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家成长智慧(上)——访厦门市特级教师任勇
- 格式:pdf
- 大小:267.06 KB
- 文档页数:3
听《名师成长之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听《名师成长之路》讲座心得体会1这段时间在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成长之路》,让我影响最深的两句话是:“只有自学,才能自觉的学,真心地学,有效地学;只有自学才能培养起爱学这心,善学这法和终生学习这志。
”,“教师有悟性,教学才有个性。
”所以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教师素质提升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时间,调控课堂,使自己在教学成长中有进步,因此教师在素质提升这方面,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具有责任心、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只有我们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工作动力;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爱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爱他们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动人、感人、育人。
第二,必须具有上进心、肯吃苦的精神第三,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善于学习专业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地理课的地位和作用,使地理课教学富有时代气息,给地理课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家庭以独身子女为主,在家都是宠着长大的,有些学生从小还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不愿学习、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所以教师也要改变教学观念,调整自身,要以现代教学论的管理方法去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带着微笑上课,语言要跟主持人,那样亲和力就强,学生也会喜欢你,那这门学科他就爱学、感兴趣。
青春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青年任勇是怎样成长的
赖一郎
【期刊名称】《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任勇系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科技教育十大新秀、福建省优秀专家、厦门市拔尖人才等称号,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
编写和参编81部学术专著,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各类文章756篇,73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学术奖励,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400余场。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赖一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青年的成长-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青春困惑”的解读
2.推动青年大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
3.推动青年大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
4.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成长的系列重要论述
5.青年成长记——奋斗的青春最幸福:青春奋斗正当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厦门一中校长任勇谈教师必备的四大要素2002年9月,任勇走马上任,接下了厦门一中校长的帅印。
当一个百年名校的新校长是什么感觉?任勇说,压力!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次,他到国家教育部拜访当时的部长陈至立,部长亲自将他送到电梯口,并对教育部的同仁介绍说,这是我母校的校长啊!顿时,教育部的官员们都向任勇行起了注目礼。
“那个时候,我真想电梯快点到,在众人的眼光中我读出了钦佩,更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任勇说。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的校长,作为一名特级名师,任勇对于当教师和当校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
当了23年教师的任勇,在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教师应具有的四大要素:师德、师能、师智、师魂。
师德,就是爱的情怀。
当学生知道一个教师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任勇说,自己很爱学生,即使当了校长,哪怕再忙,也不放弃给学生上课的机会,就是想多接触孩子们。
师能,当一个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教育教学技能、课堂驾驭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创新的科研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成为教学能手,是师能的一个层次,但要达到高层次的师能,必须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师智,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
由于教无定法,由于我们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出现的情况难以预测。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的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要依靠教师的智慧。
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师魂,就是教师的灵魂。
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
当教师师魂达到一定境界时,就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炼意、以行达行。
“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
”任勇说,他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在不断自我完善中拥有这四大要素。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的《我教数学的“土经验”》1.每课一趣。
每节课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数学游戏,或趣味数学故事。
目的在于引发兴趣、激活思维、活跃课堂。
2.每堂一赞。
每天备课结束前,还要“备一事”,就是“明天表扬谁”。
可以表扬进步的学生,可以表扬给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可以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可以表扬研究性学习做的扎实的学生。
教师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的赞美也许是某个学生成功的起点。
3.每日一题。
就是每天出一道数学思维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4.生考教师。
寒暑假里,让学生出试卷考老师。
5.学生命题。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明一份数学试卷。
从学生的命卷中选取一部分题目(占70%),加上教师自己的题目,组成一份新试卷。
6.作业再生。
“数学再生作业”就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不直接修改,而是通过符号、提示、质疑、重做、还原、强化、借鉴等,暗示其错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正确的答案,总结解题规律和解决新的问题。
7.学习指导。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环节上注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学习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学会解题;就学习能力,注重指导学生自我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贴近生活。
注重联系生活。
9.不唯教材。
树立大教材观,整合一切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10.让生上课。
把讲堂让给学生,教师适当点拨。
11.成片开发。
教学中,以单元结构教学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整体推进。
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
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让问题由面构成体。
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
12.有意差错。
故意讲错,激发学生的困惑,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13.作业谈心。
14.统计到位。
每次单元小测或考试,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统计,设计一个表格,横向为各题的题序,纵向为学生姓名。
《教育家成长丛书》作者简介(共20名)1.于漪,女,1929年出生于江苏镇江。
语文特级教师。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基础教育这块园地辛勤耕耘。
她饱含深情地说:“我常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常常意识到重任在肩,要积极进取。
”由于对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于漪老师是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主要著作有《语文教学耕耘录》、《学海探珠》、《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6卷)》等。
2.魏书生,男,1950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交河县。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
魏书生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他是在终生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超越学科教学的探索中而走上成功之路的杰出代表。
主要成果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1-5卷)等》3.李吉林,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
语文特级教师,由于对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
她立足于江苏省南通市师范二附小这块希望的园地,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
出版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等大量著作。
4.张思明,男,生于1957年10月。
数学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
他热爱教育工作,曾长期坚持担任班主任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教学上,他通过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名师成长的研究与探索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打造更高质量的教育,而高质量教育的关键在高素质的教师。
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名师。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名师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名师的时代。
一、名师的概念、类型和特征1、名师的界定关于名师,《中国教育报》曾经记录一次研讨会的发言。
专家说名师:名师融教育科学与艺术为一体。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研究员:名师是客观存在的,哪个国家都存在社会公认的、教育界所承认的名师。
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中,“名师”已变成了一个特定概念。
现在,许多地方都有“名师培养计划”,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名师工程”。
我们要思考的是,你定的名师是否一定会成为“名师”?应该说,大多数应该是会的,但也难免有少数、个别的虽定了名师,但不一定起了名师的作用。
至于说,名师要有什么指标体系,那是很难的,因为人的情况太复杂。
名师应是高素质教师,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科学既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又指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以科学的知识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去开发学生的智慧。
艺术,既指中小学教师要有艺术修养,更要有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艺术。
名师是教师群体的核心,他们应该在教师群体中间成长,相互作用,相互提高。
名师应该是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创新是名师成长的源泉。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名师应体现在师德与业务能力上。
师德表现在敬业爱岗(师业)、热爱学生(师爱)、严谨治学(师能)、为人师表(师风)四个方面。
一般业务能力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
当前应该提高的,是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反思能力)、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科研是名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必要性在于:一是能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从而懂得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