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778.37 KB
- 文档页数:2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选取66例接受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两组采取不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评分明显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为接受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可改善其神经系统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综合护理;效果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病情对人体危害较大,变化迅速,易出现较多并发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
有研究[1]发现:此类患者多数意识不清晰易昏迷,一定程度会引起呼吸道梗阻,易诱发肺部感染,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其窒息丧失生命。
为科学对患者的呼吸通气功能进行改善,行气管切开后保持呼吸道畅通,这期间为其予以适当护理,可提高疗效,优化预后。
现对所选的患者分组实施不同干预,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21年1月-12月选取66例接受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女(n=20、13),年龄21~64岁,平均(42.15±6.23)岁;观察组:男、女(n=19、14),年龄21~65岁,平均(42.15±6.22)岁。
两组资料均衡(P>0.05),可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我院按照医嘱做好饮食指导,落实健康教育,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导管进行观察。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为:(1)呼吸道护理术后,为患者保持正确的头部位置,为患者取侧卧位,促使口腔分泌物顺利排出,以免口腔分泌物造成堵塞,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定期为其翻身、叩背,帮其迅速咳出痰液。
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套管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松动,发现松动时合理固定,保持呼吸道畅通。
有效湿化空气,使患者呼吸更为舒适。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与观察。
方法: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31例进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与病情变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与一系列护理后,本组31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安全的度过了急性期,5例患者要求出院放弃治疗,4例患者因为颅脑损伤过重死亡。
通过急性期的2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9%。
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进行气道湿化,并对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严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措施;病情观察本文主要探讨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措施与病情变化,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如下报告: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所收治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16岁-7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6.91±2.83)岁。
其中有22例患者为车祸伤,6例患者为坠落伤,其余3例患者为其他原因所引起的。
本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为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单纯的颅内血肿患者10例,单纯的脑挫裂伤患者13例,脑干损伤的患者1例。
1.2方法:1.2.1 病情观察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昏迷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与血氧饱和度监测。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等的变化,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的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在气管切开的最初3h内,患者必须有专人进行监护【1】,对患者的呼吸情况,术后出血情况等进行观察,并及时将患者的血性分泌物吸出。
如果患者出现烦躁情绪,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
1.2.2 体位护理气管切开后48h内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其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床头抬高。
这样能够有利于改善患者通气情况,确保患者组织的供氧效果。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管理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生存下来。
对于一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来维持呼吸和生命。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获得全面的护理来维持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
一、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管理1.呼吸道管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
护士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气管内管的护理维护,包括清洁、更换和固定。
因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易受细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清洁、更换气管内管,就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
护士还需要进行吸痰,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气管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2.饮食管理气管切开患者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饮食,需要通过胃管来输送营养物质。
护理人员需要对胃管进行定期清洁和护理,防止感染和阻塞。
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时喂食,确保患者能够正常摄入营养,维持体力和健康。
3.洗澡和转位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往往无法进行自我活动,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来完成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活动。
特别是洗澡和转位,护士需要定期给患者进行全身清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
护士还需要定时帮助患者进行转位,改变体位,避免压疮和肌肉萎缩。
4.口腔护理由于气管插管的原因,气管切开患者常常无法自行进行口腔清洁,容易导致口腔感染和口臭。
护理人员需要每天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和清洁口腔黏膜。
这是为了防止口腔感染,减轻口臭,保持患者口腔健康。
5.心理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留院治疗,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情绪宣泄,维持心理平衡。
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时期。
二、护理管理中的困难和挑战1.医疗资源不足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需要长期留院治疗,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来支持其生活和治疗。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目的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疗效情况和护理工作。
结果36例安然度过急性期,安全拔管,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经2~5d抢救后死亡,3例经抢救7~15d后植物状态生存。
结论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降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治疗效果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严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颅脑损伤后患者昏迷,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抑制吞咽反射,造成患者不能自主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且易将各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为了确保患者顺畅呼吸,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缺氧的状况,临床上切实可靠的方法是应用气管切开术[1]。
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呼吸道丧失了加温加湿吸入气体的功能,极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使病情加重。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选取2008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4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现将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4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45.3±9.6)岁。
42例患者中,29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7例其他伤。
气管切开后置管最短5天,最长2个月,平均16天。
1.2 护理方法1.2.1病房环境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丧失了加温加湿吸入气体的功能,直接相通于外界环境,空气经套管直接进入肺和气管,因此防止肺部及创口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通风和采光保持良好,温度保持在24℃,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避免空气干燥尘埃飞扬,使气道发生污染。
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2次,每次消毒时间为半小时,消毒后开窗通风半小时,2次每日。
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每日将病床、床头柜擦拭干净,并对患者家属谢绝探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效果理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96-02目前,重症颅脑损伤属于临床中神经外科属于多见的危重疾病,其具有病情程度重、并发症多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
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昏迷、需借助机械通气呼吸等,极大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1]。
如今,气管切开术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气道堵塞程度,另外也可改善脑部缺氧情况,大大提高了存活率,然而该术式易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所以及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快速康复意义重大。
本研究选择8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4例。
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6.3±3.88岁;受伤因素:17例坠落、20例交通事故、7例其它。
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46.5±3.86岁;受伤因素:16例坠落、20例交通事故、8例其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方法包括: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给予补液、吸氧等治疗措施;并注意监测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保持病房的安静、卫生,并行常规的健康、饮食护理。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21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分别选择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排痰量及心理健康水平。
结果: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痰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负面情绪。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坠积性肺炎;排痰量脑外伤主要是指头部受到外界暴力,引起颅内出血、头皮挫裂伤、颅骨骨折等疾病,临床表现为恶心、头痛、语言功能障碍、瞳孔异常等,对于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还会诱发为硬膜外出血、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采用治疗措施来抑制患者病情发展,促进病情转归[1]。
临床抢救时通常以气管切开术为主,具有解除呼吸梗阻,确保呼吸通畅状的作用。
但是因为机体生理屏障容易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再加上患者机体免疫力严重降低,易增加细菌进入肺部的几率,诱发坠积性肺炎,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3]。
因此,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90321),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男8例,女13例,年龄20-68岁,中位值(45.98±4.89)岁;病程1-5h,平均病程为(3.25±0.24)h。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干预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
结果:75例中,仅出现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预防肺部感染,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重症,为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伤后昏迷6 h以上或再次昏迷。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多,致死率高。
因有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且各种分泌物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症,加重脑缺血缺氧,导致恶性循环[1]。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急救措,它能够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和氧合,帮助患者减轻急性呼吸道阻塞,气管切开是抢救生命的首要措施[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75例,男42例,女33例。
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实施了气管切开术,术后仅出现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
2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护士要正确评估病人呼吸困难程度、对气管切开知识了解程度,对意识清醒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鼓励及指导其配合手术,取得病员及其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②用物准备:气管切开包、手套、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套管、2%普鲁卡因1支、棉签、消毒液、吸引器、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照明灯,必要时备抢救药物。
③环境准备:环境要安静、清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减少人员流动,要遮挡病人,劝说病人家属离开操作区域。
④体位:用枕头垫高病人肩部,使头向后仰,以充分暴露气管轮廓。
⑤操作配合:在操作医生手术进行中,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及时吸痰。
3 术后护理3 .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若意识识障碍加深,头痛剧烈、呕吐、烦躁不安,瞳孔改变,血氧饱和度<95%,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20%甘露醇快速静滴等。
(3)健康指导:对有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 员配合康复科医生指导并协助患者在病情许可下实施 早期康复训练,锻炼强度应循序渐进。
日常生活中戒 烟、戒酒,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及其 他危险因素。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定期复查。
1.4疗效评定 (1)基本恢复:患者意识清楚,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自理不受影响。
(2)显著好 转:患者意识清楚,主要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肢肌力提高>2级。
(3)好转:主要症状、体征较术前有 所改善,患肢肌力提高1级。
(4)无效:主要症状和体 征较术前无改善甚至加重。
2结果本组患者患者基本恢复30例,显著好转11例,好 转5例,无效4例。
围术期间未发生颅内出血、再灌注 损伤等并发症。
3讨论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 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全脑血管造影 及时间窗内动脉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 法。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术中规范配合,严 密术后观察,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及健康指导等 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 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6]。
4参考文献[1]陈爱云.临床护理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人溶栓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15(11) :87 -88.[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M]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史岩鹏.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 42(23) :27 -28.[4]陈莉.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7(21) :117.[5]赵静.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 7(17) :206 -208.[6]刘晓良.一例急性脑梗死行介入动脉溶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天津护理,2016, 24(5) :441 - 442.(收稿 2016 -10 -23)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效果观察刘福玲河南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密452730【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 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采用G0S预后评估标准,本组46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及精心护理,22例痊愈,15例好转,4 例植物状态,死亡5例。
其中3例为多器官损伤,2例为肺部感染后并发呼吸衰竭。
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气管食管瘘1例。
结论积极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心理疏导,严密病情观察,规范实施吸痰、气道湿化、口腔操作等系统化护理措施,对 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顿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77 -8991(2017)02 -0114 -0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呼吸中枢功能 障碍,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呼吸道 分泌物排除障碍,引发气道阻塞,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加重脑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死亡率。
及时实 施气管切开能迅速解除急性呼吸道阻塞,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1]。
2014 -12—2016 -03间,我科对收治 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 护理措施,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符合 气管切开术适应证。
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4 ~ 67岁,平均48. 8岁。
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11例,暴力斗殴伤7例。
其中G C S5~7分36例,G C S3~5分10例。
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由同一组医生实施气 管切开术。
1.2护理方法1-2.1心理护理气管切开前对家属简要介绍气管切 开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语言和蔼,态度恳切,取得患 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气管切开后,患者暂时无法用 语言表达诉求,易引起急躁心理。
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安 慰,仔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耐心指导患者通过简单手 势和纸笔表达各种诉求。
告知积极配合治疗可早期康 复,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2]。
1.2.2环境护理气管切开后,患者吸入的气体未经 呼吸道过滤、湿化,致使气管黏膜干燥,气管内分泌物结 痂,堵塞呼吸道,同时易造成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
将室温控制在18°C ~22°C,湿 度60%〜70%。
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和陪护及探视人数。
陪护和探视人员戴口罩,穿隔离衣,帽子进入。
谢 绝有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对室内空气应用紫外线消毒,2次/d。
拖把应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拖洗地面及擦 拭室内用品。
以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和肺部感染概率。
1.2.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心率、血 压、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及呼吸频率、深度和面色 等。
如出现SP02下降、紫绀、呼吸困难等异常,应立即 检查套管及呼吸道有无阻塞及压迫。
注意观察切口有 无渗血,术后24 h内出现少渗血或少量出血可给予局 部压迫止血。
如出血量增多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吸 痰时应仔细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如有异常及时报 告医生并留取标本送化验。
拔管后最易引起窒息危及 生命。
观察有无套管脱出、术后出血、皮下气肿、纵隔气 肿、支气管肺炎、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
如有应立即报 告医生并协助及时处理。
如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平稳,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能自行咳痰,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时可遵医嘱先试行堵管。
掌握拔管时机和规范操作,先堵内套管1/3,完后再堵 1/2,观察24 h无呼吸困难时可全堵。
继续观察24 ~ 48 h,呼吸平稳无不适可拔管,拔管后以无菌凡士林纱 布覆盖切口,外敷无菌敷料包扎。
1.2. 4吸痰护理气管切开术后4〜8 h取平卧位,将 患者床头抬高15°〜30°。
定期翻身、叩背以促进痰液 排出。
拍背时手掌呈杯状自上而下,自边缘到中间扣 拍。
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
严密观察患者 痰鸣音、咳嗽和血氧饱和度情况。
吸痰管径不超过气管 导管内径的1/2,吸痰时应快速、准确、轻柔,并遵循“先 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吸痰管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时 间矣15 s/次,连续吸痰次数矣3次,每次吸痰前后均给 高流量氧气吸入,以增加肺泡毛细血管氧浓度,提高患 者氧合。
1.2.5套管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妥善固定套管。
根据患者颈部肿胀及消退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避免套 管固定太紧导致颈部血管受压而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及 套管过松而易脱出。
以固定带和皮肤之间容纳一指为 宜。
气管套管口应覆盖1〜2层生理盐水湿纱布,纱布 干燥后可以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无菌湿化液均匀地洒 在纱布上,以保持持续湿润状态。
气囊压力测量表定期 监测,保持气囊始终处于正常压力。
搬动患者时,动作 要轻柔,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
防止脱管而发 生呼吸困难。
对于烦躁者,为防止计划外拔管,应加强 约束上肢等措施。
1.2.6保持气道湿化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套管局部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黏 稠,易使分泌物干燥黏结,堵塞管腔。
均可影响气管黏 膜的纤毛运动。
使肺的顺应性下降,增高肺部感染发生 概率。
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
而气道湿化 后痰液稀簿,有助于痰液咳出及吸引,改善肺交换功能。
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可以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 素4万U+生理盐水20mL+加a -糜蛋白酶4 000 U 做成湿化液,间歇滴入气管内,20 mL/次,1h/次,3次/d。
应在呼气末转吸气时沿气管内壁缓慢匀速滴 入。
同时常规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可用a-糜蛋白酶4 000U+生理盐水20 mL +庆大霉素8 U +地塞米松5 mg配置雾化液。
经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15 ~ 30 min/ 次,3 ~4 次/d。
1-2.7 口腔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黏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时应用抗菌 止溃含漱液漱口,也可采用生理盐水行口腔冲洗。
昏迷 患者口腔冲洗4次/d,清醒患者口腔冲洗应為2次/d 次,以减少口腔细菌繁殖,降低感染发生率。
对于张口 呼吸患者,可以1〜2层湿纱布覆盖在嘴上保持湿润,防 止口腔和咽部黏膜干燥。
定时做好痰、咽拭子培养及药 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3]。
2结果根据G0S预后评估标准,本组46例患者中22例 痊愈,15例好转,4例植物状态。
死亡5例中3例因合 并多器官损伤,2例为肺部感染后并发呼吸衰竭。
术后 出现肺部感染3例,气管食管瘘1例。
3讨论系统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全面、规范地解 决患者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使患者得到更主动更有效的 一种护理模式[4]。
我们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 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患者的 心理疏导干预,做好环境消毒和隔离工作,掌握合理的 吸痰时机,规范进行吸痰、气道湿化、口腔操作等系统化 护理干预。
有效减少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切口等感染 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通气状况和降低颅内压,在降低 病死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4参考文献[1]朱桂彩,王贲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7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6) :28 -29.[2]张松,程敏.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 18(6) :440 -441.[3]张卓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9例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11) :296 - 297.[4]高菲.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舒适护理[J].光明中医,2012,8(6) :137 -138.(收稿 2016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