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图规定冲压模具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2
学校代码:10410序号:0398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冲压模具学院:工学院姓名:胡求煜学号: 20050402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机制051指导教师:胡淑芬二OO九年五月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报表冲压模具毕业设计材料:08F钢板料厚度:t=1.2mm生产批量:大批量任务:编制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模具结构图 8·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完成垫板冷冲压工艺模具设计,采用落料;冲孔工艺。
设计中分析了工件的冲压工艺性,计算了毛坯排样;冲压力,刃口尺寸计算等。
进行了模具总体结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绘制了落料;冲孔复合模的模具装配图和零部件图。
关键词:冲压工艺模具设计装配图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具对于现代工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冲压技术的应用。
在各个经济部门中,几乎都要冲压加工生产,它不仅与整个机械行业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业之母”。
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猛。
1996至2001年间,我国模具工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14%左右。
目前,全国共有模具生产厂点1.7万个,从业人员50多万人。
2001年全国模具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人民币,我国模具年产值已位居世界第四。
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型复杂冲模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已能生产部分新型轿车的覆盖件模具。
1. 2. 3.4.5. 6. 7. 8.9.⏹⏹⏹⏹⏹⏹⏹1. 2. 3.4. 5. 6. 7. 8.9.10.⏹⏹⏹⏹⏹⏹⏹⏹⏹⏹⏹⏹⏹⏹⏹⏹⏹⏹⏹⏹⏹⏹⏹⏹⏹⏹⏹⏹⏹⏹⏹(图4-1)。
⏹⏹⏹⏹⏹⏹⏹⏹⏹⏹⏹;表格查询函数,f为数据文件,u为行,v为列;打开数据文件;查列;查行;关闭文件;函数返回查找到的数据;列查询函数,v为查询变量,l为表,i为起始查询列;从第i列开始查询;查询项有字符串或数之分;不符合查询条件时,列数增加1;列数超过20,退出循环,显示出错信息;函数返回列数;行查询函数,u为查询变量,b为表,i为列数;表b中第i个数据;查询项有字符串或数之分;不符合查询条件时,查找下一行;函数返回符合查询要求的行(表的形式);读记录函数,f为数据文件指针;函数以表的形式返回读取的一行数据0 0.8 1.5 3 5 8 1275 (26 20) (30 22) (34 25) (40 28) (47 30) (55 35) 150 (32 22) (36 25) (40 28) (46 32) (55 35) (65 40) 200 (38 25) (42 28) (46 32) (52 36) (60 40) (75 45) 1000 (44 28) (48 30) (52 35) (60 40) (68 45) (85 50)工艺性判别(ii)排样(iii)CAM(iv)模具装配图(vi)模具零件图(vi)模具设计(v)冲裁件图形输入冲裁件尺寸输入(i)⏹⏹⏹⏹⏹⏹⏹⏹⏹⏹⏹⏹⏹⏹⏹⏹⏹⏹Dj =〔D + T l + (1-X) (T u –T l )〕δ=(1/3~1/4)(T u -T l )⏹Dj =〔D +T u + (1-X) (T l –T u )〕⏹Dj =〔D + 0.5(T l + T u )〕序号 类型 尺寸 下差1 A 50.0 -0.2 49.83 0 0.075 49.8682 B 30.0 -0.2 0.0 29.98 -0.05 0 29.9553 A 12.0 0.0 0.1 12.01 0 0.025 12.0234 C 11.0 -0.215 0.215 11 -0.054 0.054 11.05 A 20.0 -0.52 0.0 14 19.532 0 0.13 19.5976 C 40.0 -0.1 0.1 12 40 -0.025 0.025 40.07 B 3.0 0.0 0.22 14 3.198 -0.055 0 3.1718 A 10.0 -0.36 0.0 14 9.676 0 0.09 9.721。
如何规划冲压模具图纸的设计标准?(1) 标准图框所有零件图纸必须使用A0、A1、A2、A3、A4标准图框形式。
模板图框必须详细明确,注明客户、模具编号、工序号、模板(零件)名称、材质规格、热处理、冲床吨位、闭模高度、产品编号、素材尺寸(料厚、步距、料宽与材质)等内容。
(2) 全套模具图纸应包含的内容① 产品图纸(产品展开图);② 排料图或工序图;③ 模具总装图;④ 加工零件图;⑤ 模具零件明细表;⑥ 标准件清单;⑦ 模具材料清单。
(3) 图纸检查重点① 展开图a.展开方法是否正确;b.是否考虑了补偿值;c. 非对称公差取值是否合理;4) 是否经过自检和互检;② 排料图或工序图a. 排料图或工序图的工序安排是否合理;b. 毛刺方向与产品要求是否一致;c. 切口问题是否经客户确认;d. 是否经过评审。
③ 装配图a. 整体结构是否合理;b. 冲床吨位与合模高度是否正确;c. 160T与以上模具是否装有抬模装置;d. 考虑到模具的锁定和扳手空间;e. 有充分的抬料高度;f. 考虑了导正钉的直径和长度;g. 考虑了冲头和脱料板的装配关系;h. 脱料力通过计算得到;i. 脱料弹簧的数量、种类与分布合理;j. 考虑了弯曲和翻边时脱料的可靠性;k. 如有滑块,其结构是否合理;l. 上下模板的让位考虑周到;m. 脱料螺钉、导料销在相应板上的沉头孔深度正确;n. 导料销和条料的间隙合理;o. 导柱、冲头等标准件的精度合理;p. 大中型连续模最后一步切废料采用镶块;q. 考虑了各板的强度;r. 细长冲头的强度可靠;s. 当预感到产品品质或模具可能会有某种问题时,是否留有改模空间;t. 最后一步工位分离产品时,是否设计有顶料钉;u. 模具设计考虑了模具制造、装配的工艺性;v. 能连续地达到公差和规定的性能水平;w. 满足顾客特殊性的要求;x. 落料是否畅通。
④ 弯曲,成形等零件图a. 弯曲是否带有压肩;b. 是否考虑了回弹。
冲压模具设计标准.dwg摘要:I.引言- 冲压模具设计标准介绍- 冲压模具设计的重要性II.冲压模具设计标准的要素- 冲头长度设计- 模板厚度设计- 冲压工序设计III.冲压模具设计标准的具体要求- 圆形冲头和异形冲头的固定方式- 连续模模板厚度的最小化原则- 汽车冲压模具设计的工作原理IV.冲压模具设计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节约资源-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V.结论- 冲压模具设计标准的重要性- 冲压模具设计标准的发展趋势正文:冲压模具设计标准是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冲压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冲头长度、模板厚度以及冲压工序等。
冲头长度设计是冲压模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连续模的冲头长度为hpphsbphsp(2-4)t。
靠60,55 标准。
根据具体情况,冲头长度还可以进行调整。
模板厚度设计也是冲压模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模板厚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了节约资源,连续模模板采用最小化原则。
即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薄的模板材料。
冲压工序设计是冲压模具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冲压工序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材料的性质进行设计。
合理的冲压工序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圆形冲头和异形冲头的固定方式、连续模模板厚度的最小化原则以及汽车冲压模具设计的工作原理都是需要具体要求的内容。
这些具体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带来很多优势,如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等。
总之,冲压模具设计标准在模具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第14章冲压模具标准及技术要求冲模标准是指在冲模设计与制造中应该遵循和执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制订冲模标准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因为模具结构及制造精度与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以及生产的批量有关,所以冲模的种类繁多而且结构十分的复杂。
比如精密级进模的模具零件有时上百个(甚至更多),这样使得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周期很长。
而实现模具标准化后,所有的标准件都可以外购,从而减化了模具的设计、减少了模具零件的制造工作量,最终的结构就是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2.有利于保证质量可以稳定和保证模具设计质量和制造中必须达到的质量规范,以保证冲压件的质量。
3.有利于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技术标准使实现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模具标准化就没有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4.有利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技术名词术语、技术条件的规范化、标准化将有利于国内、国际的商业贸易和技术交流,增强企业、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
我国在模具行业中推广使用的模具标准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标准(GB)和机械行业标准(JB)。
另外还有国际模具标准化组织ISO/TC29/SC8制订的冲模和成形模标准。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一些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级进模与汽车覆盖件模具,随着模具的引进,国外冲模标准也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引用,如日本三住商事株式会议(MISUMI)的Face 标准,德国STRACK公司标准,美国DANLY公司标准等。
由于篇幅的原因,本篇只介绍常用的GB、JB及部分日本的Face标准。
14.1设计冲模时常用的标准我国已颁布的冲模技术标准见表14-1。
表14-1表14-1我国已颁布的冲模标准分类标准名称标准代号基础工艺质量1)冲模术语2)冲压件尺寸公差3)冲压件角度公差4)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5)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6)冲裁间隙7)冲模技术条件8)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9)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10)精密冲裁件通用技术条件GB/T8845-2006GB/T13914-2002GB/T13915-2002GB/T13196-2002GB/T15055-2007GB/T16743-1997GB/T14662-2006JB/T4378.1-1999JB/T4378.2-1999JB/T6958-1993设计冲压模具还应该执行和采用国家基础标准有:公差与配合标准;形状与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机械制图标准;尺寸及尺寸系列。
一、目的:本标准是根据公司产品结构特点及模具设计、制作实际需要,统一模具设计标准,提高冲压模具设计质量,为模具设计提供指导。
二、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冲压模具;三、具体规定:第一节模具制作流程标准工艺/项目/生产提模具开发电子流相关主管审核批准模具设计出图相关主管审核批准模具制作试模品管检验、开合格证生产验收!第二节图纸审核标准拿到设计任务时,首先应对产品图纸作一个全面的审核、确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图框內容确认产品名称、版次、视图投影角法、视图比例、材质、料厚(英制需转换为公制)。
2.图面注解內容确认依图面注解逐项确认3.视图正确性确认三视图画法、尺寸标注、各主要视图和各局部视图是否一致,特殊公差要求确认。
4.特殊要求確認a. 有无表面处理要求b. 不锈钢、铍銅、铝等材质产品需注意片纹方向要求。
c. 是否有压毛边,方向,范围?d. 产品的重点管控尺寸,公差等?e. 压铆钉的规格、工序等?f. 若有抽牙,须了解抽牙功用,重点尺寸(内径、外径、高度)g. 产品如果有工艺缺口处,连续模连料,接刀须客户确认回复。
h. 产品有没有标注尺寸公差的地方,能否做到?i. 一些孔和产品的外形可否圆整?j. 产品有没有外观要求,如平面度,垂直度等?k. 现有的工艺槽是否太窄?l. 产品若有半剪,则半剪要保证的尺寸是位置还是高度等?m. 产品若有凸点,则其功用,重要尺寸是什么?n. 产品的批量大小?o. 产品压沙拉的尺寸确认?p. 产品折弯展开可否依内R为零展开?q. 产品有包角若因高度原因可能会造成拉裂或起皱可否做工艺处理?经仔细审核确认后即可对产品进行展开,排工序等后序作业。
第三节展开图标准1.展开图中必須包含产品图中的所有內孔,內部成型和外部成型的展开的图元1)展开图的毛刺面必须向下.2)展开图中所有图元须串取成复线.3)冲裁尖角(除特殊情況外)均要倒圓角R=0.3或R=0.5(具体可根据产品料厚定)4)成形工位折线位置必须画出及注意虚实线。
冲压模具设计全套步骤和流程总算是弄明白了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大家的每一次点赞,每一次评论,每一次转发。
都是我创作的动力,期待你的加入一、取得必要的资料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共建的冲压工艺性,对工件进行工艺审核及标准化审核。
1)取得注明具体技术要求的产品零件图样。
了解工件的形状、尺寸与精度要求。
关键孔的尺寸(大小和位置),关键表面,分析并确定工件的基准面。
其实,冲压件的各项工艺性要求并不是绝对的。
尤其在当前冲压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和可能,综合应用各种冲压技术,合理选择冲压方法,正确进行冲压工艺的制定和模具结构的选择,使之既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又符合冲压工艺的条件。
2)收集工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卡片。
由此可研究其前后工序间的相互关系和在各工序间必须相互保证的加工工艺要求及装配关系等。
3)了解工件的生产批量。
零件的生产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必须根据零件的生产批量和零件的质量要求,来决定模具的型式、结构、材料等有关事项,并由此分析模具加工工艺的经济性及公建生产的合理性,描绘冲压工步的轮廓。
4)确定工件原材料的规格及毛料情况(如板料、条料、卷料、废料等),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厚度,根据零件的工艺性确定是否采用少无废料拍样吗,并初步确定材料的规格和精度等级。
在满足使用性能和冲压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廉价的材料。
5)分析设计和工艺上对材料纤维方向的要求、毛刺的方向。
6)分析工(模)具车间制造模具的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以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件的情况。
7)熟悉冲压车间的设备资料或情况。
8)研究消化上述资料,初步构思模具的结构方案。
必要时可对既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提出修改意见,使产品设计、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三者之间能更好的结合,以取得更加完善的效果。
二、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型式工艺方案的确定是冲压件工艺性分析之后应进行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1)根据工件的形状特征、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的要求,进行工艺分析,判断出它的主要属性,确定基本工序的性质。
附件二:冲压模具制作技术要求1、基本要求1.1、基准体系:采用GD&T图规定的定位基准。
模具以设计基准点为主基准,保证设计、制造、检测基准三者相统一。
1.2、所有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可采用2D或3D进行设计,文件类型为*.dwg或*.prt、*.CATPart格式;1.3、视图投影法:优先采用第一角法;1.4、图幅要求:最大采用A0号图纸图幅可加长;1.5、图型比例:1:1、1:2、1:3、1:4;1.6、图面文字:中文;1.7、尺寸表示:公制;1.8、标题栏和明细表:投标方的标准;1.9、上模画法和方向:翻转向右;1.10、对镶拼结构的镶块资料应单独出图,并标识清楚;2、工艺方案图及模具结构图2.1、工艺方案图2.1.1 能充分反映冲压零件各工序的工作内容、冲压方向、送料方向,以及各工序所使用压机的规格等;2.1.2 标示出各工序冲压方向、模具基准点、零件车身坐标值。
当冲压方向相对零件车身坐标发生旋转时,应注明清楚;2.1.3 各工序零件送出料方向及拉延工序补充部份的详细结构;2.1.4 拉延整形工序CH孔、到位标记位置;2.1.5 零件板材毛坯尺寸标注,中间工序的切边线;2.1.6 废料切刀的布置位置及切边、冲孔废料的排除方式;2.1.7 斜楔加工方向、加工范围;2.1.8 顶杆布置图、废料流向示意及方案图中各种符号说明。
2.1.9 标明零件材料利用率。
2.2、模具结构图2.2.1 模具图应充分表达模具的工作状态,反映零件的送出料方向、所用的压机型号、顶杆位置与顶杆行程等。
2.2.2 模具图应准确注明模具中心、机床中心。
模具中心应加注车身坐标系坐标值。
2.2.3 每工序模具图应有工序内容简图。
2.2.4 模具结构中含弹簧/氮气缸的应有弹力工作示意图。
2.2.5 模具使用斜楔机构的应做出斜楔行程图及斜楔断面图。
2.2.6 模具如果配备气缸顶出机构,模具图中应附加气路图。
2.2.7 工艺方案图、模具图及数模文件的命名规则如下:×××项目代号 -×××零件代号 -×××零件版本– OPx/y x表示10、20…;y表示总工序数,如共五序则为50 。
本文由zl353015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第一册制图规定东风汽车模具厂前言随着冲压模具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我们原来使用的冲压模具设计标准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编印了《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作为企业内部标准,供广大技术人员使用. 本标准是在消化吸收国外模具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而制订的.本标准共分七册:第一册《制图规定》 ,第二册《开卷落料模》 ,第三册《拉延模》 ,第四册《修边冲孔模》 ,第五册《翻边整形模》 ,第六册《斜楔模》 ,第七册《连续模》 . 在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夏培益,谢隆培,张国建,郑印国,赵海明,刘孝金,王占林,陈登科,甘中明等同志参加标准讨论和会审.本标准由邹云甫同志整理,于官树同志校对,李建华同志审批. 由于时间和水平原因,本标准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欢迎大家及时指正.编者二 00 一年十一月一日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 序号 1-1 制图方法一般规定 1 视图画法 2 图纸幅面及格式 3 制图比例 4 制图字体 5 制图线型 1-2 总图绘制规定 1 页次顺序编排 2 标题栏格式及填写 3 零件编号 4 明细表 5 平面图 6 剖视图 7 综合图 8 制件图 1-3 1-4 1-5 1-6 1-7 1-8 非标铸件加工图规定画法特殊画法总图生产图面规定常用符号基准点的设定和标记方法工程计划图 1 DL 图表示的内容 2 工序名称和工序号 3 图示项目和符号 4 拉延模 5 修边冲孔模 6 翻边整形模 7 预测和措施 8 多工位冲压流程图 9 工序加工内容示意图目制图规定目录制图规定录页次 1 1 3 4 4 5 6 6 6 7 8 9 12 15 16 17 20 21 22 23 24 24 25 26 32 36 38 39 42 43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1 1 1.1制图规定1 (1)制图方法一般规定视图画法模具图采用第一角画法绘制.各投影的配置如图 1-1 所示.图 1-1 1.2 如不能按图 1-1 配置视图时,允许改变视图位置或分页表示视图.但必须在视图(称为向视图)的上方标出"×向" (其中'×'为大写拉丁字母) ,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相同的字母,如图 1-2 所示.1.3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 ,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见附录 A(参考件) .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1 1 附制图规定2 (2)制图方法一般规定视图画法录 A第三角画法 (参考件) 1.3.1 采用第三角画法时,物体置于第三分角内,即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物体之间进行投影,然后按规定展开投影面. 1.3.2 六个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见图A1.各视图的配置见图 A2.图 A1 1.3.3 1.3.4 在同一张图纸内按图 A2 配置视图时,一律不注视图名称. 采用第三角画法时,必须在图样中画出第三角投影的识别符号,见图 A3.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1 2 2.1制图规定3制图方法一般规定图纸幅面及格式 (1)图纸幅面优先选用 A0,A1,允许选用 A0 加长,A1 加长,A2,A3,A4,如图 1-3 所示.2.2图框格式采用留装订边的图纸,如图 1-4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1 3/4 3 制图比例制图规定4制图方法一般规定制图比例制图字体 (1)制图比例优先采用 1:1,1:2,2:1,5:1 允许采用 1:2.5,1:3,1:5,10:1 4 4.1 制图字体汉字:采用长仿宋体,字号选用 14 号,10 号,7 号,5 号(下同) . 示例:10 号7号5号东风汽车模具厂东风汽车模具厂东风汽车模具厂拉丁字母示例:优先采用直体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允许采用斜体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4.2 希腊字母示例:ΑΒΓΓΔΕΖΘΗΚ∧ΜΝΞΟ∏Ρ∑ΤΥΦXψΩαβγδεδεζηθικλμνπξζηυθχψω 4.3 阿拉伯数字: 优先采用直体允许采用斜体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1 5 图线名称粗实线细实线图例线型制图规定5制图方法一般规定制图线型一般应用可见轮廓线,过渡轮廓线,图纸边框尺寸线及尺寸界线,剖面线,引出线, 重合剖面轮廓线,折弯线,辅助线 (1)标准粗线标准细线波浪线标准细线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虚线细点划线粗点划线双点划线标准细线标准细线标准线细线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过渡线轴线,对称中心线,轨迹线气路线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极限位置轮廓线,毛坯轮廓线,视图中的制件轮廓线,假想投影轮廓线,中断线,电路线,废料投影平面线,冲孔凸模, 凹模直径投影平面线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1/2 1 1.1 1.2 1.3 1.4 1.5 1.6 1.7 页次顺序编排综合图明细表工程计划图或工序制件图下平面图,上平面图主剖视图,辅助剖视图,向视图铸件标准端头图制图规定6总图绘制规定页次顺序编排,标题栏 (1)钢制零件图:以凸模,凸凹模,凹模,固定板,退料板,顶出器,安装板,定位板和非标准件等为序.1.8铸件图:以凸模,凹模,压料圈,连接板,顶出器,凸模镶块,凹模镶块,下底板,上底板等为序.2 2.1 2.2 2.3标题栏格式及填写总图标题栏零件图标题栏标题栏的填写综合图的标题栏填全,其他页次只填模具名称,模具号,页次,比例.2.3.1设计,校对必须在每一页上签字,审核,会签只在综合图和工程计划图上签字.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3 3.1 零件序号编排及表示方法制图规定7总图绘制规定零件编号 (1)3.1.1 序号标注方法剖视图中在指引线的水平线(细实线)上标注零部件序号,采用 7 号字(黑体) . 平面图中允许采用圆(细实线Φ15)标注零,部件序号.如图 1-5 所示. 指引线在所指处画一圆点,只可曲折一次;允许采用公共指引线. 序号应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整齐. 剖视图中构成上模的零,部件序号标注在上面或侧面,构成下模的零,部件序号标注在下面或侧面.图 1-5 3.1.2 序号编排序号采用分类编排,3 位数编号,见表 1-1. 表 1-1 5×× 4×× 3×× 2××其他外购件标准件钢结构件指需特殊采购指自制和领用凸模凹模,固定板,退料板等结构件 1××非标铸件底板,顶出器,滑块,铸造镶块等序号类别附注零件序号编排*特殊情况允许 4 位数编号.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4 4.1 4.1.1 4.1.2 4.1.3 4.1.4 4.2 4.2.1 4.2.2 零件规格表示方法园形(mm)直径×长度,Φ×L 非园形(mm)从小到大排列.制图规定8总图绘制规定明细表 (1)近似尺寸零件图中在数字前注"~"符号. 铸件填写铸件净重(kg) . 附注栏填写非标准件填写热处理要求外购件填写用户要求供货厂家附明细表格式:305 304 303 302 301 205 204 203 202 201 103 102 101 件号设计校对审核名称数量材料规格标准件号附比共例页第页注页次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5 5.1 平面图画法制图规定9总图绘制规定平面图 (1)5.1.1 平面图分为上平面图和下平面图,均采用俯视图画法,如图 1-6 所示.图 1-6 5.1.2 与下底(模)板联接的零,部件在下平面图中绘出,与上底(模)板联接的零, 部件在上平面图中绘出. 5.1.3 如上,下平面图中零部件较多表示不清,允许将部分零,部件单独绘制. 5.1.4 对称件上,下平面图允许只画一半,平面图在同一页绘制时,左侧或前面画下平面图,右侧或后面画上平面图.如图 1-7 所示.图 1-7 5.1.5 汽车覆盖件中左右对称件, 只设计一套模具图 (产品是左件, 模具图也是左件) , 供制造两套对称模具用.但在综合图和零件图中都必须加以相应的说明. 综合图说明格式: 按本冲模图制造两套冲模 L/R,图示为冲模 L(或 R)用于制件×××,冲模 R(或L)与之对称,用于制件×××,明细表中零件数量供一套冲模使用. 零件图说明格式: 图示为左件(或右件) ,用于冲模 L(或 R) ,右件(或左件)与之对称,用于冲模 R (或 L) .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5 5.2 平面图尺寸标注方法制图规定10总图绘制规定平面图 (2)5.2.1 以冲模中心线为 0,平行于坐标线标注,在尺寸线较多时,允许不用引出线标注(见图 1-8) .5.2.2 5.2.2.1 5.2.2.2 5.2.2.3平面图应标注的尺寸模具轮廓尺寸及其安装尺寸. (安装槽位置,压床中心位置) . 毛坯尺寸及其定位尺寸. 定位板,挡料销,限制器,平衡块,倾斜固定板,斜楔滑块,导向装置,定位装置,出件装置等装配位置尺寸.5.2.2.4 5.2.2.5 5.2.2.6 5.2.2.7托杆,打杆,推杆位置尺寸. 导板,导柱,导套位置尺寸,配合尺寸及代号. 基准位置和三销基准孔径及位置尺寸. 基准点位置尺寸.5.2.2 平面图高度尺寸的标注(见图 1-9) .H 表示从基面开始的尺寸 h 表示从安装面开始的尺寸 1-9 图图 1-9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5 5.2.4 5.2.4.1 5.2.4.2 平面图标明事项制图规定11总图绘制规定平面图 (3)基准点剖视图的剖切位置,方向,符号. 在剖视图和向视图上未标明的件号.5.2.4.3 波浪刃口 G 点,D 点,如图 1-10 所示.图 1-10 5.2.4.4 冲孔凸模和凹模孔径用红铅笔示意.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6 6.1 6.1.1 剖视(面)图画法制图规定12总图绘制规定剖视图 (1)在剖视图的上方用拉丁字母(大写)标出剖视图的名称. "×-×" .在相应视图上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并注上相同的字母,如图 1-11 所示.6.1.2如剖视图和相应剖切位置不在同一页,在表示剖视投影方向箭头处标明剖视图页次, (PXX) . A-A B-B C-C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6 6.2 剖视(面)图尺寸标注方法制图规定13总图绘制规定剖面图 (1)从零部件底面开始标注尺寸(见图 1-12) .6.3剖视(面)图应标注的尺寸(见图 1-13)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6 6.3.1 6.3.2 6.3.3 6.3.4制图规定14总图绘制规定剖视图 (2)模具闭合高度和送料,取件高度尺寸. 水平基准线高度尺寸. 零部件安装面,加工面尺寸. 运动零部件行程尺寸(顶出器,滑块,气缸 ,托杆等)并用双点划线画出初始状态.6.3.5 6.3.6限制器上顶面与上底板下平面的间距尺寸. 防护板,废料滑板尺寸.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7 7.1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1.10 7.1.10.1 7.1.10.2 7.1.10.3 7.1.11 综合图表达内容: 冲压工序及流程. 总页次索引. 模具轮廓尺寸(长,宽,高) . 模具托杆,打杆安装位置简图.制图规定15总图绘制规定综合图 (1)冲压设备规格表(工作台,滑块,安装尺寸等) . 气路图及明细表. 电路图及明细表. 模具联合安装图或冲压自动线图上模重量及总重量. 说明及要求: 模具安装,使用,维护说明; 模具制造,装配,调试等要求;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更改事项表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2 8 8.1制图规定16总图绘制规定制件图 (1)制件图画在主剖视图右上角,制件较大时可另立一页,但必须在主剖视图上注明"制件图见第×页" .8.2制件图应将断面形状,孔位,孔径,翻边线,折弯线位置,翻边高度,冲压园角等内容表达清楚,并标明坐标尺寸.8.3在制件图的右下方注明制件名称,图号,材料,料厚(按工艺卡填写)和第一工序注明毛坯尺寸(供提料和调试用) .8.4简单工序不画排样图,连续拉延,多工位冲压,多排冲压,翻转送料,往复送料等必须按比例画出排样图.8.5 8.6工序制件图或排样图上应注明制件在冲模中的位置. 工序制件图必须按本工序冲压方向,严格按比例绘制,并完整表示本工序加工内容及所需的相关部分.8.7制件毛坯是由方料一切为二的应在第一道工序制件图上按比例画一缩小毛坯图并标注尺寸(供调整用) .8.8制件图上的交切点及内外表面(或数字化面)尺寸应表示清楚,必要时画局部放大图或用文字说明.8.9工序制件图上试验决定尺寸用" [ 为试验决定尺寸.] "符号框起来.并注明" [] "内尺寸8.10 工序制件图中注出可预测的回弹值. 8.11 左右对称的制件,在制件图中注明图示为左(右)件,右(左)件与此对称.17 1-3非标铸件加工图规定画法(1)1 2铸件应单独绘制,并注明为"铸件图"字样. 铸件应铸出图号,件号,材料和厂标, "F"字样,符号: 铸出) . (上,下底板3 4 4.1 4.2铸件应铸出试棒(按用户要求) . 铸件应注明技术条件: 图示铸件加工图尺寸未留加工余量; 铸件按GB×××验收灰口铸铁按GB/T9439-88, 退火处理. 球墨铸铁按GB/T1348-88 正火处理,珠光体含量≥90%. 铸钢按GB/T11352-89,退火处理. 合金铸铁按GB/T9439-88, 退火处理. 有色金属铸件按GB/T1173-95 ,退火处理. 注明铸造园角或倒角. 铸件净重(Kg) . 铸件重量计算方法密度 --铸铁(HT,QT,合金铸铁)7.5(g/cm3) --铸钢 7.8(g/cm3)4.2.1 4.2.2 4.2.3 4.2.4 4.2.5 4.3 4.4 55.15.2计算重量=体积×系数×密度单位进制≥50kg 时,为5kg <50kg 时,为1kg6 6.1 6.2铸件设计壁厚均匀,铸造及加工艺性好. 优先采用标准端头结构.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3制图规定18非标铸件加工图规定画法(2)6.3铸件筋采用"T"字型结构,尽量避免"+"字型结构.6.4铸件图应标明试棒位置,其规格如图 1-14 所示.6.5中心标记如图 1-15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3制图规定19非标铸件加工图规定画法(2)6.6三销孔(允许采用同轴线等距两销)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4制图规定20特殊画法(1)特殊画法 1 导板采用45度斜双线(细实线)表示.如图 1-16 所示.图 1-16 图 1-16 2 铸造孔采用局部45度斜线(细实线)表示.如图 1-17 所示.图 1-173 3.1 3.2气,电路路径线气路线用粗点划线(粗实线)加箭头表示电路线用双点划线(细实线)加箭头表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5制图规定21总图生产图面规定(1)采用总图生产的模具图规定如下: 1 2 3 总图,零件图尺寸及公差和加工符号必须标注齐全. 铸件应注明技术要求,铸出字样,试棒,铸件图等内容. 难于表达清楚的零件必须另画零件图.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6制图规定22常用符号(1)常用符号见表 1-2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7制图规定23 (1)基准点的设定和标记方法1 基准点的设定 1.1 模具设计时,必须用该基准点指示零件的位置与模具的关系. 1.2基准点设在产品坐标线的交点上. 1.3 各工序基准点必须统一. 2 标记方法 2.1 没有旋转时,如图 1-18 所示. ①②③④画上坐标线标注坐标线尺寸指出下一条坐标线的方向标记基准点2.21 次旋转时,如图 1-19 所示. ①②③④画上坐标线标注坐标线的尺寸指出下一条坐标线的方向指出旋转角度2.32 次旋转时,如图 1-20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1制图规定24 (1)工程计划图DL 图表示的内容工程计划图(DIE LAYOUT)简称 DL 图 1 DL 图表示的内容工序划分及加工内容工艺流程图及冲压设备各工序冲压方向及斜楔加工方向各工序送料方向各工序加工内容视图表示及示意简图基准定位孔(C/H) ,型面检查点(C/P) 基准点及冲压中心的关系拉延件工艺补充形状,位置及凸模轮廓线拉延毛坯形状尺寸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10 修边位置,废料刀布置及废料流向 1.11 制件变形预测及措施 1.12 强力镦死区1.13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左右件,技术要求等)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2制图规定25 (1)工程计划图工序名称和工序号2.1工序名称缩写 BL DR TR CT SET PC FL BND RST FO CAM 名称(英文) 名称(中文) 缩写名称(英文) 名称(中文) BLANKING DRAW TRIM CUT SEPARATE PIERCE FLANGE BENDING RESTRIKE FORM CAM 落料拉延修边切断切开冲孔翻边压弯整形成形斜楔 TRA TRANS FAR 多工位 PRO PROGRESSIVE 级进模 BU CU HEM PRE BURLING CURLING HEMMING PRE 翻口卷耳折边预备2.2工序号表示方法 OP OP OP OP OP OP OP 05=BL(落料) 10 (BL 除外) 20 30 40 50 60 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3制图规定26 (1)工程计划图图示项目和符号3.1 产品制件形状表示规定 3.1.1 以拉延(DRAW)方向为基础,送料方向从前向后或从左向右. 3.1.2 成形的制件形状和造型线用粗实线表示. 3.1.3 拉延后各工序和制件形状线用细双点划线表示. 3.2 工序符号表示规定3.3 工序的线型表示规定 3.3.1 拉延序(DR) 凸模轮廓线压料面拉延筋预想的坯料尺寸 3.3.2 冲裁序(TR) 修边线废料刀冲孔及直径压弯,翻边线(BND,FL) 基准线和坐标线粗实线粗实线细点划线细双点划线粗实线粗实线细双点划线细双点划线细实线3.3.3 3.3.4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3 3.4 基准点的设定及标记符号原则上用产品三向坐标的交点表示.制图规定27 (2)工程计划图图示项目和符号表示基准点符号如图 1-21 所示. (平面和断面部相同)3.5冲模冲压中心线表示符号多工位,自动冲压线,各工序基准点必须统一的产品和利用气垫拉延的产品冲压中心线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最小为 20m/m. 冲压中心线符号如图 1-22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3 3.6 冲压方向(加工方向)表示符号制图规定28 (3)工程计划图图示项目和符号必须注明冲压方向与坐标线的角度,旋转角度时,必须同时表明旋转顺序.表示符号如图1-23 所示.3.7斜楔方向表示符号如图 1-24 所示.3.8制件送料方向表示符号如图 1-25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3 3.9制图规定29 (4)工程计划图图示项目和符号定位基准孔 C/H 设定及符号一般一个制件上设置两个定位基准孔,并设定在制件数模面坐标的交点上,其表示符号如图 1-26 所示.3.10 产品型面检查点(C/P)设定及符号 C/P 点设在产品(数模面)三向坐标的交点上,约500mm 一个,其表示符号如图 1-27 所示.3.11工艺压料面型面检查点(D,C/P)设定及符号 D,CP 点设在工艺压料面上,6-12 处,并从基准线标注位置尺寸.其表示符号如图 1-28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3 3.12制图规定30 (5)工程计划图图示项目和符号断面,箭头方向图,部分详细图的表示及符号断面,箭头符号使用阿拉伯的大写字母, (A ——Z,AA——ZZ) 部分详细图使用小写字母. (a——z) 表示如图 1-29 所示.3.13工序表示方法如图 1-30 所示.3.14坐标线表示方法如图 1-31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3制图规定31 (6)工程计划图图示项目和符号3.15特殊强力镦死区域表示方法,如图 1-32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4制图规定32 (1)工程计划图拉延模4.1压料面压料形状用粗实线表示,并标注尺寸供造型和制作模型用,如图 1-33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4 4.2制图规定33 (2)工程计划图拉延模凸模轮廓线拉延凸模的轮廓线,平面图用粗实线表示,断面图用中细双点划线表示,并标注尺寸. 当如图 1-34 所示的结构时,凸模外形与压料圈外形同时用平面图的粗实线表示.4.3拉延筋(槛) 拉延筋的位置, 用细点划线表示拉延筋中心位置. 一般标注距凸模轮廓的距离尺寸, 尽可能为定值.但凸模轮廓变化复杂处和角部用大 R 圆滑过渡连接. ν对于高度变化处(端和角部)在平面上须注明变化区. ν拉延筋高度变化时,应注明其高度,为镶嵌拉延筋时,也应注明. 如图 1-35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4 4.4制图规定34 (3)工程计划图拉延模预想的毛坯尺寸计算毛坯轮廓用细双点划线表示,并标注尺寸.试验决定后应修正此尺寸. 如图 1-36 所示.拉延圆角 R 在产品内的圆角 R 应尽量接近产品尺寸(同时标注产品 R)工艺补充部分的圆角 R 应取 R6 以上.如图 1-37 所示.4.5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4 4.6制图规定35 (4)工程计划图拉延模对制件延长面的处理如图 1-38 所示.制件形状面的延长和过渡方法及其标注.4.7拉延底部标记的位置设定. 拉延底部标记位置一般设在凸模轮廓线内,废料部材料流动较少的平面上,按对角布置,并标注尺寸.如图 1-39 所示.4.8 工艺造形处的表示为预防拉延件起皱,变形而设计的筋,凸包等形状和便于修边所设计的平台, 斜面等形状,应用局部视图或三维视图表达清楚,并标注尺寸如图 1-40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5 5.1制图规定36 (1)工程计划图修边冲孔模修边线,废料刀修边线用双点划线表示,并标明符号. 废料刀用从修边模冲压方向看下模的状态来表示.下模废料刀的切削刃口用▽▽▽表示.尺寸指示方法按图 1-41.о废料刀在本图上表示其位置. о当拉延和修边方向不同时, 按修边冲压方向单独绘制废料刀布置图. 5.2 冲孔 5.2.1 用冲孔双点划线表示冲孔直径,并标明符号. 5.2.2 在同一工序中,Φ7 与Φ8 容易弄错时,使用标记加以区别. 5.2.3 对斜面上的冲孔进行计算,为了让它在公差范围内,要设定冲孔直径. 见图 1-42.d)异形孔在零部件装配精度的关系中, 决定了公差的(+)或(-) . 这要与用户商定后再决定.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5 5.3制图规定37 (2)工程计划图修边冲孔模冲孔翻孔对于自攻螺钉用的冲孔翻孔和穿刺孔等,用凸凹模的详细图表示并标注尺寸和有关标注号码.如 1-43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6制图规定38 (1)工程计划图翻边整形模6.1翻边线弯曲线用细的两点划线表示.并标明符号.如图 1-44 所示.6.2整形对于拉延以后成形的部分用细的两点划线表示,并标明符号.如图 1-45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7制图规定39 (1)工程计划图预测和措施为了提高冲压件的精度,要预测冲压件各种变形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7.1 过拉延7.1.1 对于外覆盖件,制件 R 小,不可能成形时,要对裂纹进行控制. 7.1.2 对于象门内板这种拉延深度大的冲压件,要对侧壁凹陷回弹进行控制. 如图 1-46 所示.7.2过凸起对于发动机罩外板,顶盖等曲率半径大的外覆盖件,对中心部位的变形要加以控制.如图 1-47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7制图规定40 (2)工程计划图预测和措施7.3 过弯曲,如图 1-48 所示. 7.3.1 对于外覆盖件的翻边压合弯曲线,翻边后压弯线内移,所以要进行过弯曲. 7.3.2 预弯曲时,弯曲线长度大于产品该弯曲线长度.7.4 回弹,如图 1-49 所示. 7.4.1 在最后工序成形的形状中,对于产生回弹的部分,要对其精度进行控制.尤其要预测斜楔 FL,FO 等的回弹,再决定斜楔方向时, 要加以注意.7.4.2 斜楔方向应考虑回弹量 1°~2°. 7.4.3 在形状变化的地方,要根据各自的断面情况确定回弹量. 7.5 预测深度 7.5.1 地板等形状比较复杂, 凹较多的零件, 凸, 要确保冲压能力不足时的形状深度. 7.5.2 对于车门内板和仪表板等件的接合面部分,尤其要确保其深度.如图 1-50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7制图规定41 (3)工程计划图预测和措施7.6 对回弹凹陷控制 7.6.1 对于梁类拉延深度较大的零件侧壁, 要充分考虑其回弹变形量, 并采取相应对策, 如图 1-51 所示.7.7 对伸长的凸缘部位进行控制 7.7.1 对于象车轮弓形部位和拐角部位进行伸长型弯曲加工时, 要储备材料, 防止裂纹产生.如图 1-52 所示.7.8 对缩短的凸缘部位进行控制 7.8.1 顶盖等折弯部位有多余材料拉延时,应尽可能接近产品的形状.如图 1-53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8 8.1 8.2制图规定42 (1)工程计划图多工位冲压流程图平面图 = 工作台尺寸,废料孔尺寸和废料流向表示送料夹持器位置表示断面图 = 表示每个工序的基准点高度,升降器行程,托杆行程.如图 1-54 所示.冷冲压模具设计标准 1——8 9制图规定43 (1)工程计划图工序加工内容示意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