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
农药基本知识:
1.农药是指能用于防治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畜禽、鱼虾等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中的害虫、草害、病害等的化学品。
2.农药的分类:
(1)按用途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2)按化学结构分: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菌剂等。
(3)按作用机制分:神经毒剂、肠胃毒剂、呼吸毒剂等。
3.农药的作用方式:
(1)接触剂:直接喷洒在作物上或者放在作物周围,让害虫接触农药而致死。
(2)胃毒剂:让害虫食用含有农药的作物或者放在害虫常活动的地方,害虫食用后死亡。
(3)熏蒸剂:将农药熏蒸在虫害出没的地方,通过熏杀害虫。
农药的使用技术:
1.选择正确的农药:根据农作物和害虫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农药,并且要选择可靠的品牌。
2.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要根据农药的使用推荐剂量,并且根据害虫的种类和密度调整剂量。
同时要遵循使用方法,按照推荐方法正确喷洒农药。
3.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使用农药前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帽子等;不得在风力大的天气使用农药,以避免农药飘散;在使用
后要彻底清洗农药喷雾器等器具。
4.注意农药的存储:要将农药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
食品和饮料。
同时要将农药保管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5.定期检查作物:要定期检查作物,发现有害虫或病害时及时处理,
以减少使用农药的数量。
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
1. 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 了解农药的定义,即它是指能够预防、控制或者消灭农田、园艺、林业和畜牧业中的有害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 熟悉农药的分类方法,一般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
生长调节剂等。
2. 农药的作用机制:
- 了解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消化和呼
吸系统等来达到杀虫的目的。
- 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
传播等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 了解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杂草的生长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等来达到除草的目的。
- 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生理过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
3. 农药的使用技术:
- 熟悉农药的适宜使用时机,根据目标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和发生规
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机。
- 了解农药的适宜使用剂量和浓度,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过
量或不足的使用。
- 理解农药的施药方式,包括喷雾、灌溉、喷粉、撒粒等不同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
4. 农药的安全使用:
- 理解农药的毒性分类,根据农药的毒性等级选择合适的农药,并
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 掌握农药的存储和运输要求,保证农药质量和安全性。
- 了解农药的环境和人体安全防护要求,避免农药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以上是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的一些内容介绍,希望能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提供帮助。
要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需要多学习教材内容,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最后祝愿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农药基础知识第一章农药的施用方法第一节、喷雾法一、农药制剂与稀释剂的计算以校准的喷雾器喷洒容量为600/hm2为例,介绍几种根据标签推荐用量计算农药和用水量的方法。
农药标签上的推荐用量可归为四类:①每公顷或每亩有效成分用量,ga.i/hm2或ga.i./亩;②每公顷或每亩制剂用量,g(ml)/hm2或g(ml)/亩;③稀释倍数;④用药浓度,每千克药液中有效成分的质量(mg),单位为mg a.i./kg。
1.根据每公顷制剂用量(g/hm2)或每亩制剂用量(g/亩),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
农药制剂用量=推荐用量(g/gm2)×土地面积(hm2或亩)用水量=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2.根据每公顷或每亩推荐有效成分量(ga.i/hm2或ga.i./亩)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有些农药标签的推荐用量是按有效成分计,这样要换算成制剂的量,然后按换算后的量来量取制剂。
制剂用量=推荐亩(或hm2)有效成分量/制剂浓度(g/亩或g/hm2)制剂总的用量(g或ml)=制剂用量×土地面积(hm2或亩)用水量=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3.根据稀释倍数计算用药量及用水量在液剂或粉剂稀释配制中,稀释剂(水或填充剂)的量为原药或原药加工制剂的多少倍。
如10%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表示用10%的乳油1份,加水3000~4000份稀释后的药液。
在配制农药时,如果未注明按容量稀释,均系按重量计算。
实际应用时多根据稀释倍数的大小,用内比法和外比法来配药。
(1)内比法稀释100倍或100倍以下的,计算稀释量时,要扣除制剂所占的1份。
如稀释50倍,则用药剂1份,加水或稀释剂49份。
计算方法:稀释后药液浓度(g/L)=制剂浓度/稀释倍数若喷雾则药液需要量=喷雾器的喷雾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农药有效成分需要量=稀释后药液浓度(g/L)×药液需要量(L)农药制剂需要量=有效成分需要量/制剂浓度则农药制剂需要量=稀释液体积(喷雾液需要量)/稀释倍数需水量=药液需要量-农药制剂需要量(2)外比法稀释100倍以上的,计算稀释量时不扣除制剂所占的一份。
农药防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农药的概念和分类农药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物质,其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根据其作用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草剂和杀鼠剂五大类。
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此外,还有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等多种类型的农药。
二、农药的作用方式1. 触杀作用:农药涂于害虫咬取叶片,通过毒性作用杀死害虫。
常见的触杀杀虫剂为敌敌畏、马拉硫磷等。
2. 胃毒作用:害虫摄入农药后通过消化道摄入毒性成分,从而杀死害虫。
常见的胃毒杀虫剂为敌敌畏、杀虫脲等。
3. 治理作用:农药喷洒后通过作物渗透、吸收,让作物具有自身的毒性,从而杀灭害虫。
常见的治理杀虫剂为拟除虫菊酯、吡虫啉等。
4. 接触作用:农药喷洒后直接对害虫起到毒性作用。
常见的接触杀虫剂为拟除虫菊酯、百菌清等。
三、农药的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使用适宜的浓度和剂量,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
2. 轮换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以免害虫产生抗性。
3.防盲使用:农药喷洒前需要明确作物上的病虫草害种类,选择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盲目使用。
4.安全用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正确使用保护装备,避免接触农药对身体造成伤害。
5.环境友好:使用农药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影响。
四、常见农药的应用技巧1. 农药喷洒方式:喷洒器、喷洒方式等,根据不同农作物和作物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喷洒方式。
2. 喷洒时间:农药的喷洒时间一般选择在害虫或病害发生的初期,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 调配浓度: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农药的稀释、调制浓度应该准确,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喷洒量: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正确掌握农药的喷洒量,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五、农药的安全使用1.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根据要求使用农药的浓度、方法。
2. 喷洒农药时,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安全使用农药知识
安全使用农药知识
一、为什么要使用农药
1、用来控制害虫:农药可以杀死有害昆虫,减少其对农作物和动物的危害;
2、增加作物产量:农药可以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加其产量;
3、保护农作物免受疾病侵害:农药可以控制植物病害,使作物免受病害的侵害;
4、保护种子品质:农药可以控制对植物繁殖影响的有害昆虫,保护种子品质。
二、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
1、合理选择:根据害虫种类、生长期、害虫数量、作物类型等,合理选择合适的农药;
2、减少使用量: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控制害虫,同时降低污染风险;
3、恰当配比:结合农药使用量和毒性,合理配比,以提高农药的灭杀效果;
4、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正确按照使用要求使用,以达到较佳的农药控制效果;
5、防止污染:使用农药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越界施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和食品。
三、安全使用农药的措施
1、使用前:使用前,要检查农药材料、有效期、毒性、可溶解性、使用方法等,以确保其质量合格;
2、使用中:施用农药时,要注意施用方法、施用量、施药时机和施药环境,避免污染食品和环境;
3、使用后:使用完农药后,要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将被施药的工具清洗晒干,以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食物;
4、禁止一切无证有毒农药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一切无法核实有效期、效力和毒性的无证农药使用。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分类以及在包装上的识别农药——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
农药分类方法:BT A 、杀虫剂B 、杀菌剂C 、除草剂D 、调节剂E 、杀鼠剂F 、保鲜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现代农业五大新技术之一,五大新技术是指:克隆(细胞组织培养)、良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设施农业(工厂化无土栽培)。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对植物进行化学调控,让其按人们期望的方向发户生长的药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生长调凶剂的开发和应用是现代化农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诱导抗性基因表达。
植物激素与蛋白结合,对于植物细胞的信号感知与转导有重要用作。
现代研究证明,几乎一切生命过程都是由信号启动的。
人类在植株生长的各个不同时期和发育阶段,利用长长调节剂来调控生命过程。
使作物农艺性状表达朝着人们需法度的方向发展。
其应用领域之多、作用面之广,是其它任何物质或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已开发的用途有促进植株、插条生根、疏花疏果或防止采前落果,诱导和促进开花,抑止烟草腋芽或马铃薯块茎芽,矮化植株,改善株型,抑制生长,防止倒伏,增加产量,催熟增甜,防腐保鲜等等。
植物长长调节剂是从植物所含的内源激素中被发现,植物内源激素有五种: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素、乙烯。
现在,人们采用化学方法模拟合成了多种植物长长调节剂,它们在作用上或活性上与天然产物没有差别,有的还大大胜过了天然产物,目前世界上已经生产的植物长长调节剂商品约在百种以上,较重要的有30-40种。
有人估计,到2010年左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将与杀虫剂,杀菌剂 、除草剂等其它类农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科学越发达,它的应用前景越广泛。
例如:当作物田块没有病、虫、草、鼠为害,肥力好而植株又长势旺(植株长势过旺,因徒长消耗营养反而产量低),要想获得高产,只有用植物调节剂对生长进行调控。
农药常识和使用注意事项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杀灭害虫、病菌和杂草,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然而,农药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如果不慎使用不当,不仅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下面是一些农药常识和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首先,了解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选择适合的农药种类,根据作物类型和害虫、病菌、杂草的种类选择相应的农药。
同时,仔细阅读农药的使用说明书,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其次,注意农药的储存和保管。
农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食品、饮水和饲料。
避免将农药与其他物质混合存放,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储存期限有限,过期的农药应及时销毁,以防止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农药导致的安全隐患。
第三,农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在使用农药之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和防护服等。
在室外作业时,注意风向,避免农药飘散到非目标区域。
使用农药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其雾气。
使用农药的工具和器材需要专门划分,避免与食品和饮用水接触。
此外,农药使用后的残留物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农药的残留物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使用农药后需要及时清洗使用工具和器材。
清洗的废水应进行专门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土壤和水体中。
同时,使用农药的地块在一定时间内不宜作为食品生产区域,以避免残留物对作物的污染。
最后,要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知识培训。
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定期学习农药的使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对农药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农药使用的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确保农药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农药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需要进行仔细的了解和选择,农药的储存、保管和废弃物的处理也需要严格遵守规范。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农药基本知识1.定义与分类农药是指能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根据其作用方式和化学结构,农药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
2.农药的作用机制农药通过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物活动,达到杀灭或防治的目的。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破坏有害生物的神经系统、干扰其呼吸系统、影响其内分泌等。
3.农药的剂型农药的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液体剂型如悬浮剂、乳浊液、可湿性粉剂,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粉剂,以及气体剂型如烟雾剂等。
4.农药的使用周期农药的使用周期包括施药前、施药时、施药后三个阶段。
施药前要了解作物的病虫害种类及生长期,施药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施药后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农药使用技术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防治。
要考虑农药的选择范围、剂型、作物耐药性等因素。
2.合理使用剂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合理确定农药的使用剂量。
过低的剂量无法达到防治效果,过高的剂量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作物残留。
3.正确施药技术农药的施药技术包括喷雾、撒布、灌溉等方式。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药技术,并保证药液均匀覆盖作物表面。
4.安全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使用农药时要穿戴防护服装和使用专门的施药设备,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5.农药的储存和处置农药在储存和处置时要注意安全。
农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防火的地方,避免与食品、饮水等物品接触。
农药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三、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1.合理轮作轮作可以减少特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在轮作中要选择与前一作物病虫害不同的作物,避免连作。
农药基础知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农药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但是,如果不了解农药的基础知识,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农药的基础知识。
一、农药的分类农药按照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其中,杀虫剂是针对害虫的,可以杀死或控制害虫的数量;杀菌剂是为了预防或治疗植物病害;除草剂则是控制杂草的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农药的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起到作用。
其中,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 触杀作用:农药附着在害虫的表面,直接造成害虫死亡。
2. 胃毒作用:害虫摄食了含有农药的物质,导致其内部受到损伤或者中毒而死亡。
3. 体内吸收:植物吸收了农药之后,会使得营养物质不能被正常地转运,导致植物死亡。
4. 阻断作用:农药会阻断害虫或植物的某些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死亡。
三、农药的本质与危害农药的本质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
虽然农药可以起到保护农作物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量和方法不当,就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1. 对人类的危害:常规农药都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人类在长期接触过多农药的情况下,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免疫系统下降等问题。
2. 对环境的危害: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3. 对害虫的危害:过度的使用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难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四、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农药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
下面是一些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药剂:不同的农药适用于不同的作物和害虫,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剂。
2.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农药:农药的使用是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的。
应该严格遵守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3. 使用安全装备:在使用农药时,应该使用安全装备,比如手套、口罩等。
安全使用农药知识安全使用农药知识一、重要概念1、农药:指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杀虫杀草的药物及其他杀菌除草等作用的物质。
2、农药毒性:指农药对人体及其他动植物产生的有害作用。
3、使用安全:指正确、审慎地使用农药,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二、使用安全前的准备1、选择有效的农药:2018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农药抽检结果表明,除少数种农药未达到标准之外,其他农药均符合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2、认真阅读农药说明书:每种农药都有详细的说明书,应仔细阅读,务必熟知使用范围,用药量,防护措施及特别注意事项等,确保使用安全。
三、使用安全技术1、正确选择农药:用药前,应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确定使用的农药种类和用药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2、正确操作:用药前应先清洁灌溉设备和施肥设备,以避免农药的污染。
在施肥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使用质量稳定、有效的农药,防止过量或不足施肥,以控制病虫害。
3、增强自我防护:使用农药时应佩戴口罩、服装及手套,以防药物接触皮肤。
在室外使用农药时,应随身携带一桶水(5斤以上),以便及时洗涤灌溉设备和身体,以降低中毒的风险。
四、使用安全后的处理1、及时处理多余农药: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处理多余农药,在专业的危险废弃物处理站处理。
2、清洗设备:设备在农药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以避免农药残留,给以后的农作物带来伤害。
3、处理残余物:使用完毕农药之后,应及时处理残余物,防止其被动物及人员吃入,从而造成的危害。
四、注意事项1、农药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不得随意更改用药量和使用方法;2、严禁将农药排放于地下,以防污染地下水;3、用药要对病害加以认真识别,防止误用、误施、过量施用;4、农药实施前要充分的做好宣传;5、农药的贮存要注意安全温度及湿润程度;6、操作时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一.农药的分类农药通常是指用于防治农林作物及其产品上有害生物和能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以及能使这些药剂效力增加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从结构上可分成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前者指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如铜制剂、砷制剂、氟制剂等;后者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沙蚕毒素类和特异性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的农药以及矿物油乳剂、植物性农药鱼藤酮、印楝素等和微生物农药如青虫菌、白僵菌及BT、阿维菌素等代谢物..按照防治对象则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事实上;许多药剂;其防治对象往往不止一种;如灭扫利、水胺硫磷、爱福丁、单甲脒等既可以用来防虫;也可以用来防治螨类;机油乳剂和柴油乳剂等对螨类、蚧类和粉虱类均有较好的效果;石硫合剂虽属杀菌剂;但却常用来防治螨类特别是冬季清园时;而且对介壳虫的若虫有兼治作用;2;4-D为一种除草剂;但在柑桔上常用于保花保果防腐保鲜等..也有些药剂的防治对象特别专一;如抗蚜威只能用来防治蚜虫;对其它害虫、害螨没有防效;尼索朗只能杀死叶螨的卵和幼螨;对成螨却完全无效..二.农药的作用方式农药杀死或抑制农田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途径;称之为农药的作用方式..杀虫剂中最常用的作用方式有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拒食、忌避和抑制生长等几种..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接触昆虫表皮并渗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这是目前使用的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方式;可杀死各种口器的害虫和害螨;胃毒作用—药剂通过害虫口器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一般只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内吸作用—药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和储存;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或组织后而被杀死;熏蒸作用—利用药剂挥发所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拒食作用—害虫接触或取食施用农药的作物后;破坏了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拒食食料;逐渐萎缩饿死..忌避作用—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作用;但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抑制生长作用—主要指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昆虫体壁或消化系统进入虫体;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阻止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将其杀死;这类药剂防治对象专一;对有益生物安全;如优乐得、灭幼脲、抑太保等..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杀虫杀螨剂同时具有触杀、胃毒、熏蒸或内吸作用;可根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最合适的药剂..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类..保护剂是指在病原微生物未侵入植物组织之前施用;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多属此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和退菌特等;治疗剂是指那些既有保护作用又有一定治疗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铵等..不过无论是哪种杀菌剂;都应在作物发病初期或表现病状前使用;才会发挥相应的效果..除草剂从防除对象看可分为灭生性广谱性和选择性两类;前者如草甘磷、百草枯和克无踪等;后者如西马津、2;4-D等..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可防除所有杂草;对花卉有药害;选择性除草剂只能防除一定种类的杂草;如2;4-D只对双子叶阔叶杂草有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防除对象;避免产生药害..从作用方式看除草剂可分为内吸和触杀两类;前者如草甘磷和2;4-D等;药效表现一般较慢;后者如百草枯等;药效表现一般较快..三.农药剂型工厂生产出来的农药一般为原药;绝大多数不溶于水;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制成易于使用的各种形态;叫剂型..目前使用最多的农药剂型是乳油也称乳剂;其次为水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颗粒剂等..乳油为油状液体;可根据防治对象用于加水稀释喷雾;也可用于拌种、涂干和作毒饵等;可湿性粉剂多用于兑水后喷雾;也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和作毒饵等;但不能用于喷粉;否则会因其分散性差而大大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粉剂则因其在水中的悬浮性和湿润性差;加水喷雾药效很差;一般用于喷粉、拌种、作毒饵等;颗粒剂一般是直接施用;不能加水浸泡后喷雾..四.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1.药剂因素药剂影响药效的原因主要是药剂本身限定的防治对象、药剂质量和使用浓度等..每种药剂的防治对象都是有限的;只能对某些害物甚至害物的某一生育阶段有效;如果不根据防治对象和不同生育期选择最合适的药剂;药效就会受影响;药剂质量;乳油或水剂要求无沉淀、无分层现象;乳油呈透明油状液体;可湿性粉剂要求其99.5%的粉料通过200号筛目;无受潮和结块现象;贮藏不要过长..药剂浓度过高不仅浪费药剂;还可能产生药害;浓度过低则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害虫和病菌也易产生抗药性..2.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和降雨;其次是日照、湿度和风..有些药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双甲脒、单甲脒、克螨特和托尔克等;有些药剂受温度影响较小;如速螨酮、霸螨灵等;有些药剂在气温较低时提高使用浓度可提高防治效果;如石硫合剂、机油乳剂等;还有一些微生物杀虫剂在气温过低或过高时效果均不好..3.生物生育阶段对药效的影响害虫的抗药力一般是随虫体虫龄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在其幼龄期防治效果较好;尤其是蚧壳虫和粉虱等害虫;其体表附着的介壳或蜡粉会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多、增厚;抗药力也随之增强;因此必须抓住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另外;蛹和卵的抗药力一般比活动虫体要强;休眠状态的虫体和病菌抗药力也较强;不少除草剂的效果也与杂草的生长阶段关系密切.. 4.喷雾质量对药效的影响喷雾是花卉上最常用的施药方法;要求其雾滴直径小;密度高;这样药液才能较好覆盖靶标;多数喷雾器都是以一定压力将药液压到喷孔呈圆锥形喷出;如果喷液孔直径大;射程就远;但雾滴大密度小;不易喷周到;防治效果就差..由于有相当多的病、虫在叶片背面为害;且目前所用药剂多为触杀和胃毒剂;内吸性药剂较少;病菌或害虫必须接触到药剂才能被杀死;因此喷药时应先喷植株内部和叶背;再喷外围和植株顶部;以免漏喷或重喷..要勤移喷头;不要使药液下流;以喷湿靶标为度..5.其它影响因素配药时要先放少量水在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药量后再加足水量;充分搅拌后才喷;可湿性粉剂应先用少量水将药剂调成糊状倒入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搅拌后再喷;切勿将药粉直接倒入水中或容器内..配药应使用江河或池塘的清洁水;不用矿物质含量高的泉水或腐殖质含量高的肥水.. 配制波尔多液时水温不能高于环境温度;不能用金属容器配制..石硫合制和波尔多液等应现配熬现用;不能久放..其它药液也应尽量即配即用..第二部分农药的合理使用一.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农药的种类繁多;其理化性质、作用方式、防治对象、持效期等各不相同..正确地选择农药;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安全、经济、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为害..首先;要明确有害生物的种类及生育期;是害虫、害螨还是病害;是单子叶杂草还是双子叶杂草;是初发生还是高峰期;其次要考虑施药时期的物候期及气温、光照、降雨等环境因素;此外;还要了解防治对象对哪些农药已产生了抗药性..比如在防治红蜘蛛时;冬季清园要选择低温期效果好的药剂;至于药剂对花、嫩叶是否容易引起药害还要考虑;常用的药剂有机油乳剂、柴油乳剂、排螨净、甲氰菊酯、克螨特等;花期不宜用有容易产生药害的克螨特;而应选择有杀卵及杀成、若、幼螨作用的哒螨灵、托尔克之类;单甲脒、双甲脒等在高温、有阳光天气下更易发挥药效;最好不要在阴雨天使用;对红蜘蛛有高抗药性的杀螨剂如尼索朗等则暂停使用..二.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果园中病虫草鼠等各种害物每年可发生1至多个世代; 1年中有1个或几个高峰期..每个世代的不同生育期或不同虫态对农药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期施药能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延长农药的持效期..一般来说;农作物病害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一些杀菌剂只有保护作用;而治疗效果较差;病害暴发时往往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多数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对药剂最敏感;而蛹期耐药性最强;应在卵孵盛期施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时;要注意品种及物候期、植株营养水平、落地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例如乙烯利对荔枝有杀梢促花作用;但使用浓度要根据品种、树体营养水平、气温等因素而定;浓度过高会造成落叶..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时要选择适宜的防治指标;要利用作物本身的补尝能力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被害;不要求绝对干净..三.应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保证良好施药质量农药有多种剂型及不同的施药方法;如喷雾、喷粉、熏蒸、毒土、拌种、超低容量喷雾、飞机喷雾等..用那一种方法较好应根据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育时期、人工费用等来选择..例如非洲菊根结线虫病等可用颗粒剂、粉剂、乳油进行毒土处理;防治荔枝蝽象、毒蛾、卷叶蛾等荔枝龙眼害虫及保花保果药剂可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板栗透翅蛾可用煤油加药剂“刮皮涂干”..施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害物的防治效果;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不同的施药要求..例如潜叶蛾只需嫩梢期叶面喷雾即能达到良好防效;但防治介壳虫、红蜘蛛等害虫;叶底叶面及树冠的各个部位都要均匀喷药;防治荔枝蒂蛀虫;不仅要喷果;还要喷树冠内膛及地下杂草;毒鼠药剂要根据老鼠的大小及鼠群数量投放选择性的鼠药..四.合理交替及混用农药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度大;各种害物生育期短、繁殖速度快、世代多;用药次数及总用药量很大..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某种害物;必然使该害物产生抗药性..为了延缓害物抗药性的产生;不能连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农药;而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及合理混用..农药的合理混用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能盲目混用..五.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防治有害生物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经济、社会及生态综合效益;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还要注意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果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以及防治费用等..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果树有害生物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在果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合理使用农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农药的优化组合是科学用药的基础;只有组合得好才能合理地使用农药;避免盲目用药、滥用农药..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很多工作有待今后深入研究;作者在这里只提出一些见解..1.加强果园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加强害物抗药性监测;确定适宜的防治指标;这是优化用药的基础工作..事实证明;把一种有害生物彻底消灭是很难做到的;维持果园多种生物的生态平衡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一见到害虫发生就马上施药;可以允许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近年荔枝上发生的海南小爪螨;每年10月份至翌年3、4月份都有发生;但到了雨季就自然下降;因此一般没有必要喷药防治..此外;果园中适当保留一些杂草对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天敌是有好处的..2.选择性药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要少用广谱性农药;多用选择性较强的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性农药及生物农药等..如防治蚜虫时选用辟蚜雾可避免杀伤害螨的天敌;防治螨类时选用尼索朗可保护食蚜瓢虫等天敌;优乐得、灭幼脲等能防治柑桔多种害虫而对天敌较安全;柴油乳剂、机油乳剂可防治螨类及煤烟病;但对天敌的伤害不大..3.一些药剂会促使某些害虫的发生..国内外都有报道;一些药剂能防治某些病虫;但同时也促使一些害虫大发生;其原因很复杂;可能是杀死了害虫的天敌;也可能是剌激了害虫的生殖系统;促进其增殖或延长其寿命;等等..如氰戊菊酯能杀死柑桔上的鳞翅目幼虫;但也会引起害螨的发生;波尔多液能防治柑桔溃疡病;但会剌激红蜘蛛的增殖;这些都是农药优化组合中值得注意的问题..4.农药要用在关键时期..施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温度、降雨、树体营养、天敌种群等因素对柑桔红蜘蛛田间消长影响很大;有时不用施药;田间种群也会自动下降..5.农药品种的合理组配..施药时往往要兼具多种目的;比如要同时防治几种病虫和进行生长调节;需要加入不同的药剂;但药剂的混用要讲究科学性;在混用之前要先了解这些药剂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以及生物活性等;然后通过小面积田间试验;最后才能大面积使用..第三部分作物药害问题农药如使用不当会对作物产生药害;轻者植株的部分组织受损、生长受阻或衰退;重者整株死亡;对生产的影响很大;其损失有时比病虫为害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因此药害的预防是安全用药的重要内容之一;万一使用不当产生药害;则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一.药害的症状:药害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药害是施药后较短时间内一般10天之内出现症状;表现为药斑、花叶、退绿、叶片黄化、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慢性药害一般在施药后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症状表现;如植株生长衰退、整株黄化、叶片扭曲或畸形、果实畸形或变小等..药害症状有时是急性型;有时是慢性型;有时两种同时出现;按其严重程度大致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有时为了更准确地调查药害的程度;可参照病情指数分级标准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报道及作者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容易在作物上产生药害的药剂及其所表现的症状如下表所示:容易产生药害的一些药剂及症状二.引起药害的主要原因1.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引起;2.不同的作物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差异;3.施药时的环境;包括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因子的影响;4.药剂的使用浓度过高..三.药害的预防1.根据作物生育期选择合适农药..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同;果树作物一般在新梢、花穗、幼果期易产生药害;休眠期不易产生药害;所以要根据生育期来选择农药..如开花期不要使用机油乳剂;嫩梢、幼果期不要使用克螨特、三唑锡等..2.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施药..气候条件与药害的产生有很大关系;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对药害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杀虫双、巴丹、硫磺胶悬剂等农药;若在高温、强烈阳光的中午施药;很容易产生药害;最好在一早一晚施药;或选择阴天施药..3.掌握农药适宜使用浓度..浓度过高是造成药害的重要原因;在保证良好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使用浓度;不宜盲目增大农药的使用浓度..笔者曾做过试验;73%克螨特乳油2500-3000倍浓度在较凉爽的天气下使用;对柑、桔类嫩梢、幼果基本无药害;对甜橙类嫩梢的药害也十分轻微..18%杀虫双水剂1000倍使用浓度对多数作物安全..2-4;D在保花、保果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浓度范围..4.合理混用农药..有些农药混合后使用会增大药害程度..如克螨特乳油与机油乳剂混合使用会增加柑桔嫩梢、幼果的药害程度;不宜混合使用..5.不能使用伪劣农药..伪劣农药由于理化性质不稳定或贮存时间过长产生分层、沉淀;或乳化性能不好;都容易产生药害..四.药害的补救措施避免药害的立足点在于预防;但万一施药后发现有药害的苗头;应尽快进行补救;越早越好;如时间拖长了;则回天无力..以下一些措施可作应急处理:1.清水冲洗..如果喷错药或使用浓度过高、或除草剂漂散到作物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效果明显内吸性除草剂不要让冲洗液流到树头下..2.灌水..对一些由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灌水能减轻药害..3.施肥..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片变黄、叶缘枯萎等轻度症状的药害;进行根部施肥或喷叶面肥能使植株尽快恢复、减轻药害..4.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植物生长的药剂如果施用过度;则可施用促进植物生长的药剂进行补救..如使用过量的2-4;D、多效唑、乙稀利、矮壮素后可喷施赤霉素920进行补救..。
农药基本知识及安全使用农药是用于防治农、林、牧以及环境卫生的病、虫、草、鼠等灾害的化学药剂的总称。
农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误食,就会造成药害、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
为了更好地使用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下面对农药的基本知识及常用农药作一些介绍。
一、农药分类农药种类很多,为便于识别和使用,常根据原料来源、用途、作用方式等进行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
防治害虫的药剂,如乐果、敌敌畏、万灵。
这类药剂只能用来杀虫,不能用来防病。
2、杀螨剂。
用来防治螨类的药剂,如克螨特、双甲脒等。
3、杀菌剂。
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瑞毒霉、百菌清、代森锌、粉锈宁等。
4、杀线虫剂。
用来防治线虫的药剂,如铁灭克、克线磷等。
5、杀鼠剂。
用来防治鼠害的药剂。
6、除草剂。
用来除草的药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来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药剂。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虫剂(杀螨剂)分为下列几类:1、胃毒剂。
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杀鼠剂等。
2、触杀剂。
通过接触表皮或渗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除虫菊等。
3、熏蒸剂。
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敌畏、溴甲烷等。
4、内吸杀虫剂。
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害虫在取食植物组织或汁液时,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乐果等。
5、特异性杀虫剂。
对害虫有特殊的作用,但无毒,如拒食剂、不育剂、驱避剂等。
同样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菌剂分为下列几类:1、保护剂。
在植物感病前,喷布覆盖于植物表面,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危害的药剂。
如波尔多液等。
这类药剂应在发病前施用,发病后病源物已侵入植物组织内部,再施药就无效。
2、治疗剂。
在植物感病后,施用药剂能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但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消除病症的药剂。
农药使用知识汇总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它对保障农作物的生长、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涉及到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农药使用知识进行汇总,以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一、农药的分类及特点农药按照其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五大类。
1.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的农药。
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
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2.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农药。
根据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等。
常见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
3.除草剂:用于防治杂草的农药。
根据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百草枯、2,4-D等。
4.杀鼠剂:用于防治鼠害的农药。
根据杀鼠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急性杀鼠剂和慢性杀鼠剂。
常见的杀鼠剂有敌鼠钠、溴鼠灵、磷化锌等。
5.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农药。
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可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等。
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萘乙酸、矮壮素、多效唑等。
二、农药使用原则农药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农业生产中,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2.选择合适农药:根据防治对象、作物种类、生育期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农药。
3.适时用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以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4.严格用药剂量: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5.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以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6.安全用药: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人身和环境安全。
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一.农药的分类农药通常是指用于防治农林作物及其产品上有害生物和能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以及能使这些药剂效力增加的辅助剂、增效剂等。
从结构上可分成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前者指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如铜制剂、砷制剂、氟制剂等);后者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沙蚕毒素类和特异性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的农药以及矿物油乳剂、植物性农药(鱼藤酮、印楝素等)和微生物农药(如青虫菌、白僵菌及BT、阿维菌素等代谢物)。
按照防治对象则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事实上,许多药剂,其防治对象往往不止一种,如灭扫利、水胺硫磷、爱福丁、单甲脒等既可以用来防虫,也可以用来防治螨类;机油乳剂和柴油乳剂等对螨类、蚧类和粉虱类均有较好的效果;石硫合剂虽属杀菌剂,但却常用来防治螨类(特别是冬季清园时),而且对介壳虫的若虫有兼治作用;2,4-D为一种除草剂,但在柑桔上常用于保花保果防腐保鲜等。
也有些药剂的防治对象特别专一,如抗蚜威只能用来防治蚜虫,对其它害虫、害螨没有防效;尼索朗只能杀死叶螨的卵和幼螨,对成螨却完全无效。
二.农药的作用方式农药杀死或抑制农田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途径,称之为农药的作用方式。
杀虫剂中最常用的作用方式有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拒食、忌避和抑制生长等几种。
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接触昆虫表皮并渗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这是目前使用的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方式,可杀死各种口器的害虫和害螨;胃毒作用—药剂通过害虫口器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一般只能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内吸作用—药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和储存,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或组织后而被杀死;熏蒸作用—利用药剂挥发所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拒食作用—害虫接触或取食施用农药的作物后,破坏了消化道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拒食食料,逐渐萎缩饿死。
忌避作用—药剂本身无毒杀害虫作用,但所具有的特殊气味使害虫忌避,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
抑制生长作用—主要指昆虫生长调节剂,它通过昆虫体壁或消化系统进入虫体,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阻止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将其杀死,这类药剂防治对象专一,对有益生物安全,如优乐得、灭幼脲、抑太保等。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杀虫杀螨剂同时具有触杀、胃毒、熏蒸或内吸作用,可根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最合适的药剂。
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和治疗剂两类。
保护剂是指在病原微生物未侵入植物组织之前施用,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多属此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和退菌特等;治疗剂是指那些既有保护作用又有一定治疗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铵等。
不过无论是哪种杀菌剂,都应在作物发病初期或表现病状前使用,才会发挥相应的效果。
除草剂从防除对象看可分为灭生性(广谱性)和选择性两类,前者如草甘磷、百草枯和克无踪等,后者如西马津、2,4-D等。
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可防除所有杂草,对花卉有药害;选择性除草剂只能防除一定种类的杂草,如2,4-D只对双子叶(阔叶)杂草有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防除对象,避免产生药害。
从作用方式看除草剂可分为内吸和触杀两类,前者如草甘磷和2,4-D等,药效表现一般较慢,后者如百草枯等,药效表现一般较快。
三.农药剂型工厂生产出来的农药一般为原药,绝大多数不溶于水,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制成易于使用的各种形态,叫剂型。
目前使用最多的农药剂型是乳油(也称乳剂),其次为水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颗粒剂等。
乳油为油状液体,可根据防治对象用于加水稀释喷雾,也可用于拌种、涂干和作毒饵等;可湿性粉剂多用于兑水后喷雾,也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和作毒饵等,但不能用于喷粉,否则会因其分散性差而大大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粉剂则因其在水中的悬浮性和湿润性差,加水喷雾药效很差,一般用于喷粉、拌种、作毒饵等;颗粒剂一般是直接施用,不能加水浸泡后喷雾。
四.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1.药剂因素药剂影响药效的原因主要是药剂本身限定的防治对象、药剂质量和使用浓度等。
每种药剂的防治对象都是有限的,只能对某些害物甚至害物的某一生育阶段有效,如果不根据防治对象和不同生育期选择最合适的药剂,药效就会受影响;药剂质量,乳油或水剂要求无沉淀、无分层现象,乳油呈透明油状液体,可湿性粉剂要求其%的粉料通过200号筛目,无受潮和结块现象,贮藏不要过长。
药剂浓度过高不仅浪费药剂,还可能产生药害,浓度过低则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害虫和病菌也易产生抗药性。
2.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和降雨,其次是日照、湿度和风。
有些药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双甲脒、单甲脒、克螨特和托尔克等;有些药剂受温度影响较小,如速螨酮、霸螨灵等;有些药剂在气温较低时提高使用浓度可提高防治效果,如石硫合剂、机油乳剂等;还有一些微生物杀虫剂在气温过低或过高时效果均不好。
3.生物生育阶段对药效的影响害虫的抗药力一般是随虫体(虫龄)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在其幼龄期防治效果较好,尤其是蚧壳虫和粉虱等害虫,其体表附着的介壳或蜡粉会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多、增厚,抗药力也随之增强,因此必须抓住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
另外,蛹和卵的抗药力一般比活动虫体要强,休眠状态的虫体和病菌抗药力也较强,不少除草剂的效果也与杂草的生长阶段关系密切。
4.喷雾质量对药效的影响喷雾是花卉上最常用的施药方法,要求其雾滴直径小,密度高,这样药液才能较好覆盖靶标,多数喷雾器都是以一定压力将药液压到喷孔呈圆锥形喷出,如果喷液孔直径大,射程就远,但雾滴大密度小,不易喷周到,防治效果就差。
由于有相当多的病、虫在叶片背面为害,且目前所用药剂多为触杀和胃毒剂,内吸性药剂较少,病菌或害虫必须接触到药剂才能被杀死,因此喷药时应先喷植株内部和叶背,再喷外围和植株顶部,以免漏喷或重喷。
要勤移喷头,不要使药液下流,以喷湿靶标为度。
5.其它影响因素配药时要先放少量水在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药量后再加足水量,充分搅拌后才喷;可湿性粉剂应先用少量水将药剂调成糊状倒入喷雾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搅拌后再喷,切勿将药粉直接倒入水中或容器内。
配药应使用江河或池塘的清洁水,不用矿物质含量高的泉水或腐殖质含量高的肥水。
配制波尔多液时水温不能高于环境温度,不能用金属容器配制。
石硫合制和波尔多液等应现配(熬)现用,不能久放。
其它药液也应尽量即配即用。
第二部分农药的合理使用一.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农药的种类繁多,其理化性质、作用方式、防治对象、持效期等各不相同。
正确地选择农药,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安全、经济、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为害。
首先,要明确有害生物的种类及生育期,是害虫、害螨还是病害,是单子叶杂草还是双子叶杂草,是初发生还是高峰期;其次要考虑施药时期的物候期及气温、光照、降雨等环境因素;此外,还要了解防治对象对哪些农药已产生了抗药性。
比如在防治红蜘蛛时,冬季清园要选择低温期效果好的药剂,至于药剂对花、嫩叶是否容易引起药害还要考虑,常用的药剂有机油乳剂、柴油乳剂、排螨净、甲氰菊酯、克螨特等;花期不宜用有容易产生药害的克螨特,而应选择有杀卵及杀成、若、幼螨作用的哒螨灵、托尔克之类;单甲脒、双甲脒等在高温、有阳光天气下更易发挥药效,最好不要在阴雨天使用;对红蜘蛛有高抗药性的杀螨剂如尼索朗等则暂停使用。
二.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机果园中病虫草鼠等各种害物每年可发生1至多个世代, 1年中有1个或几个高峰期。
每个世代的不同生育期或不同虫态对农药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时期施药能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延长农药的持效期。
一般来说,农作物病害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一些杀菌剂只有保护作用,而治疗效果较差,病害暴发时往往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多数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对药剂最敏感,而蛹期耐药性最强,应在卵孵盛期施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时,要注意品种及物候期、植株营养水平、落地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
例如乙烯利对荔枝有杀梢促花作用,但使用浓度要根据品种、树体营养水平、气温等因素而定,浓度过高会造成落叶。
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时要选择适宜的防治指标,要利用作物本身的补尝能力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被害,不要求绝对干净。
三.应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保证良好施药质量农药有多种剂型及不同的施药方法,如喷雾、喷粉、熏蒸、毒土、拌种、超低容量喷雾、飞机喷雾等。
用那一种方法较好应根据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育时期、人工费用等来选择。
例如非洲菊根结线虫病等可用颗粒剂、粉剂、乳油进行毒土处理;防治荔枝蝽象、毒蛾、卷叶蛾等荔枝龙眼害虫及保花保果药剂可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板栗透翅蛾可用煤油加药剂“刮皮涂干”。
施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害物的防治效果,不同的防治对象有不同的施药要求。
例如潜叶蛾只需嫩梢期叶面喷雾即能达到良好防效,但防治介壳虫、红蜘蛛等害虫,叶底叶面及树冠的各个部位都要均匀喷药;防治荔枝蒂蛀虫,不仅要喷果,还要喷树冠内膛及地下杂草;毒鼠药剂要根据老鼠的大小及鼠群数量投放选择性的鼠药。
四.合理交替及混用农药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度大,各种害物生育期短、繁殖速度快、世代多,用药次数及总用药量很大。
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某种害物,必然使该害物产生抗药性。
为了延缓害物抗药性的产生,不能连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农药,而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及合理混用。
农药的合理混用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能盲目混用。
五.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防治有害生物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经济、社会及生态综合效益,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还要注意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果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以及防治费用等。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果树有害生物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在果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合理使用农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农药的优化组合是科学用药的基础,只有组合得好才能合理地使用农药,避免盲目用药、滥用农药。
农药的优化组合与害物的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很多工作有待今后深入研究,作者在这里只提出一些见解。
1.加强果园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加强害物抗药性监测,确定适宜的防治指标,这是优化用药的基础工作。
事实证明,把一种有害生物彻底消灭是很难做到的,维持果园多种生物的生态平衡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一见到害虫发生就马上施药,可以允许一定的经济损失。
例如,近年荔枝上发生的海南小爪螨,每年10月份至翌年3、4月份都有发生,但到了雨季就自然下降,因此一般没有必要喷药防治。
此外,果园中适当保留一些杂草对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天敌是有好处的。
2.选择性药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要少用广谱性农药,多用选择性较强的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性农药及生物农药等。
如防治蚜虫时选用辟蚜雾可避免杀伤害螨的天敌;防治螨类时选用尼索朗可保护食蚜瓢虫等天敌;优乐得、灭幼脲等能防治柑桔多种害虫而对天敌较安全;柴油乳剂、机油乳剂可防治螨类及煤烟病,但对天敌的伤害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