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设计与仿真
- 格式:pdf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64
电机调速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调速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调速的主要方法。
2. 学生能描述仿真软件在电机调速中的应用,了解其功能和操作流程。
3. 学生能解释电机调速仿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参数对调速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仿真软件进行电机调速实验,熟练操作相关设备。
2. 学生能通过调整仿真实验参数,优化电机调速性能。
3.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电机调速实验结果进行有效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机调速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电机调速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3. 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调速技术的实践应用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深入理解电机调速原理,掌握相关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机原理和仿真软件知识基础,对实际操作具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机调速原理回顾:包括电机调速的基本概念、调速方法分类及适用场合,重点复习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调速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机调速概述2. 仿真软件介绍:介绍电机调速仿真软件的功能、操作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熟悉仿真实验环境。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机调速仿真软件3. 电机调速仿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仿真软件进行电机调速实验的方法,包括参数设置、实验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仿真实验操作4. 调速性能分析:分析不同调速方法下电机性能的变化,探讨参数调整对调速性能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调速性能分析5. 实践应用与拓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机调速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电机调速系统的计算机仿真一实验目的1.通过仿真了解并会运用matlab/simulink与simpowersysdem设计电机系统并对系统进行软件仿真。
2.通过系统模型实验研究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过程与方法。
3.通过系统模型实验研究直流电机闭环可逆脉宽调速系统的过程与方法。
4.通过仿真掌握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1.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仿真建模与模型参数设置①三相电源的建模和参数设置peak amplitude :220V frequence:50Hz phase A相0deg B相-120deg C相-240deg②晶闸管桥的建模和参数设置桥臂数3③平波电抗器的建模和参数设置Inductance 5e-3H④直流电机建模和参数设置(见下图1)⑤控制电路建模和参数设置包括同步脉冲触发器的建模和参数设置、给定与测量Frequence of synchronisation voltages50Hz给定alta=90,为常量。
在电机的测量端口测取w(转速),Ia(电枢电流),If(励磁电流),Te(电磁转矩),用多路复用分离各测取量,在示波器上用不同的坐标显示。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完毕后模型见下图2:其中模型中没有对控制电路模型进行creat block。
Current controller所用的PI调节器参数设置如下图3:Speed controller的参数设置为下图4:(2)其他参数设置:触发角90deg,参考给定速度Reference speed:step time 2s,initial value 100rad/s,final value 200rad/s,阶跃负载step time:4s,初始负载给定10n.m,最终负载给定100n.m (经仿真后知:负载为100n.m偏大)所有参数设置完毕,start simulink对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下图5:晶闸管输出电压波形为图6:控制角(control angle)波形为图7:(3)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如图5所示,在0-2秒的时间内,分三个阶段:电流上升阶段(0-0.1秒左右),恒流升速阶段(0.1-0.4秒左右),转速调整阶段(0.4-0.7秒左右)。
伺服驱动系统仿真方案1. 引言伺服驱动系统是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许多自动化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为了提高驱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仿真技术被用于预测和优化系统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种伺服驱动系统的仿真方案,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优化伺服驱动系统时进行可靠的预测和评估。
2. 仿真模型搭建为了进行伺服驱动系统的仿真,首先需要搭建仿真模型。
模型的搭建应包括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和载荷的建模。
以下是针对每个组件的详细说明:2.1 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是驱动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转化电能和机械能来提供动力。
在仿真模型中,伺服电机的建模通常采用电动机的方程来描述。
这些方程包括电机的电流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机转矩和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2 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是伺服驱动系统的控制中枢,用于调节电机的速度和位置。
在仿真模型中,可以采用PID控制器或者其他控制算法来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
控制器的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2.3 载荷载荷是伺服驱动系统需要承受的外部负载。
在仿真模型中,载荷可以通过质量、摩擦力等因素来描述。
载荷的建模对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地建模。
3. 仿真过程完成伺服驱动系统的模型搭建后,可以进行仿真实验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仿真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系统参数设置在进行仿真实验之前,需要设置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和载荷的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实际设备的规格和性能手册来确定。
3.2 仿真环境搭建搭建仿真环境是进行仿真实验的基础步骤。
在仿真环境中,需要设置仿真时间、采样周期和仿真条件等参数。
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Python等仿真工具来搭建仿真环境。
3.3 仿真实验设计根据伺服驱动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仿真实验。
可以通过改变载荷、调整控制器参数或者应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4 仿真结果分析仿真实验完成后,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触摸屏控制伺服电机调速实例触摸屏控制伺服电机调速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电机控制方法。
它可以通过触摸屏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和调速,满足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对电机控制的需求。
下面将给出一个触摸屏控制伺服电机调速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实例说明:在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上,需要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
生产线上的产品需要经过多个工序进行加工,每个工序对电机的转速要求不同。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实现对伺服电机转速的实时控制和调整的控制系统。
方案设计:为了实现对伺服电机转速的控制和调整,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触摸屏的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组件:1.触摸屏:用于显示电机的转速和控制界面,可以通过触摸来进行电机转速的控制和调整;2.伺服电机:作为被控制的对象,负责执行电机转速的控制命令;3.控制板:作为触摸屏和伺服电机的接口,负责将触摸屏传来的控制命令转换为伺服电机可以识别的信号,并将伺服电机的反馈信号传回给触摸屏。
管理程序: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设计一套管理程序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和调整。
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机转速监测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电机的转速信息,并将其传送给触摸屏显示;2.电机控制模块:负责将触摸屏传来的控制命令转换为伺服电机可以识别的信号,并控制电机转速的变化;3.反馈调整模块:负责实时监测电机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操作流程:1.打开控制系统的开关,启动触摸屏程序;2.触摸屏程序会显示电机的转速和控制界面,在控制界面输入电机需要达到的转速值;3.控制板会将转速命令传送给伺服电机,使其达到设定值;4.电机转速监控模块将实时采集电机转速信息,并传送给触摸屏程序显示;5.反馈调整模块实时检测电机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电机的转速,以达到设定值。
总结:通过以上的实例说明,我们可以看出,触摸屏控制伺服电机调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电机控制方法。
它可以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和调整,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仿真分析1.引言实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快速响应、高控制精度等优点。
为了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需要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来评估系统性能。
本文将介绍实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并进行仿真分析。
2.实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2.1电机模型电机模型是实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常用的电机模型有电压方程模型和电流方程模型。
2.1.1电压方程模型根据电机的电压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控制方程:\[u(t) = Ri(t) + L\frac{{di(t)}}{{dt}} + e(t)\]其中,\(u(t)\)为电机输入电压,\(R\)为电机电阻,\(L\)为电机电感,\(i(t)\)为电机电流,\(e(t)\)为电动势。
2.1.2电流方程模型根据电机的电流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控制方程:\[L\frac{{di(t)}}{{dt}} = u(t) - Ri(t) - e(t)\]2.2传动系统模型传动系统模型描述了电机输出转矩和负载转矩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传动系统模型有惯性模型和摩擦模型。
2.2.1惯性模型惯性模型用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来描述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通常可以使用如下方程来建立惯性模型:\[J\frac{{d\omega(t)}}{{dt}} = T_{in}(t) - T_{out}(t)\]其中,\(J\)为传动系统的转动惯量,\(\omega(t)\)为转速,\(T_{in}(t)\)为电机输出转矩,\(T_{out}(t)\)为负载转矩。
2.2.2摩擦模型摩擦模型描述了传动系统中的摩擦现象,常常包括静摩擦和动摩擦。
常用的摩擦模型有线性摩擦模型和非线性摩擦模型。
2.3控制器模型控制器模型是实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闭环控制模型。
常用的控制器模型有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
3.仿真分析建立完实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后,可以使用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
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课程设计绪论一、引言在当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在各类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高效、高性能电机,永磁直流伺服电机具有出色的调速性能和控制特性。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概述1.永磁直流伺服电机的原理永磁直流伺服电机是基于永磁材料制成的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电枢绕组产生的电流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电机的转矩输出。
2.永磁直流伺服电机的特点永磁直流伺服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率:由于采用永磁材料,使得电机的磁损减小,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整体效率。
(2)高精度:具有很好的位置控制性能和速度控制性能,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和速度调节。
(3)响应快:电机转矩响应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4)可靠性高:采用永磁材料,使得电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组成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永磁直流伺服电机:作为系统的执行元件,负责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2)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实现电机的速度、位置等参数的调节。
(3)驱动器:将控制器发出的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驱动电流。
(4)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电机的工作状态,将检测信号反馈给控制器。
三、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1.设计要求根据实际工程需求,设计一款具有良好调速性能和控制特性的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
2.设计原理分析永磁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设计流程(1)确定设计目标和技术参数。
(2)选择合适的永磁直流伺服电机。
实验一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实验1.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方式的实验1.1实验目的1)过实验掌握SPWM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悉与SPWM控制方式相关的信号波形1.2实验原理所谓正弦波脉宽调制就是把一个正弦波分成等幅而不等了与正弦宽的方波脉冲串,每一个方波的宽度,与其所对应时刻的正弦波的值成正比,这样就产生波等效的等幅矩形脉冲序列波,由于各脉冲的幅值相等,所以逆变器可由恒定的直流电源供电,也就是说,逆变器输出脉冲的幅值就是整流器的输出电压。
当逆变器各开关器件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工作时,驱动相应开关器件的信号也应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相似。
从理论上讲,这一系列脉冲波形的宽度可以严格地用计算方法求得,作为控制逆变器中各开关器件通断的依据。
但较为实用的办法是引用“调制”这一概念,以所期望的波形(在这里是正弦波)作为调制波,而受它调制的信号称为载波。
在SPWM中常用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因为等腰三角波是上下宽度线性对称变化的波形,当它与任何一个光滑的调制函数曲线相交时,在交点的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即可得到一组等幅而脉冲宽度正比于该调制函数值的矩形脉冲。
1.3 实验设备及仪器1)KR-1系列变频调速实验系统一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1.4 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
2)将P07号参数设置为00,选择SPWM控制方式。
将加速度设置到10,按“运行”键,控制电动机运行,观察电动机的加速过程,直至电动机达到稳速运行状态,按照60HZ的频率运行。
3)通过示波器,观察三相正弦波信号(在测试孔1、2、3)。
分别如下4)通过示波器,观察三角波载波信号,并估算其频率(在测试孔5)。
5)通过示波器。
观察SPWM波信号(在测试孔6、7、8、9、10、11)。
6)将频率设定值在0.1HZ—100HZ的范围内不断变化,通过示波器在测试孔1、2、3中观察信号的频率和幅值的关系。
1.5 实验总结2. 六脉冲型电压矢量控制方式的实验2.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方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基于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仿真基于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仿真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机调速系统在各类工业生产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双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节能效果,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构建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性能进行研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原理1.变频调速原理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来调节电机转速的一种方法。
当电机供电频率低于同步频率时,电机转速下降;反之,电机转速上升。
2.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具有编程灵活、功能强大、可靠性高、易于扩展等优点的工业控制设备。
它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三、仿真模型构建1.硬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双电机、传感器等设备。
其中,变频器负责调整电机供电频率,实现电机转速的调节;可编程控制器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实现对双电机的协同调速;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电机转速、电流等参数,为控制系统提供反馈信息。
2.软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算法、通信协议、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
控制算法基于矢量控制原理,实现对双电机的独立调速;通信协议采用Modbus TCP/IP,实现上位机与PLC之间的数据传输;人机交互界面用于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状态,便于操作人员监控和管理。
四、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1.实验参数设置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置电机参数、负载参数、控制参数等,确保仿真模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系统性能。
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转速调节范围和精度;(2)系统稳定性,如电压、电流波动等;(3)节能效果,如电机工作效率、系统整体能耗等;(4)抗干扰能力,如对负载变化、电网电压波动等外部因素的适应性。
五、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对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分析了系统性能。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引言电液伺服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大、控制精确性高等突出优点,因而在航空航天、军事、冶金、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电液伺服阀的诞生,使液压伺服技术进入了电液伺服时代,其应用领域也得到广泛的扩展。
随着液压系统逐渐趋于复杂和对液压系统仿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利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建模进行动态特性仿真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利用AMESim、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对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对于改进系统的设计以及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研究概述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和应用领域与范围的不断扩大,系统柔性化与各种性能要求更高,采用传统的以完成执行机构预定动作循环和限于系统静态性能的系统设计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现代液压系统设计研究人员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了解和掌握液压系统动态工作特性与参数变化,以提高系统的响应特性、控制精度以及工作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
1.1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简述液压系统动态特性是其在失去原来平衡状态到达新的平衡状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原因主要是由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过程变化以及外界干扰引起的。
在此过程中,系统各参变量随时间变化性能的好坏,决定系统动态特性的优劣。
系统动态特性主要表现为稳定性(系统中压力瞬间峰值与波动情况)以及过渡过程品质(执行、控制机构的响应品质和响应速度)问题。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递函数分析法、模拟仿真法、实验研究法和数字仿真法等。
数字仿真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方法。
先是建立液压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字模型——状态方程,然后在计算机上求出系统中主要变量在动态过程的时域解。
该方法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可以模拟出输入函数作用下系统各参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获得对系统动态过程直接、全面的了解,使研究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预测液压系统动态性能,以便及时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与改进,保证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具有精确、适应性强、周期短以及费用低等优点。
三相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的及仿真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和设备中。
为了满足不同工艺和运行要求,需要调节电动机的运行速度。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来达到调速的目的。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精确的调速效果。
因此,引入变频调速系统成为了提高电机调速性能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及仿真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设计:1.变频器设计:变频器是变频调速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将输入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变换成适合电动机工作的频率和电压。
变频器由整流器、滤波器和逆变器组成。
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滤波器用于平滑输出电压,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可控的交流电输出。
变频器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实现调速功能。
2.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包括速度传感器、PID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
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电机转速,PID控制器根据设定转速和实际转速之间的差异,调节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和电压,以实现电机的准确调速。
二、系统仿真: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调速性能,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
具体的仿真流程如下:1. 搭建电机模型:根据电机的参数和等效电路,搭建电机的MATLAB/Simulink模型,包括电机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机械负载。
2. 设计控制系统:在Simulink中添加速度传感器、PID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并与电机模型连接起来。
3.设定仿真参数:设置电机的参数、控制系统的参数和仿真时间等参数。
4.进行仿真实验: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转速设定值,观察电机的响应情况,如稳态误差和调速时间等。
5.优化系统性能:根据仿真结果,调整参数和控制策略,优化系统的调速性能,如减小稳态误差和调速时间。
三、结论: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调速的调速方案。
通过合理设计和仿真验证,可以得到一个性能稳定、调速精度高的变频调速系统。
基于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仿真摘要:一、引言二、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背景与原理1.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发展2.控制原理与系统架构三、仿真软件介绍与模型搭建1.仿真软件选择2.模型搭建步骤与方法四、仿真结果分析1.速度控制性能分析2.系统稳定性分析五、结论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机控制方案,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仿真实验,探讨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的性能及应用。
二、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背景与原理1.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发展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电机控制策略。
通过对电机进行变频调速,实现电机的精确速度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2.控制原理与系统架构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
控制器负责接收外部信号,根据控制策略生成驱动器所需的控制信号;驱动器负责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可执行的电流和电压;电机则根据电流和电压实现转速调节。
三、仿真软件介绍与模型搭建1.仿真软件选择本文采用某知名仿真软件进行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仿真实验,该软件具有丰富的模型库和强大的仿真功能,可满足本研究的需求。
2.模型搭建步骤与方法首先,在软件中选择对应的电机模型和驱动器模型,并搭建双电机控制系统模型。
接着,设置控制器参数,并根据实验需求编写控制算法。
最后,进行仿真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仿真结果分析1.速度控制性能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在速度控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在设定范围内,电机转速可以实现精确调节,满足生产过程对速度控制的需求。
2.系统稳定性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可编程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各种工况下,系统均能保持稳定运行,且故障率较低。
《PLC控制电机变频调速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PLC控制的电机变频调速试验系统,以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与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由PLC控制器、变频器、电机、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PLC控制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协调,变频器用于调节电机的运行速度,电机则作为执行机构实现具体的运动,传感器则用于实时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
(1)PLC控制器:选用高性能的PLC控制器,具备强大的逻辑控制与数据处理能力。
(2)变频器:选用适合电机类型与功率的变频器,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的调速性能。
(3)电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与功率。
(4)传感器:选用能够实时监测电机运行状态的高精度传感器。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PLC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首先,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合理的控制逻辑;其次,利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最后,通过调试与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功能。
(1)控制逻辑设计:根据电机运行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控制逻辑,包括启动、停止、调速等功能。
(2)编程软件选择:选用适合PLC控制的编程软件,如梯形图、结构化控制语言等。
(3)程序调试与测试:对编写好的程序进行调试与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功能。
三、系统实现1. 连接硬件设备根据硬件设计,将PLC控制器、变频器、电机、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连接。
确保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2. 编写与调试程序根据软件设计,编写PLC控制程序。
在编写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
编写完成后,通过调试与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功能。
3. 系统测试与优化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启动、停止、调速等功能。
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与调整,提高系统的性能与稳定性。
目录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直流调速系统概述............................................................................................................................. - 1 -1.3 MATLAB系统简介 ........................................................................................................................... - 1 -1.2 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 - 1 -(二)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0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探讨与创新中国设备工程 2018.06 (下)PLC 控制是指一种专业的电子装置控制,主要是在工业环境下运行的数字运算操作系统,采用可以编程的存储器,进而运算各种操作的指令,还能通过数字的输入和输出来控制各种机械运作。
本次设计基于PLC 控制的伺服电机智能调速系统,对基于PLC 的伺服电机智能调速系统进行了开发和调试。
1 系统的硬件设计1.1 PLC 控制系统的模块分析PLC 在工业控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与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更具灵活性和可靠性。
此外,PLC 有更大的优势:硬件更通用、编程更简单、软件更灵活,更适于使用和调试[1]。
PLC 主要应用在:开关量控制、模拟量控制、软元件、对特殊应用的特殊指令集、数据处理和通信组网。
1.2 电机的选型原理伺服电机的选型,重要在于能够保证系统加速和减速、静态和动态稳定、动态运行平稳、抗干扰性强。
选择电机时要满足2个公式:03L M J J ≤≤ (1)2BSMM ≈其中:L J 代表负载惯量,M J 代表电机转子惯量,B M 代表电机加速和减速的转矩,S M 代表电机静态的转矩。
进行伺服电机选型的过程中,要提前预估系统绕线圈的最大尺寸,据此预算转动惯量,然后选好固定夹钳和金属杆,算出转动惯量,最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去计算电机容量,选择合适的电机。
选完电机后,观察电机性能表,检查电机在最高转速时的加速转矩,并据此预估加速时长。
2 系统的软件设计本文的软件设计是在硬件的基础上来展开,在系基于PLC 控制的伺服电机智能调速系统设计孙彤(沈阳汽车工业学院电气工程系,辽宁 沈阳 110015)摘要:国内的PLC 技术发展较快,被普遍应用于各大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相比较以前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
为此提出基于PLC 控制的伺服电机智能调速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对系统进行了驱动测试,测试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DSP的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设计与仿真
姓名:于龙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轮机工程
指导教师:鲁凯生
20070501
先来看一下一个编码器的结构图,如图2.1
图2.1编码器实物图
光电编码器的指示光栅上有A组与B组两组狭缝,彼此错开1,4节距,两组狭缝相对应的光敏元件所产生的信号A、B彼此相差90。
相位,用于辫向,如图2-1中的A、B两组。
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
第4章系统的控制设计
本章直流伺服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设计分两部分: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
在软件设计中,介绍了DSP控制软件CCS及程序结构;在硬件设计中,在PWM对电机调速的原理上,设计了TMS320LF2407DSP芯片对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的实验电路。
最后,进行了对直流伺服电机的实际控制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1DSP控制软件
CCS(CodeComposerStudio)软件是TMS320LF2407DSP芯片自带的编程软件,是目前DSP变成软件中最优秀的软件。
利用这个软件,可以直接使上位机
图4_1CCS启动界面
和DSP通讯,在上位机中编程控制DSP的输出波形,达到控制直流伺服电机的速度的且的。
CCS启动界面见图4.1中所示。
图4.3软件开发流程图
◆C编译器(ceompiler):产生汇编语言源代码。
◆汇编器(assembler):把汇编语言源文件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文件,机器
语言格式为公用目标格式(CoFF)。
令连接器(Iink神:把多个目标文件组合成单个可执行目标模块。
它一边创建可执行模块,一边完成重定位以及决定外部参考。
连接器的输入是可重定位的目标文件和目标库文件。
◆归档器(arehiver):允许你把一组文件收集到一个归档文件中。
归档器
也允许你通过删除、替换、提取或添加文件来调整库。
夺助记符至Ⅱ代数汇编语言转换公用程序(mnimorticto_algebricassemblytranslatorutility):把含有助记符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转换成含有代数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
夺建库程序(1ibrary:建立满足你自己要求的“运行支持库”。
.buildutility)
检测电动机的速度变化,经QEPl、QEP2引脚输入给DSP,获得速度反
馈信号;
Ⅳ.速度PI调节:通过对给定值和反馈值进行比较,算出偏差,得出控制信号。
另外还进行了上下限的设定。
如初始化子程序、A/D中断处理子程序、电流PI调节子程序、速度pI调节子程序等,见文后附录。
如图4.9为编程窗口,在此窗口里,编写程序代码,可以是C语言,也可以是汇编语言。
但CCS默认的接口是C语言接口,所以用汇编时要对它进行一些简单设置,把它设置为非自动即可。
图4.9程序运行界面
在完成各个文件之后,进行总编译,然后通过仿真器加载到实验板上,就可以进行在线调试,调试成功之后可以将程序烧到片子里面。
注意,一般平常使用的CCS软件没有这个功能,可以到网上或直接去11公司官方网站下载可烧写的Flash插件即可。
4.5系统的实际控制
下面全面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并给出实际控制。
任何电机的调速都是以转速为给定量,并使电动机的转速跟随给定值进行控制的。
为了使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通常采用闭环系统对电动机控制。
35
4.5.2试验电路
根据上述DSP控制电机的原理,连接了驱动电路、DSP控制电路、电流反馈电路,如图4-13所示。
图4-13DSP控制直流电机电路
4.5.3试验结果
双极性可逆PWM系统的占空比除了决定电动机的转速外,还决定了电动机的转向,因此,在电流PI调节中,必须根据转向标志DIRECTION来决定输出极限:正转时,DIRECTION的值输出的范围是0~250(用DIRECTION值和250比较就能得出不同状态,下同);反转时,DIRECTION的值输出的范围是250~500。
当占空比值越大,电机电枢两端平均电压就越大,正方向转速就越大,当值越大,反方向转速越大。
根据以上所给出的控制原理及控制电路图进行编程,通过DSP来控制占空比生成不同的PWM波。
通过DSP中的事件管理器EVA中比较控制寄存器的比较寄存器CMPRI和CMPR2的值就可以达到改变占空比的目的,从而改变PWM波形的平均电压,实现调压调速的设想。
由DSP控制生成的四路PWM波PWMI-PWM4分别送至图4.7中的VI、V2、V3和V4,再经过驱动系统电路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
当占空比为50%时,即让比较寄存器CMPRI和CMPR2的值都250,则得到如图4-14所示的四路PWM波形PWMl ̄PWM4。
图4.14DSP输出的四路占空比O.5的PWM波形
当我们再次修改比较寄存器CMPRl和CMPR.2的值,如CMPRl的值为200,CMPR2的值为300,即占空比为40%时,得到如图4-15示的四路PWM信号P、^,M1~P、Ⅳ1垤4。
图4.15DSP输出的四路占空比0.4的PWM波形比较图4-14和图4-15可以看到,不同占空比输出的PWM波形是明显不同
用鼠标单击某模块组的图标,即选中该模块。
用户可以在右边展开的窗口中选择用户需要的模块。
图5-1Simulink仿真界面
5.2.3Simulink的仿真过程
1.创建结构图文件
在Simulink界面上打开File菜单,选择New,这时打开一个名为UntRied的结构图程序文件窗121,在建好结构图之后保存文件到需要的目录下,输入用户需要的名字即可。
2.结构图程序设计
按照系统结构图所需要的模块单元,构成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操作为:
/激活Simulink(如5.2.2所述);
/激活相应模块组,选中所需要的单元图标,通过鼠标右键加入该模块或直接拖入该模块到新打开的用户文件窗121的空白处释放;
/在用户文件窗口上,用连线按用户要求连接个功能模块;
/双击相应功能模块或通过鼠标右键,激活结构图上相应的单元,完成对各单元的参数设置。
3.Simulink仿真的启动与停止
用鼠标选择主菜单的Simulantion选项出现下拉子菜单,选中Start仿真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