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之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
- 格式:doc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6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班级机械1301姓名黄佳清学号0801130117中南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姓名:黄佳清班级:机械1301 学号:0801130117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18 日指导教师:成绩:1. 实验目的(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
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图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样组容量m通常取4或5件。
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对于第i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mjijixmx11式中——第i个样组的平均值;——第i个样组的标准差;——第i个样组第j个零件的测量值;——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第i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3)计算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4)绘制图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一、实验目的本次机构组合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我们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同时,通过动手实践,训练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 实验台:JKZB-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包含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 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 辅助工具: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分组讨论:每2~3人一组,讨论并确定机构运动设计方案。
2. 设计绘制: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机构装配图。
3. 实物组装:根据装配图,在实验台上进行机构组装。
4. 运动分析:观察并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记录数据。
5. 调整优化: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调整优化。
6. 实验报告:完成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组装了一个由齿轮、齿条、槽轮、凸轮等组成的复杂机构。
(2)通过调整,实现了机构的预定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
(3)记录了机构的运动数据,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 分析:(1)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运动特性。
(2)掌握了机构创新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了解了不同类型机构的特点和应用,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奠定了基础。
五、实验心得体会1. 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既定的设计方案,还要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机构,提高其性能。
这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本次实验需要团队合作完成,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实验总结本次机构组合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加深了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指导书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保证加工精度,工件必须正确安装在机床上,用于安装工件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
夹具通常可分类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以及随行夹具。
组合夹具是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组装成的专用夹具,它在使用时具有专用夹具的优点,当产品变换时又可重新组装成新的夹具。
因此它不仅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单件小批生产,也适用于较大批量的生产。
本次实验内容为工件定位、夹紧方案的设计和中型槽系组合夹具的设计与组装。
一. 实验目的1. 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2. 深入理解六点定位原理、过定位、欠定位、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设计基准等基本概念;3. 了解组合夹具的主要特点以及槽系组合夹具各种元件及其功用;4. 了解组合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基本组装知识;5. 学会根据一个零件的工序工艺要求,设计并组装该工序加工需要的合理的组合夹具;6. 学会检查、调整组合夹具中的定位尺寸;二. 实验装置及工具1. 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元件;2. 零件图;3. 工件毛坯若干件;4. 组装夹具需用的工、量具等;三. 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简介夹具具有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扩大机床工艺范围的作用。
采用 6 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可以限制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六点定位原理)。
组合夹具分为槽系和孔系两个系列,孔系组合夹具是在槽系之后发展的柔性夹具,由于其便于计算机编程,所以特别适合于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和柔性生产线上作为工装或随行夹具。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槽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键和槽来定位,而孔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定位销和精密孔来定位。
槽系组合夹具元件按其主要的结构要素设计了三个型别:大(D )、中(Z )、小(X )。
槽系组合夹具具有元件品种规格多,组装灵活性大的特点,但其本身刚度低,需要考虑刚度问题,适合普通钻床、车床、铣床使用。
实验二组合夹具认识与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组合夹具的标准元件和组合件的结构。
2、了解组合夹具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3、加深对六点定位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4、初步掌握组合夹具的使用原则,设计原理、以及简单的装配技术。
二、实验设备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认真阅读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工件定位、夹紧的概念,初步了解组合夹具的各种元件及用途。
2、通过组合夹具的组装实验,初步了解机床与组合夹具之间的相互联系,初步掌握组合夹具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
3、实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4、实验过程中严禁戏耍打闹,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完成。
四、实验步骤1. 了解组合夹具各个零件的功能和作用;2. 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计算机装配图(见附图);3. 了解各个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及结构图;4. 按照计算机装配图进行装配。
五、实验内容本实验以加工工艺比较典型的连杆零件为内容,进行组合夹具的组装实验。
三道连杆加工工序及要求如下:1·铣连杆体结合面技术要求:1. 铣连杆体结合面至小头孔中心距离为148.49 ; 30.02. 定位基面:连杆端面,小头孔Φ38.8 ±0.02 , 工艺凸台3. 机床:立式铣床。
连杆体加工工序图如图1 所示。
2·钻连杆体连接定为孔技术要求:1. 钻连杆体连接定为孔2—Φ15.5 ,保证两孔中心距为90±0.1 。
2. 定位基面:连杆端面,小头孔,Φ38.8±0.02 。
3. 机床:立式钻床。
3·精镗大头孔技术要求:1. 精镗大头孔至Φ70 ,保证大小孔中心距为210±0.05 。
016.02. 定位基面:连杆大头端面,小头孔Φ39 ,工艺凸台。
027.03. 机床:卧式镗床。
六、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定位销支撑板压板挡板工件总结组合夹具与专用夹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专用夹具是为零件的某一道工序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能有效地降低工作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背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夹具是保证工件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
夹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生产成本。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三、实验原理夹具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件定位:确保工件在夹具中正确、稳定地定位。
2. 夹紧机构: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
3. 导向机构:引导刀具与工件正确接触,保证加工精度。
4. 安全防护:防止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工件选择:选择合适的工件进行夹具设计实验,如平板、轴类、套筒等。
2. 分析工件结构:分析工件的结构特点、加工要求以及加工位置。
3. 确定夹具类型:根据工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夹具类型,如固定式夹具、移动式夹具等。
4. 设计夹具结构:- 定位元件设计:设计定位元件,如定位销、定位孔等,确保工件在夹具中正确定位。
- 夹紧机构设计:设计夹紧机构,如夹紧螺栓、夹紧块等,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
- 导向机构设计:设计导向机构,如导向套、导向销等,引导刀具与工件正确接触。
- 安全防护设计:设计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栏等,防止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5. 绘制夹具装配图:根据设计要求,绘制夹具装配图,标注尺寸、公差等信息。
6. 制作夹具模型:根据夹具装配图,制作夹具模型,验证夹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 实验验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夹具进行实验,验证夹具的定位精度、夹紧强度、导向性能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定位精度:夹具的定位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工件在夹具中能够稳定、准确地进行加工。
2. 夹紧强度:夹具的夹紧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组合夹具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组合夹具的拆装方法与技巧。
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熟悉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夹具使用。
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组合夹具一套2. 工具:扳手、螺丝刀、锤子等3. 工作台、垫铁、量具等三、实验原理组合夹具是一种由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元件组成的夹具,其特点在于可快速拆装、便于重复使用。
通过组合不同元件,可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加工需求。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与了解首先,观察组合夹具的组成元件,了解各元件的名称、形状、尺寸和功能。
然后,熟悉组合夹具的整体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
2. 拆装组合夹具(1)拆卸步骤:1)根据夹具的组装图,确定拆卸顺序。
2)使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元件。
3)注意拆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元件。
(2)组装步骤:1)根据组装图,确定组装顺序。
2)使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按照组装顺序依次组装元件。
3)注意组装过程中要确保各元件连接牢固,避免松动。
3. 调整与测试组装完成后,对组合夹具进行以下调整与测试:(1)检查夹具的定位精度,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准确定位。
(2)检查夹具的夹紧力,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牢固夹持。
(3)检查夹具的稳定性,确保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
4.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组合夹具的拆装方法与技巧,了解了各元件的功能,熟悉了组合夹具的工作原理。
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拆装了组合夹具,并进行了调整与测试,满足了实验要求。
2. 实验分析(1)在拆装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事项:1)轻拿轻放,避免损坏元件。
2)按照拆卸顺序进行拆卸,避免遗漏元件。
3)按照组装顺序进行组装,确保各元件连接牢固。
(2)在调整与测试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事项:1)检查夹具的定位精度,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准确定位。
2)检查夹具的夹紧力,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牢固夹持。
组合夹具组装实验报告组合夹具组装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制造业中,夹具是一种用于固定和定位工件的装置。
组合夹具是一种多功能夹具,它可以用于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工件组装。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合夹具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实际组装操作,探索夹具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夹具的作用和原理;2. 学习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3. 掌握组合夹具的使用技巧;4. 分析夹具在组装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组合夹具零件:底座、固定夹具、定位夹具等;2. 工件:模拟的机械零件。
四、实验方法1. 设计夹具: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适的夹具零件;2. 制造夹具:使用加工设备和工具,制造夹具的各个零件;3. 组装夹具:将夹具的各个零件组装在一起,确保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 组装工件:将模拟的机械零件放置在夹具中,进行组装操作;5. 分析结果:观察组装过程中的效果,分析夹具的优缺点。
五、实验过程1. 设计夹具:根据模拟的机械零件形状和尺寸,设计了一个包含底座、固定夹具和定位夹具的组合夹具。
底座用于支撑和固定夹具,固定夹具用于固定工件,定位夹具用于定位工件的位置。
2. 制造夹具:使用铣床、钻床等加工设备,根据设计图纸制造了夹具的各个零件。
底座和固定夹具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定位夹具采用钢材料制造。
通过加工和装配,确保夹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3. 组装夹具:将底座、固定夹具和定位夹具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
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各个零件,确保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组装工件:将模拟的机械零件放置在夹具中,按照组装顺序进行操作。
通过夹具的固定和定位功能,工件可以在正确的位置进行组装,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分析结果:观察组装过程中的效果,发现夹具的固定和定位功能确实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夹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且对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工件,需要设计和制造不同的夹具。
六、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夹具的作用和原理,并学习了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目录第一章产品概述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2第二章箱体的工艺分析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42.1图纸的错误及修改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42.2图纸的技术要求分析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4第三章生产纲领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5 第四章材料的选择和毛坯的制造方法的选择及毛坯图²² 54.1 材料选择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5 4.2 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6 4.3 毛坯图的绘制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7 第五章定位基面的选择及分析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75.1粗精基准的选择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85.2 各加工面基准表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9 第六章加工工作量及加工手段组合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10第七章大致工艺过程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12 第八章夹具设计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16 第九章重要工序卡片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23 参考文献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24实习心得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24附件第一章产品概述箱体是减速器(如图1-1)中所有零件的基座,是支撑和固定轴系部件、保证传动零件的正确相对位置并承受作用在减速器上载荷的重要零件,在整个减速器总成中的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它把各个零件连接起来,支撑传动轴,保证各传动机构的正确安装。
实习报告:组合夹具设计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组合夹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掌握组合夹具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2月24日至2023年3月10日三、实习地点XX公司车间四、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组合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首先,我对组合夹具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学习,了解了组合夹具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然后,我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进行了夹具的详细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运用了CAD软件进行夹具的建模和图纸绘制。
接着,我参与了夹具的制造过程,包括加工、装配和调试等环节。
最后,我对夹具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评估,提出了改进意见。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组合夹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组合夹具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我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CAD软件进行夹具的建模和图纸绘制。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复习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1. 增加实习机会:学校可以与更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
2. 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优化实习内容:学校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习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4. 强化实习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姓名: * * * 班级:机械13**班学号: 080113****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 29 日指导教师:何老师成绩:1. 实验目的(1)掌握组合夹具的特点和设计装配方法,具有按加工要求组装组合夹具并进行检测的能力。
(2)了解组合夹具的元件种类、结构与功用。
(3)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及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4)理解夹具各部分连接方法,了解夹具与机床连接及加工前的对刀方法。
(5)掌握定位方法,调整定位尺寸、消除形位误差、夹紧力的分析等。
(6)熟悉铣、钻、镗等机床夹具的特点。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一)实验内容:根据工件工序要求及结构特点,自行设计夹具总装方案,并进行装配及调整,以巩固机制工艺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组合夹具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加工中工件的装夹问题。
(二)原理分析:组合夹具元件及其作用组合夹具按组装对元件间连接基面的形状不同,可分为槽系和孔系两大系统。
为了适应不同产品加工零件尺寸大小的需要,组合夹具按其尺寸大小又分为大、中、小型三个系列,见下表。
各系列中,其元件用途又可分为八大类。
在每一类元件中又分很多结构类型、品种及规格,以供组装不同夹具时搭配选用。
为了掌握组合夹具的组装技术,必须熟悉各类元件的结构特点、尺寸规格及使用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各类元件,迅速组装出所适用的夹具来。
现以中型系列为例,介绍八大类元件的主要结构形式和基本用途。
1.基础件它是组合夹具中最大的元件,包括各种规格尺寸的方形、矩形、圆形基础板和基础角铁等。
基础件通常作为组合夹具的基体,通过它将其他各种元件或合件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夹具,图1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图1 基础件图2 支承件2.支承件支承件是组合夹具的骨架元件。
支承件通常在组合夹具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把上面的其他元件通过支承件与其下面的基础件连成一体,一般各种夹具结构中都少不了它。
支承件有时可作定位元件使用,当组装小夹具时,也可作为基础件。
组合夹具实验报告组合夹具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究组合夹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设计和制作不同类型的组合夹具,并对其性能和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以验证其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夹具具有灵活性、可重复性和高效性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加工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引言:组合夹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装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生产加工过程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工件,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位置和姿态,以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传统的夹具通常是专用的,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加工任务,而组合夹具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件和加工需求。
实验设计与方法: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和制作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组合夹具,分别用于钻孔和铣削加工。
钻孔夹具由底座、夹紧装置和定位装置组成,通过调整夹紧装置和定位装置的位置和角度,实现对工件的固定和定位。
铣削夹具由底座、夹紧装置和导向装置组成,通过调整夹紧装置和导向装置的位置和角度,实现对工件的固定和导向。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组合夹具具有以下优点:1. 灵活性:组合夹具的夹紧装置和定位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件形状和尺寸进行调整,使其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
2. 可重复性:组合夹具可以记录和保存夹紧装置和定位装置的位置和角度,以便下次使用时快速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3. 高效性:组合夹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可以快速投入使用,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 经济性:与传统的专用夹具相比,组合夹具的成本更低,且可以应用于多种加工任务,降低了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
实验结论:组合夹具作为一种灵活、可重复、高效和经济的夹具装备,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测试,我们验证了组合夹具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然而,组合夹具的设计和制作需要考虑工件的特点和加工要求,以确保其性能和效果的最优化。
进一步研究:尽管本实验验证了组合夹具的优势,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名:***学号:**********班级:机械1107班指导教师:***中南大学机电学院制造系《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姓名:陈国庆班级:机械1107班学号: 0806110902 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彭华建成绩:1.实验目的(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加工精度,常常通过对生产现场中实际加工出的一批工件进行检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分析,从中寻找误差产生的规律,找出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这就是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
加工误差分析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分布图分析法,另一种为点图分析法。
实验步骤:1.按无心磨床的操作方法,加工一批零件(本实验为100件)。
加工完的零件,擦洗干净,按加工顺序放置好。
2.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3.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
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组合夹具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要求一、零件工艺分析1.零件分析(1)零件类别——套类(长套)(2)特点——对称、外形(圆柱面、有台阶、凸台)通孔有台阶(3)各加工面技术要求024.0055+φ、8122H φ-要求较高。
2.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遵循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拟定工艺路线。
图1零件上径向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为812H φ,因此,通过钻、扩、铰工步逐步提高精度; 径向孔深为140,则钻、扩、铰加工需分两端分别进行; 径向孔轴线应与55φ轴线垂直。
二、装夹方案 1.定位方案根据工序分析,该工件的钻孔工序需完全定位才能保证其要求。
因此,需设计定位方案。
由实验室提供的标准元件中选择的定位元件及约束的自由度情况如图2所示。
2.夹紧方案采用的夹紧方式如图3所示。
图中,螺母的外径小于工件内孔。
当装、卸工件时,只要取下开口垫片,工件就可直接穿过螺母,因此,可实现工件的快速装、卸。
xyz2图3开口垫片螺母螺杆在工序简图中,工件除了加工面外,需用细实线绘制图形。
工序简图应反映其工艺信息,包括:定位基准(用符号表达)、夹紧力(用符号表示力的作用方向、力源、力的作用点)、加工面(用粗实线表达)、工序尺寸及技术要求。
根据定位、夹紧方案,钻孔工序的工序简图如图4所示。
三、夹具装配图在实验报告中,需绘制夹具装配图,其绘图要求如下:1.组合夹具是根据工序要求将标准件拼装而成的,绘制装配图时,需表达夹具的功能结构,若某功能结构是通过叠装(例如:立柱是几块方形基础块的组合)而形成的结构,则绘图时可以简化叠装结构——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且方形基础块上的定位槽、孔等几何要素也可忽略。
2.装配图可以不必严格按比例绘制,但要按夹具装配图的绘图要求表达其结构,且需要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1)尺寸①外轮廓尺寸(总长、总高、总宽)②定位面、加紧机构、导向面等与安装基面间的联系尺寸③配合尺寸(销与孔配合、滑槽配合、钻套与衬套/孔配合等)④安装尺寸(功能件与安装基面间的联系尺寸)(2)技术要求①定位面的形状要求(平面度、圆柱度等)②定位面间的位置要求(平行度、垂直度等)③定位面与导向面间的位置要求(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等)④定位面、导向面与安装基面间的位置要求(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等)。
机床夹具拆装与调整实验实验报告模板.doc 实验目的:1.掌握机床夹具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2.学会机床夹具的拆装和调整方法。
3.理解机床夹具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机床夹具是机床上用于固定工件的装置,通常由夹紧机构、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等部分组成。
夹紧机构包括夹头、滑块、夹爪等部件,通过手柄或气动装置等力量来实现夹紧和松开工件的功能;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座、定位孔等部分,使工件与夹具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调节机构包括调整螺杆、调整齿轮等部分,用于调节夹具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机床夹具的拆装和调整是保证机床加工精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操作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夹具拆卸应按照夹具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避免损伤夹具零件,拆卸时应注意工作安全,防止夹具脱落造成伤害。
夹具的调整应根据加工工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采取合适的调整方式,确保夹具与工件之间的联系紧密稳定。
实验设备:机床夹具、手工具、调整螺丝刀、小锤子等。
实验步骤:1.梳理夹具的结构和零件。
2.拆卸夹具,记录拆卸过程和注意事项。
3.调整夹头和夹爪,测量夹口高度和两侧间距。
4.调整支撑座和定位孔,测量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5.调整调节机构,检查夹具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6.将夹具组装好,并进行试夹操作,确认夹具与工件之间的匹配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成功掌握了机床夹具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学会了机床夹具的拆装和调整方法。
我还了解了机床夹具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方法。
实验中,我按照步骤拆卸和调整了夹具,实验结果验证了我的调整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机床夹具在机床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夹具的使用和调整直接关系到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机床加工操作中,一定要认真对待机床夹具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提高加工效率,确保加工质量。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车削组合夹具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2. 熟悉组合夹具的元件种类、结构和功能。
3. 学会根据工件加工要求,设计、组装和调整组合夹具。
4. 提高对夹具与机床连接、加工前对刀方法的理解。
5. 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组合夹具是一种由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元件组成的可拆装夹具。
它具有设计周期短、通用性强、便于调整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中。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设计组合夹具根据工件加工要求,确定夹具的类型、结构、尺寸和元件种类。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工件加工精度;(2)确保夹具的刚性和稳定性;(3)方便操作和调整;(4)尽量减少元件种类,简化结构。
2. 组装组合夹具根据设计图纸,将元件按顺序组装成夹具。
组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元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要求;(2)元件的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3)夹具的定位和夹紧装置应调整到位;(4)夹具的外观应整洁美观。
3. 调整组合夹具根据工件加工要求,调整夹具的定位和夹紧装置。
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工件加工精度;(2)保证夹具的刚性和稳定性;(3)方便操作和调整;(4)观察夹具的运行状态,防止出现异常。
4. 加工实验将组装好的组合夹具安装在车床上,进行工件加工。
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切削参数;(2)正确操作机床;(3)观察工件加工质量;(4)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夹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夹具设计根据工件加工要求,设计了车削组合夹具。
夹具由以下元件组成:(1)底座:用于支撑工件和夹具;(2)支撑板:用于固定工件;(3)V形块:用于定位工件;(4)夹紧装置:用于夹紧工件;(5)导轨:用于引导刀具。
2. 夹具组装按照设计图纸,将元件组装成夹具。
组装过程中,各元件连接牢固可靠,夹具刚性和稳定性良好。
3. 夹具调整根据工件加工要求,调整夹具的定位和夹紧装置。
调整过程中,夹具的定位精度和夹紧力均达到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
姓名: * * * 班级:机械13**班学号: 080113****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 29 日指导教师:何老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夹具的特点和设计装配方法,具有按加工要求组装组合夹具并进行检测
的能力。
(2)了解组合夹具的元件种类、结构与功用。
(3)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及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4)理解夹具各部分连接方法,了解夹具与机床连接及加工前的对刀方法。
(5)掌握定位方法,调整定位尺寸、消除形位误差、夹紧力的分析等。
(6)熟悉铣、钻、镗等机床夹具的特点。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根据工件工序要求及结构特点,自行设计夹具总装方案,并进行
装配及调整,以巩固机制工艺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组合夹具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来解决
实际加工中工件的装夹问题。
(二)原理分析:组合夹具元件及其作用
组合夹具按组装对元件间连接基面的形状不同,可分为槽系和孔系两大系统。
为了适应
不同产品加工零件尺寸大小的需要,组合夹具按其尺寸大小又分为大、中、小型三个系列,
见下表。
各系列中,其元件用途又可分为八大类。
在每一类元件中又分很多结构类型、品种及规
格,以供组装不同夹具时搭配选用。
为了掌握组合夹具的组装技术,必须熟悉各类元件的结
构特点、尺寸规格及使用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各类元件,迅速组装出所适用的夹具来。
现以
中型系列为例,介绍八大类元件的主要结构形式和基本用途。
1.基础件
它是组合夹具中最大的元件,包括各种规格尺寸的方形、矩形、圆形基础板和基础角铁
等。
基础件通常作为组合夹具的基体,通过它将其他各种元件或合件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夹具,
图1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图1 基础件图2 支承件
2.支承件
支承件是组合夹具的骨架元件。
支承件通常在组合夹具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把上面的其他元件通过支承件与其下面的基础件连成一体,一般各种夹具结构中都少不了它。
支承件有时可作定位元件使用,当组装小夹具时,也可作为基础件。
图2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3.定位元件
定位件主要用于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定位,也用于保证夹具中各元件的使用精度及其强度和刚度。
图3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图3 定位元件
4.导向件
导向件主要用来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应置,加工时起引导刀具的作用。
有的导向件可作定位用,也可作为组合夹具系统中移动件的导向。
图4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图4 导向件图5 夹紧件
5.夹紧件
夹紧件主要用来将工件夹紧在夹具上,保证工件定位后的正确位置,也可作垫板和挡块用。
图5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6.紧固件
紧固件主要用来连接组合夹具中各种元件及紧固工件。
由于紧固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夹具的刚性,因此均采用细牙螺纹,这样可使元件的连接强度好,紧固可靠。
同时所选用材料、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均高于一般标准紧固件。
图6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图6 紧固件
7.其他件
除了上述六类元件以外的各种用途的单一元件称为其他件。
其他件中有的有明显的作用,有的常无固定的用途,但如用得合适,则能在组装中起到极为有利的辅助作用。
图7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图7 其他件
图8 合件
8.合件
合件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并在组装过程中不拆散使用的独立部件。
按其用途可分为定位合件、导向合件、分度合件以及必需的专用工具等。
图8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三)实验步骤:
1.设计(2人一组):
(1)根据工件工序要求及结构特点,确定定位方案,画出定位简图;
(2)自行设计夹具组装方案:构思整个夹具的总体结构,确定夹具中的基础件、支承件、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对刀元件及导向元件;
(3)确定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及定位关系。
(4)分析定位误差的构成,计算确定夹具定位元件间允许的位置公差值。
2.试装:根据夹具总装方案,在夹具标准件库中,找出所需元件,进行试装配,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装配:利用工具,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按正确的装配顺序,把各元件装配好,了解装配方法。
4.调整:调整好各工作表面之间的位置。
5.检测:按计算出的位置公差值(夹具要求),检测各工作表面之间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3. 实验环境
1.组合夹具元件一套。
2.零件实物一件。
3.活动扳手、铜锤、起子等工具。
4.千分尺、游标卡尺、千分表、磁力表座、块规、心棒等检具。
4. 实验过程与分析
(一)待装夹元件:
(二)用到的组合夹具:
温馨推荐
您可前往百度文库小程序享受更优阅读体验
不去了
立即体验
(三)装夹完毕效果图
5.实验结果总结
(1)组合夹具与专用夹具有何不同?
答:组合夹具是一套标准化的夹具元件,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拼装而成,夹具用完后,元件可以拆卸重复使用,这类夹具特别适用于新产品的小批量生产,专用夹具是针对某一工件的某一工序而专门设计的,因此广泛应用于批量生产中.
(2)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限制了几个自由度?
答:限制了6个自由度。
(3)你所组装的夹具有何可改进的地方?为什么?
答:用到的元件较多,误差较大,可通过适当加大元件尺寸达到减少元件数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