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森林里的第一场雪
- 格式:ppt
- 大小:5.69 MB
- 文档页数:28
《冬日的第一场雪》
哎呀,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么悄咪咪地来了!
那天早上,我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呢,就被老妈一声“下雪啦”给喊醒了。
我迷迷糊糊睁开眼,心里还犯嘀咕:“能有多稀奇呀。
”可等我一瞅窗外,好家伙,那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舞。
我赶紧麻溜地穿上衣服,冲出门去。
院子里,老爸正拿着扫帚准备扫雪,嘴里还念叨着:“这雪下得可真不小,一会儿得把路扫出来,不然出门该滑倒了。
”我可没心思听他唠叨,直接抓了一把雪就朝他扔过去,大喊着:“老爸,接招!”老爸被我这突然袭击弄得哭笑不得,放下扫帚就来追我:“你这小鬼头,看我不收拾你!”我笑着在雪地里跑来跑去,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这时候,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也都跑出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闹着。
“咱们堆雪人吧!”“行呀,堆个大大的!”于是,我们一群人开始忙活起来。
我负责滚雪球做雪人的身子,那雪球滚起来可费劲了,我累得气喘吁吁。
小伙伴小明在旁边给我加油:“加油啊,快滚大点儿!”好不容易把身子滚好了,又开始做雪人的脑袋。
正忙活着,奶奶从屋里走出来,喊着:“孩子们,别玩太久,小心冻感冒啦!”我们嘴上应着,手里的动作可没停。
终于,雪人堆好了,虽然模样有点丑,但我们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那叫一个美。
傍晚的时候,雪渐渐停了,天也暗了下来。
我回到屋里,身上还带着雪的凉意,心里却满是欢喜。
这冬日的第一场雪,可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如今回想起来,那场雪就像是一个美好的梦,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我盼着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能再次带给我那样纯粹的欢乐。
第一场雪教案教案标题:第一场雪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第一场雪的现象和特征。
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第一场雪的现象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第一场雪的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第一场雪的感受。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第一场雪的景象。
2.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3. 绘画纸和彩色笔。
4. 教师准备一些描述第一场雪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第一场雪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第一场雪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第一场雪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第一场雪,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探究:1.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第一场雪,引导他们描述雪花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2.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描述第一场雪的词语和句子,例如:白茫茫的世界、纷飞的雪花、洁白如玉等。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描述。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写下自己对第一场雪的感受和印象。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第一场雪的变化过程。
他们可以观察雪花的落地情况、积雪的增加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选择将观察到的变化过程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第一场雪的景象。
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和绘画作品,分享对第一场雪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一场雪对大自然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如何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用写作的方式,写一篇关于第一场雪的文章,包括对雪的描述、感受和建议等。
2. 学生可以选择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第一场雪的美丽瞬间,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第一场雪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教师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写作作品,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变化,比较第一场雪与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
《第一场雪》语文教案《第一场雪》语文教案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开展语言的同时开展思维才能,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根底上,开展研究性阅读。
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语文理论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才能,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价值。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人教版〕第19课:《第一场雪》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雪后风光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20xx年10月20日教学地点:教学班级:六年1班教学准备:雪景录像授课类型:精读课教学特色: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开展。
教学流程:[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是南方孩子,在我们每年冬天很少见到雪。
你们喜欢雪吗?大家对下雪时的情景不熟悉,谁愿意说说你印象中下雪时的情景?(生简要描绘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雪景)师:从你们对雪的印象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对我们雪的喜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写的是哪儿的雪呢?〔胶东半岛〕,那么让我们如今就随着作者峻青一起走进胶东半岛40多年前的那[指板书,生齐读课题]——“第一场雪”[初读感知]师:如今,请同学们翻开书,听老师来读课文。
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第一场雪的?〔师配乐范读〕师:如今对课文有点认识了吗?对作者的写作顺序有点认识了吗?〔生:有〕师:那么要有进一步的理解,要有深化的认识,你们还需要进一步读书。
请你们快速地再读一遍课文,继续考虑一下。
〔生自读0.5-1分钟〕师:读好了吗?〔读好了〕,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第一场雪的?〔生汇报,师相继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第一场雪》教案(优秀8篇)《第一场雪》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雪”的视频,一边导入。
)纷纷扬扬的雪总是能带给人清新、浪漫和遐想。
那么雪对于鲁迅来说,又有什么特别意义呢?我们一起到他的文章--《雪》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边听泛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2.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三、整体感知:问题讨论:“意象”,就是诗词文章所写的“物”与所抒的'“情”的相互交融的总和。
本文所写的“物”主要有哪些?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四、品味探究(一):(研读第①~③段)1.问题讨论:江南的雪,我们是最熟悉不过了。
鲁迅也是生活在我们浙江的。
我们看看在先生笔下,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通过词句体味,讨论明确:江南的雪是美丽(“滋润美艳之至”)、快乐(雪天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富于活力(她,隐约着青春,“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
但江南的雪也是“短寿”的,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连续的晴天又使点拨一:作者在写江南的雪之前,写南国的暖雨,用意是通过其“单调”衬托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欣喜。
点拨二:作者写“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以及蜜蜂等,是为了“烘云托月”,突出雪的色彩,营造优美宜人的意境。
教学设计方案话题:《第一场雪》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第一场雪》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川河流的情感,感悟家园之美,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第一场雪》讲述的是一个寡妇及其儿子为了生存而在大雪中迎来了重逢,表现了山区妇女朴实勤劳、坚强乐观、关爱家庭和赤子之心等优秀品质。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3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课前导入:通过“画面呈现法”来提供铺垫,引起学生的想象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参与愿望。
3.2 课堂教学:通过“现场阅读法”、“语音评估法”、“小组活动法”、“电子白板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
3.3 课后作业:通过“课外阅读法”、“书写指导法”等综合性作业,加强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
四、实施方案4.1 课前准备工作:(1)教师精心设计故事背景,准备教学用具和教辅资料等。
(2)学生提前阅读故事,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4.2 上课流程(1)导入环节:播放故事短片,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体验小说中的主题内涵,引发兴趣,激发思考。
(2)教学环节:①现场阅读:教师阅读故事,并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故事情感。
②语音评估:教师针对学生的英文朗读情况进行批判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语调。
③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思考故事内涵。
④电子白板引导:结合多媒体教学,把故事中的图片和描写内容在电子白板上呈现,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课后环节:①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相关作品或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网上文章以及实地考察等,更具备专业知识。
第一场雪教案教案标题:第一场雪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述第一场雪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季节变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1. 一段关于第一场雪的视频或图片素材。
2. 学生绘本《第一场雪》。
3. 学生用于绘画和写作的纸张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段关于第一场雪的视频或图片素材,激发学生对第一场雪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或图片中的现象,鼓励他们描述第一场雪的特点和感受。
探究活动:3. 分发学生绘本《第一场雪》,让学生阅读或观看绘本,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4. 鼓励学生使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他们对第一场雪的想象和感受。
5. 分组讨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作品,并描述他们所绘制的第一场雪的场景。
拓展活动:6.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的第一场雪,鼓励他们用文字描述自己的经历,并将其写在纸上。
7. 邀请学生逐个分享他们的第一场雪经历和描述。
总结活动:8. 引导学生讨论第一场雪对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9.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
评估活动:10. 给学生提供几个关于第一场雪的问题,让他们用文字回答,以评估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和记录第一场雪的现象。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第一场雪的短文,展示他们对雪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学习关于气候和季节变化的知识,深入了解第一场雪的形成原因和意义。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在教室内模拟雪球等危险行为。
2.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历和观点,鼓励他们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在讲解《第一场雪》这篇故事前,我会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一下它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这个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
通过这样的启发,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内涵。
我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为此,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故事。
例如,故事中父母对待儿子的态度何在?儿子是如何体验到“第一场雪”的感觉的?他为什么会感到惊奇和兴奋?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是关于家庭、成长和情感体验。
我会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个故事如何呈现主题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来分析。
例如,故事情节中不断重复的“第一场雪”,充分体现了儿子的情感体验;人物性格中父母的“理智”和儿子的“感性”也对比强烈;语言表达中充满诗意的描写,使读者更深刻地体验到“第一场雪”的美丽和神秘。
我会从每个学生的个人经历出发,引导他们将故事中的主题感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一个孩子可以体验到第一场雪的美丽,而一个成年则可以从中感受到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家庭关系的价值。
通过授课教案的深度挖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到《第一场雪》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体验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在白板前学习,也能够在生活中在线向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的第一场雪歌词
2002年的第一场雪歌词
《2002年的第一场雪》,2004年歌手刀郎发行的专辑,新疆民乐融于各种流行元素中,其中包括《新疆好》《驼铃》等一些脍炙人口的翻唱歌曲,另有《2002年的第一场雪》《新阿瓦尔古丽》等是刀郎精心创作的原创歌曲。
2002年的第一场雪 - 刀郎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是留在乌鲁木齐难舍的情结
你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
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忘不了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
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热更暖一些
忘记了窗外的北风凛冽
再一次把温柔和缠绵重叠
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
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
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
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是留在乌鲁木齐难舍的情结
你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