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4学案苏科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8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1.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3.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学习内容】1.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1·移项的概念·2·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3.用去括号法解方程·1·解含有一个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2·解含有两个(或以上)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4.用去分母法解方程·1·解分母为整数的一元一次方程·2·解分母含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4.2.1 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基础知识】·知识点01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1.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可以不止一个,即方程的解可以有注意多个。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细节剖析:(1)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的步骤③比较方程左右两边的值,则此数值是方程的解;若左边的值≠右边的值,则此数值不是方程的解。
·例1·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4x-2=6x-3的解。
1(1)x=-2;(2)x=2·练习·1.下列方程中,解为x=-1的是()A.2x=-1+x B.3-x=2C.x-4=3D.-2x-2=42.已知关于x的方程2x-a-5=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A.1B.-1C.9D.-93.已知x=4是方程ax-2=a+10的解,则a的值为()A.2B.-3C.4D.-45.小强在解方程时,不小心把一个数字用墨水污染成了一2x +=3x ,他翻阅了答案知道这个方程的解为x =-1,于是他判断的值应为___________。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4)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教学目标:1.探索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学会灵活运用. 3.体会化归思想,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 学习重点:去分母的过程及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学习难点:利用“去分母”将方程变形.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解方程(1) (2)3(21)2(1)0x x ---= (3))32(71)1(31+=+x x二、讲授新知:(1) 交流:以上练习中的(3)有无更好的解法? 解答: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1,转化成整系数方程 比较两种解法 思考解方程 例1:14123x x +=+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练习:解方程:(1)21-x —x=3 (2)131225=--+x x去分母乘所有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依据是等式性质二不要漏乘,分子式多项式的话加括号 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依据是去括号法则和乘法分配律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去掉后,括号内的各项符号要改变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过桥变号”, 依据是等式性质一变号 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相加,常数项项加。
依据是乘法分配律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依据是等式性质二。
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注意结果的符号书上P103页,练一练1例2:(1)已知代数式23x +比324x-的值少1,此时x 取什么值?练习:P103的3.(2)方程432-=+x m x 与方程6)16(21-=-x 的解相同,求m 的值.拓展:已知,6)1(2++=x a ax 求当a 为何整数时,方程的解是正整数.三、课堂练习:1.解方程1312x --=1,去分母正确的是 ( ) A .1-(x -1) =1 B .2-3(x -1)=6C .2-3(x -1)=1D .3-2(x -1)=62.解方程247236x x ---=-,去分母得 ( ) A .2-2(2x 一4)=-(x -7) B .12-2(2x -4)=-x -7C .12-2(2x -4)=-(x -7)D .12-(2x -4)=-(x -7)3.解方程2143m m--=,去分母得_______. 4.当m =_______时,代数式453m -的值是5.5.已知方程115x -=-与关于x 的方程3112m x m +=-的解相同,则m 的值为_______.6.解下列方程: (1);121146x x -+-=; (2)101720173xx --=.7.已知代数式132y+-2y 的值与1互为相反数,试求y 的值.四、课堂小结去分母的注意点;文字题转化为方程加以解决. 五、反馈作业课作:《课课练》 家作《优学》 六、教学反思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课题:4.2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4)——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能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五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和难点】重点: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灵活运用.【创设情境】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草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用纸莎草压制成的草片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有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合作探究】活动:解一元一次方程【典型例题】例1:解方程:13421+=+x x 例2:解方程:121)3(41)5231--=-x x (讨论:根据上述例题,请你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归纳:一般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练习:课本P118【当堂反馈】1.解关于x 的方程1)33121=--x (,下列去分母正确的是( ) A.11321=--x B.3-2x -3=6 C. 3-(2x -3)=1 D.3-2(x -3)=6 2.某书中有一个方程2132-=-+x x ■,■处在印刷时被墨盖住了.已知书后的答案为x =-2,则■处的数应是( )A .-45B .419C .107D .57 3.在解方程21331+=+-x x x 时,方程两边同时乘6,得 . 4.若关于x 的方程432-=+x m x 与方程6)1621-=-x (的解相同,则m 的值为 . 5.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 =h b a •+)21(中,已知S =18,b =2a ,h =4,则b 的值为 . 6.解方程:(1)13322=--+x x (2)54306=--x x(3)3)15(61)521=+-+x x ( (4)232)1352-=-y y ((5))4(41)2(61)131m m m -=--+( (6)13.027.17.0=--x x7.已知代数式24+y 的值比代数式61312-y 的值小2,求y 的值.8.小红在解方程161437+-=x x 时,第一步出现了错误:(1)解方程的错误原因是 ;(2)写出你的解答过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拓展提升:(1)解方程:476655443=⨯+⨯+⨯+⨯x x x x(2)已知关于x 的方程6232bk x a kx -+=+,无论k 为何值,方程的解总是x =1,求a ,b 的值.。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4《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4《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与方程的解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与方程的解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解方程时,容易出错,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方程的系数为0、方程的解为无理数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辅导资料: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辅导资料,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出方程并求解。
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和2支笔花了27元,已知一支笔3元,求一本书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
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如:解方程2x-5=9。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学习目标】掌握去分母的方法,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重点】去分母的方法及其根据。
【学习过程】『问题情境』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有位数学家问他:“尊敬的毕达哥拉斯,请告诉我,有多少名学生在你的学校里听你讲课?” 毕达哥拉斯回答说:“我的学生,现在有21在学习数学,41在学习音乐,71沉默无言,此外,还有三名妇女.”算一算: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多少名?『例题讲评』例1、解下列方程:(1)x x =+-515 (2))32(71)1(31+=+x x例2、解下列方程:(1)14123x x +=+ (2)111(25)(3)3412x x -=--例3、解方程:2130.20.5x x -+-=『归纳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随堂练习评价______________1.方程3x+6=2x -8移项后,正确的是( )A .3x+2x=6-8B .3x -2x=-8+6C .3x -2x=-6-8D .3x -2x=8-62.方程2-342-x =-67-x 去分母得( ) A .2-2 (2x -4)= -(x -7) B .12-2 (2x -4)= -x -7C .12-2 (2x -4)= -(x -7)D .12-(2x -4)= -(x -7)3.42-m -3m =1去分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方程 (1)3(2x+5)=2(4x+3)-3 (2)710x -32017x -=15.观察方程32hslx3y3h 23(x -4)-6hslx3y3h=2x+1的特点,你有好的解法吗?写出你的解法。
6.解方程6x ―23(x ―4)=x ―31(2x+1)。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公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 2.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的过程. 【知识准备】1.填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2.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方程的解: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 ;(2) (3)(4) :(5) 5.解方程(1) 4x −3(20−x)+4=0 (2) y+24−2y−36=1(3) x4−x−12+5=x+36【尝试应用】例1:解下列方程: (1)1+0.3x 0.2−2x−103=5 (2)x0.7−0.17−0.2x 0.03=1例2:解决下列问题:1.列方程求解:当k 取何值时,代数式k−13的值比3k+32的值大4?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1)+1=x 和方程3 (x +m)=m −1有相同的解. 求:(1)m 的值. (2)求以y 为未知数的方程3−my 3=m−3x 2的解.3.定义新运算“*”如下; a ∗b =13a −14b. (1)求5∗(−5)(2)解方程: 2∗(2∗x)=1∗x 【拓展应用】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解答问题:已知:方程x 2+1x=22+12,解是x1=2,x2=12;x2+1x=32+13,解是x1=3,x2=13;x2+1x=42+14,x1=4,x2=14问题:观察上述方程及其解,再猜想出方程x 2+1x=10110的解,并验根.【自我小结】1.我今天学会了哪些问题:2.我在学习时感觉困难的地方是:【课堂检测】1.解下列方程(1) 2x−13−x=2x+14(2) 3x+12−2=3x−110(3) x0.5−2.1−0.2x0.3=1(4) 0.4−0.6(x−3)=13x−35(x−7)2.已知关于x的方程9x−3=kx+11有正整数解,求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k的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和方程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化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内容紧凑,逻辑清晰,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 equation 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练习题及相关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如粉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苹果,打算分给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如果每个人分到3个苹果,则还剩2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分到4个苹果,则不够分。
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结合实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题: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学习目标: 姓名:1.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五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3.经历求解过程,体会方程解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方程的特点而定;4.体会化归思想——把复杂变简单,将未知变已知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过程:一.【情景创设】解方程:(1)4x3-83=4;(2)4x-8=12.(1)比较结果和形式,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它们是通过怎样变形得到的?(3)从这两个方程的变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去分母?二.【问题探究】问题1:解方程:(1)x+12=43x+1;(2)13(2x-5)=14(x-3)-112.问题2:解方程:(1)x-20.2-x+10.5=3;(2)2x0.3-1.6x-3x0.6=31x+83.练一练:解方程: (1)5a -18 =74 ; (2)x -14 -1=2x +16.(3)12 (x -1)-15 (x +2)=13 x +1; (4)x +40.2 -x -30.5 =2.问题3:若x =12 是方程2x -m 4 -12 =x -m 3 的解,求代数式14 (-4m 2+2m -8)-(12 m -1)的值.三.【变式拓展】问题4:定义新运算“*”如下:a*b =13 a -14 b .(1)求5*(-5);(2)解方程:2*(2*x)=1*x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五. 【课堂反馈】六. 【课后作业】(选做题)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在△ABC 中,AB=AC ,∠C=70°,△AB′C′与△ABC 关于直线 EF 对称,∠CAF=10°,连接 BB′,则∠ABB′的度数是( )A .30°B .35°C .40°D .45°2.如图,//EF AD ,//AD BC ,CE 平分BCF ∠,120DAC ∠=,20ACF ∠=.则FEC ∠的度数为( )A .10B .20C .30D .603.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调查全体女生的作业 B .调查全体男生的作业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的作业D .调查七、八、九年级各 100 名学生 的作业4.在△ABC 中,∠B=30°,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边上,AD=BD ,DE=CE ,若△ADE 为等腰三角形,则∠C 的度数为( ) A .20°B .20°或30°C .30°或40°D .20°或40°5.全等三角形又叫做合同三角形,平面内的合同三角形分为真合同三角形与镜面合同三角形,两个真合同三角形,都可以在平面内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而两个镜面合同三角形要重合,则必须将其中的一个翻折,下列各组合同三角形中,是镜面合同三角形的是( )A .B .C .D .6.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第三边长为偶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 )A .10B .11C .16D .267.若21x y =-⎧⎨=⎩是方程组17ax by bx ay +=⎧⎨+=⎩的解,则()()a b a b +⋅-的值为( )A .353-B .353C .16-.D .168.如图,直线//m n ,将一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m 上,已知135∠=︒,则2∠的度数为( )A .135°B .145°C .120°D .125°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3+a 4=a 7 B .a 3•a 4=a 7 C .(a 3)4=a 7 D .a 6÷a 3=a 210.在实数π、227、3-、327、1.010010001、0.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题 11.若()2326m xm y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 =__________.12.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拼在一起,则∠ADE =_____.13.如图DE ⊥AB ,EF ∥AC ,∠A=35°,求∠DEF 的度数.14.如图,在长为15,宽为12的矩形中,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小矩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15.每到四月,许多地方杨絮、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人们不堪其扰,据测定,杨絮纤维的直径约为0.0000105m ,该数值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m .16.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BC 上,且DE//AC ,80A ︒∠=,55BED ︒∠=,则ABC ∠=________.17.若()228x +与2-y 互为相反数,则y x =__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这是人民公园的景区示意图.以中心广场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 方向为 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 100m 长.已知 各建筑物都在坐标平面网格的格点上,且东门的坐标为(400,0).(1)请写出图中下列地点的坐标: 牡丹园 ; 游乐园 ;(2)连接音乐台、湖心亭和望春亭这三个 地点,画出所得的三角形.然后将所 得三角形向下平移 200m ,(3)问题(2)中湖心亭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19.(6分)如图,△ABC在直角坐标系中,(1)请写出△ABC各点的坐标.(2)求出△ABC的面积.(3)若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请在图中画出△A′B′C′,并写出点A′、B′、C′的坐标.20.(6分)如图,长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8),B(1,6),C(7,6),点X,Y分别在x,y轴上.(1)请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2)连接OB、OD,OD交BC于点E,∠BOY的平分线和∠BEO的平分线交于点F,若∠BOE=n,求∠OFE 的度数.(3)若长方形ABCD以每秒32个单位的速度向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OBD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的面积的23?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6分)先化简,再从x的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中选择一个整数代入求值3221x x x xx x--⎛⎫-÷⎪⎝⎭.22.(8分)(1)解方程组1 231 x yy x=-⎧⎨-=⎩23.(8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A 、B ,点(3,4)A -,点B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 (1)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2)动点P 、Q 分别从A 点、B 点同时出发,沿直线AB 向右运动,同向而行,点P 的速度是每秒4个单位长度,点Q 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P 、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OPQ ∆的面积S ,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一点(,)M m m -,满足23MOB ABO S S ∆∆≤.求m 的取值范围.24.(10分)阅读下列资料,并解决问题.地球上的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大类,地表水可以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陆地水又可分为冰川、河流、湖泊等。
地球上的水总体积是14.2亿3km ,其中,海洋水约占96.53%以上,淡水约占2.53%,而在淡水中,大部分在两极的冰川、冰盖和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冰盖占77.2%,地下水占22.4%,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还不到1%.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水量仅为32400m 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图1是我国2006年至2015年水资源总量变动趋势图,全国用水量由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补水四部分组成,表1是2015年我国四类用水量统计表.表1 2015年四类用水统计表解决问题:(1)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总量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请你计算2015年我国是否属于可能发生“水危机”行列?(2)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水利部确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小亮作为学校的节水行动宣传志愿者,对他所在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节水在行动”的随机调查,表2是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2和图3所示的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有________人(直接写出答案);②补全条形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观点A的百分比是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③若该学校共有800名学生,请估计其中“知道节水的重要性,并有节水的好习惯”的有多少人?④谈一谈你对节约用水的看法.25.(10分)某工程交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来完成,已知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6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40天(1)若甲工程队先做30天后,剩余由乙工程队来完成,还需要用时天(2)若甲工程队先做20天,乙工程队再参加,两个工程队一起来完成剩余的工程,求共需多少天完成该工程任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C【解析】【分析】由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得△BAC≌△B′AC′,进而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连接BB′∵△AB′C′与△ABC 关于直线EF 对称,∴△BAC≌△B′AC′,∵AB=AC,∠C=70°,∴∠ABC=∠AC′B′=∠AB′C′=70°,∴∠BAC=∠B′AC′=40°,∵∠CAF=10°,∴∠C′AF=10°,∴∠BAB′=40°+10°+10°+40°=100°,∴∠ABB′=∠AB′B=4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得出∠BAC的度数是解题关键.2.B【解析】【分析】根据AD∥BC,得到∠DAC+∠ACB=180°,从而得到∠ACB=60°,由∠ACF=20°,得∠BCF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EC=∠BCE,即可得出∠FEC=∠FCE.【详解】∵AD∥BC,∴∠DAC+∠ACB=180°.∵∠DAC=120°,∴∠ACB=60°.∵∠ACF=20°,∴∠BCF=40°.∵CE平分∠BCF,∴∠BCE=∠ECF=20°.∵EF∥AD,∴EF∥BC,∴∠FEC=∠BCE,∴∠FEC=∠FCE=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D【解析】【分析】因为要了解全校学生的情况,所以应在每个年级抽样调查比较合理.【详解】比较合理的是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 名学生的作业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的问题,掌握抽样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ADC=60°,则设∠C=∠EDC=a,进而得到∠ADE=60°-a,∠AED=2a,∠DAE=120°-a,最后根据△ADE为等腰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详解】如图所示,∵AD=BD,∠B=30°,∴∠ADC=60°,∵DE=CE,∴可设∠C=∠EDC=a,则∠ADE=60°-a,∠AED=2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DAE=120°-a,分三种情况:①当AE=AD时,有60°-a=2a,解得a=20°;②当DA=DE时,有120°-a=2a,解得a=40°;③当EA=ED时,有120°-a=60°-a,方程无解,综上所述,∠C的度数为20°或40°,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并进行分类讨论.5.B【解析】【分析】认真阅读题目,理解真正合同三角形和镜面合同三角形的定义,然后根据各自的定义或特点进行解答.【详解】由题意知真正合同三角形和镜面合同三角形的特点,可判断要使选项B的两个三角形重合必须将其中的一个翻转180°;而A、C、D的全等三角形可以在平面内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图形的知识,学生要注意阅读理解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题目出的较灵活,认真读题,透彻理解题意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6.C【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进而就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从而求得三角形的周长.【详解】设第三边为a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2<a<12,由于第三边的长为偶数,则a可以为4cm或6cm或8cm或10cm.∴三角形的周长是5+7+4=16cm或5+7+6=18cm或5+7+8=20cm或5+7+10=22cm.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题目指代不明时,一定要分情况讨论,把符合条件的保留下来,不符合的舍去.7.C【解析】【分析】把21xy=-⎧⎨=⎩代入原方程组17ax bybx ay+=⎧⎨+=⎩得21?27a bb a-+=⎧⎨-+=⎩,解出a、b,代入(a+b)(a-b)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把21xy=-⎧⎨=⎩代入原方程组17ax bybx ay+=⎧⎨+=⎩得21?27a bb a-+=⎧⎨-+=⎩,解得a=-3,b=-5,则(a+b)(a-b)=a2-b2=(-3)2-(-5)2=-16,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平方差公式,学生们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和平方差公式的计算即可. 8.D【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4,根据余角的性质求出∠3,再根据补角的性质求解即可.如图:∵//m n,∠1=35°,∴∠4=∠1=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90°-∠4=90°-35°=55°,∴∠2=180°-∠3=180°-55°=12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以及余角、补角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分析】【详解】选项A,a3与a4是相加,不是相乘,不能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故本选项错误;选项B,、a3•a4=a7,正确;选项C,应为(a3)4=a3×4=a12,故本选项错误;选项D,应为a6÷a3=a6﹣3=a3,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10.B【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在实数π、227、3327 1.010010001、0.3中,π、3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熟知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题【解析】【分析】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 ∵23(m 2)y 6m x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231m -=,20m -≠,解得:1m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绝对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2.135°【解析】【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BDE =45°,∴∠ADE =180°−∠BDE =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考查平角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13.125°.【解析】【分析】先根据DE ⊥AB 可知∠ADE=90°,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DGC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DE ⊥AB ,∴∠ADE=90°,∵∠DGC 是△ADG 的外角,∠A=35°,∴∠DGC=∠A+∠ADG=35°+90°=125°,∵EF∥AC,∴∠DEF=∠DGC=12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1【解析】【分析】设小矩形的长为x,宽为y,观察图形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求出x、y的值,再利用阴影部分的面积=大矩形的面积-5×小矩形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设小矩形的长为x,宽为y,根据题意得:2153x yx y+=⎧⎨=⎩,解得:93 xy=⎧⎨=⎩,∴S阴影=15×12-5xy=180-135=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5.1.05×10-5【解析】【分析】根据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求解.【详解】0.0000105=1.05×10-5,故填1.05×10-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科学计数法的表示,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16.45°【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BDE=∠A=8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ABC 的度数.【详解】详解:∵DE ∥AC,∴∠BDE=∠A=80°,∠BED=∠C=55°,∴∠ABC=180°-80°-55°=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7.4【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228x ++2-y =0,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2x+8=0,y-2=0,由此求得x 、y 的值,再代入即可求值.【详解】∵()228x +与2-y 互为相反数, ∴()228x ++2-y =0,∴2x+8=0,y-2=0,解得x=-4,y=2,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性质,正确求得x 、y 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8.(1)(300,300),(200,−200);(2)见解析;(3)(−300,0).【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中心广场为原点,进而得出各点坐标即可;(2)利用平移的性质进而得出平移后三角形即可;(3)利用所画图形进而得出湖心亭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详解】(1)∵东门的坐标为(400,0),∴牡丹园坐标为:(300,300),游乐园坐标为:(200,−200);故答案为:(300,300),(200,−200);(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3)湖心亭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300,0).故答案为:(−300,0).【点睛】此题考查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作图法则.19.(1)A(﹣1,﹣1),B(4,2),C(1,3);(2)S△ABC=7;(3)见解析,A′(1,1),B′(6,4),C′(3,5).【解析】【分析】(1)根据各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即可;(2)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3)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A′B′C′,并写出点A′、B′、C′的坐标即可.【详解】解:(1)由图可知,A(﹣1,﹣1),B(4,2),C(1,3);(2)S△ABC=4×5﹣12×2×4﹣12×1×3﹣12×3×5=7;(3)如图,△A′B′C′即为所求,A′(1,1),B′(6,4),C′(3,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平移变换,熟知图形平移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7,8);(1)∠EFO =135°-12n ;(3)存在,t =1. 【解析】【分析】(1)由长方形的性质得出AB=DC ,AD=BC ,由题意得出AB=DC=1,即可得出D 点的坐标; (1)设∠BEO=1x ,则∠EOX=1x ,作FG ∥OX ,得出11222FOX BOY BOE EOX BOY n x ∠=∠+∠+∠=∠++,由角平分线得出()1190222BOY n x ︒∠=-+,得出1452FOX n x ︒∠=++ ,由平行线得出∠EFG=∠BEF=x ,得出11801352OFG FOX n x ︒︒∠=-∠=--,即可得出∠OFE 的度数; (3)作AM ⊥y 轴于M ,先求出矩形ABCD 的面积,△OBD 的面积=△ODM 的面积-△ABD 的面积-梯形AMOB 的面积,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t 的值.【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B=DC ,AD=BC ,∵点A (1,8),B (1,6),C (7,6),∴AB=DC=1,∴D 点的坐标为:(7,8);故答案为:(7,8);(1)∵∠BOY 的平分线和∠BEO 的平分线交于点F ,11,22BOF FOY BOY BEF OEF BEO ∴∠=∠=∠∠=∠=∠ ∵BC ∥OX ,∴∠BEO=∠EOX ,设∠BEO=1x ,则∠EOX=1x ,作FG ∥OX ,如图1所示:则11222FOX BOY BOE EOX BOY n x ∠=∠+∠+∠=∠++又()11190245222BOY n x n x ︒︒∠=-+=--114524522FOX n x n x n x ︒︒∴∠=--++=++∵BC ∥FG ∥OX ,∴∠EFG=∠BEF=x ,11801352OFG FOX n x ︒︒∴∠=-∠=--11352OFE EFG OFG n ︒∴∠=∠+∠=-(3)存在某一时刻,使△OBD 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 面积的23,t=1;理由如下:作AM ⊥y 轴于M ,如图1所示:∵S 矩形ABCD =1×6=11,S △OBD =S △ODM -S △ABD -S 梯形AMOB = 2123⨯131132871228112222223t t ⎛⎫⎛⎫∴⨯-⨯-⨯-+-⨯=⨯ ⎪ ⎪⎝⎭⎝⎭ 解得:t=1.【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角的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特别是(1)(3)中,需要通过作辅助线才能得出结果. 21.原式11x x -=+,当x=2时,原式=13【解析】【分析】直接将括号里面通分运算,进而化简,再把已知数据代入求出答案.【详解】原式=22(1)(1)(1)x x x x x x -⋅=+-11x x -+,∵x 的绝对值是不大于2的整数,且x≠0,x≠±1,∴当x=2时,原式=2121-+=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正确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关键.22.(1)12x y =⎧⎨=⎩;(2)-5.【解析】【分析】(1)运用代入消元法求解即可;(2)利用绝对值的意义,立方根的意义、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有理数的乘方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1)1231x y y x =-⎧⎨-=⎩①②把①代入②得,2y-3(y-1)=1,解得,y=2,把y=2代入①得,x=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12x y =⎧⎨=⎩; (2)()()22017332741-+---+-.=3-3-4-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二次一次方程组以及实数的混合运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23. (1) ()34,;(2)s=124(03)412(3)t t t t -⎧⎨->⎩; (3)6017m <≤或. 1607m -≤<. 【解析】【分析】 (1)根据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可知点A 、B 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从而解答本题. (2)根据题意可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P 在前,Q 在后,此时0<t <3,另一种情况Q 在前,P 在后,此时t >3,分别求出相应的三角形OPQ 的面积S .(3)分三种情形:①当m <-4时.②当-4<m <0时.③当m >0时,分别构建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A (-3,4),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点B 的坐标为(3,4).故答案为(3,4).(2)∵AP=4t ,BQ=2t ,AB=6,当P 与Q 相遇时462t t =+ 解得3t =∴当03t 时,PQ=6+2t-4t=6-2t ;当t >3时,PQ=4t-6-2t=2t-6∴当03t 时, 4(62)1242S t t =-=-当3t >时, 4(26)4122S t t =-=-(3)如图,设AB 交y 轴于D .∵点M 的坐标为(m ,-m ),∴点M 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①当m <-4时,显然不存在.②当-4<m <0时,M 在第二象限;1117434342222OMB ODB ODM BDM S S S S m m m=+-=⨯⨯+⨯⨯--⨯⨯+=-()()126412AOB S ⨯⨯==721223m ∴-≤⨯167m ∴≥-1607m ∴-≤<③当m >0时,M 在第四象限;1117434432222OBM DBM DOM BDO S S S S m m m =+-=⨯⨯+⨯⨯+-⨯⨯=() 由题意可得721223m ≤⨯ ∴167m ≤ 1607m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 的值为:1607m -≤<或1607m ≤<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 (1)2015年我国属于可能发生“水危机”行列;(2)①50;②补图见解析;4%;③128人;④见解析.【解析】【分析】(1)用2015年的用水量除以2015年的水资源量,与20%比较即可作出判断;(2)①用D 部分的人数除以D 部分的百分比即可;②用50减去A 、B 、D 的人数,求出C 的人数;用A 的人数除以50即可求出观点A 的百分比;③用800乘以D 的百分比即可;④与节水意识有关即可,答案不唯一.【详解】解:(1)2015年的用水量为:3903.9+1380.6+790.5+105.0=6180(亿立方米)由水资源总量变动趋势图可得2015年的水资源总量为28306(亿立方米), 6180100%21.8%28306⨯≈, 21.8%20%>,答:2015年我国属于可能发生“水危机”行列.(2)①8÷16%=50人;②50-2-25-8=5人;2÷50=4%;③解:80016%128⨯=(人)答:估计其中有128人知道节水的重要性并有节水的好习惯;④答: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节水意识薄弱,认为水资源充足”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节水与我无关”占多数,仅有16%是同学有节水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