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9.28 KB
- 文档页数:1
石菖蒲对焦虑症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作用研究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石菖蒲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石菖蒲对焦虑症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作用。
首先,焦虑症是一种以过度焦虑和担忧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常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多样,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石菖蒲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石菖蒲具有活血祛瘀、安神止痛的功效,常被用于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镇静安神、抗焦虑的作用。
因此,石菖蒲被认为可能对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验证石菖蒲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招募了一批被确诊为焦虑症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中,患者被随机分为石菖蒲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
治疗结束后,通过焦虑症评定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工具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以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治疗,石菖蒲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具体来看,石菖蒲组患者的心跳、呼吸、紧张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
而安慰剂组的患者在焦虑程度上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改善。
这表明石菖蒲对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态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石菖蒲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焦虑状态的作用可能与其多种活性成分有关。
石菖蒲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镇静安神、抗焦虑的作用,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此外,石菖蒲中还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保健功效的成分,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增强抗压能力。
班级:11中药资源与开发组员:韩卓谕蔡辉彬张智鑫张超文刘舒瑶黄秀英石菖蒲开窍功效的药理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结合中药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围绕石菖蒲的功效进行实验设计,并按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实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石菖蒲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以此培养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石菖蒲是开窍药,具有醒神开窍,化痰和胃的功效,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结果,其开窍作用与其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
石菖蒲的镇静、抗惊厥、抗癫痫、改善学习记忆作用是其开窍醒神、宁心安神功效的药理学基础。
石菖蒲可能通过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含量而引起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
尼可刹米能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用量过大时可以引起震颤及阵挛性惊厥等,药物对尼可刹米所致惊厥反应的保护作用实验可初筛抗惊厥药。
三:实验器材:小鼠自主活动仪、注射器、鼠笼、天平等。
四:实验药品:42%石菖蒲挥发油、0.05%地西泮、5%尼可刹米、生理盐水等。
五:实验动物:小白鼠六:实验方案:(一)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取小鼠,称重,编号,随机分为3组。
“石菖蒲组”腹腔注射42%石菖蒲挥发油0.2ml/10g,“地西泮组”腹腔注射0.05%地西泮0.2ml/10g,“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给药0.5h后将小鼠置于小鼠自主活动仪内,适应2min,记录5min内小鼠活动次数。
(二)石菖蒲的抗惊厥作用:A.药物致惊厥法:取健康小鼠雌雄各半,称重,编号,随机分为3组。
“石菖蒲组”腹腔注射42%石菖蒲挥发油0.2ml/10g,“地西泮组”腹腔注射0.05%地西泮0.2ml/10g,“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给药0.5h后各组腹腔注射5%尼可刹米0.2ml/10g,记录给药后各组小鼠惊厥发生潜伏期时间,死亡时七:注意事项:①动物宜事先禁食12h,以增加觅食活动。
[2] Wang X L,Xian g D X,Zhao X Y.Effects of differ ent excip-ients and its compound on extract gran ulatin g m ade b y s pray drying[J].Chin T rad it Pat M ed(中成药),2002,2(24): 90-92.[3] Chen Z J,Guo H Y.T he screening of binders for micro-pillsfr om extracts pow der s made by s pray dryin g[J].Res P ract Chin M ed(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33-35. [4] Ge W B,An W X,Zhang Y P.Res earch on fillers forNingqing Capsules[J].J Chin M e d M ater(中药材),2003, 26(3):200-203.[5] Zh ao J Y,Zhao Y.Scr eening of excipien ts of Gu ipiw anggranules[J].Yunnan J T rad it Chin M ed M ater M ed(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6):22-23.[6] Xue Z Q,Qian M,Dai W L.Discu ss on th e cause of dis col-or ation of Chin ese medicine caps ules and the meth ods to pre-vent the dis coloration[J].L ishiz hen M ed M ate r M ed R es(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8.[7] Zh ao C W,W u C J,Liu K H,et al.Discuss on th e hygr o-scopicity of solid Chinese drug preparations and the solving meth od s[J].W est China J P harm S ci(华西药学杂志), 2004,19(4):321-323.[8] Xu X C,Di L Q,T an X H,et al.Studies on th e influen ce ofusin g bentonite clarifying agenton h yg roscopicity of A stra-galus ex tr actin g pow der[J].Chin J Inf T radit Chin M ed(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2(13):42-44.[9] Liu Y,Gong X Y.Study on Juanxiao film-coating tablet onw eight var iation and mois ture-resis tance[J].Chin Tr aditP at M ed(中成药),2002,24(1):69-70.[10] Li Y P,T ao Y M,Feng H.Discuss on the m oisture-res is-tance of beta cyclodextrin for Xiaoyan gran ules[J].H ei-longj iang M ed J(黑龙江医药),1999,12(6):345-346.[11] Li T L,Jia Y R.T 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ehicles onh umectation in granules of Chines e medicine[J].W est ChinaJ Phar m S ci(华西药杂志),1993,8(2):80-83.[12] Yan L H.T echnics s tu dy for grain in Kangfush eng capsule[J].Chin J Pr act Chin M od M ed(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3):295-296.[13] Liu X M,Zh ao C W,Li G R.Research on th e formuationproces s for Anle capsues[J].Chin P harm(中国药业),2004,13(12):52-53.[14] Zhong H L.S tu dy on formulation p rogres s of Buxue capsule[J].Guang dong P harm J(广东药学),2005,15(1):18-19.[15] Fu Z J,Zhou D X,S un Y.Research on form uation proces sof Fengs hilin Caps ule[J].Chin Tr adit P at M ed(中成药),2002,24(1):14-15.[16] Liu Y,Feng Y.Influen ce factors of granulation by fluidizedbed[J].Ch in J P harm(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9):566-568.石菖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探讨陈新俊,程黎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温岭 317500) 石菖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石菖蒲的镇静作用(一)
【目的】
1.学习镇静药物的实验方法
2.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研究,石菖蒲,地西泮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从而研究石菖蒲挥发油对小白鼠的中枢神经的影响。
【原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原理:在活动箱内,将一束或几束光线照射到对侧光电感应器上,动物在箱内每活动一次,感应电流发生变化,经过放大装置,使电脉冲驱使继电器启动,通过记录器记录动物活动次数。
地西泮是镇静催眠的代表药。
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明显,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总挥发油是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主要成分,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则是石菖蒲上述作用的最主要活性成分[1]。
石菖蒲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表现为中枢镇静抗惊作用[2].
【动物】小鼠,实验前禁食12h
【药品】0.05%地西泮溶液,石菖蒲醇溶液,生理盐水
【主要器材】动物自主活动仪1台,太平1台,1ml注射器2支,烧杯2个。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 每组3 只, 每组为一剂量组。
甲组腹腔注射石菖蒲醇溶液(10克/公斤),乙组腹腔注射0.05%地西泮溶液(10克/公斤),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克/公斤),3 分钟后,将小鼠置于自主活动仪内,分别记录10分钟内动物的活动数, 用t值测定对照组与给药组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结果】腹腔注射石菖蒲醇溶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锦官,顾健,王志旺.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3):19.
[2] 刘新民. 石菖蒲的研究现状[J]. 中医药研究, 1992, (4) : 57.。
在多少,以中病为宜,故被称为小剂量源。
3 治病用药以益气补中升清为主如他为治内伤特立补中益气汤。
他说:“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盖温能除大热。
大忌苦寒之药。
泻其胃土耳”;在《立方本指》中说:“必加升麻、柴胡则加之。
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汤液本草》柴胡引东垣说:“有热则引之,无热则不如,又能引胃气上升,升腾而行春令是也,欲其如此,又可加之”;升麻引东垣说:“入足阳明,若初病太阳证,便于工作服升麻、葛根,发出阳明确规定经汗,或失之过,阳明经燥,太阳经不可解,必传阳明矣”。
说明中气壮元气足,诸邪解之,体健而不衰。
从上述可见,李东垣是我国历史上对脾胃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而且是注意战争时期特殊疾病研究的少有的医学家。
他研究脾胃不是单纯就脾胃的功能而言,而是从整体出发,创立了许多对全身有调节作用的方剂和大法,从而大大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病机学说和治则学说,对后世温补学派的大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实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收稿日期:2006201213; 修订日期:2006203227浅谈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文窑先(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黄石 435000)关键词:石菖蒲; 镇静抗惊; 开窍醒神; 益智健脑; 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20805(2006)0921814201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 corus tatarino w 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
味辛性温,具芳香之气,行散之力较强,为宣气通窍之佳品,既能芳香化湿、醒脾健胃,又可化浊祛痰、开窍宁神,是芳香宁神,涤痰开窍之要药。
临床广泛用于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中风失语、耳鸣、老年性痴呆等疑难病症。
本文对石菖蒲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分析。
1 镇静抗惊作用石菖蒲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表现为中枢镇静抗惊作用[1]。
石菖蒲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石菖蒲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属于天南海北或温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种类之一。
它在民间药用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并被誉为“草中之王”。
石菖蒲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止血散瘀等,但是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并列举一些禁忌事项。
一、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石菖蒲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高热、中暑、痈疮疡肿、麻疹等热毒症状。
石菖蒲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消炎解热,缓解病情。
2. 祛湿止痛:石菖蒲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辛温解表,苦寒泻火”的药材,具有祛湿止痛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痛经、腹痛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湿重、阳气不足的人群。
3. 止血散瘀:石菖蒲还具有较好的止血散瘀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内阻等症状。
石菖蒲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并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消散。
4. 消积导滞:石菖蒲具有消积导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胸腹胀满、食欲不振、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石菖蒲能够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和排泄。
5. 安神镇静:石菖蒲中的止痉成分对中枢神经有一定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和抑郁等症状,有助于安定情绪,改善睡眠。
二、石菖蒲的禁忌1. 孕妇禁用:孕妇忌服石菖蒲,因为石菖蒲具有较强的活血散瘀功效,可导致子宫收缩和胎儿移位,增加流产的风险。
2. 儿童禁用:石菖蒲对儿童的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不宜给儿童使用。
3. 体质虚弱者禁用:由于石菖蒲具有辛温泻火的特性,对于体质虚弱、阳气亏损的人群来说,使用石菖蒲可能会损伤正气,加重虚弱的症状。
4. 出血疾病患者禁用:石菖蒲具有止血散瘀的功效,所以对于血液凝固功能低下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来说,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5.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石菖蒲具有一定的肝肾刺激作用,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石菖蒲可能会对肝肾器官产生过度刺激,导致病情加重。
三、注意事项1. 用量适宜:石菖蒲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注意用量控制。
石菖蒲宁心安神的药理实验设计石菖蒲宁心安神的药理作用一、镇静实验目的: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及其不同浓度对该作用的影响。
原理:石菖蒲挥发油,对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石菖蒲的镇静作用可能与其降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地西泮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中枢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器材:天平注射器针头鼠笼秒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药品:生理盐水 42%石菖蒲挥发油地西泮动物:12小鼠方法:取1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称重标记,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地西泮组、石菖蒲挥发油低浓度组、石菖蒲挥发油高浓度组。
生理盐水组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地西泮组用腹腔注射地西泮0.2ml/10g,石菖蒲挥发油高浓度组用腹腔注射42%石菖蒲挥发油0.2ml/10g,石菖蒲低浓度组腹腔注射42%石菖蒲挥发油以原液稀释为原来1/4倍后的稀释液0.2ml/10g。
给药一个小时后,将各组小鼠放进小动物自由活动仪,观察记录小鼠5分钟内的活动次数。
结果:组别动物数剂量(g/kg)自由活动次数生理盐水组地西泮组石菖蒲挥发油低浓度组石菖蒲挥发油高浓度组注:①动物放进自主活动仪需要一段适应时间(约2min),各组间实验条件应力求一致。
②实验室要尽量保持安静,以免惊动动物使自主活动增多。
③动物宜事先禁食12h,以增加觅食活动。
二、抗惊厥实验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的抗惊厥作用及其浓度对其作用的影响.原理:石菖蒲是开窍药,具有醒神开窍,化痰和胃的功效。
石菖蒲挥发油能使小白鼠自发活动减少,能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作用.石菖蒲挥发油对尼克刹米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戊四氮为主要兴奋延髓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大剂量尼克刹米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而致惊厥,这种惊厥与戊四氮惊厥类似。
地西泮为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中枢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
器材:注射器鼠笼天平针头秒表药品:尼克刹米地西泮生理盐水 42%石菖蒲挥发油动物:12只小鼠方法:取1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标记体重,分别给与下列药物,观察各鼠的反应及结果.1.生理盐水组先以生理盐水0.ml/10g腹腔注射,30分钟之后以尼克刹米0.1ml/10g皮下注射,观察小鼠反应.2.地西泮预处理组先以地西泮0.1ml/10g腹腔注射,30分钟后,以尼克刹米0.1ml/10g皮下注射,观察小鼠反应,并与生理盐水组对比。
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陈 俐 综述1 廖卫平 审校2(1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120;2广州医学院神经研究所,广州510260) 关键词 石菖蒲;药理作用;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36(2002)04-0075-04作者简介:陈俐,女(1972.10-),住院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癫痫。
石菖蒲原名昌蒲(菖蒲),又名昌本,昌阳,山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版一部)。
性味辛苦温,入心、胃经,具芳香之气,行散之力较强,为宣气通窍之佳品,功能豁痰开窍、化湿和胃、醒神益智,是芳香宁神,涤痰开窍之要药。
可用于热病神昏、癫狂、痰厥、健忘、痴呆、耳聋耳鸣、心胸烦闷、胸腹胀满、胃肠绞痛、痈疖肿痛、跌打损伤等,现就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石菖蒲的药理研究1.1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镇静抗惊:此为石菖蒲最主要的药理作用,水煎剂1~10g/kg 腹腔注射(ip )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自主活动度,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并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和延长作用[1],石菖蒲挥发油的镇静作用更强。
用挥发油的1/6和1/3LD 50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并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2],解除独居小鼠的攻击行为[3]。
当剂量大于25mg/kg 时,即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广泛抑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石菖蒲醇提物也可使动物安静、昏睡;石菖蒲氯仿提物对猴等多种动物有镇静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2]。
单用石菖蒲小鼠不出现睡眠,先ip 20min 后再给硫喷妥钠,则能加强其催眠作用,0.05mL/kg 的石菖蒲挥发油即能显示出极强的催眠效果[4],33%的石菖蒲混悬液10mL/kg ip30min 后可使小鼠对戊四唑(PTZ )的惊厥率从93%降到60%[5].挥发油中的2细辛醚可能是其对抗警觉的有效成分,小鼠在ip50mg/kg 剂量的α2细辛醚0.5h 后,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 <0.01),作用持续5h 以上。
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茎。
始载于《神衣本草经》,列为上品。
气芳香,味苦、微辛。
性味辛、苦、温。
归心、胃经。
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之功效。
临床上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的治疗。
现对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研宄石菖蒲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的研究重点,现代药理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
目前,以挥发部位研究较多,非挥发部位研究较少。
挥发性成分较为复杂,已知成分达60余种,主要结构类型为苯丙素类(简单苯丙素、木脂素及香豆素类)和萜类(单萜、倍半萜、二萜及三萜类)化合物2。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生物碱类,醛和酸类,醌和酮类,甾醇类,氨基酸类及糖类等。
挥发性成分石菖蒲的须根、叶和根茎中均含有挥发油,且以根茎中含量较高(2%),不仅供药用,也是一种香料4。
《中药学》中记载本品中挥发油〇.11%~〇.42%,含油率随产地不同差异较大。
挥发油是石菖蒲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5,而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细辛醚(Asarone;AsarumCamphor)系列物,化学名称:2,4,5-三甲氣基-1-丙烯基苯(2,3,5-trinethoxyphenyl)-1-propene,分子式为C12H16O3,分子量为,有3个同分异构体,分别是:a-细辛醚(=1,2,4-trimethoxy-5-(1-phenyl)ben?zene,9CI(Z)form,亦称trans-a-asarone,isoas-arone)、p-细辛醚(=1,2,4-trimethoxy-5-(1-phenyl)benzene,9CI(Z)form,亦称cis-p-asarone,cis-asarone,cis-isoas-arone)、-细辛醚(==1,2,4-trimethoxy-5-(2-phenyl)benzene,9CI(Z)form,亦称Euasarone,isoasrone,Sekis-hon)。
石菖蒲的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石菖蒲简介石菖蒲(学名: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菖蒲科菖蒲属植物。
其地下茎呈匍匐状,外表红褐色,内部肉质,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
石菖蒲的栽培较为简单,在我国多数地区均可生长,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野生植物。
石菖蒲的功能主治石菖蒲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功能主治如下:1.祛风散寒:石菖蒲性温、辛、苦,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寒凝痛经等病症。
例如,对于寒凝痛经、痛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石菖蒲可以起到舒经散寒的作用。
2.健脾开胃:石菖蒲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3.镇静安神:石菖蒲中的有效成分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和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4.抗炎止血:石菖蒲具有较强的抗炎止血作用,对于一些炎症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例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可以通过使用石菖蒲来起到抗炎止血的效果。
5.改善记忆:石菖蒲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脑部神经细胞的活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6.抑制肿瘤:石菖蒲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临床上有一定的抗肿瘤应用潜力。
7.驱虫杀菌:石菖蒲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蛔虫感染等症状。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石菖蒲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
以下列举了石菖蒲在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中医内科•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治疗。
中医妇科•寒湿痹痛、痛经不调等症状的治疗。
中医神经内科•失眠、多梦等症状的治疗。
口腔科•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的治疗。
中医老年病•老年人失眠、健忘、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的改善。
肿瘤科•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寄生虫感染科•蛔虫感染等寄生虫感染症状的治疗。
注意事项•石菖蒲属于中药材,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切忌盲目使用。
2006年3月第13卷第3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01··研究与进展·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现状田茸,慕宝龙,指导:史正刚(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关键词:石菖蒲;中枢神经系统;综述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5304(2006)03-0101-03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的干燥根茎,因其昌盛如蒲类,且古人认为石上生者良而得名。
其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肺、脾、胃经,功能以开窍宁神、化湿合胃为主[1]。
《本草从新》谓之曰:“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风除湿,逐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
”《本草纲目》云:“治中恶卒死,客仵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
”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石菖蒲的作用之广泛为大家所共识。
临床上可用其治疗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中风失语、老年性痴呆等疑难病症,提示石菖蒲既有定志宁神之功,又有通关复苏、益智健脑之效。
笔者现从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作用机理等几方面将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分述如下。
1 石菖蒲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1 豁痰开窍、辛香醒神石菖蒲清香馨远,禀芳冽之气,入心透脑,是归经入脑的重要药物[2]。
本品生于水石之上,山涧之旁,经冬不凋,在污水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其辛苦而温,清香而散,则能去污秽之浊,其开窍醒神之功实居草本药物翘楚之列。
明清时以鲜品与栀子、郁金、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相配,对瘟疫时邪的治疗起到较大作用。
如温热痰浊蒙蔽心包者可选用《温病全书》的菖蒲郁金汤;若湿热亢盛,血热扰心而神昏惊厥者,可选用《温热经纬》的神犀丹。
贾氏[3]在石菖蒲应用述要中认为石菖蒲虽性辛温,但湿温合并神志障碍者,大多辨证用之,并非窍闭之时才投之。
后有赵绍琴教授辨治热病神昏的经验介绍中就提及“膻中微闭”可用石菖蒲、郁金化痰开窍[4]。
石菖蒲对中枢神经作用机理实验研究【摘要】石菖蒲为芳香开窍类中药,具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之功效。
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脑部疾病的治疗。
对石菖蒲的实验研究多集中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而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不够成熟,值得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关键词】石菖蒲;S;作用机理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
《名医别录》谓其能“聪耳明目,益心智”。
《神农本草经》谓“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胃经,且归经于脑。
唐游学[1]于1986年提出“中药归经于脑”学说。
之后又系统地完善了这一学说,并把石菖蒲归属于主要归脑经药物之一。
功能与主治: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用于痰湿蒙蔽清窍之神志昏迷;湿阻中焦,脘腹胀闷,痞塞疼痛[2]。
石菖蒲的应用广泛,菖蒲郁金汤、安神定志丸、定痫丸、开噤散等名方都以石菖蒲作为主要组成之一。
在临床中石菖蒲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各个领域。
在治疗脑部疾病如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肾性脑病,癫痫,痴呆,脑出血等疾病中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有关石菖蒲的实验研究多集中于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
而作用机理的研究比较零散,尚缺乏系统的总结。
本文重点归纳了其对S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1化学成分《中药学》中记载本品含挥发油0.11%~0.42%,其中主要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细辛醚等;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1]。
对石菖蒲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分布于挥发油和其水溶性成分的实验研究,其研究近况如下:1.1挥发油成分挥发油的成分较为复杂,含有单萜类成分、倍半萜类成分、苯丙素等几十种化学物质[2]。
魏刚等[3]测得石菖蒲挥发油的6个特征性成分: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
1.2糖类洪永福等[4]对石菖蒲中所含多糖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石菖蒲多糖为单一多糖,测得多糖含量为12.22%,在中药制剂以及制订有关石菖蒲质量标准时,其中的多糖成分是不容忽视的。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功效1、化湿和胃。
石菖蒲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
《本草备要》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
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2、聪耳治健忘。
石菖蒲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
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3、除痰开窍。
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清爽。
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
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
《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4、开窍宁神。
用于湿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乱及健忘、耳鸣、耳聋。
本品芳香开窍、宁心安神,兼有化湿、豁痰、辟秽之功。
本品单用或配伍平肝、安神药同用,又可治癫狂、痴呆等证。
5、去湿止痒。
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
《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应用。
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6、散寒除痹。
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
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
”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3.对小鼠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
4.降温作用。
5.解痉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其他作用。
石菖蒲镇静安神缓解焦虑石菖蒲(scientific name: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具有镇静安神、缓解焦虑的功效,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一、石菖蒲的概述石菖蒲,又名虎眼蒲、菖蒲、虎眼菖蒲等,为天南星科、菖蒲属的植物。
它生长于湖沼、水田、河边等湿地环境中,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石菖蒲的地下茎是其药用部位,经过干燥和加工后可制成中药材。
二、石菖蒲的药理作用1. 镇静安神:石菖蒲富含挥发油成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β-阿魏酸。
β-阿魏酸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舒缓紧张情绪、减轻焦虑情绪,帮助人们恢复平静和放松。
2. 缓解焦虑:石菖蒲能够促进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GABA是一种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重要神经递质。
适度提高GABA水平可以缓解焦虑症状,降低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三、石菖蒲的应用范围1. 焦虑症:石菖蒲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使用。
它可以减轻焦虑症状,缓解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恢复平静和放松。
但在使用石菖蒲治疗焦虑症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2. 失眠:石菖蒲具有安神助眠的效果,可治疗轻度失眠。
在晚上临睡前适量饮用石菖蒲泡制的茶水,有助于放松心情,促进睡眠。
但对于严重失眠的患者,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3. 神经衰弱:石菖蒲的镇静安神作用有助于改善神经衰弱症状,如焦虑、紧张、疲劳等。
可以适量饮用石菖蒲茶,或经医生嘱咐后使用石菖蒲药物,帮助舒缓神经、放松身心。
四、石菖蒲的使用方法1. 泡制石菖蒲茶:将适量的石菖蒲切成细条状,加入开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即可饮用。
饮用时可以适量加入蜂蜜、枸杞等调味品,提升口感。
2. 中药冲剂:将石菖蒲粉末或石菖蒲片剂加入适量的温水中,调匀后饮用。
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使用。
3. 石菖蒲浸泡沐浴:将石菖蒲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进行沐浴,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
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进展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既有定志宁神之功,又有通关复苏、益智健脑之效。
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偏离临床的倾向,其成分也多在挥发油。
石菖蒲镇静安神及醒脑开窍的双向作用及前人水煎用药的揭示:非挥发性组分,是水提不…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既有定志宁神之功,又有通关复苏、益智健脑之效。
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偏离临床的倾向,其成分也多在挥发油。
石菖蒲镇静安神及醒脑开窍的双向作用及前人水煎用药的揭示:非挥发性组分,是水提不容,它们很是部位。
,有必要对石菖蒲的非挥发性组分及药理作的与开发,为临床用药科学依据。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rus tatarinii Shtt.)的干燥根茎(《共和国药典》95版一部)。
味辛性温,具芳香之气,行散之力较强,为宣气通窍之佳品,既能芳香化湿、醒脾健胃,又可化浊祛痰、开窍宁神,是芳香宁神,涤痰开窍之要药。
临床用于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中风失语、耳鸣、老年性痴呆等疑难病症,提示石菖蒲既有定志宁神之功,又有通关复苏、益智健脑之效。
1 石菖蒲的现代1.1 镇静抗惊石菖蒲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为中枢镇静抗惊作用[1]。
石菖蒲水煎剂及去油水煎剂可降低小鼠的自主活动度、并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的协同作用;挥发油的镇静作用更强。
当剂量大于25g/kg时,即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制程度与剂量,起效快,持续长,石菖蒲醇提物也可使动物安静、昏睡;石菖蒲氯仿提取物对猴等多种动物有镇静作用,强度与剂量[2]。
有报道石菖蒲是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儿茶酚胺类、吲哚胺类)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3]。
33%的石菖蒲混悬液10g/kg ig30in后可使小鼠对戊四唑的惊厥率从93%降到60%[1]。
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是其抗惊的成分,90~150g/kg的α-细辛醚ip能对抗小鼠的电惊厥,140g/kg则能完全对抗戊四唑引起的惊厥和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h)引起的惊厥大发作[4]。
石菖蒲健脑益智作用的研究进展石菖蒲,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
近年来,石菖蒲的健脑益智作用逐渐引起科研人员的兴趣,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综述石菖蒲在益智方面的研究现状、方法及未来展望,以飨读者。
石菖蒲,又称“神草”、“益智草”,具有祛风除湿、化痰开窍、化湿开胃等功效。
自古以来,石菖蒲就被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癫痫、神经衰弱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石菖蒲在改善认知功能、缓解记忆力下降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当前,石菖蒲健脑益智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
一项基于老年痴呆症模型小鼠的研究发现,石菖蒲水提物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增强胆碱能神经元活性等有关。
另一项对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研究也表明,石菖蒲水提物能够改善患儿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实验阶段,临床试验证据尚不充分。
石菖蒲健脑益智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化学分析有助于明确石菖蒲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可以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疾病,探讨石菖蒲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则通过对真实患者进行研究,评价石菖蒲的治疗效果。
三者相辅相成,为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展望未来,石菖蒲健脑益智作用的研究将会有以下可能的突破口:1)深入研究石菖蒲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2)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证实石菖蒲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疗效;3)探讨石菖蒲与其他中草药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4)研究石菖蒲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用药信息;5)深入研究石菖蒲的药理作用及其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石菖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中草药,在健脑益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虽然目前相关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系天南星科菖蒲属石菖蒲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草本。
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肺、脾、胃经。
具有健胃祛风、活血止痛、开窍豁痰、醒神益智、消肿、解毒、杀虫之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消化不良、热病神昏、癫狂、痰厥、胸腹胀满、胃肠绞痛、痈疖肿痛、跌打损伤等。
目前国内外对石菖蒲的研究多集中于挥发油成分。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研究证实:石菖蒲主要成分具抗癫痫功效本报吉林讯日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立彬副主任医师联合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石菖蒲及其主要成分α-细辛醚能够有效地逆转戊四氮(PTZ)诱发的幼鼠实验性癫痫。
癫痫引起的脑损害包括脑形态结构改变、生理功能改变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癫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选择治疗癫痫的药物不仅要以纠正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同时也要以尽量改善认知功能损害为原则。
石菖蒲治疗癫痫已应用于临床,其改善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肯定。
石菖蒲的主要成分α-细辛醚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支气管炎的治疗,但未证实其具有抗癫痫作用。
研究人员将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致痫模型组(A)、苯巴比妥钠组(B)、石菖蒲组(C)、α-细辛醚组(D)。
除NC组外,研究人员对各组幼鼠以静点PTZ60毫克/千克建立癫痫模型后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动态观察各组幼鼠在斜板实验、悬吊实验、自主活动实验中行为运动的变化以及在水迷宫实验中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结果发现,A组动物的转体能力、悬吊能力、自主活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与惊厥发作严重程度呈正相关,B组次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而C组、D组各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说明PTZ诱发的幼鼠多次惊厥发作损害其行为运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苯巴比妥钠相比,α-细辛醚和石菖蒲能够有效地逆转PTZ所致的损害。
研究人员介绍,石菖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α-细辛醚是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毒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