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游客认知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8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一、引言1.1 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背景1.2 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二、旅游形象感知的概念与性质2.1 旅游形象感知的定义2.2 旅游目的地形象性质:综合性、多样性、相对性、动态性三、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3.1 目的地本身属性3.2 旅游者个体因素3.3 社会文化因素3.4 信息传播渠道四、旅游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4.1 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4.2 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4.3 基于网络文本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五、旅游形象感知的应用与实践5.1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与规划5.2 旅游营销策略5.3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六、结论6.1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重要性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旅游形象作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量和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对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的文献综述,旨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探讨旅游形象感知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旅游形象感知的概念与性质2.1 旅游形象感知的定义旅游形象感知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感反应,包括对目的地整体印象、氛围、特色等方面的评价和感受。
2.2 旅游目的地形象性质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等四个性质。
综合性体现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多样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相对性是指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相对的,受个人经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动态性表示旅游目的地形象会随着时间、空间和传播渠道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塑造。
三、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影响旅游形象感知的因素可以从目的地本身属性、旅游者个体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
3.1 目的地本身属性目的地资源的独特性、品质、组合状况等属性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感知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前言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城市居民、城市旅游从业者、现实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城市外在景观特征和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所形成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与评价,是对城市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实践与多方面功能所形成的、所表现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综合素质的反映。
[1]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不仅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是该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的总体形象。
而我国当前的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保继刚等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游览和对民俗民风、市民素质、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
[5]袁霄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游览者在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 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软件) 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
[6]卢晓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包括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7]熊礼明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总体印象。
它是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景观风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在旅游产品生产中对旅游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
总的说来,每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几乎固化在旅游者的心目中。
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研究。
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宁波在改善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留学生。
我们通过对在甬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到他们对宁波的印象和认知,并对宁波的城市形象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
问卷结果显示,在甬留学生对宁波的城市形象的印象和认知中,大部分人认为宁波是一座安静而宜居的城市。
他们喜欢宁波的环境,觉得宁波有许多公园和景点,供人们休闲和观光。
有些人认为宁波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有很多高楼大厦和商业中心,在这里可以购物和享受美食。
此外,许多留学生也表达了对宁波的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他们觉得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古迹和博物馆。
他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宁波的文化和历史。
针对以上留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向:1. 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质量。
宁波是一座安静而宜居的城市,但是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需要改进。
例如,公共厕所的数量和质量需要提高,街道的清洁程度需要加强,城市绿化需要加强。
2. 加强历史和文化教育。
宁波有很多历史和文化遗迹,但是很多留学生并不了解。
宁波可以加强对历史和文化的教育,例如组织一些有关历史和文化的活动,提供一些有关历史和文化的教育资源。
3.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宁波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可以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例如开展一些有关文化遗产的活动,提供一些有关文化遗产的导游服务。
4. 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宁波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发展机会的城市,可以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结论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研究表明,宁波是一座安静而宜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留学生建议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质量,加强历史和文化教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及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文献综述宁波中小旅行社企业品牌建设研究如今的社会是品牌的社会,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品牌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国际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品牌竞争的阶段。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内在灵魂,它赋予了产品的内在价值。
品牌观念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而真正开始对于品牌的研究,严格来说是在1955年由加德纳(Burleigh B.Gardner)和列为(Sidney J.Ler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产品与品牌》一文开始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品牌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成为学术界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新领域。
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1955)在美国广告协会的演说《形象和品牌》中说道“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
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的方式的无形总和。
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这也是最早地正式提出品牌的定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1960年出版的《营销学词典》把品牌定义为:标识一个或一群产品的名称、术语、象征、几号,以区别其他竞争者的产品。
同样地,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品牌是经营者或经营者集团的产品或服务,基于与其他竞争者有所区别而赋予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是上述方式的结合。
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1961)在《实效的广告》中提出了著名的USP理论(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他认为,“每个广告都必须向顾客陈述一个主张。
……该主张必须是竞争者所不能或不会提出的。
它一定要独特——既可以是品牌的独特性,也可以是在这一特定的广告领域一般不会有的一种主张。
……这一主张一定要强有力的打动千百万人,也就是吸引新的顾客使用你的产品。
”同样的,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1962)的品牌形象理论(B.I Image)认为,创建品牌的战略方法是塑造品牌形象。
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研究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留学。
作为中国的沿海城市,宁波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前来学习和生活。
留学生对宁波城市的认知又是怎样的呢?在这篇文章中,将对在宁波的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进行研究,并探讨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看法和感受。
一、宁波的城市形象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自然风光。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城市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古老的建筑、古朴的街道、丰富的文化遗产都展现了宁波的独特魅力。
宁波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着繁荣的经济和现代化的建设。
高楼林立、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这些都展现了宁波城市的现代气息。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宁波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这里学习和生活。
二、留学生对宁波的认知1. 文化认知对于宁波的文化,留学生们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的角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
在历史文化方面,许多留学生对宁波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印象深刻,认为它们展现了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他们喜欢在古城区漫步,感受着历史的气息,感受着古老建筑的魅力。
在现代文化方面,留学生对宁波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程度也表示认同。
他们认为宁波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城市,尤其是在商业和文化交流方面,宁波展现了强大的吸引力。
2. 生活环境认知在对宁波的生活环境的认知方面,留学生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对于宁波的自然风光,许多留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认为宁波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湿地资源。
在生活便利方面,留学生们认为宁波的交通便利、社区环境和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生活质量较高。
留学生也对宁波的气候和人文环境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气候方面,由于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一点得到了许多留学生的认同。
在人文环境方面,宁波的人口素质较高,社会治安较好,这使得留学生们在宁波的生活感到安全和舒适。
宁波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宁波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策略研究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旅游节庆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
对与旅游节庆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汇总、整理发现,国内对旅游节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概念界定、特点及功能等)、策划管理等几方面。
研究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对基础问题(定义、分类、特点及影响等)研究较多、案例分析居多、研究局限性较大、缺乏对理论框架的搭建、对品牌化的研究少之又少。
从对旅游节庆相关的研究来看,对旅游节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突出表现在对旅游节庆概念外延不确定性的探讨上,例如:黄翔(2006)认为,旅游节庆是指规模不等、有特定主题、在特定时间和同一区域内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能够吸引区域内外大量的游客,不同于人们常规的生活路线、活动和节目的各种节日庆典、集会、交易会、博览会、运动会、文化生活等,它以各种节庆活动为依托,经过一定的旅游开发形成一种特殊的现代旅游产品,与一般的旅游产品相比,旅游节庆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张彬彬(2003)在界定事件旅游的基础上,把旅游事件按内容划分为博览展会型、节庆活动型、文体赛事型和商务会议型。
可以看出,在这种界定中,节庆旅游是有别于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和文体旅游的。
但是,目前国内很多研究会展旅游的文献往往把节庆旅游归入会展旅游的范畴(林茂,2004)。
这些分歧、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促使部分学者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旅游节庆,例如,吴必虎(2001)认为,广义的旅游节庆等同于旅游节事,狭义的旅游节庆是指周期性举办的一般一年一次节日活动,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一次性结束的特殊事件。
戴光全(2003)也把广义的节庆等同于节事、认为狭义的节庆专指各种节日。
徐舟(2005)则从狭义节庆的角度来理解旅游节庆,认为旅游节庆只包括目的地根据其资源实际情况,人为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的节庆活动,不包括传统节庆和特殊事件。
宁波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分析宁波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分析摘要:宁波,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像它在地图上的板块一样,随着经济发展,飞舞起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宁波以来,宁波人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让宁波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构建了如今繁荣富饶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宁波宁波,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像它在地图上的板块一样,随着经济发展,飞舞起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宁波以来,宁波人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让宁波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构建了如今繁荣富饶的城市。
但要说宁波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分析,我个人观点是把宁波构建成自驾休闲购物的旅游形象。
一、购物圣地1.宁波的天一广场(英文名 Centre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项目)东起车轿街,西至开明街,北沿中山东路,南临药行街,总占地面积196公顷,地块总拆迁面积2356万平方米,是国内一流的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广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购物商业广场,有10 个商业区,分别是超市区、百货区、精品区、服装区、儿童区、数码区、酒店区、娱乐区、美食区和综合区,集中了大、中、小300多家商店。
其中精品区汇聚了一批世界著名品牌。
天一广场具备了“吃、行、娱、购、游”等基本旅游要素内容,是宁波市中心最具活力、最时尚的商业广场和最新的商业形态,是顾客购物的天堂,游客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是宁波城市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更是全亚洲最大的室外商业广场。
2.宁波的万达广场是由国际购物中心、国际商务酒店、城市公寓三大功能板块构成。
是成为继天一商圈之后宁波市的又一商业中心。
它引入沃尔玛、百安居、HOLA特力屋、喜百度、苏宁电器、石浦酒楼、神采飞扬电玩城、大歌星KTV、万达国际影城、银泰百货等11家主力店。
它更是是宁波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占地面积最大、停车位最多的商业项目。
它与天一广场不同的是,它是室内购物广场,因此,即使在炎炎夏日,游客们也能在购物广场痛快的shopping!除了这两个购物圣地,在离天一广场附近还有城隍庙与鼓楼、范宅等,它们不仅见证了宁波的历史,你也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有文化痕迹的事物,如果旅客们想买一些纪念品,这些地方就是不错的选择。
品牌认知消费者忠诚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文献综述(一)品牌认知的构成品牌认知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Keller(1993)主要对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进行研究,利用心理学的联想网络记忆模型,对品牌认知的维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他认为,之所以不同消费者对于同一产品有不同的认知度,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了解程度和对该品牌的联想有差异,对该品牌的了解程度主要依赖于品牌知名度,而对该品牌的联想则以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品牌形象。
其中品牌知名度又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的内容:品牌回忆和品牌再认,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对品牌的联想所反映出来的品牌知觉。
此后,Keller(XX)发现以前研究品牌资产都只限于单独角度的研究分析,为了改进以往视角方面的缺陷,他基于多视角对品牌认知重新界定:所谓的品牌认知,指消费者在完成了对于某一品牌的消费活动之后留存于记忆里的关于品牌信息的相关知识。
Aaker(,1996)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他看来,品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联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内部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
在他的研究中,他将品牌联想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具体包含了对于产品、企业、个性以及符号四个方面的联想(Aaker,1991、1996)。
品牌联想以一定的程度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品牌形象。
Keller(1993,XX)和Aaker (1991,1996)对于品牌认知维度的研究仅限于理论研究领域,Yoo和Donthu(XX)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一些品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得出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是一个维度的结论。
Pappu等(XX)也利用实验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二者对于品牌认知的解释程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Pappu,Quester,Cookssey,)。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绪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对吸引游客具有重要影响。
这让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形象的定义、形象塑造的因素以及形象对游客选择的影响。
形象的定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游客对该目的地的整体印象和期望。
形象是一种主观评价,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形象塑造的因素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美丽的自然景观可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如壮丽的山川、碧海蓝天等;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破坏对目的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游客普遍更愿意选择未受过大规模开发的自然景区。
2.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遗迹、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都可以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与自然环境相比,人文景观更容易被改变和创造,因此旅游目的地应重视保护和传承人文景观,使之能更好地吸引游客。
3.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方面之一。
友好的服务态度、高效的服务效率、舒适的旅游设施等都能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目的地要注重培训员工的服务技能和素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提高形象塑造的效果。
4.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价格可能会让游客望而却步,而过低的价格可能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旅游目的地应根据其定位和实际情况,合理定价,以达到形象塑造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形象对游客选择的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对游客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形象好的目的地容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形象差的目的地则可能被游客回避。
游客通常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目的地的信息,如互联网、旅游书籍、口碑等,形象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对形象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形象对游客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游客态度好的目的地形象可以提升游客的兴趣和愿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选择该目的地。
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深造,在甬留学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的认知状况直接关系到宁波城市的国际形象,对宁波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探讨影响因素和认知差异,为宁波城市形象的改善提供建议,并通过实证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展望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探索认知差异及其原因,提出宁波城市形象改善的建议,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的国际形象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的整体形象以及具体印象,探讨其认知情况。
2. 分析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认知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宣传效果等方面。
3. 探究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揭示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
4. 提出针对宁波城市形象改善的建议,以增强在甬留学生对宁波的认可度和好感度。
5. 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研究假设,从数据的角度验证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状况。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情况,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对宁波这座城市的看法,有利于宁波城市提升自身形象,提高对外吸引力。
研究对于宁波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形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城市外在表现的体现,更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学生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城市在国际间的形象。
通过研究在甬留学生对宁波城市形象的认知情况,可以为宁波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改进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宁波城市对外交流与合作。
文献综述
宁波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游客认知研究城市已成为当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挖掘城市文明,提升城市的游憩功能,使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进而发展为优秀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对城市旅游的研究,最早见诸于美国学者Stansfield(1964)的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等》(An note on theurban—nonurban imbalance in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 )。
作为一重要的旅游研究领域,它的兴起源于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普遍出现制造业长期衰退、高失业率现象,在创新城市经济的过程中,旅游业为一门新型产业因其良好的产业特性(如劳动力密集、复合产业)和符合消费时代需求(休闲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推动了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城市旅游及其研究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旅游和城市研究者们的关注(Law,2001),并在1990年代快速成长为一个显著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
1近十年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1.1城市旅游的理论研究
格拉斯·皮尔斯(Douglas G.Pearce,2001),他总结了1990年代以来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体化框架体系。
一体化框架模型的建立为城市旅游形成系统、统一的概念体系提供了一条极具参考价值的途径。
1.2城市旅游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1.2.1旅游感知
MichaelBarker(2002)调查了旅游者在“美国杯”龙舟赛这一标记性体育事件中旅游者安全的感知,阐述了体育事件对旅游犯罪的影响。
1.2.2旅游体验
Bruce Hayllar(2005)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了旅游者在澳大利亚石城这一历史遗迹的旅游体验。
1.2.3旅游行为
Yong Kun Suh(2004)对来韩国汉城的消闲和商务国际旅游者的旅游花费和活动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远程旅游者(欧洲和北美)更倾向于对当地文化的关注,而近程旅游者(日本)更喜欢购物,在旅游花费上,商务型旅游者明显多于消闲型旅游者。
1.3城市旅游的市场和形象研究
1.3.1市场分析
Joseph S.Chen(2002)把维吉尼亚等美国东部其他8个州与哥伦比亚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宾夕法尼亚州开展的休闲活动项目对维吉尼亚旅游业产生了最直接的竞争。
1.3.2市场营销
Dennis R.Judd(1995)综合分析了美国大型城市旅游战略,认为发展旅游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招徕商务会议、建设大型购物商场和狂欢地带等措施可以开拓市场,振兴经济。
1.4城市旅游产品研究
1.4.1城市吸引物研究
Anna Chiesura(2004)通过对阿姆斯特丹城市公园旅游者动机和体验效果的调查,认为城市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积极情绪和热情工作的动力源,它满足了人类非物质和非消费性需求。
1.4.2游客友好度
Antonio P.Russo(2002)研究了欧洲四个城市的游客友好度(visitor-friendliness),认为对国际旅游者来说,城市旅游产品的软因素(质量、可进入性、形象)是城市吸引力的决定因素。
1.4.3城市遗产旅游
Antonio Paolo Russo(2002)以威尼斯为例对遗产城市旅游开发的“恶性循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旅游空间组织、遗产城市旅游产品质量和区域经济动力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可持续发展政策应该针对导致恶性循环的关键点如文化资源质量和可进入性等进行调控。
1.5城市旅游影响研究
1.5.1经济影响研究
Christian M Rogerson(2002)通过对约翰内斯堡旅游经济的研究认为,城市旅游发展是伴随经济复兴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商务旅游是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亚部门。
1.5.2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
AntonioP.Russo(2002)认为,对历史区域的保护必须考虑旅游者的需求。
1.5.3环境影响研究
Matthew J.Walpole(2000)认为生态旅游是相对于大众旅游的一种可持续的、可选择性的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为当地社区提供效益的一种途径。
1.6城市旅游管理与规划研究
1.6.1城市旅游的管理研究
J.Herderson(2000)对新加坡唐人街开发方案进行研究,认为规划方案的实施应当考虑当地居民的参与、历史真实性的体现和产品生命周期更替。
1.6.2城市旅游规划研究
Bob Mckercher(2005)对香港在建设城市旅游地和文化遗产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两个部门间根据其关系的成熟程度不同而表现出7种不同的关系类型,同时,这种关系还受到5个条件的影响。
1.7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
Aspa Gospodini(2001)探讨了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的空间形态可能对旅游者的偏好产生影响,城市形态的改变以及形态与功能的二维改变带来了城市旅游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旅游的重要途径,Aspa Gospodini(2001)对希腊城市及其滨水区的主要形态和空间特征作了细致的研究。
1.8旅游地品牌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LipingA.cai(2002)阐述了旅游地形象和旅游地品牌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旅游地品牌构建模型 ;GnothJ.(2002)认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因此目的地品牌化首先应品牌化旅游吸引物。
澳大利亚库克大学的Murphy等(2005)通过对Mackay地区背包旅游者的需求、动机等研究尝试建立
区域性旅游品牌。
土耳其Tasic和明尼苏达大学的Wi11iam(2OO5)提出了针对全球性竞争市场如何建立一个战略性旅游地品牌进行了理论、实证研究。
英国利物浦霍普大学的Lan博士(2005)通过对利物浦的感知差异分析探讨了如何培育和发展利物浦的旅游品牌问题。
SameerHosany、Yuksel Ekinci、MuzafferUysal(2006) 把品牌理论应用到旅游目的地中,阐明目的地形象和目的地个性是一对相关的概念。
1.9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国外旅游形象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美国学者.J.DHuni(1971)撰写了《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mIga。
:aafctoroftuosrim),研究了旅游地开发中形象因素的意义,是旅游形象研究的先驱之作。
Gartner(1972)提出了旅游者感知形象概念,指出目的地形象由认知、感情、意动三部分组成,是旅游者对这三部分验证和再评估的总和。
Alhemuod和Armsortng(19%)进一步建立起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差距模型,认为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在实际旅游经历之前对某个目的地的一系列期望,这些期望是自发形成的,一个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先前持有的印象和在目的地实际遭遇的现实之间的差距。
而Syemhus和Ken(1999)则指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中存在明显差异。
1.10品牌形象对感知价值、顾客满意的影响研究
自1965年Cardozo首次将顾客满意的观点引入营销领域以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顾客满意的研究,发展出测量顾客满意度的一系列模型。
SCSB基于“期望——不一致”构建模型;ACSI基于顾客的感知价值来测量顾客满意度;而欧洲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中,引入了“形象”这一变量,认为形象会影响顾客的感知价值;在中国顾客满意度模型中,将品牌形象引入其中,与感知质量、顾客预期一起构成感知价值的前因变量,并影响顾客满意。
2我国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2.1城市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郭舒、曹宁(2006)分析了辽宁省的14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
提出应该从城市发展战略、区域合作发展等方面,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郑昌盛(2006)针对连云港提出,应从政府主导、投资力度、城市形象、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2.2城市旅游产业升级研究
郭胜(2003)探讨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提出如何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途径和措施;庄小丽(2006)运用分析法,对湖北省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实研研究,对其调整与优化升级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3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由于旅游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依托旅游资源加以构建,构建过程中紧密结合旅游市场,并且以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组织为中心,因此可以将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称为旅游资源的里层研究,以有别于一般的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等表层研究:区域旅游规划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间的组织和设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协调,并为构建高效的旅游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2.4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宋章海(2000)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问题。
2.5旅游地品牌形象的研究
在品牌形象方面,梁明珠等(2004)汇就广深珠区域旅游品牌与旅游形象进行了辨析。
黄军(2006)对旅游品牌形象的标志设计进行了探讨。
李山、王铮(2006)就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檀小舒(2003)分析龙岩市旅游形象,提出了旅游地品牌形象的理论认知与构建策略。
3城市旅游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