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论证要合理》写作指导+优秀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指导(共5个专题)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专题指导(共5个专题)写作小专题观点要明确【写作导航】要使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不仅表现在论点提炼得鲜明、深刻和新颖上,更表现在整篇的论证上和文章整体效果上。
因此,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写前明意。
对提炼出来的论点,要不断加深认识,并力求使它在自己头脑中扎根。
做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具备了动笔写作的条件。
二、写时宗意。
1.开头点明观点。
初写议论文最好采取开宗明义的手法,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中心的现象。
2.观点贯穿始终。
观点的明确,还在于行文过程中将观点当作一条主线,贯穿文章的始终,可以用分论点展开观点、论据紧扣观点等方法。
3.行文过程处处照应观点。
可以是结尾照应开头提出的观点,形成首尾呼应,升华中心的严谨结构;可以是边叙边议,反复照应观点,把文章的观点融于叙事议论之中。
三、写后查意。
文章写成初稿,不妨再检查一遍,看看原先确立的论点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否则就要再进行修改,直到成功为止。
【例文引路】感受生命的跳动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着,我感触熏染着生命,感触熏染着生命勃勃的生机。
生命老是以一股向上的力量,敲击着生长的鼓点,传递着奋发的动力。
【直言不讳】开头点明观点,开宗明义。
生命的这种勃勃生机如此强大,来自何方?自身照旧自然?细细地感触熏染,哦,正是一切自然生物的生命跳动,激昂着自己生命的跳动。
只要有一寸泥土,一粒种子的生命就开始跳动,吸收养料,发育胚芽,破土而出,向着太阳挺拔。
生命的勃勃生机真的是无处不在,鸟的展翅,花的开放,虫的鸣叫……都闪耀着各自的色彩,呈示着各自的奉献,正是生命跳动生机,坚韧、豪迈、乐观富有力量,汇织成一支激昂的交响乐。
那乐曲的,是生命熄灭的演奏。
这时生命便绽开最灿烂的花朵。
那瞬间就如流星划过夜空,虽然极端短暂,但让人震撼激荡。
【比方论证】运用比方论证的方法,将深奥的道理简单化,便于读者理解。
写作论证要合理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要进行论证。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论证的合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论证要合理”这个问题。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明确“论证要合理”的概念。
明确:论证,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结论。
(二)“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确:(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同时,要通过恰当的分析,使读者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论据与论点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3)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4)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三)论证的方法有哪些?各自起什么作用?明确:(1)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
(2)作用:①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②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③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④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或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⑥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⑦理论论证: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四)结合例文,指导技法1.明确内容。
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600字以上。
2.提出要求。
(1)在标题或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3.例文导航。
知足就会常乐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
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写作:论证要合理》精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写议论文,做到观点统一,论证严密。
2.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撑观点。
3.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教学重点:1.写议论文,观点统一,论证要合理。
2.选择恰切的材料论证观点,使材料能够支撑观点。
教学难点:1. 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简要叙述材料内容。
2. 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一、明确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及三个学习任务(一)三个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学写议论文,做到观点统一,论证严密。
2.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撑观点。
3.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二)三个学习任务【投影】《论证要合理》任务单1.辨别五句式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2.精简材料句人物、事件、结果,对应论点3.精修分析句;因果分析、假设分析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1.辨别五句式;2.精简材料句;3.精修分析句。
五句式分别是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精简材料句的方法是提炼出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结果,而且材料中要有对应论点的关键词。
精修分析句的方法主要采用因果分析、假设分析。
二、完成任务一:辨别五句式(一)再现课前写段任务【投影】再现课前写段任务《怀疑与学问》一文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
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
200字左右。
提示: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的观点;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料”,要含有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这五种句式。
(二)请用下面这个表格辨别五个例文有没有五种句式,有的打“√”,没有的打“×”:(例文、表格见“相关资料”)(三)通过对五个例文的五句式辨别,结果如下:(略)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分析句是同学们最大问题,什么原因呢?预设:由于有些同学的材料叙述过长,挤占了分析句的位置,叙多于议,而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写作实践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模板+高频素材积累议论文结构中较为常见的是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是指在论证某个观点或论题时,将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从属于中心论题或观点的,它们之间地位平等,呈平行关系,故称并列结构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分论点并列式,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二是论据并列式,即把几个有平行关系的论据并列起来,以充分论证论点。
用此种结构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本论部分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段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共同论述中心论点,述角度不可重合、交叉。
2.文章中设置的分论点不宜过多,一般为三个,以保证分论点之间具有鲜明的并列关系。
在应试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采用并列式结构的好处有: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并列式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闼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并列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并列式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模板谈意气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
九年级上册部编语文五单元写作技巧、素材及范文点评写作论证要合理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
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
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掌握的同类事例多时,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列举。
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平时多读书报,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
二、引证法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
用好引证法要注意: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要简洁,不宜过多。
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三、喻证法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2.喻体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四、比较法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两种。
1.对比法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时注意所选取“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
2.类比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是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作完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真理,一刀见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写作课主备人:李晓霞___审核人:陈霞课题写作:论证要合理课时第1课时课型作文指导课总1课时授课人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学会在文章中合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并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重点: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在文章中合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并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方法:引导、练习课前自学自学活动:阅读课本111—112页内容,圈点勾画出主要知识,明确自作要求。
自学质疑:我的困难(或问题)是:课上研学一、自学反馈议论文写作知识梳理1.观点要明确(论点)2议论要言之有据(论据) 3.论证要合理(1)论证要合乎逻辑(2)材料要支持观点(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二、聚焦问题“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三、研究分享【探究活动】“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 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在论证时,尽量避免出现如前面示例类似的逻辑错误。
常见逻辑错误: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倒因为果、模棱两可、不当类比等。
习作片段1:我认为知足常乐。
知足是一种策略。
十六国时期,西燕政权的第二个皇帝慕容冲在攻打前秦时取得了成功。
之后,他便决定不再继续攻打,选择了返回故乡。
但其实这只是他的一种策略,最后的战役中,慕容冲依旧战胜劲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可见,知足的人,方能活在当下,逍遥一生。
点评:观点不够明确,论证思维逻辑稍显混乱。
方法指导:论证的合理性体现在观点的一致性上,即文章从头至尾,观点都要统一,不能混淆或者偷换概念。
观点既然是“知足常乐”,那么所有的论证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开头和结尾处也可以用照应的方法来强调观点。
链接课文:如课文《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之后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最后呼应开头,强化中心论点。
《论证要合理》世事万象经典素材1.你知足吗?大师在自家空地上竖了一块牌子:“这块地将无偿送给真正知足的人。
”一个富有的农民骑马路过,说:“既然大师如此大方,我何不笑纳,因为我有钱有权,当然有资格来拥有这块土地。
”于是,他敲开大师的门,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和权利抖了出来,又说“我现在很成功,也很知足。
我觉得自己有资格得到你那块土地。
”大师问道:“你真的很知足吗?”“对,确实如此。
”农民回答。
朋友,如果你确实很知足,为何还在乎我这块破地?”大师问。
【适用话题】知足;给予。
2.李陵与苏武,还有屈原汉代的李陵、苏武,同是面对匈奴,同是面对高官厚禄的利诱,李陵动摇了,投靠了匈奴最终留下千古的骂名;而苏武坚韧不屈,誓死不与匈奴同流合污,在塞北牧羊整整19年,终千古流芳。
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昏臣当道的楚国朝廷之中,大胆直谏,义正词严。
在“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楚国,他却“皭然泥而不滓”,在“众人皆醉”的环境中“独醒”。
可见,“近墨”是否“黑”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品格。
【适用话题】气节;品格;环境的影响。
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但到了东晋末年,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
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
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
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名利,为官清正,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时已过“不惑之年”,他在朋友的劝说之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
浔阳郡的督邮凶狠贪婪,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掌握论证的基本结构和要素,理解并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来支持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实例分析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并有效论证。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论证文的逻辑美和结构美,激发创作欲望,提高论证文的写作质量。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论证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论证的基本结构和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式)。
•学习并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论点,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引导学生构建清晰的论证思路,避免逻辑混乱或论证不足。
教学资源•教材《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相关内容。
•优秀论证文范文及解析。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材料和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论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论证文,引导学生学习论证技巧。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论证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
•写作实践法:安排写作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论证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有争议的社会现象或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他人。
•引入主题:由此引出论证的重要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如何使论证更加合理。
新课教学1.讲解论证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的概念。
•通过实例说明三者在论证文中的作用和关系。
2.学习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选取典型事例,分析如何运用事例来支持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讲解其作为论据的效力。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事物的异同,强化论点的说服力。
•每种方法均配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论证逻辑。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论证要合理》作文指导及佳作3篇【内容概要】教育部编写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论证要合理。
什么是论证要合理?简单地说就是指论证合乎逻辑、材料选用恰切、论证方法适当、论证结构合理四个大的方面——能选用恰切的论据论证论点,能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合乎逻辑的论证阐明观点,从而时读者信服。
该内容既有教师写作指导,又有优秀学生习作参考。
【单元作文】写作实践:一、《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
请你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
200字左右。
二、俗话说“知足常乐。
”有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
”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600字。
三、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驳论文。
不少于600字。
}教师指导:一、论证的方法和作用(1)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
(2)作用:①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②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③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④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或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⑥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⑦理论论证: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二、论证的结构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两种:1.层进式又称纵贯式。
这是议论文全文结构中最常见的,也被称作“三段式结构”。
它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将文章分为“引论(导论或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立论文是提出观点,驳论文是亮出“靶子”;第二部分中展开论证,或进行反驳;最后是作结。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论证要合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论证要合理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吴丹青老师的指导下,分享“论证要合理”的写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选择了四篇议论性文章,有立论,有驳论,单元导语中提出的阅读重点是: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写作的要求是“论证要合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九上第二、三单元已经初步学习议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一是观点要明确:1.观点句的特征;2.观点呈现的位置;3.论证结构凸显观点。
二是议论要言之有据:1.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2.使用材料应保持与观点一致;3.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这是学生已知的议论文写作基础,本单元学习论证要合理,重点是学习:1.选用恰切的论据;2.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3.论证要合乎逻辑。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写作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够选用恰切的论据证明论点,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释。
2.能够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
3.学会运用合理的论证结构,多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理地论证。
(一)情境激趣,明确任务班级开展“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才”为论题的辩论会,作为正方一辩,请你写一篇立论。
正方的论点是:逆境有利于人成才。
【设计意图】提供辩论赛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的立场和身份,确定观点。
(二)根据观点,选用论据任务一:根据观点列出备选论据。
此环节请学生根据观点,列出自己认为可用的论据。
比如第一组同学列出的备选论据: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学生落榜轻生获救、花木兰代父从军、霍金取得极高成就等事实论据和自古雄才多磨难的道理论据。
任务二:结合观点选择适切论据。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习作《论证要合理》写作指导+优秀范文
写作指导
写议论文离不开论证。
论证,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结论。
那么,如何使“论证合理”呢?
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论证时要避免犯逻辑错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倒因为果、模棱两可等。
2.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讲道理、摆事实、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
写作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3.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清晰。
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优秀范文
不知足者常乐
有句老话“知足常乐”,意思是人若懂得满足就可以常快乐。
真的是这样吗?人知足了就可以常乐了吗?
我觉得知足只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知足就是说自己沉浸在过去的荣耀之中,不求上进。
一个人应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成功已是过去的,不代表现在。
如果因为取得一点成功,就认为可以“知足常乐”了,就放弃了追求进取,在原地踏步,那还不如不获得成功呢。
也许还不如失败的好呢,因为得到了失败的教训,这样反而会激起人的斗志,获得更大的成功。
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等之后,就“知足常乐”了,骄傲自满了,并说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么意见,因为再好的意见也比不上我的头脑”这样的话。
最后,因为他的固执,不肯将直流电改为交流电,使这件事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而与爱迪生刚好相反的则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了一克镭,但她并没有因为发现了镭而知足常乐,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研究,之后,她精确地测定了镭元素的原子量。
她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据说,有一次她的一个邻居带着一个小女孩到居里夫家玩,那个小孩临走时竟然把居里夫人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奖杯拿走,邻居急忙阻止小孩,可居里夫人却说:“不要紧,那是过去的事了,对我来说只有不断地发现才更有意义”。
看,居里夫人与爱迪生之间的差别有多大,一个“不知足”,一个“知足”,带给人的却是不同的处世方法。
我认为,知足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而不知足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不知足可以成为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向上发展。
所以,我认为不知足才能常乐。
*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