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例题-统计整理
- 格式:pptx
- 大小:222.23 KB
- 文档页数:35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名词1、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包括对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整理。
2、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总体内在的特点,将总体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体这组成部分称为“组”。
3、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状况,称为分配数列。
4、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
二、填空1、统计分组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
通过统计分组,既要体现(组内的同质性),又要体现(组间的差异性)。
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划分(现象类型)、研究(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5、分配数列中的(次数)表示标志值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称之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比重,也称为频率。
6、人口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分组,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而工人按年龄、工资水平分组,则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7、在变量分组中,(离散变量)可以进行单项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分组,而(连续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分组。
8、变量数列有(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两种,其中(组距数列)又可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9、从外表形式看,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等构成;从内容看,统计表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10、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可以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11、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基本情况与背景资料)、(成绩和经验)、(问题与原因)、(建议与措施)。
:典型计算题一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36==∑∑ffxx (元)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110%105%116===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
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 计划完成程度%74.94%95%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
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超额完成计划%。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110%51%161=++=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74.94%51%101=--=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6、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期增长5%,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多少 解:103%=105%÷(1+x )x=%即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点评:计划完成程度=103%,实际完成相对数=105%,设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x,则计划任务相对数=1+x,根据基本关系推算出x.7、某煤矿某月计划任务为5400吨,各旬计划任务是均衡安排的,根据资料分析本月生产情况.=104%),但在节奏性方面把握不解:从资料看,尽管超额完成了全期计划(5400好。
一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某一现象全部数据的集合。
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如: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全国工业企业是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单位。
2标志与指标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特征。
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都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或总水平,如人口数,产量,耕地面积。
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在质量,如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等。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人的性别,籍贯等。
(只能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人的年龄,身高,职工工资等。
(用数量表示)关系:1)、指标反映的是总体,标志反映的是单位;2)、表示方法不同(文字还是数字);3)、标志是构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标志的汇总,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如A同学,性别女,女是A的标志,B同学,性别男,男是B的标志……假设一共有5位男同学,3位女同学,男女性别比为5:3,这个5:3就是指标了。
没有前面每个同学的性别标志,就不能通过加总得到后面的5:3.3从统计学而言,理论上,一切认识的对象均可被量化。
而其量化的方法则无外乎四种--定量、定比、定序、定类。
(定距尺度没有绝对零点,比如IQ)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名义尺度,是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的方法。
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
2、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或顺序尺度,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的一种尺度。
3、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或区间尺度,是一种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方法。
4、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或等比尺度,是一种除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有测量不同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方法。
4.变异与变量在一个总体中,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时,称此标志为不变标志。
:典型计算题一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元)点评: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
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94。
74%,超额完成计划5。
26%.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6、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期增长5%,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多少?解:103%=105%÷(1+x)x=1。
9%即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1.9%.点评:计划完成程度=103%,实际完成相对数=105%,设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x,则计划任务相对数=1+x,根据基本关系推算出x。
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x)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x)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x)4.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v)5.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v)6.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x)7.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v)8.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x)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x)10.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v)11.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x)12.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v)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x)14.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v)1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x)16.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x)17.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数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x)18.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v)1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第三章统计整理例 1、某厂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单位:公斤)162 158 158 163 156 157 160 162 168 160164 152 159 159 168 159 154 157 160 159163 160 158 154 156 156 156 169 163 167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出频率。
解: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152158 159154 154 156 156 156 156 157 157 158 158 159 159 159 159 160 160 160 162 162 163 163 163 164 167168 168 169最大数=169,最小数=152,全距=169-152=17n=30, 分为 6 组例 2、某企业 50 个职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113 125 78 115 84 135 97 105 110 130105 85 88 102 101 103 107 118 103 87116 67 106 63 115 85 121 97 117 10794 115 105 145 103 97 120 130 125 127122 88 98 131 112 94 96 115 145 143试根据上述资料,将50 个职工的工资编制成等距数列,列出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解: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63 97 117 118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公斤)152-154155-157158-160161-163164-166 工人数(人)361151比率(频率)(%)10.0020.0036.6016.7067 78 84 85 85 87 88 88 94 94 96 97 97 98 101 102 103 103 103 105 105 105 107 110 112 113 115 115 115 115 116 118 120 121 122 125 125 127 130 130 131 135 143 145 145按工资额分组(元)60-70 70-80 80-90频数216工人数频率( %)4212频数239向上累计频率( %)4618频数504847向下累计频率(%)1009694例 3、有 27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6 4 4 2 2 3 4 5 3 2 4 3试编制分布数列。
统计学整理资料选择题(A)1.某地区抽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并制作成频数表,这属于___资料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D。
半定量资料(B)2.上述调查按血压正常与否整理资料,其中高血压患者200名,血压正常者800名,这属于___资料A.定量资料B。
计数资料C。
等级资料D。
半定量资料(C)3.对变异的事物可采用抽样观察,其主要目的是___A.反映某个体情况B。
反映某样本情况 C.反映某总体情况D。
上述都是(D)4.从4个市级医院外科病史中随机抽样,反映全市外科医护质量,你认为____ A.可以,抽样面广B。
不可以,可能样本大小C。
可以,是随机抽样D.不可以,不能反映研究总体(A)5.概率P=0,则表示______A事件必然不发生B。
某事件必然发生(P=1)C。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P接近0)D。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P接近1)(A)6.要减少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___A.增加观察对象(样本含量)B。
控制个体变异C。
遵循随机化原则抽样D.严格挑选研究对象(B)7.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是____A.M B.x(上划线请标示) C.G D.S(A)8.欲从频数表了解计量资料的分布情况,可通过观察各组的___A.频数B.组中值C.组距D.上,下限(B)9.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___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B)10.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计算___表示其平均水平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全距(C)11.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5,10,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___(小时)A.5B.5.5C.6D.10(A)12.来自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___小的那个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Sx (上划线请标示)B.SC.CVD.t.0.05(v)Sx(上划线请标示)(B)13.下列___公式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95%)(选项请自己填写打不出,谢谢)(C)14.当自由度V→∞时,t0.05值____A.≠1,96B.<1.96C.=1.96D.>1.96(A)15.随着自由度的增加,t值____A.变小B.增大C.不变D.视情况而定(B)16.下列____公式可用于估计95%样本均数分布范围(选项请自己填写打不出,谢谢)(C)17.关于t检验的作用的认识,确切地是检验____A.x(上划线请标示)之间是否存在抽样误差B.u之间是否存在抽样误差C.x(上划线请标示)之间的差别由抽样误差引起的概率大小D.u之间的差别由抽样误差引起的概率大小(B)18.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__A.u1≠u2B.u1=u2C.x1≠x2D.x1=x2(C)19.在t检验中,当t>t0.05(v)时,则结论为___A.P>0.05B.P>=0.05C.P<0.05D.P<=0.05(A) 20.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__A.资料不具备可比性B.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C.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D.样本含量较小(C)21.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___A.10B.20C.9D.18(C) 22.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___A.19B.20C.38D.40(C) 23.将同类高血压病患者若干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传统医疗方法,另一组给予新医疗方法,以各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平均下降值为指标,比较两种医疗方法的效果。
1-1-1下列哪项内容不是医学统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B、健康与疾病统计;C、卫生服务统计;D、生物统计;E、国民经济统计答案:E1-1-2变异是指A、样本个体观察值的差异;B、相同总体个体观察值之间的差异;C、不同总体个体观察值的差异;D、不同总体抽样人数的差别;E、重复抽样样本统计量的差别答案:B1-1-3统计推论的主要内容有A、估计样本量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C、统计量组间差别对比;D、不同总体参数差别对比;E、编制频数分布表答案:B1-2-1抽样的目的是A、计算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通过典型案例推断总体参数;D、研究所有样本的个体特征;E、研究总体中所有个体的特征答案:B1-2-2统计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A、随意抽取的总体中任意个体;B、有意识的选择总体中的典型个体;C、依照研究者要求选取总体中有意义的个体;D、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个体;E、选择总体中容易得到的个体答案:D1-2-3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个体的全部;B、特定研究对象的全体;C、特定研究对象的全部测量值;D、特定研究对象的全体的个体数;E、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参数答案:A1-2-4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答案:E1-2-5参数是指A、随机变量;B、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统计量的个数;E、总体统计指标的个数答案:B1-2-6下列有关抽样误差描述错误的是A、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抽样误差是由个体差异造成的;C、抽样误差可通过增加样本量的方法加以控制;D、抽样误差大小可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估计;E、抽样误差大小用标准差表示答案:E1-2-7抽样误差指的是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值之差;C、样本统计量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D、不同的总体参数值之差;E、相同总体个体测量值之差答案:C1-2-8习惯上,下列属于小概率事件的为A、P=0.09;B、P=0.10;C、P=0.15;D、P=0.03;E、以上都不是答案:D1-2-9下列分类资料属等级资料的是A、季节(春、夏、秋、冬)B、职业(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干部、个体工商户)C、血型(A型、B型、AB型、O型);D、学历(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E、居住地(陕北、关中、陕南答案:D1-2-10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B、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频率近似为概率;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试验中它不可能发生;D、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E、其概率值是概率分布曲线下界值的尾部面积我的答案:E2-1-1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程度,以()指标较好。
将某地区1996—2002年的新增加人口数量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属于()A.相对数动态数列B.平均数动态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2统计调查对象是()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3某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5岁,这是对()的平均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4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平均数的是()A某省人均粮食产量B某省人均粮食消费量C某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D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5在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的组权数较小时,加权算术平均数()A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B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C不受权数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对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6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A与标准差相比计算复杂B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C不符合代数演算方法D计算结果比标准差数值大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7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均值>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均值>众数C众数>中位数>均值D众数>均值> 中位数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8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9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A中位数B均值C四分位数D极差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0假设总体比例为0.55,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比例的标准差为()A0.01B0.05C0.06D0.55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1假设总体比例为0.4,采取重复抽样的方法从此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则样本比例的期望是()A0.3B0.4C0.5D0.45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2估计量的含义是指()A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B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具体数值C总体参数的名称D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3无偏估计是指()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使其误差最小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4置信系数()A准确性B精确性C显著性D可靠性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5设R为列联表的行数,C为列联表的列数,则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时所用统计量X2的自由度为()ARBCCR×CD(R-1)×(C-1)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6方差分析中,依据p值做统计决策时,若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A拒绝原假设B所检验因素对因变量观测值有显著影响C不拒绝原假设D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本题得分:2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所在章:统计学知识点:统计学答案解析:17一名工程师提出三种不同的产品装配方法。
杭州商学院2006/2007学年第1学期考试试卷(A)课程名称:统计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统计标志分可为数量标志和标志两种。
2、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选取的。
3、为了消除异距数列中组距不同对各组次数的影响,需要计算。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
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6、优良估计量的三个标准是无偏性、有效性和。
7、完全线性相关的相关系数等于________。
8、某市1990年末人口为120万人, 2000年末达到153万人,则按水平法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量为万人。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2、总体参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4、计算单利利率的平均值时,最适宜采用几何平均数。
5、在单项数列中,组数=全距÷组距。
6、重复抽样的误差要比不重复抽样的误差小些。
7、如果时间数列的资料是按年排列的,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8、样本指标也称为样本统计量,它是随机变量。
9、相关系数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10、平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给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个体是()。
A. 100名学生B. 每一名学生C. 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总产值B. 合格率C. 总成本D. 人口数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 企业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农村耕畜调查D. 住户收支调查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B. 按数量标志分组C. 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给体系D. 分组形式的选择5、样本统计量是()。
统计学试题题目一某班级中有40名男生和30名女生。
下列问题请你用统计学的方法回答:1.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2.男生和女生的总数之和是多少?解答:1.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可以通过计算男生数和女生数的比值来得到。
男生数为40,女生数为30,所以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40:30,可以简化为4:3。
2.男生和女生的总数之和可以通过将男生数和女生数相加来得到。
男生数为40,女生数为30,所以男生和女生的总数之和为40+30=70。
题目二某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语文考试,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学生姓名成绩张三80李四85王五90赵六75小明95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2.这些学生中成绩最高和成绩最低的学生分别是谁?3.这些学生中有多少人的成绩高于90分?解答:1.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可以通过将所有学生的成绩相加,然后除以学生人数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人数为5,成绩之和为80+85+90+75+95=425,所以平均成绩为425/5=85。
2.这些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是小明,成绩为95。
成绩最低的学生是赵六,成绩为75。
3.这些学生中有1人的成绩高于90分,即小明。
题目三某公司的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月份销售额(万元)1月502月603月704月805月90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的总销售额是多少?2.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是多少?3.这个公司销售额最高和销售额最低的月份分别是哪个月份?解答:1.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的总销售额可以通过将每个月的销售额相加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总销售额为50+60+70+80+90=350万元。
2.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可以通过将总销售额除以月份数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总销售额为350万元,月份数为5,所以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为350/5=70万元。
3.这个公司销售额最高的月份是5月,销售额为90万元。
销售额最低的月份是1月,销售额为50万元。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3.统计模型中除了用数学方程表示现象的基本关系式外,还应具有(社会经济变量)与(模型参数)两项要素。
6.统计指标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而且具有(可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6.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7.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21.统计调查中,两种不同的调查时态是(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
27.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2.统计整理实现了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3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两种。
3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两种。
36.统计分布主要包括(统计分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要素。
41.统计表中宾词配置可有(平行配置)和(层叠配置)两种。
83.统计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两类。
13.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4.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4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6个,即指标名称、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范围、空间范围。
6.职工的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工龄是数量标志。
7.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工人数是属于离散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连续变量。
8.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9.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品质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数量标志。
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2.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二、判断题1.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
( T )2.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这是统计指标。
( F )3.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
( F )4.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T )5.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 F )6.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
( T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
(T )8.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都是可变标志。
( F )9.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85分”是变量值。
( F )10.某企业职工的姓名、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
( F )1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F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 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 工人按年龄分组C. 工人按工种分组D. 工人按民族分组6、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A、正比B、反比C、无比例关系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7、某地区商业企业按所有制形式分组,然后在各种所有制形式中再按销售额多少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A. 按数量标志分组B. 简单分组C. 复合分组D. 平行分组体系8、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次数分布的类型是( B )A. 钟形分布B. U形分布C. J形分布D. 洛伦茨分布9、变量数列中的各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的总和应该( D )A. 大于100%B. 小于100%C. 不等于100%D.等于100%10、等距分组适合于( B )A、一切变量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11、单项数列中,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是80,这表示总体中( C )A. 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B. 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C. 等于和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D. 高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12、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要求( B)A、不重叠B、重叠C、不等D、重叠或不重叠13、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