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技术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5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生态优先理念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对策——以遵义市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胡强1侯营月2(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摘要]区域旅游发展思路的改变,使得森林公园在形象定位、功能布局、产品开发等方面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优先理念,阐述森林公园的规划目标、基本原则和规划策略,为其他城市开展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优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大板水[中图分类号]TU98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8-90-4森林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兴林富民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利用森林景观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森林公园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现状1.1生物景观资源贵州省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金鼎山、大板水、小板水森林面积2823.5hm2。
园区内森林植被繁茂,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多样,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毛竹林、方竹林和灌丛草甸等各种植被层次分明、色彩缤纷,季相丰富。
园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2%,多样的地形地貌、茂密的林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1.2水文景观资源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丰沛的降水、茂密的植被,孕育了大板水桃溪、小板水及数十条小溪沟,山中处处流水潺潺,四季溪水长流。
山溪、瀑布、水潭、泉水、温泉、水库和溶洞阴河等水景皆有。
公园内水体景观虽然规模较小、气势不大,但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随处可见,赋予了大山娟秀的灵气。
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提升是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是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一些有效途径:
1.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通过加大对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园林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 优化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具,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园林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
4. 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
增加对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园林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5. 推行绿色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推行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可持续性的材料和技术,提高施工工艺的环保性。
6. 加强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施工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7.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
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机制,推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促进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改革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园林施工技术的水平,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风光带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及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地方存在着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各级政府和部门开始实施生态风景带建设。
生态风景带被定义为位于城市周边或市区内自然、文化、景观资源丰富的地带,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观光、游玩的重要场所。
因此,本文旨在制定一项生态风景带建设工作方案,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建设目标1. 增加生态景观资源:在生态风景带沿线种植各种植物、营造湖泊、摆放雕塑艺术品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态景观资源,并使其更加美观。
2.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风景带沿线的绿化和城市规划,防止水、土壤污染,并净化城市空气,使其成为城市绿色生态空间。
3. 提高城市景观品质:通过生态风景带建设,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与此同时,展示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促进本区域的旅游,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三、建设措施1. 确定生态风景带规划范围:在研究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生景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生态风景带的位置和规划范围。
2. 建设生态景观资源:根据规划,选择适应生态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建设雕塑、垃圾分类回收区等,来增加生态景观资源。
3. 建设交通设施:在生态风景带沿线,建立自行车道、健康跑道、散步街等交通设施,以方便市民获取生态资源,以及增加市民的健康和锻炼空间。
4. 完成城市绿化建设:进行城市规划,对生态风景带沿线的城市建设进行绿化,整体氛围更加良好。
5. 提高环保知识:在沿线社区和学校设置环境保护公示栏,以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推广环保知识。
四、建设保障1. 国家财政投入:政府应当为生态风景带建设投入资金,确保各项建设措施的实施。
2. 社区义务劳动:社区居民经过充分的讲解和教育,应当配合政府收集地址信息,找到所在区域的潜在资源,并伸出援手进行义务劳动。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态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假期选择的热门项目。
山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山地公园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景观开发不够充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这不仅影响了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生态景观成为了当前山地公园管理的重要课题。
要充分认识山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山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植被、地貌、动植物等,而这些自然资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价值。
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是山地公园的独特景观,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
在开发利用山地公园资源时,需充分认识其珍贵性,加强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景观的原始状态,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应注重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设施和服务水平。
山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游憩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要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导向,完善游客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增加旅游便利设施,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游客在公园内得到良好的游览体验。
要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合理安排游览路线和游憩区域,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公园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要大力开展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
山地公园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窗口。
要通过举办生态科普展览、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等方式,向游客普及自然生态知识,引导游客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倡导游客爱护环境、文明游览,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山地公园保护的良好氛围。
要加强山地公园的管理和监管。
山地公园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力度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发展和保护。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公园内各项活动的监管,保障公园的正常秩序和生态环境的完整。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1. 引言1.1 山地公园的概念和意义山地公园是指位于山脉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或旅游景区,其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山地公园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与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其意义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环境品质。
山地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特有的动植物物种,维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山地公园可以提供人们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享受清新的空气,感受自然的美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山地公园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地区形象和知名度。
山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心规划和科学管理,山地公园可以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1.2 生态景观的重要性生态景观在山地公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态景观可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让他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通过打造生态景观,可以保护和恢复山地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保持。
生态景观的建设还可以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山地公园中,将生态景观作为重点打造和保护的对象,不仅可以提升公园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还可以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享受,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态景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山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中,更影响着整个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通过重视生态景观的打造和保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山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2. 正文2.1 山地公园现状分析1. 山地公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山地公园一般位于山脉或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变化大,气候多样,生态环境丰富。
这些地理特点影响着山地公园的生态景观打造和管理。
提高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1.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施工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课程和研讨会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2.引进优秀的施工技术:可以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专业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学习借鉴他们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例如建立完善的施工工具和设备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具,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优化施工工艺流程: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优化施工工艺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例如,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5.加强项目管理和组织: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使用,提高施工组织和协调能力。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6.注重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粉尘和污染物的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7.加强团队建设: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涉及多个专业和工种,需要多方协作完成。
因此,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是提高施工技术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与协作、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加强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8.积累施工经验:通过不断实践和积累施工经验,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形成自己的施工优势和特色。
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提高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包括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引进优秀的施工技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施工工艺流程、加强项目管理和组织、注重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和积累施工经验等。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风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完善生态型绿道建设,打造南海绿美开放空间的建议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绿道建设在我国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南海地区的一员,为了打造绿美开放空间,完善生态型绿道建设尤为重要。
在这里,本文将提出以下建议,助力南海地区打造绿道建设的典范。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南海地区处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中,拥有众多的山川、湖泊和海滨等自然景观。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在绿道建设中融入自然元素。
可以选择沿着山脉、湖泊和海岸线等自然地理特征来规划绿道线路,使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户外运动和休闲娱乐活动。
其次,我们应注重生态保护。
在绿道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绿道规划中合理设置生态池塘、湿地和植被带等,在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修复。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园区,为各类动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够真正实现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应注重文化传承。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在绿道沿线设置文化展示区,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可以在沿线设置一些文化标识和雕塑,来体现地方特色和历史沿革。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也可以让当地居民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便利设施的建设。
人们在绿道上活动时,需要一些基础设施的支持。
我们应该在绿道上设置坐凳、休息亭、饮水设施等,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条件。
同时,建立完善的绿道管理体系,确保绿道的安全性和整洁度。
最后,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绿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包括绿道的规划、建设进展、活动推广等。
可以组织一些绿道主题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提高绿道的使用率和社会认同度。
综上所述,完善生态型绿道建设,打造南海绿美开放空间,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生态保护,传承文化,建设便利设施,并加大宣传力度。
台山市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技术*税珺戴智明华国峰施悦谋(江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江门529000)摘要台山市2012年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包括沿海高速景观林带和沿海防护林带,其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措施等技术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不同林带示范段建设的技术措施,旨在为同一区域生态景观林带的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技术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emonstration Section of Eco-landscapeForest Belt in TaishanShui jun Dai Zhiming Hua Guofeng Shi Yuemou(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men City, Jiangmen, Guangdong, 529000) Abstract The demonstration section of eco-landscape forest belt in Taishan in 2012 includes landscape forest belt of coastal highway and shelter forest bel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uch as 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two kinds of forest bel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andscape forest belt in the same region in future.Key words eco-landscape belt forest, demonstration se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广东省一直重视林业生态建设,通过不懈努力,全省生态状况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但是,广东省森林总体质量仍然不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
2011年8月25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粤府[2011]101号),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把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作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绿化美化生态化,有力推进生态优美的幸福广东建设。
第一作者简介:税珺(1979-),女,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
台山市近年来认真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林业建设取得良好的成绩,于2007年获得“林业生态县”称号,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46.95%。
但是,造林多采用单一树种,林分结构不合理,景观类型较单一,森林生态安全和景观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进行改造,提升林地的生态防护功能和打造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
根据《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1],涉及江门辖区的生态景观林带共有4条,分别为广湛高速、西部沿海高速、西江水源涵养林带和西部沿海防护林带。
根据《江门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2],台山需建设2条生态景观林带:西部沿海高速和西部沿海防护林带。
结合台山市实际,2012年台山市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在2条生态景观林带均进行建设。
1台山市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类型1.1 西部沿海高速景观林带西部沿海高速台山段总长88 km,2012年示范段建设长度7 km。
建设范围包括:公路景观节点、20~50 m绿化景观带和两侧1 km可视范围生态景观带。
1.2 西部沿海防护林带西部沿海防护林带台山段总长135 km,2012年示范段建设长度18 km。
建设范围包括:基干林带和沿海第一重山。
2 树种选择2.1 西部沿海高速生态景观林带2.1.1 20~50 m绿化景观带和两侧1 km可视范围生态景观带西部沿海高速江门段生态景观林带规划主题为“百里黄槐长廊”。
结合规划主题以及台山市以往造林经验,主题树种选择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大叶相思(A. auriculiform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铁刀木(Cassia siamea)、双翼豆(Peltophorum pterocarpum),基调树种选择木荷(Schima superb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适应性强、生态功能强的乡土阔叶树种,形成多树种、多色彩但以黄色调为主的森林景观。
2.1.2 公路景观节点根据景观节点建设要求,在公路景观点种植花色树种以突出景观效果,选择美丽异木棉(Ceiba insignis)、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凤凰木(Delonix regia)、黄槐、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等。
2.2 沿海防护生态景观林带沿海防护林带营建主要目的在于防风固沙,需选择抗风能力强的树种,根据立地条件适当搭配一些花色、叶色树种,增强景观效果。
选用树种有木麻黄、尖叶杜英、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
3 造林技术措施造林地因处于沿海,长期受风暴潮影响,表土流失,裸露石头多,植物生长条件较差,因此要求比较细致的造林技术,必须按照不同条件采取相应的整地方式、规格及栽植技术等。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方式有人工造林、补植套种、改造提升等[3]。
3.1 西部沿海高速生态景观林带绿化景观带和景观点建设方式为人工造林,生态景观带建设方式为补植套种,具体措施为:3.1.1 林地清理主要清理杂灌草和藤本,将清理的杂灌草和藤本块状堆沤,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清理时,注意保护原有的乡土乔木、灌木幼树幼苗。
对于绿化景观带,以种植穴为中心,采取块状清理,清理1 m2的林地;对于生态景观带,采用通带清理,带宽1.2 m,树干及枝条应清放两旁,而树叶和草本类地被等可选择适宜位置堆积以沤制有机肥,部分可在栽植后覆盖于植穴周围。
3.1.2 种植密度为使林带迅速郁闭,形成森林景观,并尽早发挥防护作用,可适当密植[4]。
绿化景观带的种植密度为1 110~1 350株/hm2,平均1 170株/hm2;而生态景观带的种植密度为1 335株/hm2。
3.1.3 整地挖穴整地时应注意保持水土,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需提高整地挖穴规格。
对于绿化景观带和景观点,植穴规格为苗木土球大小的1.5倍,深度为土球的高度加20 cm;对于生态景观带,根据拟栽植的植株大小决定打穴的的规格,采用正方形,植穴规格50 cm×50c m×40 cm。
3.1.4 回土与施基肥绿化景观带和景观点: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回土时要把泥块打碎,清除石块与树根。
当回土至穴的三分之一时施放基肥,并与穴土充分混匀,然后继续回土至平穴。
每穴施放林业有机肥2.5 kg,复合肥0.25 kg。
生态景观带:先回一半表土,然后放入基肥,将基肥和表土混合均匀,待植。
每穴施复合肥0.2 kg。
施下的基肥要与底土充分混合,沤一周后再栽植苗木。
3.1.5 苗木规格对于绿化景观林带,要求造林后3年初见成效,故选用高0.8 m以上,健壮、无病虫害的1 a生大营养袋苗;对于景观点,为尽快形成亮丽的景观,选用高1.5 m以上,胸径6~12 cm,土球直径大于30 cm,无病虫害的假植苗;生态景观林带多为山地造林,为便于运输,选用高0.4~0.6 m,健壮、无病虫害的半年生营养袋苗。
3.1.6 苗木栽植绿化景观林带:选择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时栽植。
种植时,先在坑穴底填15 cm厚的松表土。
必要时可埋设透气管,增强土壤的透性,确保成活。
生态景观林带:栽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防止屈根。
回土至满穴时适当踏实,最后松土回成反倾斜状,即中心略低,以利于保持水分。
3.1.7 抚育管理抚育是造林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通过抚育可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
抚育内容主要包括除草、松土、补植和追肥。
绿化景观林带:抚育三次,种植当年秋初抚育一次,第二、三年春末各抚育一次,结合抚育进行追肥,每次每株施复合肥0.30 kg。
生态景观林带:种植当年8~9月抚育一次,结合抚育进行追肥,每株施复合肥0.15 kg。
3.1.8 封育管护生态景观带:配置专职护林员,加强日常巡山管护,禁止一切砍伐林木、采药、挖树根、毁林开垦及捕杀野生动物等不利于林木生长的人为活动;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杜绝一切野外用火;同时做好森林病虫害预防、预控工作。
绿化景观带和景观点:参照园林树木养护要求进行[5]。
3.2 西部沿海防护生态景观林带西部沿海防护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方式为改造提升,具体措施为:3.2.1 林地清理以幼树为中心,采取块状清理,清理周围1.2 m范围的林地,全面清除杂草。
3.2.2 整地挖穴基干林带造林无须提前整地,与栽植同时进行。
3.2.3 苗木规格高40 cm以上、半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营养袋苗。
3.2.4 补苗按株行距3.0 m×2.5 m的规格进行,在空穴处进行补苗。
选择在土壤较湿润并风力较小的大雾天气或阴雨天气栽植,适当深栽,栽时覆土一定要踏实。
3.2.5 抚育管理对露根的幼树进行培土,同时结合补苗进行追肥,每株施复合肥0.1 kg。
在幼树的滴水线,分左右对开两穴,穴深10~15 cm,将复合肥施入穴中,然后覆土。
3.2.6 封育管护配置专职护林员,加强日常巡逻管护,严防人畜破坏,并做好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参考文献[1]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厅.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内部资料]. 2011.[2] 江门市人民政府. 江门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内部资料]. 2011.[3] 薛春泉.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 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96-99[4] 俞新妥. 福建沿海地区几个造林技术问题商榷[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63,(3):97-104[5] 刘建明,钟小山,张宏伟. 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 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