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
- 格式:rtf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WORLD EXPO ARCHITECTURE3 规划设计总平面本高昂。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对河道治理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从瑞士、德国乃至日本对驳岸硬化的反对,提出“自然型护岸”的概念,其次是防洪观念的改变,由原来的“裁弯取直”转而采取“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治水理念[2]。
后工业时代的白莲泾滨水绿地必须处理好防洪与亲水游憩问题,由此,我们从3个不同视角提出“绿波”构想:第一,宏观视角—城市开放空间与绿地结构下的“城市・绿波”;第二,中观视角—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下的“浦江・绿波”;第三,微观视角—世博园区功能结构下的“世博・绿波”。
“波”预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传递与“后浪推前浪”般的功能更迭。
我们希望通过黄浦江的“波”的创意理念,来说明今天的黄浦江在水与城之间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具体设计中,通过老防洪墙改造利用、设立自然生态驳岸等方法,构筑不同层次的多样亲水空间,让人重新回到浦江边,感受潮汐变化,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力量与美感。
针对世博白莲泾河地区的黄浦江和将作为内河的白莲泾这两种不同类型滨江滨河带,设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2.1.1 黄浦江护岸空间处理黄浦江是中等强度的感潮河流,每天有2个高低潮位的潮汐现象。
现有的浦西外滩防洪墙和浦东陆家嘴防洪堤,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亲水问题。
人只能感受浦江之宽,无法体会潮汐的水位之变。
当然黄浦江的亲水问题,不仅是个景观美学问题,更是一个技术问题。
场地中造成亲水困难的最大“矛盾体”是黄浦江沿线2.5m多高的直立式L型钢筋混凝土防汛挡墙,总长约1.7km,它们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投资额较大。
首先解决的问题是防汛墙能否可被改造利用以节省投资,体现“勤俭办博”原则?通过结构稳定复核计算,现状防汛墙能满足要求,可充分利用其墙体和基础结构,将路面标高4.70m以上的老防汛墙上段截除(图4)。
但上部防汛墙截除后,如何保证千年一遇洪水的城市防洪安全?设计采用“小挡墙结合防洪堤”方法,在4.70m-5.30m高程处用硬质小挡墙,而5.30m以上高程则是土筑防洪堤。
园--5.28平方公里园区用地范围,含围栏区内外配套设施用地,浦东3.93平方公里,浦西1.35平方公里;
区--3.22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围栏区,其中浦东2.47平方公里和浦西0.75平方公里;
片--5个编号分别是A、B、C、D、E 的功能片区,平均用地面积各为 60公顷;
组--12个平均用地规模为10--15公顷的“展馆组”,包括浦东8个组和浦西4个组;
团--26个平均用地规模为 2--3公顷的“展馆团”,每个“展馆团”可布置40--45个“办展单元”,
每个“展馆团”的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
每个团按方便和就近的原则,
D片区企业馆
E片区企业馆、城市文明馆、城市最佳实践区。
上海世博会规划选址方案背景介绍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球性的展览活动,是国际展览业中最高级别的展览之一。
它的举办不仅可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还能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世博会的选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上海世博会规划选址方案在选址方案中,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四个可行的方案:方案一:浦东郊区浦东郊区是上海市其中一个新兴的城市开发区,其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浦东国际机场仅有1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
且该区域的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发,可避免因为拆迁而造成的不便和额外的成本。
但该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且缺乏城市文化氛围。
方案二:虹口滨江虹口滨江是连接黄浦江西岸与东岸的区域,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便捷。
此外,该区域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可以为世博会提供更多的人文资源。
但该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和环境问题,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方案三:徐汇滨江徐汇滨江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地带,是上海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市区,其交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世博会的举办。
此外,该区域的环境和城市设施也处于较高水平。
但该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场地较小、容纳不了大规模的世博会。
方案四:青浦郊区青浦郊区是上海市位于西部市郊的一个区域,其区域面积十分宽阔,交通便利。
且该区域尚未开发,是一个全新的城市空白区域,便于规划和设计。
但该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场地与市区之间较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等。
结论综合上述四个选址方案的优缺点,最终上海市政府决定选择徐汇滨江作为世博会的主要举办地。
尽管其场地较小,但地理位置、文化资源和设施优越,十分符合举办世博会的要求。
同时,在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上海世博会策划书详细3篇篇一上海世博会策划书详细一、活动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二、活动目的1. 展示上海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3. 推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展示各国在科技、环保、文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4. 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上海世博园区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和闭幕式邀请国内外政要、知名人士和艺术家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举行盛大的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
展示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 展馆展示建设各国展馆和主题展馆,展示各国的文化、科技、环保等方面的成果和特色。
设立企业展馆,展示国内外企业的最新产品和技术,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演出、展览、论坛等活动,展示各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习俗。
设立文化交流中心,提供各国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4. 科技创新展示设立科技创新展馆,展示各国在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应用。
举办科技创新论坛和研讨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美食文化展示设立美食广场和餐厅,展示各国的美食文化和特色菜肴。
举办美食文化节和烹饪比赛,促进美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6. 互动体验活动设立互动体验区,提供各种互动体验项目,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等。
举办互动体验活动和比赛,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7. 志愿者服务招募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导游、翻译、咨询等服务。
设立志愿者培训中心,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六、活动宣传1. 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包括国内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户外广告宣传等。
2. 邀请国内外媒体前来采访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
4.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宣传片等宣传资料,向国内外游客发放。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上海世博园情况简介一、基本概况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黄浦江两岸布局,园区规划用地5.28平方公里,世博园5大场馆群分别为独立馆群、联合馆群、企业馆群、主题馆群和中国馆群。
其中独立馆的建筑群将集中在黄浦江边,每栋建筑由一个国家出资建设,用于展示该国的科技成果;联合馆建筑群中的一部分将由一些国家联合建造;另外一些建筑将由我国出资建造,届时租赁给参展国使用;企业馆建筑群将成为国际参展商参展场所。
二、规划设计1、打造智能与绿色建筑。
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而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人、城、自然”三者共存。
来自同济大学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在对世博园的规划设计中进行了初步尝试,把绿色和智能建筑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平台。
设计者们希望通过这个尝试,获得更有效的绿色环境的建构模式,并为绿色和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领域2、保留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建筑。
根据规划,在世博园区红线规划范围内,除建大量新式建筑外,近20%的老建筑将予以保护保留;20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中,老建筑再利用面积为38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上海开埠后建造的优秀老民居和见证中国工业发展进程的工业遗产。
它们经改建后主要用于展馆、管理办公楼、临江餐馆、博物馆等。
此举既是为大幅度降低建设费用,也想借此完成从工业厂房到博览业之间的转换。
而令海内外最为关心的江南造船厂,将在世博会后再度“变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群,作为上海城市的一个新亮点,被永久保留。
上海世博会上的这个首创,已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们的肯定。
上海世博会利用、保护和后续的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建筑面积,是1851年首届世博会举办以来最大的。
3、快乐生态规划。
快乐生态的根本目标是构造一个良性循环,始于人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心理需求和精神依存,以环境塑造为途径,促进生态实践的参与,加强生态意识,增长环保知识,强化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依赖。
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
--------------------------------------------------------------------------------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
围栏区域(收取门票)范围约为3.28平方公里。
园区规划
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综合步行适宜距离、人体尺度和参观者的认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的结构布局,即:
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围栏区和围栏区外的配套设施用地,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和浦西1.35平方公里;
区――3.22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围栏区,其中浦东2.47平方公里和浦西0.75平方公里;
片——5个编号分别是A、B、C、D、E的功能片区,平均用地面积为60公顷;
组——12个平均用地规模为10~15公顷的展馆“组”,包括浦东8个组和浦西4个组;
团——26个平均用地规模约为2~3公顷的“展馆团”,每个“展馆团”可布置40~45个办展单元,每个“展馆团”的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
每个团按方便和就近的原则,设置小型餐饮、购物、电信、厕所、母婴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国家馆按照该国所在洲的地理位置以“展馆团”为基本单位,划定和布置办展单元,共分三类:第一类为自建馆,第二类为租赁馆,第三类为免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联合馆。
A片区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云台路以东、白莲泾以西的A片区,集中布置中国馆和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馆。
B片区位于A片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包括主题馆、大洋洲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及演艺中心等建筑。
C片区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西的后滩地区,规划布置布置欧洲、美洲、非洲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
在入口处布置一处约10公顷的大型公共游乐场。
D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西,拟保留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江南造船厂大量历史建筑群的特色,改造设置为企业馆。
在其东侧利用原址内保留的船坞和船台,规划室外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场所。
E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东,新建独立企业馆,设立最佳城市实践区。
场馆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