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行测复习-削弱型题目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行测判断推理:削弱加强题核心之“看穿题干”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削弱加强题核心之“看穿题干”,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多多总结和归纳!行测判断推理:削弱加强题核心之“看穿题干”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有一种题型终究躲不过,那就是“削弱、加强型”题目。
频率高、题量多、难度大,不禁让很多同学调侃道“我想要逃,却逃不掉”。
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你在这种题型上准确率不高,说明你没有掌握做题要领。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此类题目的第一大核心——“看穿题干”。
【例题】为在司法审判中,所谓肯定性误判是指把无罪者判为有罪,否定性误判是指把有罪者判为无罪。
肯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判,否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放。
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某法学家认为,目前,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是否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足够好,就看他的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有力地支持上述法学家的观点?A.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B.错放,只是放过了坏人;而错判,是既放过了坏人,又冤枉了好人C.错放造成的损失,大多是可以弥补的;错判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D.宁可错判,不可错放,是“左”的思想在司法界的反映【解析】A。
题目从问法来看可以确定是一个加强型题目。
找到结论“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是否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足够好,就看他的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但是,很多同学在这道题目选项分析上一直纠结于B、C两项,认为这两项都可以证明“错判”比“错放”更严重,可以支持题干。
其实不然,题目中前提:“司法界有错判和错放”,结论:“衡量法院是否公正,只关注错判即可”。
单从题干分析会发现明显漏洞,即:明明有两种“误判”,却只关注肯定性误判,说明否定性误判有两种情况:其一,所有法院情况一样;其二,否定性误判根本不重要,可以忽略。
因此,读懂题干之后可以直接选择A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成立。
而很多人纠结的B、C两项只能证明错判比错放严重,但是并不能得到结论:只关注“肯定性”误判。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奇怪,削弱加强型题目的问法不都是以下哪项可以“削弱”、“加强”、“质疑”上述论证,哪来的特殊问法呢?其实不然,这类题目是存在一些特殊问法的。
这些问法可以总结为两类,一类是要求从特定角度削弱,一类是要求削弱特定内容。
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所谓从特定角度削弱加强的题目在问法一般会出现“论证”二字,也就是要求我们从论证角度入手进行削弱加强,即切断或加强联系。
我们知道,削弱加强型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削弱加强——论据、论证以及论点,一般的削弱加强型题目都围绕结论来展开,但如果问法要求从论证角度进行削弱加强,那我们就应首先考虑切断论据与论点的联系或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
【例】数百年来,人类一直想要对深海生物有更深的认识。
各地流传的神话故事中,几乎都会讲到深海巨怪。
希腊、挪威等国的许多有关人类探索海域的神话中,随处可见海蛇、大乌贼、巨鲨的存在。
由此可见,在深海中,确实有不为人知的海底巨型生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A.深海是传说中动物的最佳住所B.神话有很多是虚构的,并不可信C.深海相机确实拍摄到了生活在深海中的生物D.不同地域神话中的相似内容往往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中公解析】题干的结论是深海有海底巨型生物,论据是许多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提到了深海巨怪;题目问法是选择最能加强的选项。
A项说明深海居住着传说中动物,意图加强,但是传说中动物与海底巨型生物是两个概念,不能加强;B 项说明神话是虚构的,因此就不能依据神话得出海底有巨型生物的结论,为削弱项;C项说明拍摄到了深海生物,证明了深海确实有生物,但是生物和海底巨型生物是两个概念,因此不能加强;D项说明神话内容是现实的反映,因此多国神话提到了海底巨怪,那么现实中也应有海底巨怪,可以加强。
综上,本题选择D 项。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目要求我们削弱论证过程,D选项建立了神话和海底巨型生物的联系,是从论证角度进行的加强,所以本题毫无疑问选择D。
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题型可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六种题型。
下面介绍这六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常规思路。
一、削弱型题目: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削弱型的题目是以分析题干的结论、论据和论证逻辑为主的一类题目。
削弱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其次,根据题目的问题来明确削弱的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
一般来讲,题目本身直接要求削弱论据的提问方式很少,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削弱结论或者是论证。
而要求削弱结论或论证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削弱论据、直接削弱论点或者直接削弱论证关系来达到目的,其中直接削弱论证关系主要可以从前提与结论没有联系、因果倒置、另有他因这三个方面考虑。
注意:当一个题目中有多个选项对题干有削弱作用时,要观察哪个选项是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削弱论据,哪个选项是削弱论点,哪个选项是削弱论证关系。
一般来说,直接削弱比间接削弱的削弱作用强,削弱论点比削弱论据或论证关系的削弱作用强。
例题:在—些地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尤其是该法的一项重要精神——管理过程中采用监督和评议等手段制约村官滥用权力,远远没有落实到位。
在这—背景下,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可能不能解决问题。
下面哪句话最能削弱上述相关内容?A.有的地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B.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必然不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C.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D.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有可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的结论为“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者司法渠道的‘两院’,似乎很难解决问题”。
2012年915政法干警考试行测真题答案及解析(B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 题,参考时限10 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产业“空心化”弱化物资生产的地位B、人口“老龄化”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C、“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等活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增大,且全球化会导致危机传播的速度和影响的深度空前增大,会加剧金融风险的危害。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我国唐代经广州港进口阿拉伯药材B、我国元代经登州港向大夏出口蜀布C、我国明代经泉州港向非洲出口瓷器D、我国宋代经宁波港进口日本的木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
大夏是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首次提及的西域古国之一,位于亚洲中部,不临海,所以向其出口不需要经过海路。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3.下列关于汇率表述正确的是A、国内外通货膨胀差异会影响汇率的长期趋势B、一国国际收支盈余可以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C、货币管理当局的干预可影响汇率的长期趋势D、一国经济增长短期内会使本币币值稳中趋升(变态啊)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
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通货膨胀时,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
A选项说法正确。
国际收支盈余会导致外汇汇率下降。
B选项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秦朝设置了御史府作为中央最高检察机关B、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官员侵害百姓C、监察体系相对独立,确保检查权独立运行D、检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本题考查历史常识。
行测逻辑判断:削弱型出现多观点如何解题今天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削弱型出现多观点如何解题,希望大家都能找准观点,分析清楚题干的逻辑主线,针对性地去解题。
行测逻辑判断:削弱型出现多观点如何解题公务员行测考试可能性推理削弱型题目中,当题干中出现多观点对立时,考生往往会忽略其中某一观点,认为,结论找不准,论证理不清,导致失分。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题目问法,找准观点,分析清楚题干的逻辑主线,针对性地去解题。
例1、有研究者认为,有些人罹患哮喘病是由于情绪问题。
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可促使机体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引发哮喘病。
但是,反对者认为,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的降低才是引发哮喘病的原因,与患者的情绪问题无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A.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消极情绪也可诱发身体疾病B.哮喘病发作会造成患者情绪焦虑、抑郁和愤怒等C.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D.消极情绪会提高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并降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解析】:答案D。
反对者的观点是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的降低才是引发哮喘病的原因,与患者的情绪问题无关。
A项说法宽泛,不能削弱;B项指出题干原论证因果倒置,但无助于削弱反对者的观点;C项属于无关内容;D项给出新的论据说明情绪是引发哮喘病的原因,直接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故选D。
例2、尽管在大多数看来,地震并非人力所能影响或控制,但是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却显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是导致地震频发的原因。
对此,有反对者指出,地震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引起地球板块运动,从而刺激地震的发生。
但研究人员也强调,虽然板块运动可能会导致地震出现,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非突发性的事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A.之前科学界公认,地震引发的地壳运动会对气候的变化带来影响B.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C.印度洋季风使得印度洋板块活动加速大约20%,每年多移动约1厘米的距离D.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会导致更大规模地震的发生,还未得到相关证据证实【解析】:答案B。
⾏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关”选项分类探析 ⼤家在做⾏测逻辑填空题时常常会被虚词所困扰、⼲扰,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关”选项分类探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关”选项分类探析 我们在做⾏测可能性推理题⽬时,⼀般将选项划分为“可削弱”、“可加强”以及“⽆关”三类。
那么,什么样的选项是⽆关选项呢?⽆关选项⼀般分为四类——论述时间不⼀致、主体不⼀致、题⼲允许出现情况以及话题不⼀致四类。
今天就带⼤家来学习⼀下。
【例1】烟雾中毒是室内⽕灾最常见的致命因素。
某推销员声称,他所在公司⽣产的新型⽕灾报警器内置声⾳感应器,房屋建筑材料暴露于⾼温时会发出的独特声⾳,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并在建筑材料实际着⽕前便发出警报,使住户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因此可以很好地取代传统烟雾报警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推销员的论述? A.许多房屋建筑材料实际着⽕时发出的声⾳在⼏百⽶之外也可以听得见 B.许多室内⽕灾开始于床垫和沙发,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 C.有数据表明,烟雾报警器的使⽤拯救了许多⽣命 D.内置声⾳感应器的报警系统⽐传统烟雾报警系统的安装费⽤⾼得多 解析:题⼲论据为房屋建筑材料暴露⾼温时会发出声⾳,报警器可以监测到这些声⾳;结论为报警器能取代传统报警器,B 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A项为⽆关选项,因为题⼲所谈论的是⽕灾发⽣前,报警器进⾏报警,A项论述的是实际着⽕时,论述时间不⼀致,⽆关。
【例2】研究⼈员对中风幸存存者进⾏分组实验。
他们让⼀组中风幸存者在研究⼈员的监督下进⾏为期3个⽉的户外健步⾛锻炼。
另⼀组不进⾏运动,⽽是接受治疗性按摩。
实验结束后,研究⼈员发现在持续6分钟的测试中,步⾏组的⼈⽐按摩组的⼈⾛得更远,能⽐后者多⾛17.6%。
研究者认为,⾝体适度受损的中风幸存者仅通过简单廉价的运动就能获得更有效的效果。
削弱论证快速解题方略华图教育肖爱萍所谓论证就是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出结论。
削弱论证类题型就是对这个结论加以反驳,通常来说,只看结论,直接否定结论,然后选出答案即可。
如果没有出现直接否定结论的选项,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看推导出此结论的前提,直接否定前提或者是否定二者之间的因果联系。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加以理解。
1.看一句话(结论)【例1】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i,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解析]B。
专家的观点是“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直接否定此观点只要说明不是雨水冲刷的原因,因此B项“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就表达了此意思。
所以选B项。
2.看两句话(前提和结论)(1)否定前提【例2】在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泉州古城门遗址——德济门重现于世。
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一些古代寺院建筑构件。
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测()A. 考古人员未发现任何寺院遗址B. 民居也常使用同样的建筑构件C. 发掘出的寺庙建筑构件较少D. 关于德济门的古代典籍未提到附近有寺院[解析]B。
推测是“元明时期该地附近曾有寺院存在”。
直接否定此观点只要说明该地没有寺庙存在。
很多同学就会选A“考古人员未发现任何寺院遗址”,但是考古人员“未发现”并不能说明就没有,包括D“未提到”也不能说明没有,所以A、D两项都不能削弱。
因此要看两句话,也就是还要看前提。
【加密】判断推理:削弱型题目解读削弱型题目的题干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论证或观点的选项。
提问中通常包含“削弱”、“质疑”、“反驳”等字样。
解题可以从削弱论点、论据或论证方式的角度来考虑。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或最不能)削弱上述论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或最不能)对上述论述提出质疑?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以下除了哪项,都能反驳上述推论?一、削弱论点/论据(一)题干特点1.题干先介绍一些背景材料后提出论点或者论点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2.题干论点指出某种措施或者通过某一方法达到一个目的。
(二)解题核心1.直接指出论点/论据错误;2.指出方法不可行或达不到目的。
【例题1】科学家最新发现被命名为“郑氏晓廷龙”的小恐龙是始祖鸟的“亲戚”,与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通过分析始祖鸟的形态,并对似鸟恐龙和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
即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A.恐爪龙类是一类与恐龙亲缘关系很近的鸟B.恐爪龙类是一类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C.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成植食性恐龙,再演化成鸟类D.始祖鸟标本被命名后,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鸟类中公解析:注意题干要求选择“最不能质疑”的选项。
分析可知其实题干只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
A项否定了这一观点,削弱了推测;B项与题干表述的意思一致,加强了题干推测;C项肯定了兽爪类恐龙最后演化成鸟类,削弱了推测;D项对始祖鸟的认识也与题干推测矛盾。
因此答案为B。
中公点拨:对于“最不能质疑”的题目,只需排除削弱项,无关项或加强项即为正确选项。
二、削弱论证方式——削弱归纳论证(一)题干特点题干由对样本/部分的调查、研究、问卷或实验结果得出针对整体的结论。
削弱型型题目削弱型题目在公务员考试中一直是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同学们不容易得高分的题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可能性推理题目中,一般给的选项是比较迷惑人的,加之有些材料本身也比较绕,所以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那我们今天就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具体为大家讲解如何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确率。
1.削弱型常见的问法:以下哪项(最)能/不能削弱,质疑和推翻上述论证的是?2.解题思路:首先要能够通过题干的阅读,梳理出论证主线,也就是文段通过什么样的论据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或观点等。
3.削弱的角度:(1)削弱论据:证明论据不真实,但不可以否定论据存在的客观事实;(2)削弱论证:切断论据到结论的联系(3)削弱结论:证明结论不成立4.力度比较:(1)必然优于或然:在一些选项当中,可能有两个选项都具有削弱的作用,但对比会发现其中一个选项描述的比较不确定,常见的标志词有:可能,也许,大概等(2)直接优于间接:当两个选项都有削弱作用时,看一些哪一个与题干讨论的话题相关性最强,一般与话题相关度越高,它的削弱作用越强(3)综合优于单一:对一个事物的单方面削弱的力度要小于多方面的削弱的;或者涉及到两个事物的优劣对比时,单纯只讲哪个好哪个不好力度弱于对两个事物优劣比较的选项(4)量大优于量小:量大和量小是在选项中经常会遇到的,一般数量越多越能削弱,而量少的表述一般不能代表全部,所以力度较弱。
常见的量小表述:许多,有些等(5)本质优于现象:一般是涉及到讲道理和举例子的力度比较,因为讲道理它是针对的范围是比较广的,而举例子可能只是个例,代表不了全部,力度较弱。
例1.有人认为,十二生肖起源于动物崇拜。
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猪、牛、羊等牲畜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动物崇拜也就随之而生。
除此之外,虎、蛇等动物可能威胁到人类的自身安全,往往被视为强大的象征,人们也会因为感到恐惧而形成动物崇拜。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判断的是()。
行测答题技巧:判断推理之削弱型题目1.伏案工作者长时间低头阅读、书写很容易患腰颈椎疾病。
为帮助这部分人预防和缓解腰颈椎疾病,某单位工会为职工印发了宣传册,教大家预防和治疗腰颈椎疾病的一些方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宣传册的效果提出质疑?A.腰颈椎疾病很难进行自我预防和治疗B.预防和治疗腰颈椎疾病需要专业人士指导C.预防和缓解腰颈椎疾病的方法因人而异D.不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也可能患腰颈椎疾病2.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某省两次克山病流行均发生在病区居民生活困难时期,此时居民饮食结构单一,营养缺乏。
1978年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病区居民生活逐渐好转,营养结构趋向合理,克山病新发病人越来越少,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一些研究者据此推测,营养缺乏可能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不能质疑上述推论?A.1978年前农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但克山病仅在个别地方出现B.原来克山病病区的土壤、水质在几十年中发生了较大变化C.一些生活水平高的地区,也出现过克山病病例D.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无法治愈克山病3.传统观点认为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是直接造成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的罪魁祸首。
所以,很多中老年人不敢吃鸡蛋黄。
最近,营养学家组织了一个专门研究鸡蛋黄与胆固醇之间关系的小组,对116名50至65岁的男性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验。
假定有以下几种实验结果,哪种将最能削弱传统观点?A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分别食用蛋黄和蛋清,结果发现食用蛋清的一组被试者体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加B.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分别食用蛋黄和蛋清,结果发现两组被试者体内胆固醇含量没有明显差异C.将被试者分为两组,一组食用蛋黄,一组不食用蛋黄,半年后发现没有食用蛋黄的被试者体内胆固醇含量有所减少D.将被试者分为两组,一组食用蛋黄,一组不食用蛋黄,半年后被试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均没有发生变化4.在选购地板时,消费者都很关心地板散发的气味,因为地板的刺激性气味强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一种表现。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特训系列之行测判断推理:削弱型题目详解削弱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重点题型,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10道题中就有3道是削弱型题目。
一、削弱型题目的特点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削弱型题目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论证或观点的选项。
如果将这个选项放入论据和论点之间,会使得题干推理成立或论点正确的可能性降低,则为削弱选项。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其提问方式一般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或最不能)削弱上述结论(论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或最不能)对上述论述提出质疑?”“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一般来说,提问中包含“削弱”、“质疑”、“反驳”等字样的都为削弱型题目。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题目要求选出最能削弱的,有的题目要求选出最不能削弱的,但无论提问方式怎样变化,其解题方法都是相同的。
二、削弱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削弱型题目四大解题步骤:第一,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题目要求削弱的是什么;第二,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清其论证结构,即其论点和论据各是什么,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论证关系是怎样的,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或联结词的把握;第三,分别查看各选项是否能削弱结论,如果能,则分析该选项是通过何种方式削弱的;第四,如果存在多个能够削弱论证的选项,则需要比较各削弱方式之间的削弱程度,从而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三、削弱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论证形式为:论据M→论点N。
(一)削弱论点削弱论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非N:通过举出与论点N相反的例子或者直接否定论点N 指出论点是错误的。
2.P且非N:引入新的论据P使得论点N不成立。
3.M不可行:当题干论证可简化为“通过方法M来达到目的N”的形式时,指出方法M 是行不通的或通过方法M达不到目的N。
(二)削弱论据在一个论证中,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如果指出这个论据是错误的,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点,因此,削弱论据是削弱型题目的又一种重要的削弱方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驳斥样本的科学性:题干论据是问卷、调查、实验和研究时常见的削弱形式,具体有以下两种:(1)样本的数量不足;(2)样本不正确、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也即指出论据M是片面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直接否定论据:即直接指出题干的论据是错误的。
(三)削弱论证关系要削弱题干论证,可以通过削弱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达到目的,即从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出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削弱形式:1.M和N之间无联系:指出M和N之间隐含的联系是不存在的,即打破M和N之间的联系。
2.M和N之间有差异:指出M和N之间所涉及的概念是存在差异的,并不是“同一概念”。
(四)削弱因果联系可能性推理题目中有很多题目都是通过因果关系来进行论证的,对于这些题目,从其因果关系的链条上分析,可以快速找到能够削弱的选项,主要有以下几种削弱形式:1.因果倒置:指出实际上N才是M的原因。
2.另有他因:指出实际上P才是N的原因3.存在共同原因:指出实际上P既是M的原因,也是N的原因,即P是M和N的共同原因。
通过削弱因果联系来考虑其本质上也是削弱了论点、论据或论证关系,只是较为快捷。
其中,因果倒置是最强的削弱形式,也是比较简单的;另有他因是最常见的一种削弱形式,经常在考试中出现;而存在共同的原因这种削弱形式出现较少,属于前两种削弱形式的变形。
这几种削弱形式的本质上都是指出“M不是N的原因”。
(五)削弱程度的比较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削弱型题目的选项中往往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削弱题干结论,这就考查了选项之间削弱程度的比较,这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趋势和特点。
一般来说,削弱论点比削弱论据或论证关系的削弱作用强。
直接削弱比间接削弱的削弱作用强,也就是说对题干论证或因果链条的直接削弱要比外加其他条件对题干进行的间接削弱作用强。
必然性的削弱程度强于或然型削弱,整体性的削弱强于部分性削弱。
如果选项中含有“一些”、“有些”时,一般不是最削弱选项。
如果有选项是对题干论证中隐含假设的削弱,削弱程度就较高。
(六)不能削弱型有些题目的提问方式要求选择的是“不能质疑/削弱”的选项,那就要依次分析各选项,根据前面所讲的知识判断各选项是否能削弱题干,能够削弱的就排除,一般来说正确选项是无关项或加强项。
不能削弱型实质上也是削弱型题目的一种,其解题方法也是一样的,都是要依次分析各选项是否能削弱,这类题目实际上较为简单,但是在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干,不要因为看错而导致误选。
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特训系列之行测判断推理:削弱型题目练习题1. 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加速城市化,以城市化为杠杆,撬动内需增长,不失为一个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选择。
并提出可以借鉴“破窗理论”:当一扇窗户被打破以后,主人自然要购置新玻璃,这就间接促进了玻璃厂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拉动了经济发展。
因此说,城市化是加速经济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理论和观点?A.有官员声称,中央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B.有学者论证,只有加速城市化,才能使中国经济摆脱长期陷于谷底的危险C.有市民认为,仅仅加速城市建设不是提升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好办法D.有开发商认为,城市化就应该加速房地产开发2. 某国人口总量自2005年起开始下降,预计到2100年,该国人口总数将只有现在的一半。
为此该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但到目前为止该国妇女平均只生育1.3个孩子,远低于维持人口正常更新的水平(2.07个)。
因此有人认为该国政府实施的这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断?A.该国政府实施的这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是一项长期国策,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B.如果该国政府没有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该国儿童人口总数会比现在低很多C.如果该国政府出台更加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就可以提高人口数量D.近年来该国人口总数呈缓慢上升的趋势3. 有专家建议,为盘活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让农民像城市人一样住进楼房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将农民现有的住房“叠起来”,从而节省大量土地资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A.由于农民的生活习惯,他们大多表示不愿意住楼房B.建楼房消耗的资源与建现有的农民住房消耗的资源差不多C.有农民表示,即使搬进楼房居住,他们也不会将现有的房子拆掉D.农民住进楼房后远离田地,影响农业生产,会从效益上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4. 闪婚”是指男女双方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
某研究机构对某市法院审理的所有离婚案件作了调查。
结果显示,闪婚夫妻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
由此,该研究机构认为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论证?A.调查发现,离婚最快的夫妻常常不是闪婚夫妻B.到该市民政部门办理的协议离婚案件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70%C.调查显示,闪婚夫妻婚后感情更加融洽D.调查显示,恋爱时间过长的夫妻离婚率高于闪婚夫妻5. 关于基本粒子目前最被认可的理论是“标准理论”。
它约在30年前确立,已发现的基本粒子都可以根据这一理论进行解释。
100多年来,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陆续被发现。
面对这些成绩,有人认为,宇宙间的基本粒子被发现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也可以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因而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大的惊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A.基于“标准理论”而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很少B.基于“标准理论”做出的某些预测未在实验中得到证实C.新发现的基本粒子与“标准理论”做出的预测不相符D.有科学家提出了颠覆人们以往对基本粒子认识的新理论6. 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
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7. 甲国生产了一种型号为su-34的新型战斗机,乙国在是否要引进这种战斗机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支持者的声音?A.目前市场上有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型号战斗机B.su-30足以满足对地攻击的需要,目前乙国需要提升的是对空攻击作战能力C.目前还没有实际数据显示究竟是su-34还是su-30有更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D.甲乙两国目前在双边贸易中存在诸多摩擦,引入su-34会有很多实际困难8. 某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被发现有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人次在近10年来明显增多,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学术道德方面的素质越来越差。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会明显削弱上述结论?A.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为学术不端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B.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方面的相关教育C.近10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加D.仍有三十名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省优秀论文9.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10. 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一批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骨骼化石内的砷、钡、铬、铀、稀土元素等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
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A.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B.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C.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D.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特训系列之行测判断推理:削弱型题目答案及解析1.此题答案为C。
中公解析:根据提问可知要削弱的是“上述理论和观点”,通过阅读题干,可知这个理论是指“破窗理论”,而题干观点则是“因此说”后面的内容,即“城市化是加速经济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