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宏经
- 格式:ppt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71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2、名词解释〔3*5=15〕3、计算题〔12*3=36〕4、分析题〔9+10+10 或6+10+13, 29〕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一一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 CPI、失业率〔变量〕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那么: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P20〕(1)GD思市场价值,而非产量.(2)GDPR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勺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1〕 NNP=GN拆旧;NDP=GD拆旧(2) 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3)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股息(4) DPI=PI-个人所得税3、国民收入核算的根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4、名义GD叫实际GDP勺换算(CPI\GDP平减指数):(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效劳)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3) GDP¥减指数:又称为GDP勺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F口实际GDP 的比率,GDP¥减指数=名义GDP良际GDP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K = K和L = L(3)生产函数:Y =F(K,L)(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L1'a2、国民收入的分配:Y = MPL L MPK K其中,总劳动收入=MPL L ;总资本收入=MPK K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问的关系.C=c (Y-T); c-MPC Y-T:可支配收入(2)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增量.或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的变化量.4、投资与政府购置支出(1) I=I (r) =e-dr⑵ G =G and T 斤5、国民收入的决定, Agg. demapd:总需求: C (Y -T ) I (r ) G, Agg. supply*)总供给:Y= F(K, L)• Equilib Qum:土匀衡:1= C口-,)1 (r) G6、储蓄的构成及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分析(1)S(国民储蓄)=S1 (私人储蓄)+S2(公共储蓄)=(Y T ) £+T G = Y<G7、相关政策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1)变动G或T: S曲线左右移动(2)技术进步,投资税的减免:投资曲线I (r)移动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1、货币交易方程式:M A/~ = P Y A M A V _ A P A Y A M 故M V P Y M Y(1) 一一1------ (2)货币数量论预示着:在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r (实际利率,经过通货膨胀修正后的利率) =i (名义利率)-冗3、货币需求函数:(M/P) d=L (i, Y) =L (r+n e, Y)4、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预期本钱(菜单本钱、鞋底本钱):(1)通货膨胀: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少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二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三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2)菜单本钱:是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本钱,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企业频繁变动的物价本钱.(3)鞋底本钱、相对价格的扭曲、税收不公平引起的本钱、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造成的本钱损耗5、未预期到的本钱:n与/不一致,那么就会有人受益,同时有人受损.6、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向公众购置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1)经济过冷-央行购置有价债券(将货币投入债券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与消费-经济上升(2)经济过热-央行卖出债券-资金回笼-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回落第五章开放的经济1、开放经济的两个恒等式(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2)国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恒等式:S-I=NX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封闭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效果及其对净出口的影响) (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型:A I=0 ; ANX=A S<0(2)国外财政政策扩张型:AI<0; A NX=-A I>0(3)投资需求增加:& >0 , AS = 0 ,资本净流出与净出口下降了A I.3、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换算(1)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的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价值, 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2)实际汇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即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也可认为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 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e P一P * ...................(3)换算:e , P-国内产品价格4、贸易余额与汇率(1) NX = NX ( e )(2) e = 美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nJ EX , IM-"NX5、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下降.(2)国外财政政策:世界利率r*的上升,减少了投资,增加了资本净流出,从而使实际利率下降, NX上升.(3)投资需求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减少了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 下降.(4)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S或I ,因此,资本的流动保持不变.e > 0 , △NX = 0 , AIM < 0 , &EX< 0第六章失业1、自然失业的含义及类型:(1)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2)摩擦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是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实际工资刚性和工作岗位缺乏造成的失业.2、失业的成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异性3、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R!常将低于潜在GDP外百分点.第七章经济增长I :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1、索洛增长模型的假定:(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s-储蓄率(2)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不变:劳动率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L/L=n)(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F (入L,入K) =X Y(4)不存在技术进步,折旧率为6 , AK=I- 6 K2、单位劳动生产函数:y = f (k)3、人均生产函数的界定(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1) y=Y/L(2) k=K/L(3) i=s f (k)(4) c= (1-s) y4、存在折旧/人口增长两种情况下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定状态(影响因素) (1)只存在折旧:稳态:i k = s f (k)中k ,影响因素---------- s(正向)(2)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稳态:A k = s f (k) — ( + n) k,影响因素s (正向);n (反向)5、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1)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是使稳态时的人们消费到达最大化的资本量.(2)只存在折旧:黄金律:f' (k*) =MPK = a(3)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黄金律:MPK - = n6、索洛模型的结论(1)当s增长时,导致k*和y*提升,从而可以提升c*;降低收入中的消费比例(10,可以降低c* .(2)从长期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人均的资本存量与人均的收入水平就会较低.第八章经济增长2:技术、经验和政策1、参加技术进步要素之后的索洛模型分析E v kg =v k(1) E(2) = Y/LE (3) = K/LEk = s f (k) -(n g)k(4)(5) MPK -、= n + g2、促进增长的政策分析(6) 对储蓄的评价(7) 改变储蓄率(8) 配置经济中的投资(4)建立适当的制度(5)鼓励技术进步3、国家间增长差异的评判、结论有条件的趋同 -不同的国家会收敛到他们自己的稳定状态,这种稳态由其储蓄、人口增长、及教育状况决定.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证实是正确的.第九章经济波动导论1、宏观经济周期的划分(1)长期:价格是伸缩的,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2)短期:在某一给定水平上价格是粘性(sticky )的2、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1)总需求:指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好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购置力总量.(2) AD=C+I+G+NX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1)向右下方倾斜(P-Y坐标轴)(2)预期因素(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总供给的含义:产品与效劳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效劳总量.5、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1)长期(价格伸缩):垂直于Yf(2)短期(粘性价格):水平(3)常规:向右上方倾斜6、宏观政策对总供求的影响(1)长期:影响价格(2)短期:影响产出(3)常规:滞涨、过热、萧条第十章总需求I :建立IS—LM模型1、凯恩斯交叉图中涉及的收入决定模型(1) Y=AE=C+I+G三部门经济)(2)图形:45度线(Y=AE与总支出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产出水平2、财政政策与乘数(1)购置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用来反映政府购置支出/税收变动与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述为增加一个单位的购置支出 /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Y 1AG 二 1 -MPC(2)购置支出乘数:Kg=Y -MPCT — 1 -MPC(3)税收乘数:Kt=3、IS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它是在产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下方倾斜(r-Y坐标)4、IS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2) T增加,那么IS曲线向左下方平移(3) G增加,那么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5、流动性偏好理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的愿望或动机.6、LM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1=货币供给M因此该曲线被称为LM曲线,它是在货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上方倾斜(r-Y坐标,常规)7、LM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M 增加,那么LM 曲线向右下方平移第H ^一章 总需求II :使用IS —IM 模型2、挤出效应:1g .p二t r >Pt - £•3、货币政策与LM 曲线的移动:M4、两种政策的相互作用5、IS-LM 模型与总需求曲线的关联1、财政政策与IS 曲线的移动: G T 、Tr 、公债 (D 双松(2)双紧(3) 松紧ky-1 1--i - :y(D P = J (M/P ) = LM 左移(2) M = LM 右移=I= Y 在每一P值(3) T C C= IS右移= 在每一个P值上Y(4) 庇古效应:由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提出,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局部, 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6、短期与长期的IS-LM模型(1) K短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P=P1(2)古典长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Y=第十二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1)四部门,参加了NX(2)市场利率受世界市场利率影响r=r* 2、推导及其含义(D(2)3、浮动汇率下与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1)浮动汇率:指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可自由浮动.在这种情况下,汇率e调整以到达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当某种力量偶然改变均衡时,允许汇率运动到新的均衡值.P = "M/P ) = LM 左移 =二“NX 一乩丫4、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第十三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1、长期总供给模型:(2)黏性工资模型:PT -w J -Ld 扩大-L "Y T3、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方程式、图形及其结论(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 学家菲利普斯根据失业率和货币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这条曲线表 示,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失业通胀反向变动,政策有效(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兀-兀e=- £ (u-u* ) =0 —九=兀e- u-u*Y = Y (P - P e )(1)黏性价格模型:P = Pe (1-s) a一 s-Y)(3)不完全信息模型:Y = Y : (P -P e )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R h垂直,政策无效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1)适应性预期:这种方法假定人们对将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基于对现在的通货膨胀的观察而获得的.在没有供给冲击或周期性失业时,通货膨胀将不确定地延续当前的通胀率.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预期, 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对工资与价格确实定.(2)通胀原因:需求拉动与本钱推动(3)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测未来.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货币或财政政策的变动将改变预期,而且,对任何政策变动的评价都必须包含这种对预期的影响.第十五章稳定政策1、积极政策:扩张性政策2、消极政策:紧缩性政策3、自动稳定器:当必要时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所得税;失业保险;福利制度第十六章政府债务1、预算赤字的衡量指标:扩张性政策引致;通过紧缩性政策治理。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以下内容包含教材中全部的名词解释,其中黑体字标注的是苏老师划的重点内容)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览一.概念1、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单个产品的经济行为。
2、宏观微观: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是指这样一个经济单位,在这个经济单位内部,商品、人员、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通。
3、存量:衡量的是某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特定时点上的状态。
4、流量:衡量的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某个研究对象状态的变化。
5、内生变量:在一个经济学模型中,有些变量的取值决定于模型中其他变量,这类变量称为内生变量。
6、外生变量:在一个经济学模型中,有些变量的取值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不受模型中的其他变量影响,这类变量称为外生变量。
7、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尽管供求双方至少有一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在没有歪理的作用下,市场也没有偏离这一状态的倾向。
8、出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此状态下,一个市场中的所有当事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既没有商品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
出清是均衡的一种特例;出清意味着均衡,均衡未必出清。
出清也称“瓦尔拉斯均衡”,未出清的均衡又称为“非瓦尔拉斯均衡”。
第二章宏观经济数据一.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它是一个经济在生产商品和劳务方面的基本衡量指标,表示一个经济的总规模。
2、支出法:将一个经济中对所有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即可得到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GDP的方法叫做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总支出3、生产法:(增加值表示某一特定企业对GDP的贡献,)将一个经济中所有企业对GDP的贡献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GDP的方法叫做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企业增加值之和4、收入法:(一个企业的增加值就等于该企业的要素收入加上折旧再加上企业缴纳的间接税。
)将一个经济中所有企业的要素收入、折旧和间接税加总,可得到GDP,这种计算GDP的方法叫做收入法。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
考察GDP的概念A.所有经济交易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C.所有商品与劳务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1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D.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B. C+I+G+X-MC.C+I+G+MD. C+I+G+M-X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支付B.利息C.租金D.利润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B.购买公司股票C.购买国债D.上述都不是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及后果资源最优配臵价格理论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量分析法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