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406.0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三专题复习
“一半定理”和“一半公式”的联想记忆及应用
黎溪中学 主讲:任科兵
• 一、知识预备
• 1、回顾“一半定理”
•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梯形中位线定理
•
(3)、在Rt △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Rt △中,如果一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角为30°。
• (4)、在Rt △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5)、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2、回顾“一半公式”
二、中考链接
cr ah s 2
121==
∆lr
h b a s =+=)2
1
(梯形ah ab s ==
2
1
菱形360
212
r n lr s π=
=扇形
三、练习
四、小结
•通过“一半定理”和“一半公式”的回顾与联想记忆,我们应灵活应用这5个定理和4个公式解决几何中的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遇到初中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时,你会产生联想吗?例如遇到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你会对那些知识产生联想?
五、作业。
6 4第六单元圆第21讲圆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推论、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证明和作图问题.2、灵活运用圆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圆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灵活运用圆的性质定理解决有关圆的计算和证明。
2、圆中常见题型的归纳总结,特别是多解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PP、三角板、彩色粉笔四、学情分析:通过概念辨析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典型例题深化学生对圆的性质定理的理解运用。
五、教学方法:讨论、交流、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材、复习练习册七、教学过程:(一)圆的有关概念1、(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 ,都等于(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上.2、填空(1)到定点O的距离为2cm的点组成了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2)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上。
(3)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④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中,正确的命题有()个。
A、1 B、2 C、3 D、4(思政元素:感受圆的轴对称性和圆的旋转不变性,体会数学和生活中圆的魅力。
)(二)垂径定理和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例1、如图,OE⊥AB于E,若⊙O的半径为10cm,OE=6cm,则AB= cm.例2、如图,⊙ O的弦AB=8cm ,直径CE⊥AB于D,DC=2cm,求半径OC的长.练习1、如图a、b,一弓形弦长cm,弓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7cm,则弓形的高为________.练习2、已知⊙O的半径为10cm,弦MN∥EF,且MN=12cm,EF=16cm,则弦MN和EF之间的距离为 .练习3、⊙O的直径为10,弦AB=8,P为AB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P长的取值范围 .(三)弧、弦、圆心角关系例1、如图,在⊙O中, AB=AC ,∠ACB=60°,求证:∠AOB=∠BOC=∠AOC.例2、在同圆中,圆心角∠AOB=2∠COD,则AB与CD的关系是()练习、如图,AB 是⊙O 的直径, BC = CD = DE ,∠COD=35°,∠AOE = .(四)圆周角定理及推论例1 如图,AC是☉O的直径(1)若∠A=80°.求∠ACB的大小.(2)若AC为10cm,弦AD为6cm.求DC的长;(3)若∠ADC的平分线交⊙O于B, 求AB、BC的长.例2、如图,BD是⊙O的直径,∠CBD=30°,则∠A的度数为( )A.30° B.45° C.60° D.75方法总结:在圆中如果有直径,一般要找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例3、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P,∠ACD=60°,∠ADC=70°.求∠APC的度数.例4、(1)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A=110°,∠B=80°,则∠C= ,∠D= .(2)⊙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1∶2∶3 ,则∠D=例5、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圆交BC于D,交AC于E,(1)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求证:弧BD=弧DE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知识点和常规解法指导。
初三第一轮数学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1. 实数与数轴2. 代数式的简化与运算3. 方程与不等式4. 函数及其图像5. 三角形与四边形6. 圆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图形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数与数轴、代数式的简化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三角形与四边形、圆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不等式的解法、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实数、方程、函数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实数与数轴:讲解实数的分类、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举例说明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复习代数式的简化与运算:讲解代数式的性质、运算法则,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简化与运算。
4. 复习方程与不等式:讲解方程、不等式的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5. 复习函数及其图像: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通过绘制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
6. 复习三角形与四边形:讲解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应用。
7. 复习圆:讲解圆的性质、圆与直线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实数与数轴2. 代数式的简化与运算3. 方程与不等式4. 函数及其图像5. 三角形与四边形6. 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2^3 5 × (4 ÷ 2) + 7(2)解方程:2x 5 = 3(x + 1)(3)解不等式:3(x 1) > 2(x + 2)(4)绘制函数y = 2x + 1的图像(5)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理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初三数学教案课题:不等式复习课(1)教学目标:能掌握不等式性质会解不等式教学重点与难点: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设计人员: 曹加金教学过程:不等式的定义、性质:练习:如果a>b那么:(A)-2-b<-2-a; (B)-2+b<-2+a; (C); (D)①若a<0-1<b<0则abaab2的大小关系是(A)a>ab>ab2; (B)ab2>ab>a; (C)ab>ab2>a; (D)ab>a>ab2②若-1<x<y<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中是(A) x2<y2; (B)xy+x+y>-1; (C)|x+y|>|x-y|;③不等式(3a-2)x+2<3的解集为x<2则a必须满足(A); (B); (C); (D)④若不等式(a+1)x-1>a的解集为x<1则a必须满足(A)a<0 (B)a≤1 (C)a>-1 (D)a<-1⑤关于x的不等式组解集正确的是(A)空集;(B)全体实数;(C)a>0时不是空集;(D)a≠0时不是空集例题讲解:例1.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1)2[x-3(x-1)]<5x (2)例2.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例3.求不等式组的非负数解.例4.已知的解满足x+y≥0.(1)求m的非负整数解; (2)化简:|m-3|+|5-2m|(3)在m的取值范围内m为何整数时关于x的不等式m(x+1)>0的解集为x>-1.例5.不等式解的应用:(1)已知-x≤x<3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2)不等式2x-a<0的正整数解是x=1x=2x=3求a的取值范围例6.已知的解中x、y同号求整数m的值同步练习:1.代数式的值为负数则x2.方程2x-6-m=x+1的解不大于-3则m的取值范围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最小整数解是4.不等式-3x>-10的正整数解是5 .如同图所示表示某个不等式的解集则该解集中所含非零整数解的个数为()A、7B、6C、5D、46.若关于x的方程(a+2)x=7x-5的解为非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不( )A. B.a C.a〈5 D.a>57.当x 时分式的值小于0;8.如图长方形木框内、外边长总和不超过45则x的取值范围是;9.解不等式:-<10.已知方程组的解x与y的和是正数求a的范围教后反思:。
12-13下学期初三数学总复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主备人:汤恒星本章教学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方程(组)、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组)、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二、本章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三、学情分析初三复习阶段,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接触,但是遗忘比较多,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当加以示范。
四、课时安排(共计10 课时)第1节:2课时第2节:2课时第3节:2课时第4节:2课时测评及讲解:2课时五、章节测试命题人安排:汤恒星第一节 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2课时)教学目标: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4 数学思想方法:消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点(1)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2)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分别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字或式子,结果仍然是等式;2、等式两边分别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3)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5)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6) 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7)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能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方程的公共解。
(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多适用于方程组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是1或-1的情形;(2)加减消元法:多适用于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中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的情形(9)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二、例题精讲例1.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65115y x y x ⎩⎨⎧-=+=+2102y x y x ⎩⎨⎧==+158xy y x ⎩⎨⎧=+=31y x xA. B. C. D.例2.在 中,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______________.例3.(1)解方程.x x +--=21152156(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7271523y x y x 例4.已知a 、b 、c 满足⎩⎨⎧=+-=-+02052c b a c b a ,则a :b :c= . 例5.已知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m x m -=-284的解,求m 的值.例6.某电厂规定该厂家属区的每户居民如果一个月的用电量不超过A 度,那么这个月这户只需交 10 元用电费,如果超过 A 度,则这个月除了仍要交 10 元用电费外,超过部分还要按每度 0.5 元交费.①该厂某户居民 2 月份用电 90 度,超过了规定的 A 度,则超过部分应该交电费多少元(用 A 表示)? .②右表是这户居民 3 月、4 月的用电情况和交费情况:根据右表数据,求电厂规定A 度为 .三、当堂检测1.若关于x 的方程x k =-153的解是x =-3,则k =_________. 2.解下列方程(组): (1)x x -+=-2114135;(2)⎩⎨⎧=+=+832152y x y x 3.当x =-2时,代数式x bx +-22的值是12,求当x =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4.应用方程解下列问题:初一(4)班课外乒乓球组买了两副乒乓球板,若每人付9元,则多了5元,后来组长收了每人8元,自己多付了2元,问两副乒乓球板价值多少?四、小结(1)方程的相关概念(2)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用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五、作业:试题研究教学反思:032=-+y x第二节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及解法;2. 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及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五、 知识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ax 2+bx +c =0 (a ≠0)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①直接开平方法②配方法③公式法④因式分解法3.求根公式: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 (a ≠0)的两根为4.根的判别式: 当b 2-4ac >0时,方程有 实数根.当b 2-4ac=0时, 方程有 实数根.当b 2-4ac <0时,方程 实数根.5.(1)增长率问题;(2)利润问题二、例题精讲例1.选用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 (x-15)2-225=0; (2) 3x 2-4x -1=0(用公式法);(3) 4x 2-8x +1=0(用配方法); (4)x 2+22x=0 例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437122=-+++-m m mx x m )(有一个根为零,求m 的值.例3.用22cm 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是30㎝2的矩形,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又问:能否折成面积是32㎝2的矩形呢?为什么?三、当堂检测一、填空1.下列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有_______ ①02x 3x12=-+ aac b b x 242-±-=②01x 2=+③)3x 4)(1x ()1x 2(2--=- ④06x 5x k 22=++ ⑤021x x 2432=-- ⑥0x 22x 32=-+2.一元二次方程3x 2=2x 的解是 .3.一元二次方程(m-2)x 2+3x+m 2-4=0有一解为0,则m 的值是 .4.已知m 是方程x 2-x-2=0的一个根,那么代数式m 2-m = .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6.如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3和4,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是 .三、解下方程:(1)(x+5)(x-5)=7 (2)x(x-1)=3-3x(3)x 2-4x-4=0 (4)x 2+x-1=0四、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及解法;(2)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3)用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五、作业:试题研究 教学反思:第三节 分式方程及其应用(2课时)教学目标:1、分式方程的相关概念及解法2. 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会判断所求得的根是否是分式方程的增根.3.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知识点1.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1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解整式方程,再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公分母中,判断整式方程的解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增根二、例题精讲例1:(1)013522=--+xx x x (2)41622222-=-+-+-x x x x x 例2 若分式方程xx k x --=+-2321有增根,则k 为( ) A. 2 B.1 C. 3 D.-2三、当堂检测1.解分式方程. (1)22011x x x -=+- (2) x2)3(x 22x x -=--;(3) 11322x x x -=--- (4)11-x 1x 1x 22=+-- 2. 一列列车自2004年全国铁路第5次大提速后,速度提高了26千米/时,现在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的时间比原来减少了1小时,已知甲、乙两站的路程是312千米,若设列车提速前的速度是x 千米,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C. D.四、小结(1)解分式方程要注意检验(2)增根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解五、作业:试题研究教学反思:第四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2课时) 教学目标:1、 不等式(组)的定义及解法2、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4、 用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4教学过程:一、知识点1.定义: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2.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的集合3.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略)4.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若,b a <则c b c a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若,b a <且0c >,则bc ac <(或cb c a <)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若,b a <且0c <,则bc ac >(或c b c a >) 二、例题精讲例1.如图所示,O 是原点,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0b a >-B. 0ab <C. 0b a <+D.例2. 不等式112x ->的解集是( ) A.12x >- B.2x >- C.2x <- D.12x <- 例3. 把不等式组21123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列选项正确A .B .C .D .BA O C 0)c a(b >-1 0 1- 10 1- 1 0 1- 10 1-例4. 不等式组221x x -⎧⎨-<⎩≤的整数解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例6.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m ≥-1的解集如图所示,则m 等于( )A .0B .1C .2D .3 例7.解不等式组:(1)21113x x x +<⎧⎪⎨-≥⎪⎩ (2)⎪⎩⎪⎨⎧+<+->+)6(3)4(4,5351x x x x 【当堂检测】1.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3.8元,销售中估计有5%的苹果正常损耗.为避免亏本,商家把售价应该至少定为每千克 元.2. 解不等式723<-x ,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写出它的正整数解.3. 解不等式组⎪⎩⎪⎨⎧-<+--+≥+224313322x x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 我市某镇组织20辆汽车装运完A 、B 、C 三种脐橙共100吨到外地销售.按计划,20辆汽车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脐橙,且必须装满.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设装运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装运每种脐橙的车辆数都不少于4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方案有几种?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3)若要使此次销售获利最大,应采用哪种安排方案?并求出最大利润的值.四、小结(1)解不等式时左右两边同时乘以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2)列不等式解应用题是要主要“至少、最多、不低于、不大于、高于”等字样的理解五、作业:试题研究教学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的内容。
具体包括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不等式组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如小明和小华的年龄问题,引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
2. 知识回顾(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例题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性质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 不等式组的解法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不等式:2(x3) > 5(2)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3x2y>6 \\2x+y<5\end{cases}\]2. 答案:(1)x > 4.5(2)x > 2, y < 1(3)至少需要带25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内容。
具体包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定义、性质,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 学会解不等式组,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3.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不等式相关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1)不等式的定义、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不等式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不等式组。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分组讨论,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求解。
7. 课堂检测:布置一些不等式的题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定义、性质。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 不等式组的解法。
4. 不等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下列不等式:2x 5 > 3。
(2)解下列不等式组:\[\begin{cases} 3x 2 < 7 \\ 2x + 5 \geq 1 \end{cases}\]答案:(1)x > 4。
(2)1.5 < x ≤ 3。
(3)至少支付80元。
2.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明天课堂上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不等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优质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实数与函数实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应用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3. 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圆的性质与计算解析几何初步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几何图形的判定、统计与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数与函数(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实数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实数的性质与运算,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实数的运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方程与不等式(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解方程与不等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几何图形(1)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出几何图形的性质。
(2)讲解:详细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计算,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几何图形的计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统计与概率(1)导入:通过数据分析,引出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
(2)讲解:详细讲解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统计与概率的计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实数与函数:板书实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