为它实际上通过出票给支票人创造了权力,它不是为了证明权力而是为了创造一种权力。
所以他叫作设权证券。
票据它是要素证券,就是它的记载事项。
记载内容法律上有规定的,有相应的保证你也在相应的地方做。
所以它是要素证券。
有那些事项必须记载你必须记载,不记载的话票据就无效。
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的一切权利与义务的完全根据权力文义记载为准。
不能够以票据以外的别的证明方法,证明当事人的之间的权力义务,然后票据是无因证券、金钱证券、返还证券等等。
要求大家一定要仔细的看,这个内容专门在这个地方出题,这个可能性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你不把这个票据的特征搞清楚的话,你看后面的法律内容你根据看不明白,因为那些东西恰恰反应了票据这种证券特征的。
你比如票据的无因性,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票据的签发转让基于一定的原因产生的。
但是一旦这个票据转让或者签发或者背书的话,它和产生这个票据背书转让或者出票这样原因之间是相分理的。
不在联系在一起了。
那么以后确定票据权力和义务它的产生原因是没有关系的,是相分理的。
所以它叫票据的无因性,关系这一点后面我会给大家讲的。
票据法讲义票据结算是支付结算的极为重要的方式之一,票据法是国家专门规定票据关系以及与票据行为有密切关系的非票据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本部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介绍有关票据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票据和票据法的概念,票据法律关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与利益偿还请求权,票据责任与票据抗辩,汇票、本票、支票的法律规定,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等。
参考书:徐学鹿主编:《票据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目录第一章票据法概述第二章票据法律关系第三章票据行为第四章票据权利与利益偿还请求权第五章票据抗辩第六章汇票第七章本票与支票第八章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第九章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第一章票据法概述案例:李天平票据、合同诈骗案;支票声明作废纠纷案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一)票据的概念及特征1 概念关于票据的概念,有广狭两义。
广义的票据是指各种商业活动中与权利结合在一起的有价证券和凭证,如提单、运货单、栈单、股票、国库券、企业(公司)债券;汇票、本票、支票等;狭义的票据仅指货币证券,即出票人依票据法规定的法定条件,签章于票据上而发行的,并以其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货币为目的的有价证券。
本课程所讲的票据,仅指狭义的票据,亦即汇票、本票和支票。
《票据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票据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
”2 特征狭义上理解的票据,具有以下七个法律特征:(1)票据是完全证券:①票据是设权证券。
就证券权利与证券作成的关系的不同,证券有设权证券和证权证券之分。
权利义务产生于证券作成之前,证券的作成仅在于证明一定的权利存在,其证券为证权证券,如提单、栈单等。
权利义务发生于证券作成,证券的作用在于创设一定的权利,其证券为设权证券。
票据权利因票据的作成而产生,作成票据就创设了票据权利。
因此,票据不是证权证券,它不是用以证明已经存在的权利,而是创设权利,是一种设权证券。
前言
一、票据的概念
(一)票据,出票人依票据法签发的,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在见票时或者在票据记载的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有价证券。
(P14)
1、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体现某种民事权利的文书,该文书与其所体现的权利紧密结合。
有价证券包括:
物权证券:仓单、提单;
社员权证券:股票;
债权证券:债券、车票、机票、票据
票据是完全的有价证券:文书与权利的紧密度最强。
2、票据是无条件支付或者无条件委托支付一定金钱的凭证。
3、票据必须是依票据法的规定签发。
(二)种类:
汇票银行汇票
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本票银行本票
商业本票
支票
1、汇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1)银行汇票:银行作为出票人签发的票据;
(2)商业汇票:非银行单位或个人作为出票人签发的票据。
商业汇票都是远期汇票,从出票日到到期日的一段时间内,无法保证汇票的信用,所以设计了承兑制度,即由付款人进行承兑,付款人承兑后,即负有到期付款的票据义务。
①银行承兑汇票:非银行单位签发的以银行作为付款人的汇票。
②商业承兑汇票:非银行单位签发的,以非银行单位作为付款人的汇票。
我国票据法允许签发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但是银行汇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必须是同一人。
注意:我国个人不能签发商业汇票,只有非银行单位可以签发。
2、本票: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1)银行本票:银行作为出票人,承诺自己无条件付款的本票;
(2)商业本票:非银行单位或个人作为出票人,承诺自己无条件付款的本票。
我国只允许签发银行本票
3、支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三)基本概念:
(1)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票据交付给收款人,从而创设票据的人
(2)收款人: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的权利人,最初的持票人
(3)付款人:汇票和支票中记载的,将来有可能对票据付款的人。
(4)承兑人:远期汇票的付款人,在汇票上进行承兑,表示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票据金额后,成为承兑人。
(5)背书人: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一定事项,将票据转让给他人或者将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的原持票人。
(6)被背书人:经背书人的背书行为取得票据的人。
二、票据的职能(功能)
(1)汇兑职能:
克服金钱支付在空间上的障碍;
(2)信用职能
克服金钱支付在时间上的障碍
(3)支付职能
三、票据法与传统民商法的不同
(一)理念不同:
传统民商法:公平、正义
票据法:保障票据流通
(二)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重要性不同:
传统民商法:实质要件重要,尤其强调意思表示真实,形式要件不甚重要
票据法:形式要件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票据的有效与否,实质要件不影响票据的效力。
(三)行为人的权利不同:
1、传统民商法:行为人只有一次权利
票据法:行为人有两次权利
A(出票人) B(收款人)
C(付款人)
B享有向C请求付款的第一次权利,C拒绝付款,享有向A追索的第二次权利。
2、票据法对持票人权利的保护非常重要。
(四)权利义务转移后的法律后果不同:
传统民商法:债权债务转移后,原权利人或义务人退出法律关系。
票据法:票据转移后,原票据权利人成为票据义务人。
A(出票人) B(收款人) D E
C(付款人)
A签发一张票据给B,A是票据权利人,B是票据义务人,A向B承担保证票据到期可以得到付款的义务。
B将票据转让给D后,B成为票据义务人,向D承担保证票据到期可以得到付款的义务,A也向D承担保证义务。
D将票据转让给E后,D向E承担保证票据到期可以得到付款的义务,A、B也向E承担保证义务。
第一章票据法的概念与性质
一、票据法的概念
票据法,是指调整票据关系以及与票据关系有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票据关系:因票据行为而产生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
与票据关系有关的其他社会关系:为保障票据关系的依法产生、变更、实现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二、票据法的性质
1、私法兼公法性
私法性:主体平等
公法性:国家干预性强
2、国内法兼具国际法性
3、技术性而非伦理性
4、强行法而非任意法
第二章票据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统一国际间票据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