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 格式:ppt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46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及数字高程模型等产品检查验收工作的要求、内容、验收比例及质量检测方法与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对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定正射影像图以及数字高程模型产品的检查验收与质量检测。
其他专业的数字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941.1—2000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一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3 术语3.1 单位产品为实施检查、验收而划分的基本单位。
其基本单位是“幅”。
3.2 检验批为实施检验而汇集起来的具有同一性质的单位产品。
3.3 样本从检验批中抽取的用于详查的单位产品的全体。
3.4 简单随机抽样从检验批中抽取样本。
抽样时,使每一个单位产品都能以相同的概率构成样本。
3.5 分级随机抽样从检验批中抽取样本。
抽样时,先根据单位产品的困难类别(复杂程度)、区域特征、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组(室)或者生产单位评定的优、良、可等级等诸项因素进行分级,再在每一级进行随机抽样,使每一级中的单位产品都能以相同的概率构成样本。
3.6 质量元素产品满足用户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
这种特性可归纳为数字测绘产品的数据格式、数学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要素的完备性、现势性以及图形、图像质量、整饰质量、附件质量等质量元素。
这些元素能予以描述或度量,以便确定对于用户要求和使用目的是合格还是不合格。
3.7 详查对样本进行的全面检查。
3.8 概查根据样本中出现的影响产品质量的严重缺陷、重缺陷和带倾向性问题的轻缺陷,对样本以外的产品所做的检查。
3.9 过程检查作业人员产品上交以后,质检人员对产品所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检查。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一、错漏的概念和分类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
A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极严重错漏;B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成果中出现A类错漏,即为不合格成果。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不同成果种类,有不同的错漏分类标准。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是我们经常进行的工作,这里我们重点列出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三、质量检查的基本规定(一)实行严格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第一级检查:作业员间的互查第二级检查:作业组检查第三级检查:单位质检部的最终检查。
(二)质量检查的相关要求:1.各级检查要严格落实,切实查找出问题,并彻底修改.2.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3.各级在上交成果的同时,还要上交成果质量检查记录。
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成果质量的错漏处理。
5.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但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注:最终检查(第三级检查)是在打印成果和计算机两种介质上进行,验收意见要逐条记录在的图纸上,验收工程师要在图纸上签字.四、测绘成果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1、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关键和前提。
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来实现.可以集中进行专题教育,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随机进行,将质量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不仅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和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测绘从业者,你必须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否则,你永远仅仅是一个操作员,你在一个单位的作用和发展会非常有限。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一、错漏的概念和分类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
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
A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极严重错漏;B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
成果中出现A类错漏,即为不合格成果.二、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不同成果种类,有不同的错漏分类标准。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是我们经常进行的工作,这里我们重点列出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三、质量检查的基本规定(一)实行严格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第一级检查:作业员间的互查第二级检查:作业组检查第三级检查:单位质检部的最终检查。
(二)质量检查的相关要求:1.各级检查要严格落实,切实查找出问题,并彻底修改。
2.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3.各级在上交成果的同时,还要上交成果质量检查记录.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成果质量的错漏处理。
5.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但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注:最终检查(第三级检查)是在打印成果和计算机两种介质上进行,验收意见要逐条记录在的图纸上,验收工程师要在图纸上签字。
四、测绘成果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1、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关键和前提。
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来实现。
可以集中进行专题教育,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随机进行,将质量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不仅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和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测绘从业者,你必须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否则,你永远仅仅是一个操作员,你在一个单位的作用和发展会非常有限.优质的测绘成果,是测绘人员的立业之本.2、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是对测绘成果的质量进行逐一检查验证,确保测绘成果能够满足用户要求并符合相关规范标准。
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准备:准备已完成的测绘成果及相关输入数据,建立检查验收目录。
2. 质量检查:对图形、属性、精度等进行检查,确保测绘成果内容与要求相符。
3. 验收记录: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记录,使得有关人员共同掌握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4. 缺陷及时整改: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测绘成果质量符合要求。
5. 报告撰写:对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过程及结果撰写报告,以便于随时复核。
根据《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检查的主要检查
方法
根据《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文件,质量检查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查成果文件:对于数字测绘成果的成果文件,要对其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具体可以检查成果文件中的命名规则是否规范,文件命名是否清晰,文件格式是否正确等。
2. 比对测量数据:对于数字测绘成果中的测量数据,需要进行比对检查。
检查数据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满足相关测绘精度要求等。
3. 检查数据处理过程:对数字测绘成果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检查,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拼接等环节。
需要检查数据处理过程是否符合测绘规范和工作程序,是否存在处理误差等。
4. 验证精度控制点:对于数字测绘成果中的精度控制点,需要进行验证。
验证方法可以采用与原始测量资料进行比对,检查精度控制点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5. 系统功能测试:对数字测绘成果的系统功能进行测试,包括数据的访问、查询、分析等功能验证。
检查系统是否稳定、功能是否完善、查询结果是否准确等。
6. 质量文件审查:对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文件进行审查,包括
项目的测绘规范、技术方案、测绘计算书等。
需要检查质量文件是否齐全、规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测绘成果质量查抄与验收之五兆芳芳创作一、错漏的概念和分类查抄项的查抄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别.按照差别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A类:极重要查抄项的错漏,或查抄项的极严重错漏;B类:重要查抄项的错漏,或查抄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查抄项的错漏,或查抄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查抄项的轻微错漏.成果中出现A类错漏,即为不合格成果.二、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不合成果种类,有不合的错漏分类尺度.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是我们经常进行的任务,这里我们重点列出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质量元素A类B类C类D类数学根本1.坐标或高程系统采取错误,独立坐标系统投影计较或改算错误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2.文件命名、数据格局错误其他轻微的错漏质量元素A类B类C类D类地理精度1.一般注记错漏达到20%以上3.比高错漏在2倍等高距以上,图上长度超出15cm的陡坎2的二层及以上衡宇,6cm2的一层衡宇5.图幅普遍不接边,或等级河道、道路和县级以上境界等要素不接边1.双线河、双线道路、乡镇级居民地名称错漏3.图根点密度、埋石点数量不合适设计或标准要求4.一般注记错漏达10%~20%6.管线类别、转折点错漏8地物、地貌各要素主次不清楚,线条不清晰,位置禁绝确,交接不清楚,照成判读困难9.重要地物、地貌符号用错10多数特征位置漏注高程注记11.比高在2倍等高距以上,图上长度超出10cm的陡坎错漏2二层及以上衡宇,4cm2的一层衡宇16.主要地物、地貌不接边17.漏绘高压线、通信线超出图上5cm18漏绘垣栅超出图上5cm19标石完好的国度等级控制点,在图上标识表记标帜错漏20漏绘双线道路或水系超出图上10cm21主要地物、地貌明显综合取舍不合理22其他较重的错漏1.比高在2倍等高距以上,图上长度超出5cm的陡坎错漏5.漏绘双线道路或水系超出图上5cm,漏绘双线桥及其他从属修建物6.较高经济价值的植被图上10cm错漏7. .漏绘面积图上1cm2二层及以上衡宇,2cm2的一层衡宇8. 漏绘垣栅超出图上2cm其他轻微的错漏整饰质量1.图名、图号同时错漏2.符号、线划、注记规格与图式严重不符 3.部分符号、线划、注记规格不合适图式规则,或压盖普遍2.符号、线划、注记规格不合适图式规则,或压盖较多3.漏绘注记、符号其他轻微的错漏附件质量 2.技巧总结、查抄陈述内容不全其他轻微的错漏三、质量查抄的根本规则(一)实行严格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第一级查抄:作业员间的互查第二级查抄:作业组查抄第三级查抄:单位质检部的最终查抄.(二)质量查抄的相关要求:1.各级查抄要严格落实,切实查找出问题,并完全修改.2.各级查抄任务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3.各级在上交成果的同时,还要上交成果质量查抄记实.4.最终查抄应审核进程查抄记实,审核中发明的问题作为成果质量的错漏处理.5.进程查抄采取全数查抄,最终查抄一般采取全数查抄,涉及野外查抄项的可采取抽样查抄,但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查抄.注:最终查抄(第三级查抄)是在打印成果和计较机两种介质上进行,验收意见要逐条记实在的图纸上,验收工程师要在图纸上签字.四、测绘成果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1、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关头和前提.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来实现.可以集中进行专题教育,也可以在日常任务中随机进行,将质量教育融入日常任务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着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不但是公司长远成长的需要,同时也和团体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测绘从业者,你必须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不然,你永远仅仅是一个操纵员,你在一个单位的作用和成长会很是有限.优质的测绘成果,是测绘人员的立业之本.2、作业人员的任务能力和技巧水平.这是取得优质成果的根本包管.在影响测绘成果质量的各类因素中,从事测绘生产的作业人员,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作业员的素质和技巧能力,直接关系到成果的质量.作业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任务能力,较好的技巧技巧,认真细致的任务作风,严格执行质量尺度和操纵规程.作业人员的任务能力和技巧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实现:(1).经常性的业务学习和技巧培训针对以往作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适当的时机,组织进行分专题的集中学习和培训,解决测绘成果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和个性问题,同时也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在技巧人员中营造一种学习的空气,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值得指出的是,学习培训的办法良多,组织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和团体自学均可,而作业员有针对性、有筹划地自学尤其重要.(2).通过作业实践,不竭的堆集经验,总结提高.(3).作业员间的相互交换、相互学习,配合提高.3、真实、客不雅、准确、可靠的进程成果,这是成果质量的焦点.测绘成果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查抄出来的.在作业进程中,一定要始终贯彻认真、细致、真实、准确的任务作风,走到、看到、测准.把错漏消灭在作业一线,把质量控制的重心放在作业进程中.4、科学有效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这是测绘成果质量控制的最后防地.。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一、错漏的概念和分类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
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
A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极严重错漏;B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
成果中出现A类错漏,即为不合格成果.二、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不同成果种类,有不同的错漏分类标准。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是我们经常进行的工作,这里我们重点列出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错漏分类表三、质量检查的基本规定(一)实行严格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第一级检查:作业员间的互查第二级检查:作业组检查第三级检查:单位质检部的最终检查。
(二)质量检查的相关要求:1.各级检查要严格落实,切实查找出问题,并彻底修改。
2.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3.各级在上交成果的同时,还要上交成果质量检查记录.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成果质量的错漏处理。
5.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但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
注:最终检查(第三级检查)是在打印成果和计算机两种介质上进行,验收意见要逐条记录在的图纸上,验收工程师要在图纸上签字。
四、测绘成果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1、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取得优质成果的关键和前提。
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来实现。
可以集中进行专题教育,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随机进行,将质量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不仅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和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测绘从业者,你必须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否则,你永远仅仅是一个操作员,你在一个单位的作用和发展会非常有限.优质的测绘成果,是测绘人员的立业之本.2、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第15章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15. 1 检查验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为了评定测绘成果质量,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细则或技术标准,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和比较,适当结合测量、试验等方法对测绘成果质量进行符合性评价;15. 1. 2相关术语1单位成果;为实施检查与验收而划分的基本单位;2批成果;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或等级单位成果集合;3批量;批量成果中单位成果的数量;4样本;从批成果中抽取的用于评定批成果质量的单位成果集合;5样本量;样本中单位成果的数量;6全数检查;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的检查;7抽样检查;从批成果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检查;8质量元素.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即成果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质量元素的适用性取决于成果的内容以及成果规范,并非所有的质量元素适用于所有的成果;9质量子元素;质量元素的组成部分,描述质量元素的一个特定方面;10检查项;质量子元素的检查内容;说明质量的最小单位,质量检查和评定的最小实施对象;11详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的检查;12概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中的部分检查项进行的检查;部分检查项一般指重要的、特别关注的质量要求或指标,或系统性的偏差,错误;13错漏;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本章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其分为ABCD四类;A类:极重要检查项的错漏;B类: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严重错漏;C类:较重要检查项的错漏,或检查项的较重错漏;D类:一般检查项的轻微错漏;14高精度检侧;检测的技术要求高于生产的技术要求;15同精度检侧;检测的技术要求与生产的技术要求相同;16简单随即抽样;从批成果中抽取样本时,使每一个单位成果都以相同概率构成样本,可采用抽签、掷般子、查随机数表等方法;17分层随即抽样;将批成果按作业工序或生产时间段、地形类别、作业方法等分层后,根据样本量分别从各层中随即抽取1个或若干个单位成果组成样本;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基本规定15. 2. 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制度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测绘成果质量通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其要求如下:1测绘单位实施成果质量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2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质量检验机构应对样本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3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4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2.提交检查验收的资料项目提交的成果资料必须齐全,一般应包括:1项目设计书、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等;2文档簿、质量跟踪卡等;3数据文件,包括图库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4作为数据源使用的原图或复制的二底图;5图形或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6技术规定或技术设计书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提交验收时,还应包括检查报告;15. 2. 2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依据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验收依据有关的测绘任务书、合同书中有关产品质量元素的摘录文件或委托检查验收文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等;15. 2. 3数学精度检测图类单位成果高程精度检测、平面位置精度检测及相对位置精度检测,检测点边应分布均匀、位置明显;检测点边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比例尺等具体情况确定,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一50个;按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困难时可以适当扩大统计范围;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2涯倍以内含2涯倍的误差值均应参与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涯倍的误差视为粗差;检测点边数量少于20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大于20时,按中误差统计;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式15-1执行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i为较差;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公式15-2执行: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i为较差.15. 2.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记录与报告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及其处理记录、质量统计记录等;记录填写应及时、完整、规范、清晰.检验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后的记录禁止更改、增删记录;最终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测绘成果一起归档;15. 2. 5质量问题处理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重新处理,然后再进行验收;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测绘单位或部门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复查;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要将检验批全部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然后再次申请验收;再次验收时应重新抽样;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有分歧时,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裁定;验收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委托方或项目管理单位裁定;15. 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实施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15.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工作实施1.过程检查只有通过自查、互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过程检查.过程检查应该逐单位成果详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应复查,直至检查无误为止,方可提交最终检查;2.最终检查通过过程检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最终检查;最终检查应逐单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应低于表15-1的规定;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最终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成果退回处理,处理后再进行最终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止;最终检查合格的单位成果,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经复查无误,方可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书面申请验收; 15. 3. 2测绘成果验收工作实施1.验收单位成果最终检查全部合格后,才能验收;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应逐一详查,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概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验收不合格的批成果退回处理,并重新提交验收;重新验收时,应重新抽样;验收合格的批成果,应对检查出的错误进行修改,并通过复查核实;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2.验收工作程序1组成批成果批成果应由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同一比例尺或等级单位成果汇集而成;生产量较大时,可根据生产时间的不同、作业方法不同或作业单位不同等条件分别组成批成果,实施分批检验;2确定样本量根据检验批的批量按照表15-1的规定确定样本量;3抽取样本样本应分布均匀,以“点”“景’,’’测段”“幢”或“区域网”等为单位在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样本,一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也可根据生产方式或时间、等级等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按样本量,从批成果中提取样本,并提取单位成果的全部有关资料;下列资料按100%提取样本原件或复印件: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书、生产过程中的补充规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及检查记录,仪器检定证书和检验资料复印件,其他需要提供的文档资料等;4检脸根据测绘成果的内容与特性,分别采用详查和概查的方式检验;详查应根据各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相应的检查项,按项目技术要求逐一检验单位成果,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概查是是指对影响成果质量的主要项目和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一般性检查,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5单位成果质量许定单位成果质量评定通过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评定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概查只评定合格品、不合格品两级;详查评定四级质量等级;其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计算质量元素分值当质量元素检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条件时,不计算分值,该质量元素为不合格;2根据质量元素分值,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见下面公式,附件质量可不参与公式15-3的计算;根据公式15-3的结果,评定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见表15-2.式中,S为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S、为第i个质量元素的得分值;min为最小值;n 为质量元素的总数;若质量元素拥有权值,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成果质量得分;S值按式15-4计算:式中,S,Si,为单位成果质量、质量元素得分;pi为相应质量元素的权;n为单位成果中包含的质量元素个数;6批成果质量评定批成果质量判定通过合格判定条件见表15-3确定批成果的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合格批、不合格批两级;7编制检脸报告15. 4主要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验收方法15. 4. 1质量评分方法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具体内.容参考本章第三节;对其成果单位成果的质量评定须遵守数学精度评分方法、质量错漏扣分标准、质量子元素计算以及质量元素计算方法;1.数学精度评分方法数学精度按表15-4的规定采用分段直线内插的方法计算质量分数;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单项数学精度得分均大于60分时,取其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表中,M;为允许中误差的绝对值,; m1为规范或相应技术文件要求的成果中误差;rn:为检测中误差高精度检测时取m2=0;M为成果中误差的绝对值;S为质量分数分数值根据数学精度的绝对值所在区间进行内插;2.测绘成果质量错漏和扣分标准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按表15-5执行;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成果具体的质量错漏扣分标准参考相关国家标准;注:一般情况下取t=1.需要进行调整时,以困难类别为原则,按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进行调整平均困难类别t=1.3.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首先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100分,根据表15-5的要求对相应质量子元素现的错漏逐个扣分;S2的值按式15一5计算;式中,S2为质量子元素得分;a1,a2,a3为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B类错漏,C类错漏,D类错漏个数;t为扣分值调整系数;4.质量元素评分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S,的值按式15-6计算;式中,S1,S2,为质量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p,为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n为质量元素中包含的质量子元素个数;15. 4. 2大地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大地测量成果主要包括GPS测量成果、三角测量成果、导线测量成果、水准测量成果、光电测距成果、天文测量成果、重力侧量成果以及大地测量计算成果;1. 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GPS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三个质量子元素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规范及设计书的符合情况;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GPS点水准联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归心元素、天线高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UP值、钟漂、多路径效应等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数据质量检验的符合性;规范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起算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起算点的兼容性及分布的合理性;坐标改算方法的正确性;数据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各项外业验算项目的完整性、方法正确性,各项指标符合性;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观侧条件的符合情况;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埋石坑位的规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标石类型和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标志类型、规格的正确性;标石质量,如坚固性、规格等;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点之记和托管手续、观测手簿、计算成果等资料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检查报告编写的齐全和完整情况;检查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情况;2.三角测里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三角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包括以下三个质量子元素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符合性;最弱点中误差符合性;测角中误差符合性;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规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f记录、划改的规范性;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数据的正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锁段图形权倒数值的符合性;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规标的结构及槽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质量情况;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情况;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童子元素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选点、埋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3.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导线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数据质量包括以下三个质量子元素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点位中误差符合性;边长相对精度符合性;方位角闭合差符合性;测角中误差符合性;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时间及投影偏差情况,规标高的测定方法及量取部位的正确性;水平角和导线测距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光段分布,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天顶距或垂直角的观测方法、时间选择,成果取舍和重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数据的正确性及验算结果的符合性;已知三角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2点位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导线网网形结构的合理性;点位密度的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展点图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点之记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导线曲折度;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规标的结构及格柱与视线关系的合理性;标石的类型、规格和预制的规整性;标石的埋设和外部整饰;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性和正确性;3资料质量包括以下两个质量子元素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选点、埋石及验算资料整饰的齐全性和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4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每公里偶然中误差的符合性;每公里全中误差的符合性;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测段、区段、路线闭合差的符合性;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测站观测误差的符合性;对已有水准点和水准路线联测和接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环闭合差的符合性;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验算方法的正确性;已知水准点选取的合理性和起始数据的正确性;2点位质量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水准路线布设及点位密度的合理性;路线图绘制的正确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托管手续内容的齐全、正确性;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的整饰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完整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5.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光电测距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边长精度超限;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测定时间和投影偏差情况;测距边两端点高差测定方法正确性及精度情况;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光段分配的合理性,气象元素测定情况;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情况;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结果的正确性;观测成果采用正确性;2资料质量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6.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天文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经纬度中误差的符合性;方位角中误差的符合性;正、反方位角之差的符合性;2观恻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归心元素测定方法的正确性;经纬度、方位角观测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条件选择的正确、合理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各项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各项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验算结果的正确性;观测成果采用正确性;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点位选择的合理性;2埋石质量;主要检查天文墩结构的规整性、稳定性;天文墩类型及质量符合性;天文墩埋设规格的正确性;3资料质量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上交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7.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和检查项重力测量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1数据质量1数学精度;主要检查重力联测中误差符合性;重力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符合性;重力点高程中误差符合性;2观测质量;主要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重力测线安排的合理性,联测方法的正确性;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测定方法的正确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合理性,记簿计算正确性、注记的完整性和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外业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性;外业验算的精度指标与限差的符合性;3计算质量;主要检查外业验算项目的齐全性;外业验算方法的正确性;重力基线选取的合理性;起始数据的正确性;2点位质量1选点质量;主要检查重力点布设位密度的合理性;重力点位选择的合理性;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正确性;2造埋质量.主要检查标石类型的规范性和标石质量情况;标石埋设规格的规范性;照片资料的齐全性;托管手续的完整性;3资料质量1整饰质量;主要检查观测、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整饰的规整性;检查报告整饰的规整性;2资料全面性;主要检查技术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检查报告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上交成果资料的齐全性;8.大地测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大地侧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元素包括成果正确性和成果完整性;1成果正确性。
数字化测图成果质量检验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质量元素 quality element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
即成果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
注:质量元素的适用性取决于成果的内容及其成果范围,并非所有的质量元素适用于所有的成果。
3.2质量元素 quality element质量元素的组成部分,描述质量元素的一个特定方面。
4.总则4.1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要求是通过若干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来描述的。
数字测绘成果种类不同,其质量元素组成业不同。
4.2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见表1表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元素5.1空间参考系与成果规格数字测绘成果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及深度基准、地图投影及参数正确性,地图分幅与编号符合GB/T 13989或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规范的规定。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地图规格见GB/T 18315,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影像图图廓外展范围符合相应比例尺成果(产品)规范的规定。
5.2位置精度5.2.1平面精度数字测绘成果的平面精度要求如下:a)地图的内图廓点、公里格网或经纬网交点、控制点等的坐标值符合理论值和已测坐标值。
影像数据其图廓角点、公里网线交点、图廓与公里网线交点等处像素的偏移符合相应比例尺测图规范的规定。
b)地图上的实测数据(地面测量、摄影测量采集的数据),其地物点对邻近野外控制点位置中误差以及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大于GB/T 18315的规定或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规范的规定。
c)地图数字化采集的数字地图,其点位目标位移偏差不大于±0.1×M mm(M 为比例尺分母,下同)线状目标位移偏差不大于±0.2×M mm。
d)相邻图幅接边无漏洞。
e)矢量数据接边其图形平滑自然,几何位置在限差之内,属性一致。
f)栅格数据同名地物点的坐标符合要求。
g)输出的用于印刷的各分色版其套合误差不超过0.2mm5.2.2高程精度数字测绘成果的高程精度要求:a)各类控制点的高程值符合已测高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