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 静力学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228.59 KB
- 文档页数:16
机械基础知识大全机械基础知识大全机械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力学原理以设计、制造和维护机械系统的学科。
它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许多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旨在介绍机械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几何形状的学科。
它涉及到描述和分析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
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运动学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设计和分析机械系统中的运动部件。
2.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到计算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以及计算各个受力分量的大小和方向。
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原理,以确保机械系统的结构和部件能够承受外部加载而保持平衡。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原因和受力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到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参数。
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设计和分析机械系统中的动力传递和运动控制。
4.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失效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分析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和疲劳寿命等参数。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设计结构以满足设计要求。
5.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力学行为和流动特性的学科。
它涉及到分析流体的压力、速度、流量和阻力等参数。
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设计和分析机械系统中涉及流体传动的部件和系统。
6.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分析热力系统的能量平衡、热力循环和热效率等参数。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设计和分析热力系统中的热能转换和能量传递。
7. 控制工程控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控制理论以实现自动化和精确控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设计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稳定性等参数。
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设计和分析机械系统中的自动化和控制部件。
机械设计基础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中,静力学和动力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析方法。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
一、静力学分析静力学是机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它主要研究物体受力平衡时的力学性质。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静力学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受力平衡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分析物体是否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
2. 受力图:受力图是通过画出物体上所有受力的向量图形来分析受力平衡状态。
通过受力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物体上的所有力以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
3. 平衡条件:物体在受力平衡时,满足合力和合力矩为零的条件。
通过使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物体上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动力学分析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质的学科。
与静力学不同,动力学分析需要考虑物体受到的外力以及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等因素。
在机械设计中,动力学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表达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
2. 运动学分析:在动力学分析中,我们需要分析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通过使用运动学方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的速度和位移。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分析碰撞等情况下物体的动量变化。
结论静力学和动力学是机械设计基础中重要的分析方法。
在静力学分析中,我们通过牛顿定律和平衡条件来分析物体在受力平衡时的力学性质。
机械基础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机械基础知识是指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它们对于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备的。
本文将对机械基础知识进行要点归纳总结,包括力学、材料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定律,给出了力与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对于任何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拆分成若干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常用于力的分析和计算中。
3. 力矩: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转动影响的物理量,它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力矩的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4. 质心与惯性矩:质心是指物体所有质点的矢量和除以总质量所得到的位置矢量。
惯性矩是描述物体对于转动的惯性特性,与质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二、材料学1. 材料分类:常见的材料分类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非金属材料多用于绝缘和耐腐蚀等领域,复合材料融合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优点。
2. 弹性与塑性: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大小的性质,塑性则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可以永久变形的性质。
3. 热胀冷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对机械设计和结构的稳定性有影响,需要予以考虑。
4. 硬度与强度: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刮擦和压入的能力,强度则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硬度和强度是衡量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的特性由材料的导热系数决定。
3.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尺寸的变化,称为热膨胀。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力的平衡与结构的稳定在机械设计领域中,静力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两个方面来探讨机械设计基础中的静力学分析。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机械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基础。
力的平衡包括两个方面: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在机械设计中,合理的力的合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处理力的平衡问题。
通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合成,可以得到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对于我们研究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非常重要。
同时,力的分解也是力的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此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力进行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力的平衡分析。
通过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二、结构的稳定结构的稳定性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我们必须确保结构能够经受住各种力的作用而不发生失稳,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平衡和刚度。
平衡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发生倾覆或倒塌。
而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形状,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通过力的分析和结构的刚度分析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力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结构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尺寸,以确保结构能够承受所受力的作用。
结构的刚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结构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在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总结起来,静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基础中具有重要意义。
力的平衡和结构的稳定是机械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
通过力的平衡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力的平衡问题;通过结构的稳定分析,我们可以确保机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静力学分析的方法和原理,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
第一章静力学
直距离)。
3、力矩的计算
试计算各图中力F
对于点O 之矩。
|
[演示] 试题
[引导学生] 求力矩
[学生演示]上黑板展示计算结果 。
[讲授与评价]规范书写 [看] 看不同的效果
第二课时
—
(二)合力矩定理
1、概念 定理: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其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平面力系内为代数和)上面第(g )题 可先将力F 分解为
Y X F F 和,再求分力对O 点之矩,简单些。
)
()()(y O x O O F M F M F M +=
[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第(g )题的力臂计算有点难,有没有一种更好方法来求呢? [讲解]合力矩定理 #
[演示]求解过程
2、应用举例
[演示] 试题
[引导学生] 求力矩
[学生演示]上黑板展示计算结果 [讲授与评价]规范书写
(三)力矩平衡 ~
1、概念
若物体平衡了,也即没有转动效应,即
0)(=∑F M
O。
也即:0......)()()()(321=+++=∑F M F M F M F M O O O O [讲解]推导过程 [演示]公式
2、应用举例:如图已知称砣B 重为10N ,试求A 重。
[讲解并演示]
*
(四)力矩的性质
1、当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或力大小为零,力矩为零
2、两平衡力对任意一点之矩恒等于零。
[讲解并演示] ;
三、课堂小结
1、力矩的概念
2、力臂的概念
3、合力矩定理
4、力矩平衡的应用
[讲解]课堂内容小结
.
四、作业
达标练习一张
五、教学反思。
教师授课教案2018 /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讲授新课: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第一节力的概念与性质一、力的基本知识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注意: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不能脱离实际物体而存在。
如运动员踢足球,足球瞬时产生局部变形,并向前快速滚动,都是运动员作用力的结果。
2. 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力的大小指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单位是N(牛)或kN(千牛)。
(2)力的方向指作用力的指向和方位。
(3)力的作用点指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
注意:力是一个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矢量。
如图1-2所示,力的大小不同,作用位置不同,作用的方向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力的矢量表示注意:在力学中有两类量:标量和矢量。
标量只考虑力的大小,如质量、长度等;矢量既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和又有作用的方向。
通常力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矢量用在图示中黑体字F表示,如图1-3所示。
二、力的基本性质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另一个物体对此物体必有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注意:一切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2.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某刚体上的两个力,使该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与充分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简称二力等值、反向、共线,如图1-4所示。
用矢量表示为:F1=-F2利用二力平衡公理可以得出一个推论: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上的任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称为力的可传递原理。
如图1-5a所示。
合力用公式表示为F R=F1+ F2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所示。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基础知识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力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理解和应用力学原理,对于设计出安全可靠、高效的机械结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一、静力学基础知识静力学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关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静力学概念:1. 力的平衡条件:对于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力的合力与力的合力矩均为零。
合力是各个力合成的结果,合力矩是各个力对某一点产生的力矩的矢量和。
2. 受力分析: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有自由体图法和切线力图法。
3. 支承条件:在机械设计中,合理的支承条件对于确保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支承形式包括固定支承、铰支承和滑动支承等。
二、动力学基础知识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关系和运动规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动力学概念:1.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若无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公式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施加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常见的动力学方程有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方程、速度-时间关系方程和加速度-时间关系方程等。
3. 惯性力:惯性力是由于参考系选择不当而出现的形式力。
在非惯性系中,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受到惯性力的补偿,以保持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力学基础知识在机械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理解和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原理,能够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机械结构。
因此,熟练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是机械设计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机械设计水平,为实现工程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械基础必学知识点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学科。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受力状态、力的平衡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等基本概念。
2.静力学和动力学: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问题,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静力学和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3.静力学中的力矩和力矩平衡: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能力。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力矩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力矩平衡的条件。
4.工程材料力学性质: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以便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5.刚体力学:刚体力学研究刚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刚体的概念,刚体的平衡条件以及与刚体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6.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液体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受力和运动规律,以便设计和分析液压系统、液压机械等。
7.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研究物质的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力学系统、热平衡、热力学过程等。
8.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流体在管道、泵站、水轮机等工程设备中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流体的性质、流体运动的方程和常用流体力学实验方法。
9.振动学:振动学研究物体在周期性力的作用下的振动规律。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的分类、振动的表征参数以及振动的控制方法。
10.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研究如何使系统按照既定要求运行。
机械工程师需要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
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一、介绍机械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如何设计、制造和运用各种机械设备的工程学科。
本文将介绍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材料学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力学1.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学学科。
它涉及到力的平衡、杠杆原理、力的分解和合成等内容。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施加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的力学学科。
它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等内容。
三、热学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物理学分支。
它涉及热力学定律、热功和热量的关系等。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质内部的传递过程。
它与材料的导热性能有关,涉及到导热方程和热传导系数等。
四、材料学1. 材料结构材料结构包括晶体结构和非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涉及晶格参数、晶系和晶格缺陷等内容。
非晶体结构包括胶体和非晶态材料。
2.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它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等。
五、流体力学1.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是研究静止流体的力学学科。
它涉及压力、密度和浮力等内容。
流体静力学常用于设计和分析水压系统。
2. 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学科。
它涉及速度、流量和雷诺数等内容。
流体动力学常用于设计和分析管道系统和空气动力学问题。
六、结论以上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
力学、热学、材料学和流体力学是机械工程师必须熟悉的基础学科。
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机械工程师更好地进行设计、制造和运用机械设备。
在实践中,机械工程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问题应用这些基础知识。
机械基础知识点归纳 ( 1 )一、静力学1、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2、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3、力的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线。
6、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7、力的合成:将几个力代换成一个力。
8、力的分解:将合力代换成几个分力。
9、力的性质:( 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二力平衡。
( 2 ) 力的可传递性: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作用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 3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做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事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0、力矩:度量力使物体绕点转动的效应。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力矩为正。
力使物体绕矩心顺时针转动→力矩为负。
10、力矩的性质:( 1 ) 将力矩沿其作用线移动时,不会改变它对某点之矩。
( 2 ) 力 F 等于零或者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为零。
( 3 )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11、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12、平面力偶: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力所组成的力系。
13、力偶只能使物体转动,所以力偶不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
14、力偶矩:衡量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效应。
逆时针→正,顺时针→负。
机械设计基础静力学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基础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或平衡状态下的力和力学性质的科学。
它是机械工程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机械设计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的指导。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静力学的基本原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平衡条件在机械设计中,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需满足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两个方面。
1.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等于零。
即ΣF = 0,其中Σ为合力的数学符号,F为受力。
2. 力矩的平衡力矩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外力产生的力矩总和等于零。
即ΣM = 0,其中Σ为合力矩的数学符号,M为力矩。
通过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的条件,可以解决许多实际工程问题,例如梁的受力分析、简支梁的最大承载能力计算等。
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可以了解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1. 内力和外力在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物体内部的力和物体外部的力。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外力是物体受到的外界施加的力。
2. 剪力和弯矩在物体的受力分析中,常常涉及到剪力和弯矩。
剪力是指沿剪切面作用的内力,弯矩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扭矩。
通过对受力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各部分的受力情况,为后续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三、静力学原理的应用在机械设计中,静力学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1. 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通过静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进行受力分析,并对机械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根据受力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机械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 基本力学元件的设计在机械设计中,有许多基本力学元件,如螺栓、销轴、弹簧等。
通过静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对这些元件进行力学性能的分析和设计,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
3. 结构的静强度计算静强度是指结构在静止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或内力。
通过静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进行结构的静强度计算,以确定结构能否承受设计负荷,并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工程力学基础。
1. 静力学基本概念。
- 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外效应)或使物体发生变形(内效应)。
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这是静力学研究的理想化模型。
-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如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静力学公理。
-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且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3.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
常见约束类型有柔索约束(只能承受拉力,约束反力沿柔索背离被约束物体)、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约束物体)、铰链约束(分为固定铰链和活动铰链,固定铰链约束反力方向一般未知,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活动铰链约束反力垂直于支承面)等。
- 受力图:将研究对象从与其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画出它所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的简图。
4.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方法有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和解析法(根据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合力)。
平衡条件为∑ F_x=0和∑ F_y=0。
- 平面力偶系: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
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力偶矩M = Fd(F为力偶中的力,d为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一个合力偶,平衡条件为∑ M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