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学习超前地质预报和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0
超前地质预报现场实行规定一、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1、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布孔规定1)爆破孔24个:孔距1.5米,孔深1.5米;孔高(距地面)1-1.2米;倾角:向下10°-20°;孔径:38mm(不不不小于38mm)2)两个传感器孔:孔深2.0m(不不小于2.0m);倾角:向上5°-10°;距地面高度:1-1.2 m;孔径:45-50 mm(不不不小于45 mm,不不小于50 mm)最终一种爆炸孔距传感器孔距离:17-20 m3)所需材料:起爆器一种(内装好干电池);乳化炸药:3kg-4kg;瞬发电雷管30发;卷尺一把(5m钢卷尺和皮尺各一把)4)注意事项:●应采用瞬发电雷管和防水乳化炸药作震源之用;●必须满足TSP操作旳隧道开挖距离,接受器孔和炮孔应在同一平面上(图);●激发时炮孔中灌水,保证足够旳激发能量在岩层传播以及减少震源带来旳干扰;●假如围岩较软,打孔后轻易塌孔,需做好护孔工作,如使用PVC管支护;●爆炸孔尽量不在电缆线一侧;●爆炸孔布在隧道旳左右侧均可;●最终一种爆破孔尽量靠近掌子面。
●爆破孔、传感器孔,布孔示意图如下:2、现场配合1)施工单位提前2-3天报计划,即告知第三方预报单位;第一次预报施工断面需进洞深55米以上,每次预报长度为100m 左右,两次预报反复搭接长度为10m 左右。
2)假如要做TSP203地质超前预报,则需在每次报计划开始,同步进行打孔,检测单位抵达现场即可开始预报工作。
3)现场需要1名跟班技术员,2名炮工和2名杂工配合第三方进行预报工作。
4)在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时,应停止掌子面及其附近旳施工作业。
二、地质雷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本次采用旳地质雷达为意大利生产旳RIS-K2型,天线使用中心频率为200MHz 和80MHz 旳两种低频屏蔽天线。
有效探测距离在完整灰岩地段不小于20m ,在岩溶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鉴定。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现场工作技术交底概述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现场勘探与分析,结合前期资料和经验,预测隧道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情况与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现场工作角度,介绍相关的技术交底。
施工前准备现场调查与勘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前期的现场调查与勘测密切相关。
在施工准备期间,需要组织专业的勘测队伍,对隧道线路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勘察,收集资料。
勘测人员需要准确记录各种地质结构、地层深度、水文地质条件、构造分布等信息。
信息分析与处理基于勘测所获取的信息,施工单位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处理,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在信息处理时,需要注意尽量完整地收集数据,同时避免数据过度冗余。
同时需要特别注重重复性研究,以确保所得结论正确可靠。
勘探设备准备勘探设备和仪器的准备工作也是关键环节。
为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需选用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设备,检查设备合格证、检定标志、检修记录,确保勘探设备状态良好。
另外,还要对勘探设备进行试验、校准及调试工作,保证其准确稳定地运行。
现场工作挖进点前的勘探工作当隧道开挖进度达到一定长度时,需要对进入的岩土进行详细的勘探。
勘探人员需要通过现场观察、测量、取样等手段,获取岩土情况,并对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案,并根据预报方案安排相应施工措施。
施工过程管理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建议施工单位精心组织和管理现场施工人员,充分利用勘探数据和超前预报信息进行施工现场管理。
需要注意及时收集数据、制作实时统计表,互相提醒和协助,及时开展安全措施,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应急演习,确保隧道掘进和地质超前预报的安全高效。
现场技术资料整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对现场数据进行整理、装订等工作,保证无遗漏地保存施工过程记录,并进行归档。
资料整理工作的质量与记录、分析的准确度直接相关,为方便资料查询、复查和开发后续工作提供了依据。
第一部分:关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一、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达到下列目的: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
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1、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报;2、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3、不良地质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认为坑洞、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三、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其内容1、地质调查法: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洞内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2、超前钻探法:包括超前地质钻探、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3、物探法:包括弹性波反射法(地震波反射法、水平声波剖面法、负视速度法和陆地声纳法等)、地磁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红外探测、高分辨直流电法等。
4、超前导坑预报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等。
四、断层、岩溶以及瓦斯的预报(一)断层预报1、预报应达到的目标断层预报应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2、预报方法:断层预报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弹性波反射法探测为主,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高分辨直流电法探测断层带地下水的发育情况及超前钻探法验证。
(二)岩溶预报1、预报应达到的目标岩溶预报应探明岩溶在隧道内的分布位置、规模、充填情况及岩溶水的发育情况,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2、预报的方法岩溶预报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应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
工程技术交底书
7)触发/引爆测试
8)向炮孔内装药
爆破要求:使用瞬发电雷管,炸药量应大于200m探测距离要求,一般50g左右,最多不大于450g;应保证炸药与炮孔严密耦合,炸药装入后灌水封闭,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
接收器与孔壁的耦合必须紧密。
9)起爆、采集、记录、处理数据。
四、超前钻探法(根据设计图及任务单要求施作)
1、超前地质钻探设计
超前地质钻探是利用钻机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为查明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确保安全,采用φ76超前探孔进行验证。
2、超前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1)孔数及钻孔部位:超前水平钻孔每个断面为6个孔。
部位如下示意图:
2)孔深:连续钻探每循环孔深不小于30米,并且前后两循环钻孔搭接不小于5米。
3)孔径:钻孔直径为φ76。
3、超前地质钻探工作要求
1)实施超前地质钻探的人员应经技术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钻探前地质技术人员应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3)超前钻探过程中应在现场做好钻探记录,包括钻孔位置、开孔时间、终孔时间、孔深、钻进压力、钻进速度随钻孔深度变化情况、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涌砂、空洞、振动、卡钻位置、突进里程、冲击器声音的变化等。
4)加强钻进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使钻机处于良好状态;强化协调和管理,各方面应积极配合,减少和缩短施钻时间。
4、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1)采用系统的钻探程序
中铁十二局成贵铁路CGZQSG-11标段二项目部
交底签收表。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交底并服照片。
4.1.4素描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素描一律“写实”,不做任何换算。
素描图式、比例、用语应统一。
4.1.5素描原始记录、图表须在当天整理或绘制,如发现错误,及时在现场核正。
4.1.6施工一定距离后,隧道地质素描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做出相应的隧道纵断面图、表。
4.2超前水平钻孔超前地质钻探法合用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在富水软弱断层破碎带、富水岩溶发育区、煤层瓦斯发育区、重大物探异常区等地质段必须采用,并与物探资料分析比较,必要时修正物探结果。
一般地段采用冲击钻,运用冲击钻的响声、钻速及其变化、岩粉卡钻情况、钻杆震动情况、冲洗液颜色及流量来判断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岩性、岩石强度、岩体完整强度、岩溶、暗河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地质情况,为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与地质素描配套使用。
复杂地质地段采用回转取芯钻。
4.2.1本交底段预报级别为BZ类,规定采用φ89超前钻孔4孔+每循环15孔加深炮眼。
超前探测30m,每循环搭接5m,探孔孔位布置图见图1。
图1隧道超前探孔横断面布置示意意图图2 A-A纵断面图4.2.2钻探过程中应现场做好钻探记录,涉及钻孔位置、开孔时间、终孔时间、孔深、钻进压力、钻进速度随孔深变化情况、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涌砂、空洞、震动、卡钻位置、突进里程、冲击器声音的变化等。
4.2.3钻探过程中应及时鉴定岩芯、岩粉,鉴定岩石名称,对断层带、岩溶填充物、煤层、代表性岩土等拍摄照片备查,并选择有代表性岩芯整理保存。
4.2.4量测钻孔内水压时,须安装孔口管,并街上高压止水阀、连接件和压力表,压力表读书稳定一段时间后方可量测水压。
4.2.5终孔后钻探记录应经验孔人员、地质人员核查签字后,才可作为使用资料。
4.2.6钻探作业流程,见钻探作业流程图:交底人:复核人:接受人:日期:日期:日期:。
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项目部所属各分部及架子队: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将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工序管理,并对岩溶隧道开展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工作。
为统一以上三项工作,明确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细化工作分工,特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请各分部遵照执行。
一、超前地质预报 1、工作内容超前地质预报包括钻探、物探、地质素描等内容。
详见沪昆贰隧参05-10。
物探包括地震波反射法(100m ,搭接××m )、地质雷达(30m ,搭接5m )、红外探水(30m ,搭接5m )、高密度电法。
钻探包括超前水平钻孔和掌子面加深炮孔。
地质素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状态(出水点、出水量、水压力、突水情况等);地层岩性(产状、结构、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岩石特性(岩石名称、风化状况、岩石结构、质地、强度);地质结构面(间距、延伸性、粗糙度、张开性等);软弱夹层,贯穿性强的大节理、断层(填充情况、风化程度、开度、渗漏)等。
每个隧道都有一份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图,开展哪些超前地质预报内容,详见个别工点的设计图。
2、工作程序地震波反射法(TSP203)电磁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法高分辨直流电法WT掌子面加深炮孔(5m)超前水平钻孔(30~50m)ZT地质素描(钻探记录监理签字,台账悬挂在隧道洞口)综合预报报告监理站检验批监理工程师(纳入工序管理)工班技术交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图洞身地质素描开挖面地质素描地表调查3、纳入工序管理钻探、物探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向监理报验,钻探记录请监理签字并留置影像资料。
形成的综合预报报告报监理审批,针对超前地质预报填写工序检验批资料并向工班进行书面交底。
4、工作分工现场报验由现场隧道主管工程师向监理报验。
物探由现场主管工程师通知地质预报中心联系地质预报单位并向监理报验。
地质预报单位负责出具地质预报报告,报告由地质预报中心统一管理,地质预报中心及时将地质预报报告报监理站并反馈现场主管工程师,现场主管工程师将报告复印给现场监理。
超前地质预报及地质素描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本技术交底适用于荆垭隧道左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地质素描作业。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技术交底编制后,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本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为不良地质和地层岩性的预测预报,采用超前钻孔和地质素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报。
主要包括地层岩性预测预报,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气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地质构造预测预报,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不良地质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 超前钻孔3.1.1 断层、节理密集带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层每循环只钻一个孔;煤层瓦斯预报超前钻孔或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钻孔5~6个。
3.1.2 采用连续钻孔探测,每循环钻孔深度50m,前后两循环钻孔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m。
富水岩溶发育区钻孔探测终孔于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不得小于5m。
3.1.3 钻孔孔径为φ89mm。
衬砌断面中线2号探孔1、3、4号探孔5、6号探孔正洞超前探孔布置示意图3.2 地质素描3.2.1 主要描述工作面立面围岩状况,应使用同一表格,并同一编号。
3.2.2 洞身地质素描是对隧道拱顶、左右边墙进行的地质素描,直观反映隧道周围地层的岩性及不良地质的发育规模、在空间上对隧道的影响程度等,通过隧道地质素描图形式表示。
3.2.3 地质素描随隧道开挖及时进行,对地层岩性变化点、构造部位、岩溶发育带附近等复杂、重点地段每开挖循环进行一次地质素描,其他一般地段不超过10m及地质特殊变化地段进行一次地质素描。
超前地质预报1基本定义:超前地质预报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unnel GeologicalPrediction/Prospecting)是在隧道开挖时,对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与地层情况做出超前预报2超前地质预报的分类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很多,分类不尽相同。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将几种物探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介绍如下:其中地震波法超前预报是当前应用的主流。
机械钻探使用超前地质钻杆在隧道断面的若干个部位进行钻探,依据钻杆内岩土结构、构造及水文地质判定前方围岩的性质。
一般取隧道断面的三个点,中上部、左侧、右侧,将钻探出的围岩综合对比分析然后按每两米一个断面记录其围岩状况。
超前钻杆的长度不等,一般以20米为主流产品。
电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隧道掌子面和侧帮的含水构造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岩溶、洞穴、地质界线电磁法甚低频法①.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②.探测岩体接触带;③.探测含水构造及地下暗河等地质雷达①.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②.探测地下岩溶、洞穴;③.探测地层划分地震波法和声波法折射波法①.划分隧道围岩级别;②.测定岩体的纵波值反射波法①.划分地层界线;②.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③.探测地下洞穴;④.测定含水层分布散射波法①.划分地层界线;②.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③.探测地下洞穴;④.测定含水层分布;⑤确定围岩速度红外线法红外探水①.探测局部地温异常现象;②.判断地下脉状流、脉状含水带、隐伏含水体等所在的位置3简单介绍地震法超前预报地震法是当前隧道中长期超前预报的主流方法。
它包括:HSP、TSP、TGP、TRT、TST、负视速度等各种方法。
T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在隧道围岩以排列方式激发弹性波,弹性波在向三维空间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声阻抗界面,即地质岩性变化的界面、构造破碎带、岩溶和岩溶发育带等,会产生弹性波的反射现象,这种反射波被布置在隧道围岩内的检波装置接收下来,输入到仪器中进行信号的放大、数字采集和处理,实现拾取掌子面前方岩体中的反射波信息,达到预报的目的。
其中TSP、TGP、TRT应用的是反射理论,尚需在小孔径偏移成像病态问题方面进行努力。
TST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该方法充分认识三维波场的复杂性,能进行方向滤波,仅保留掌子面前方的回波,避免现行超前预报方法中虚报、误报率高的技术缺陷。
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波速分布,为岩体工程类别判定提供依据,同时避免现行方法预报位置不准确的缺陷。
HS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该方法和地震波探测原理基本相同,其原理是建立在弹性波理论的基础上,传播过程遵循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费马原理。
本方法探测的物理前提是岩体间或不同地质体间明显的声学特性差异。
测试时,在隧道施工掌子面或边墙一点发射低频声波信号,在另一点接收反射波信号。
采用时域、频域分析探测反射波信号,进一步根据隧道施工掌子面地质调查、地面地质调查及利用一隧道超前施工段地质情况推测另一平行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预报方法,便可了解前方岩体的变化情况,探测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岩性分界、断层、岩体破碎带、软弱夹层、以及岩溶等不良地质体的规模、性质及延伸情况等。
4重点介绍TSP法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TSP20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专门为隧道与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设备,它为方便快捷地预报掌子面前方100~350m(围岩完整时可粗略预报掌子面前方500m以上)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和工具。
l、预报原理TSP20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的。
它是在掌子面后方边墙上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依此进行微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在隧道周围岩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时,比如有断层或岩层变化,信号的一部分被返回。
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也就越强。
返回的信号被经过特殊设计的接收器接收转化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
根据信号返同的时间和方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就可以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位置及方位。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①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极软岩至极硬岩的任何地质情况。
②预报距离长能预报掌子面前方100~350m范围内的地质状况,围岩越硬越完整预报长度就越大。
③对隧道施工干扰小它可在隧道施工间隙进行,即使专门安排此项工作,也不过30分钟左右。
④提交资料及时在现场采集数据的第二天即可提交正式成果报告。
它设计了一套专用处理软件,将复杂多解的波形分析转换为直观的单一解的波形能量分析图。
④将隧道顶部和底部的波形能量分析图分析确定之后,就可得出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或其它不良地质体相对于隧道的空间位置,计算机就会自动绘出弹性波速度有差异的地质界面相对于隧道轴线的地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⑤预报准确性其预报地质体距离掌子面的位置是根据24个爆破孔与接收器之间的弹性波速度的平均值和地质体反射波到达接收器的时间来确定的,由于弹性波速度的差异而导致地质体预报位置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⑥预报精度它所能反映出的地质体的宽度是根据采样间隔和岩体弹性波速度来确定的,如采样间隔取80μs,弹性波速度为5000m/s,则能预报出的地质体的宽度为0.4m。
⑦预报断层、弱硬岩接触面等面状结构反射信号较为明显,而预报溶洞等点状地质体则不尽如人意,因其预报原理和计算模型是以平面为计算依据,对小型溶洞反映不明显。
5结语总之, 实施超前预报应首先收集和熟悉已有资料, 提出预报探测的计划和重点;然后配合施工进程, 开展地表补充调查和洞内地质素描, 以施工地质调查资料为依据, 演绎隧洞内需要超前探测段的地质理想模型;接着选择一种以上对施工干扰少、探测时间短的有望达到预报目标的物探技术, 开展室内和现场实测;最后组成地质、物探及相关工程专业人员的分析组, 对地质和物探资料进行系统处理和综合分析, 提出预报意见.目前国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水利水电、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 需要修建大量的隧洞和洞室, 而投人合理的超前预报技术将在减少和消除地下工程的灾害发挥巨大作用。
附加资料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交底项目名称**铁路工程工程名称*号隧道DK***- DK*** 图纸编号交底部位超前地质预报1、工程概况***隧道里程为DK**- DK**,全长**米,其中*级围岩---米,*级围岩---米;隧道全部位于R=***的圆曲线上,加宽---米,正洞沿线路前进方向(小里程至大里程)设11.5‰的下坡。
2、地质概况本隧道地处****************************、位于**************************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冲沟发育,地面高程*****m,相对高差小于****m,自然横坡一般10°~35°,局部地形陡峭,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岩溶水。
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为****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隧道施工时可能会遇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坍方冒顶与大变形。
因此施工期间应主要针对上述问题在全隧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3、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DK*****- DK******段超前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预报级别为BZ类+有害气体监测。
重点预报内容为对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岩体破碎程度及地下水发育情况和瓦斯有害气体进行监控。
4、超前预报方法4.1地质素描隧道地质素描是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路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煤层、岩溶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含洞身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在此基础上,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约5~10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
4.1.1地质素描所采用的仪器为地质罗盘仪,所用地质罗盘仪应能测岩层、构造面产状。
4.1.2地质素描每进尺3~5m填写一次,地质异常时加密。
4.1.3按照地质素描的内容和现场记录格式、每循环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左右边墙进行素描,并服照片。
4.1.4素描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素描一律“写实”,不做任何换算。
素描图式、比例、用语应统一。
4.1.5素描原始记录、图表须在当天整理或绘制,如发现错误,及时在现场核正。
4.1.6施工一定距离后,隧道地质素描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做出相应的隧道纵断面图、表。
4.2超前水平钻孔超前地质钻探法适用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在富水软弱断层破碎带、富水岩溶发育区、煤层瓦斯发育区、重大物探异常区等地质段必须采用,并与物探资料分析比较,必要时修正物探结果。
一般地段采用冲击钻,利用冲击钻的响声、钻速及其变化、岩粉卡钻情况、钻杆震动情况、冲洗液颜色及流量来判断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岩性、岩石强度、岩体完整强度、岩溶、暗河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地质情况,为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与地质素描配套使用。
复杂地质地段采用回转取芯钻。
4.2.1本交底段预报级别为BZ类,要求采用φ89超前钻孔4孔+每循环15孔加深炮眼。
超前探测30m,每循环搭接5m,探孔孔位布置图见图1。
图1隧道超前探孔横断面布置示意意图图2 A-A纵断面图4.2.2钻探过程中应现场做好钻探记录,包括钻孔位置、开孔时间、终孔时间、孔深、钻进压力、钻进速度随孔深变化情况、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涌砂、空洞、震动、卡钻位置、突进里程、冲击器声音的变化等。
4.2.3钻探过程中应及时鉴定岩芯、岩粉,判定岩石名称,对断层带、岩溶填充物、煤层、代表性岩土等拍摄照片备查,并选择有代表性岩芯整理保存。
4.2.4量测钻孔内水压时,须安装孔口管,并街上高压止水阀、连接件和压力表,压力表读书稳定一段时间后方可量测水压。
4.2.5终孔后钻探记录应经验孔人员、地质人员核查签字后,才可作为使用资料。
4.2.6钻探作业流程,见钻探作业流程图:测量布孔设备就位对正孔位,固定钻机开孔、安装孔口管成孔验收钻探作业流程图1)测量布孔:施钻前按孔位设计图准确测量放线,将开孔孔位用红油漆标注在开挖工作面上。
2)设备就位:孔位布好后,设备就位,接通各动力电源和供风管路。
安装电路有专业电工操作,确保安全。
供风管路要连接紧密,无漏气现象。
3)对正孔位,固定钻机:将钻具前端对准开挖工作面上的孔位,调整钻机方向,将钻机固定牢靠。
4)开孔、安装孔口管:为防止孔斜,冲击器后端应配导向系统,提高钻孔精确度。
5)成孔验收:技术人员验收成孔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停钻。
4.2.7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具体钻进要求:1)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分界的钻孔钻进:采用冲击钻时,钻进过程中详细记录卡钻位置、钻速的变速里程以及孔内吹出的岩粉和孔口流出的循环液颜色,确定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分界里程;采用回转取芯钻时,通过岩芯确定分界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