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要小⑵型水库安全鉴定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26
水利部关于印发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1.01.12•【文号】水运管〔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水利部关于印发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水运管〔2021〕6号部直属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全面实施安全鉴定制度,规范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宣贯培训,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安全鉴定工作。
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建议请反馈水利部运行管理司。
水利部2021年1月12日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依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库容10万(含)~100万立方米(不含)且坝高小于15米(不含)的水库,其他水库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执行。
本办法鉴定对象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输水建筑物、金属结构、管理设施及影响安全的岸坡等。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指导和监督,负责审定大坝安全鉴定意见(以下简称鉴定审定部门)。
水库主管部门或业主单位(产权所有者)负责组织所管辖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管辖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由水库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组织(以下简称鉴定组织单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的决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413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20年10月26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王晓东2020年11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的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87号)的要求,经过清理,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水库管理,保障水库安全,发挥水库综合效益,维护水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将第二条第一款中的“设计洪水位”修改为“校核洪水位”。
第二款修改为:“本省辖区内属于本省管理的所有大型、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均适用本办法。
”三、将第三条第二款中的“交通、渔业、环境保护、旅游”修改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
四、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各级水利、能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是其所管辖的水库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不明确的水库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和水库功能进行明确。
”第二款修改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投资兴建的水库由建设者自行管理,但水库的防洪调度和大坝安全必须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和监督。
对电力系统的水电站大坝安全的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防洪复核4.1流域特性根据1/10000地形图复核结果,与原流域设计参数相差较小,为保持资料的延续性,水库流域参数采用原设计参数,见下表4-1-1。
表4-1-1 流域特性表姚山垅水库流域降雨季节主要集中在4~8月,其降雨量占全年的65%左右,尤以夏季最为集中,5~7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9.7%,6~7月份降雨占全年的45%。
根据1977~2001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年最大降雨量为2083.7mm,最小值为1110.7mm,大小两极相差近一倍。
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5%左右。
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与暴雨相应,洪水多出现在六至九月份,以七、八月频次最多。
洪水年季变化较大,洪水的峰量比较集中,且主峰比较靠前。
4.2洪水复核4.2.1洪水标准及基本资料4.2.1.1洪水标准姚山垅水库总库容28万m3,设计等别为Ⅴ等,永久建筑物级别为5级。
本次复核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湖北省重要小(2)型水库安全鉴定指导意见》中有关洪水标准的规定: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P=0.333%)。
4.2.1.1基本资料姚山垅水库内没有水文站,也无实测的洪水观测资料,故本次复核洪水采用暴雨途径推求,即按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2002年编制的《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中暴雨参数和《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以下简称《图表》)中的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
4.2.2设计暴雨4.2.2.1雨型选择暴雨洪水一般按年最大24h暴雨进行分析,但姚山垅水库承雨面积小于5km2,根据《查算图表》,采用最大6h雨型推求设计洪水。
为此,本次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设计雨型采用《查算图表》成果,见表4-2-2。
表4-2-1最大6h设计雨型(△t=0.5h)注:表中H1、H3、H6为1h、3h、6h雨量。
4.2.2.2设计点雨量通过查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2002年编制的《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和《图集》,姚山垅水库位于水文气象分区第Ⅱ区,根据所在流域中心位置查暴雨等值线图,求得各历时指定频率暴雨成果见表4-2-3,取Cs=3.5Cv。
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为加强水库管理,保障水库安全,发挥水库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库,是指由挡水、泄水、输水、发电建筑物,运行管理配套建筑物,水文测报和通信设施设备,以及库内岛屿、库区水体和设计洪水位以下土地等组成的工程体系。
本省辖区内的大型、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库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渔业、环境保护、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水库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中型和重点小(一)型水库归口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他小型水库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现行体制确定归口管理单位。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投资兴建的水库由建设者自行管理,但水库的防洪调度和大坝安全必须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
对电力系统的水电大坝安全的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水库或者水库受益地区跨行政区域的,原则上按现行管理体制进行管理,有关地方和单位的关系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
第五条大型、中型和重点小(一)型水库应建立管理机构,其他小型水库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水库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必须落实水库管理责任制,确保水库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六条水库防洪保安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水库防洪保安的第一责任人是对水库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的下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
当水库出现险情时,当地人民政府必须全力组织抢险。
第七条新建水库在进行蓄引水验收前,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蓄水安全鉴定。
新建水库竣工验收后应当进行大坝注册登记。
建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制度。
大坝投入运行后,应在初次蓄水后的2--5年内组织首次安全鉴定,其后应当每隔6--10年组织一次安全鉴定。
大、中、小型水库分别由省、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库蓄水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和大坝安全鉴定。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2.05.23•【文号】水建管[2002]188号•【施行日期】2002.05.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水利部关于废止宣布失效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8日,实施日期:2010年12月28日)废止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水建管〔2002〕188号)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我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于2002年9月30日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现就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一)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各项责任必须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相应的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库主管部门或水库所有者(业主)及水库管理单位。
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的小型水库,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其主管部门的职责。
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要逐级、逐库签定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
(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行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每座小型水库要确定一名相应的政府行政领导为安全责任人,对水库安全负总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库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建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筹措管理经费、组织抢险和除险加固等。
湖北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指导意见一、总则1、为顺利实施我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范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等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2、本意见适用于列入《全国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水库,其他小(2)型病险水库可参照执行。
3、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除遵守本指导意见外,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二、安全鉴定4、小(2)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安全评价)必须由具有水利工程设计(水库枢纽)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单位或水利部公布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承担。
5、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负责组织审定本辖区内小(2)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出具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6、小(2)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由大坝主管部门的代表、水库法人单位的代表和从事水利水电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
鉴定委员会(小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得少于3名。
委员会(小组)应组织专家察看现场。
7、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核查工作,出具《大坝安全鉴定核查意见表》。
8、小(2)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核查委员会(小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应有水工、水文、地质、管理等专业。
鉴定核查委员会(小组)应组织专家察看工程现场。
9、经开展安全鉴定(安全评价)核查,不符合三类坝条件的小(2)型水库加固项目,各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予以调减。
拟调减的项目要及时报省水利厅、财政厅备案,并附安全鉴定评价报告、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大坝安全鉴定核查意见等相关资料和文件。
三、初步设计10、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原则上由具有水利工程设计(水库枢纽)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单位承担。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16•【字号】鄂政发[2010]50号•【施行日期】2010.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0〕5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
经过多年建设,我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普遍存在超期服役、超限运行,老化失修、老损严重,管护缺位、效率低下等问题,加上今年我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我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损毁十分严重。
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是改变农村水环境现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手段。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为统筹,以中央和省财政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项目为平台,以整合各项财政支农资金为保证,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以提高农业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推动农村小型水利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目标任务。
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开展小型水库、小型排灌泵站和小型塘、坝、堰、窖、井等水源工程以及田间末级渠系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坝高小于15米的小二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导则、指南与评估水库大坝的安全性是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和减少潜在风险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对于高度在15米以下的小二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更加关键,因为它们通常被认为是规模较小、结构相对简单的工程项目。
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也同样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评估。
由于小二型水库大坝的特殊性,其安全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工程材料及施工工艺等。
本文将围绕坝高小于15米的小二型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导则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我们需要明确确定安全评价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评价的目标是为了评估水库大坝的现状、性能和结构安全情况,以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另评价的任务是为了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通过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
接下来,我们将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整理出一份适用于小二型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导则,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案例中进行验证。
基于从简到繁的原则,我们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评价:地质与地形条件、水源和水文气象条件、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结构安全和运行管理。
1. 地质与地形条件地质与地形条件是影响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地质灾害等进行评估,可以初步判断坝址的适宜性和稳定性。
我们将根据地质调查报告和相关数据,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实地观察,分析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地质岩性、断层和地震等因素对水库大坝安全性的影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水源和水文气象条件水源和水文气象条件是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将收集并分析历史水文气象数据、洪水频率曲线、降雨和径流关系等资料,评估水库的设计洪水、最大汛期径流量、水位变化等参数。
通过水源和水文气象条件的评估,我们可以对水库大坝的洪水安全、溃坝风险和排水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3. 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直接关系到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3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1〕8号),全面完成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切实提高各级各类水库运行管护水平,确保水库安全平稳运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一)建立健全安全鉴定常态化工作机制。
各地要滚动编制年度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计划,积极筹措鉴定经费,确保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已到期水库的安全鉴定工作,构建“当年到期、次年完成”的安全鉴定常态化机制。
对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重大工程事故等特殊情况或异常现象的水库,要及时组织安全鉴定。
要规范安全鉴定流程,严格审核鉴定成果,落实鉴定成果核查和抽查制度。
要配合水利部做好大中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核查,依规分级实施小型水库安全鉴定成果核查。
(省水利厅等部门和各市、州、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加大已建工程竣工验收和已鉴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力度,对病险程度较高的水库,抓紧实施除险加固,在202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2020年前已加固水库的竣工验收,2025年底前完成2020年前已鉴定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十四五”期间新增的病险水库,要及时实施除险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除险加固工程初设审批等前期工作,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组织、质量监管、安全保障、资金使用、设计变更和项目验收等环节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夯实除险加固工程质量保障的工作基础。
关于印发《重要小⑵型水库安全鉴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水利(水务、水电)局:为贯彻水利部有关会议精神,做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工作,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厅制定了《重要小⑵型水库安全鉴定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八日湖北省重要小⑵型水库安全鉴定指导意见为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规范重要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本意见适用于下游10km有城、镇、重要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的重要小⑵型水库,其它小⑵型水库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大于30m,或库容大于100万m3(目前注册为小(2)型)的水库执行小(1)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有关规定。
二、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并审定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市(州)直管的小⑵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审定。
三、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应由具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丙级及以上资质的单位承担。
四、大坝安全状况分三类,分类标准如下:一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到《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大坝工作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大坝。
二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不到《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大坝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在一定控制运用条件下能安全运行的大坝。
三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或者工程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不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大坝。
五、鉴定组织程序及工作内容(一)鉴定组织单位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大坝安全评价单位,对大坝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起草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1.安全评价报告应包含工程概况、工程质量评价意见、防洪复核、大坝稳定计算、结构安全、渗流安全评价等内容。
并附枢纽工程平面图、各类建筑物剖面图以及工程照片(应有大坝上、下游坝坡、溢洪道、输水建筑物进出口,尤其是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照片)。
防洪能力复核、地质评价及结构、渗流评价要点参见附件一、二、三。
2.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格式及内容要求见附件四。
(二)鉴定组织单位组织专家组开展安全鉴定工作,采取现场踏勘、检测、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
1.组织专家组和评价承担单位开展现场安全检查。
现场安全检查应携带必要的检测工具。
对水库建筑物现状进行检测和复核,如岸坡、挡水、泄水、输水建筑物几何尺寸与现有资料有差异的,应注明复核成果。
2.组织专家组查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资料,访问施工和运行管理人员,对枢纽工程外观和运行管理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3.组织审查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完成并审定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三)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由水库主管部门代表以及从事水利水电技术专业人员组成,并符合下列条件:1.专家组由不少于5人组成,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少于1名;2.大坝主管部门所在行政区域以外的专家不得少于1名;3.专家组成员中应具有水文、地质、水工、管理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4.专家组组成人员应当客观、公正、科学地履行职责。
(四)专家组通过大坝安全鉴定书后,审定部门确认印发。
六、安全鉴定成果核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鉴定的水库由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核查,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鉴定的水库由省水利厅组织核查。
七、其他:(一)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小⑵型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对专家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安全鉴定要求、方法和相关技术规范。
(二)鉴定单位应当根据大坝安全鉴定成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大坝安全管理,对鉴定为三类坝、二类坝的水库可能出现溃坝影响下游安全的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在处理未完成前制定保坝应急措施,并限制运行。
(三)鉴定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对《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及评价报告进行归档,妥善保管。
县市水管部门应及时掌握、上报鉴定进度及成果。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五日附件四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水库名称:鉴定审定部门:鉴定时间:年月日××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成员表11附件一小(2)型水库安全评价防洪能力复核计算要点一、洪水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总库容10万m3~100万m3的水库为小(2)型水库,工程级别说明①水头差指校核洪水位与坝下水位之差,坝下水位可取坝底高程。
②对下游有无影响指坝下10KM范围内有无人口集中的居民点、重要交通设施等。
二、设计洪水根据小(2)型水库的资料条件,提出两种计算方法(一)按《查算图表》推荐的方法:查算图表有二种计算方法,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建议采用洪峰流量小的一种。
1、基本资料1.1水库坝址以上的地理参数:F、L、j%1.2湖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编的《查算图表》及《图集》2规定2.1小(2)型水库一般坝址以上来水面积不到5.0KM2,建议暴雨计算历时T=3.0或6.0时,计算时段△t =0.5时。
2.2设计暴雨采用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编的《暴雨参数等值线图》,不考虑点面折算。
2.3对水库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单位线参数m1的计算,不管任何重现期,均不考虑参数m1的雨强非线性改正。
2.4对大干50年一遇设计洪水,原则应考虑单位线参数m1雨强非线性改正。
2.5净雨计算不扣初损I0,只扣稳损fc值。
(二)简化计算仅计算不同设计标准的洪峰流量和次洪水总量,不分析洪水过程线。
1、基本资料2、水库坝址以上来水面积F1.2由《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求得T=3.0或6.0时设计暴雨。
α要强调的是:尽量利用方法(一)即用《查算图表》进行设计洪水计算。
3 洪量设计暴雨历时T=3.0时或6.0时,由1,6小时设计暴雨H1P、H6P计算而得,不考虑点面折算。
n1=H0.558㏑H1P/H6PH3P=H1P t1-n1扣损:只扣稳损不考虑初损fc=0.0615H24p0.61Fc=fc×T T=3.0时或6.0时三、调洪演算(一)泄流曲线小(2)型水库均为无闸挖制的溢洪道,起调水位平正常蓄水位(即溢洪道底高程),泄流曲线按下式计算:Q=mbh1.5考虑收缩后根据不同堰型的流量系数取值:宽顶堰:m=0.34~0.36实用堰:低堰m=0.40~0.43高堰m=0.45~0.48(二)调洪1、详算法:若设计洪水有过程线,且有技术力量,建议用联解水库水量平衡方程和溢洪道泄流方程的常规方法计算不同标准的设计洪水位和下泄流量。
2、简化法若设计洪水无过程线,仅有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建议用联解以下分式方法:q=Qm(1-V调/w)(高切林公式)q=Mbh1.5=f(v)具体操作如下:①已知某一重现期的Qm及w,假定v值求得相应的q,建立q~v关系线。
②溢洪道宽度b已知,堰顶高程为正常蓄水位,假定库水位,得相应的调洪库溶,及堰上水深h,求得相应的q,做出q~v 曲线。
③两曲线的交点,即为该重现期,已知溢洪道宽b及正常蓄水位时的最大下线流量q m及调洪库溶,加正常蓄水位时库容即为总库容,并查得设计洪水位。
四坝顶高程复核坝顶高程复核采用浦田公式计算平均波高hm。
附件二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地质评价要点1.专业人员要求应由从事或熟悉水利水电地质专业人员承担安全评价阶段地质调查和勘察工作。
2.工作方法以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为主,充分收集大坝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险情及处理资料,结合现场部分钻探、坑、槽探和取样试验参数,分析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评价意见。
3.工作要点(1)确定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坝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地震基本烈度。
地基基本烈度小于或等于Ⅵ度,可不进行抗震安全复核,否则应进行抗震复核。
(2)描述近坝库岸岩(土)体边坡的类型及其稳定性。
(3)描述坝区及溢洪道区地貌类型、主要地层分布、风化特征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是否存在坝基和绕坝集中渗漏问题。
对混凝土坝、砌石坝影响稳定的边界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4)坝体评价a.混凝土、砌石坝,应根据建筑物变形,渗漏的分布范围、类型及特征,结合现场检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b.土石坝,应描述存在各种险情的分布位置(高程及桩号)、类型及特征,并对坝体采用探坑或探槽分区取样进行颗粒组成、物理力学(固结快剪)和渗透性参数试验(一般不少于3组),结合坝体实际运行现状,提出各分区地质参数建议值(供稳定复核及渗流计算用)。
其中心墙(斜墙)坝应查明现状心墙(斜墙)顶高程及厚度。
当坝高在30m以上或坝体结构复杂、存在严重险情时,应在最大横断面处布设勘探剖面,于上游坝坡、心墙顶和下游坝坡分别进行钻探,自上而下分别取样并连续进行注水试验,心墙坝孔深一般按基岩面以下10m控制,上下游按基岩面以下5m控制,并做压水试验。
必要时也要在纵剖面上布设勘探孔,并形成大坝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当下游坝脚有反滤堆石棱体时,应根据其风化破损及渗水携带物情况进行评价。
必要时应挖探证实反滤是否堵塞或失效。
(5)溢洪道根据建筑物基础特征,边坡高度、坡度及与地质结构面的关系,描述地基抗冲性、边坡的岩土分类及稳定性。
提出建筑物复核地质参数建议值。
(6)输水涵管(洞)根据所处位置地质特性,输水涵管(洞)渗漏变形、坍塌等特征及运行管理资料,分析评价地基及围岩变形对输水建筑物的影响。
4.工作成果本项工作成果一般不必单独成册,有关内容反映在《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的工程质量评价、结构安全评价、抗震安全复核和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中。
但做了专门钻探地勘工作的应按水利水电地质勘探规范编制地勘报告。
附件三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构及渗流评价要点1 结构安全评价1.1 结构安全评价的内容按国家现行规范复核计算大坝(含近坝库岸)目前在静力条件下的变形、强度及稳定是否满足要求。
结构复核应在现场调查、勘探,弄清原设计,施工情况等基础上进行。
其主要内容包括:(1)大坝安全复核A:重力坝,应重点复核坝体稳定和应力;B:拱坝,应重点复核坝肩稳定和坝体稳定和应力;C:土石坝,应重点复核坝坡变形及坝坡稳定;(2)溢洪道安全复核。
溢洪道应复核导墙、底板和消能设施的几何尺寸,抗滑稳定和应力及水力学计算等情况。
(3)输水建筑物安全复核输水管(洞),尤其是坝下埋管,应复核过水能力和结构强度。
结构复核结论应尽量与现场检查复核相印证。
对已暴(揭)露出的问题或异常工况应做重点复核计算。
1.2 结构安全评价需要基本资料:1、原勘测设计资料;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3、设计图纸(1)要求每个水库测量大坝坝区平面布置图(1/500)。
(2)竣工和(或)现状图;(3)大坝等建筑物纵横剖面图;(4)结构图;4、大坝施工质量资料,及大坝运行期尤其当前的坝基及坝体勘探与试验资料;5、大坝验收资料;6、大坝运行期监测资料及相应的上下游水位、降水量及气温观测资料;7、此前大坝安全评价及事故与处理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