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 睡眠理论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40.55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睡眠养生之道睡眠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视为养生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古籍中,有许多有关睡眠的内容,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智慧。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睡眠养生之道。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在《医林纂要》中提到,人一生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否则就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他认为,夜晚是恢复体力、养护精神的重要时刻。
因此,人们必须定时起床、睡觉,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这种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失眠、焦虑等疾病。
《黄帝内经》提出了“夜卧十分,早起五更”的养生方法。
这个方法的目的是让人们充分休息,保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还指出,“夜不眠,多言语”可能会引起情绪波动,加重疾病的症状。
《金匮要略·脾胃病脉证治第十四》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脾若充,胃若和,血气调,五脏安,乃可以安然寐。
”也就是说,只有当身体各项机能调和、血气畅通时,我们才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睡眠。
根据《内经》和《金匮要略》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养生方式:1. 作息要规律。
按照人体生理时钟的规律来起床和睡觉,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2. 调整饮食。
晚餐应在6点到7点之间,避免过饱和食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和生姜等。
3. 睡前放松。
进行舒适的睡前活动,如音乐或阅读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4. 睡觉环境宜静。
晚上可以关窗避免噪音干扰,保持整夜的安静环境。
此外,睡前可以泡脚,有助于放松身体并促进睡眠。
总之,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中国经典医学著作中的养生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生活作息,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理论探讨•基于《黄帝内经》谈寤寐生理机制王冠英打任小娟2,王冠峰*作者简介:王冠英(1984—),男,博士研究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神志病临床与科研。
Tel : 182****6001 ,E-mail :*****************通讯作者:王冠峰(1978—),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心脑血管疾病。
Tel : 158****9169(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3.昌吉州中医医院,新疆 昌吉831100)摘要:寤寐(睡眠一觉醒)为人体生命过程不可或缺之大维系,其生理层面之重要性举足轻重。
欲知不寐之防治,首当审明 寤寐生理之机制。
本文拟从“寤寐之发生: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寤寐之本质:营卫循行、阴阳出入”、“寤寐之协调:形神一体,神志相济”三个方面论述寤寐生理机制,以期指导寤寐养生、不寐证治。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不寐五神分型;寤寐欲知不寐之防治,首当审明寤寐生理之机制。
《黄帝内经》为历代各家中医理论之根。
基于《黄帝 内经艸,本文拟从“寤寐之发生:天有昼夜,人有卧 起”、“寤寐之本质:营卫循行、阴阳出入”、“寤寐之 协调:形神一体,神志相济”三个方面论述寤寐生理 机制,以期指导寤寐养生、不寐证治。
1寤寐之发生: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昼夜变化乃自然界最为根本之节律,寤寐活动乃人至为重要之生理。
昼明则人以寤应之,夜至则 人以寐应之。
人之昼寤夜寐周期与天地日月昼夜交 替协调一致、周而复始。
1.1天人相应之日辰应 天地一日之质变为昼夜,昼夜质变过程又有十二时辰之量变,即随日出、日 中、日落、月出、夜半、夜止之日月六大“极变”而出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日辰“渐变”。
其 应在人,则具体表现为:①“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分为昼夜……与天地同纪” (《灵枢•营卫生会篇》),人体阴阳二气随日辰渐变而有此消彼长之应变;②“朝则人气始生;日中人气 长;夜半人气入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人体正气随日辰渐变而有生长旺衰之应变;③“朝, 旦慧;日中,安;夕,故加;夜半,故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人体症兆病态随日辰渐变而有轻 重缓急之应变;④“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素问•藏气法时论》),人体五脏发病随日辰渐变而有“病静、病 慧、病甚”之病势强弱之应变。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黄帝内经告诉...
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黄帝内经告诉你失眠的原因在哪里?
意思就是晚上阳气回来,遇到了阴,那么自然就睡着了,气血也就从这里化生,所以睡不好气血就差。
天亮了阳气开始动,离开了阴,人自然就醒过来,想要去做事,如果你睡不醒,又或者失眠,这都是阴阳的问题,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阴阳不交。
人的心脏是最热的,心脏的热不能得到肾水的滋润,就会一直亢奋,你就会睡不着,甚至是越晚越精神,下面的肾水得不到心脏的热,就是一直肾寒,出现腰酸,腹胀,脚水肿等。
那该如何调整过来?如果中焦脾胃是通的,就用一个交泰丸就可以了,如果中焦不通,那么就要调脾胃,比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等,这样自然睡眠好了。
运用《内经》阴阳学说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人体生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古代先贤虽然从哲学高度论述了睡眠的本质特征,但是未能具体阐述睡眠产生的机制,《内经》则运用阴阳学说弥补了这一不足。
以《内经》为根基发展起来的中医学,将睡眠-觉醒这一生命现象称为寤寐,认为这是一种生命活动的阴阳变化过程。
其中睡眠属阴,谓之寐;觉醒属阳,谓之寤。
寤寐是人身之神处于阴阳动静的两种不同状态。
1 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人类的睡眠是与觉醒交替出现的,一般都是夜间睡眠而白昼觉醒,形成一个周期性的昼夜节律。
睡眠-觉醒节律是人类生命活动诸多节律中最普遍、最明显、最典型的生命节律。
这一节律的形成,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天地阴阳消长变化的结果。
人生活在天地自然之中,其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影响,睡眠-觉醒这一活动也不例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人类顺应天之阴阳消长变化的基本活动规律。
日出为昼,阳气主之,作是觉醒状态下的活动;日入为夜,阴气主之,睡眠是息的最佳方式。
《内经》对这一规律形成的机制解释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素问金匮真言论》)。
表明随自然界阴阳变化,人体机能则有晨起始旺、中午最盛、午后转弱、半夜最衰的变化规律,这是按阴阳性质用四分法来阐述机体活动昼夜变化规律的。
自然界的昼夜阴阳消长盛衰变化规律如此,人与天地相应,故人体的阴阳之气随之也形成了消长盛衰的日节律运动。
平旦时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黄昏时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休息。
阳主动,阴主静,阳入内阴气盛则寐,阳出阴盛于外则寤,由此便形成了睡眠-觉醒的昼夜阴阳日节律。
正如《灵枢口问》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2----第一章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第一章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黄帝内经》认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
这里的“夜半”即指子时,也就是指晚上的23点到凌晨1点。
意思是说子时为阴气最重的时刻,之后阴气渐衰,阳气渐长。
阴主静,阳主动,与之相适应,人体此刻最需安静,我们此时最宜安然入睡。
中医养生特别讲究睡“子时觉”,因为子时气血流注胆经,阳气开始生发,而睡眠就成了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
阳气为生命之本,“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熬夜,就会将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消耗掉,这对人体是极为不利的。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机,从脏腑的角度来讲也是养人的胆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若胆气没有生发起来,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生机养不住,整个人就会昏昏欲睡。
因此,睡好子时觉,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子时就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睡觉最顺应天时一天就是一个小四季,子时就相当于四季中的“冬至日”。
冬至一阳生,这时候,一定要让人体收藏起来,顺应四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健康长寿。
现在大家都知道,23点之前要上床睡觉,可是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说到底,还是对于23点之前睡觉的意义不甚了解,不明白过了这个时间点睡觉到底对身体有多大的伤害。
所以过了这个时间依然游戏作乐,熬夜加班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23点之前睡觉这个说法不是很严谨,准确地说,应该是在23点进入熟睡状态。
也就是说,应该在23点之前,根据个人的入睡情况,酌情选择。
比如说,你很容易入睡,倒床三分钟就可以睡着,那你可以在22∶55左右上床。
如果你很难入睡,半小时才能睡着的话,就得在22∶30上床了,总之,得在23点的时候进入一个相对沉睡的状态。
为什么要这样严格限制呢?关键就是顺应天时,与天地相呼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却不知道其实一天也是有小四季的,《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谈《内经》营卫之气与睡眠一、《内经》中的营卫之气《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经典之一。
其中的“营卫之气”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两种神气。
营气是指维持人体日常生理活动的能量,通常被认为是精微的食物精华;卫气则是指保护人体免受外邪侵害的神气。
两者常常并存,相互协作。
如果营卫之气失衡,就容易导致身体的疾病。
二、睡眠与营卫之气睡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生命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身体恢复体力,还可以调节人体各种功能的平衡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睡眠与营卫之气的关系密切。
1.睡眠能够调节营气在睡眠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系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调节营气的作用。
如果营气失衡,就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可能会导致失眠等症状。
2.睡眠可以影响卫气的保护作用卫气是保护人体免受外邪入侵的神气,睡眠可以维护卫气的保护作用。
如果睡眠不足或者质量不好,就会影响到卫气的保护作用,容易被外邪侵害,引发各种疾病。
3.睡眠与内分泌系统调节营卫之气内分泌系统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的关键系统,它可以调节营卫之气的平衡。
睡眠可以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营卫之气的平衡。
三、如何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的睡眠?在中医理论中,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的睡眠:1.饮食调养中医讲究“饮食合适,才能活得久”。
适当的饮食调养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保障营卫之气的平衡,并且促进睡眠的质量。
常见的食物如莲子、龟肉、糯米等对改善睡眠和调整气血循环有着很好的效果。
2.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调节身体的激素分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促进睡眠和保障营卫之气的平衡。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散步、跑步、气功等。
3.心理调节心理健康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也是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身体状态,达到保障营卫之气和良好睡眠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起居作息要规律,23点之前必须睡生活规律是跟着太阳的变化而定的,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第一:生活规律是跟着太阳的变化而定的,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居有常的“常”是什么意思?常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但又变化着的东西。
“起居有常”就是说,人应该有固定的起居和生活规律。
为什么要固定呢?因为天地阴阳的变化有固定的规律。
比如说,到了冬天,慢慢就昼短夜长,《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必待日光”,没太阳的时候多睡觉,太阳出来的时候再出来活动。
生活规律是跟着太阳的变化而定的,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果你在特别阴寒的时候去跑步去锻炼的话,对身体非常不好。
我们现在的生活完全是神魂颠倒。
我们把白天指挥身体工作的这一套系统背后的那个控制点称为“神”,可到了晚上,这个神需要休息。
现在有了电灯,大家就人为地延长自己白昼的时间,搞得昼夜颠倒,白天黑夜不分。
天黑以后沉睡和白天强迫自己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第二:天黑以后沉睡和白天强迫自己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我尽管夜里没睡,白天补够了不也一样嘛。
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你如果错过了播种的农时,然后再去播种,说我推迟十天收割不一样嘛。
不行的,时间变了。
当身体随着日月星辰变化而变的时候,你强迫它去改,那就要付出更大的能量。
所以在天黑以后沉睡和白天强迫自己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以前人们晚上在鸡舍里点上大功率的灯泡,用人为的方式催熟母鸡,以提高产蛋量;现在很多孩子到了晚上,因为写作业或者是看动画片,不按时睡觉。
这些孩子会出现什么问题?就是早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第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黄帝内经》讲女孩子到虚岁14岁应该“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该来月经了。
现在孩子来月经,八岁九岁十岁都有。
什么原因?不法于阴阳,不调于时世。
再加上饮食里加的成长素激素又太多,头一天果还青呢,一喷东西第二天红了。
这就是原因啊。
我建议大家想走运的话,最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跟着太阳月亮的步点走。
基于《黄帝内经》的寤寐现象与生理机制探讨陈天玺1汤军2 李俊伟3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浙江中医药大学摘要:丨目的]研究寤寐之生理现象,阐发其生理机制,为不寐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营卫生会学说立论,深入探 讨寤寐现象与生理机制,并以此为据,对下一步不寐病因病机之研究提出展望。
[结果]睡眠(寐)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可看作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睡眠和怏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 )睡眠之消长...本研究首次提出“卫气-霜寐节律系统”这一概念,该系统以卫气为主体,由六阳经、足少阴肾经、二跷脉、五脏、目等共同构成,其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促睡眠、促觉醒两大系统的对立统一;寤寐与情志、五脏关系密切,心之功能包含现代医学脑之功能;寤寐过程中伴随的生理现象包括目之开合、欠、梦与梦魇等,其机制亦不离营卫阴阳。
丨结论]卫 气-寤寐节律系统对寤寐起主导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不寐等睡眠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大有裨益。
关键词:黄帝内经;寤寐;睡眠;生理现象;生理机制;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卫气-寤寐节律系统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509 (2020) 11-1029-06DOI: 10.16466/j.issnl005-5509.2020.11.001Discussion on the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Based on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Medicine'1CHEN Tianxi1, TANG Jun2, LI Junwei31.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3.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elucidate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f insomnia. [Methods] From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theory of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 in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Medicine *, the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were deeply discussed.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e next study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was prospected. [Results] Sleep is a process of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variation of time in 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sleep and rapid eye movement(REM) sleep. The concept of "defensive Qi-sleep rhythm system* was first put forward. The system, with defensive Qi as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of six Yang meridians, kidney meridian, two Qiao meridians, five viscera and eyes, which is the unity of two opposite systems in western medicine, respectively called sleep-inducing system and arousal system. Sleep and wakefulnes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motion and five viscera. The function of the heart includes the function of the brain in modem medicine. The physiological phenomena that accompany the sleep includ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eyes, yawns, dreams and nightmares, etc. Their mechanisms can also be explained by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theory of nutrient Qi and defensive Qi.[Conclusion] Defensive Q i- sleep rhythm system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sleep and wakefulness,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sleep-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insomnia.Key words: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Medicine; sleep and wakefulness; sleep;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 movement of defensive Qi; defensive Qi-sleep rhythm system睡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命现象,与生物进化、物种繁衍和个体生存发展等密切相关[11。
《内经》论失眠本文仅将《内经》中有关失眠一证的论述,摘其存者予以类析,并结合临床,补充以证治方药,以期能加深读者对《内经》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1睡眠之生理《内经》认为,睡眠与卫气、营阴、阴跷脉、阳跷脉有关。
营卫之气运行于阴阳之经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睡眠的好坏。
1.1卫气与睡眠的关系《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夜者主卧。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夜则神安于舍则寐。
入寐除与心和阴血相关外,与卫气运行有直接联系。
卫气运行于脉外,有其规律,如昼行于三阳经、夜行于三阴经,各为二十五周。
卫气行于阳则阳经气盛主动。
神动出于舍则寤;卫气夜行于阴则阴经气盛主静,神入于舍则寐。
此为一般人睡眠生理之常态。
阴阳经气的偏盛偏衰,直接影响着是寤还是寐。
1. 2营卫会于阴经与睡眠的关系《灵枢·营卫生会》云:“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
”大会是指阳卫阴营之气相会而言。
盖卫气营气的运行,本表里异变,常不相值,惟于夜半子时,阴气已极,阳气将生。
这时营气在阴经,卫气亦在阴经,则阴经气盛,而万民皆卧则熟睡。
1. 3阴阳跷脉与睡眠的关系《灵枢·寒热病》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
”阴跷脉和阳跷脉属奇经八脉,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阴跷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当卫气昼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行于诸阳经时,阳跷脉渐盛,故目开而不能睡;当卫气夜从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诸阴经时,阴跷脉气盛,阳开阴合,故目合而熟睡。
故曰:“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
”阴阳跷脉气之盛衰与寐寤有直接关系。
2失眠证的分类及证治2. 1阳盛阴虚之失眠2 .1 .1病理机制《灵枢·大惑论》云:“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目瞑矣’。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7, 6(5), 236-240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tcmhttps:///10.12677/tcm.2017.65039Research of Huang Di Nei Jing on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nd TimeEnhua Zhou1, Yuhang Guo21Shanghai Tranquilit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2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Received: Oct. 25th, 2017; accepted: Nov. 8th, 2017; published: Nov. 17th, 2017AbstractRegular living mentioned by Huang Di Nei Jing(canon of medicine) is based on the astronomy knowledge such as earth evolution and earth rotation and so on. And the astronomy knowledge indicates Equinox and Solstice (the vernal equinox, the autumnal equinox, the summer solstice and the winter solstice). The relation between sleep and time is preferably explained by Equinox and Solstice and theory of Yin and Yang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one year, being less than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 is good and more sleep in spring than that in summer would be good too. On the contrary is longer sleep in winter than that in autumn would be good too. For the day, 1) Napping is good for people. 2) The hotter the climate, the greater the benefits of napping. 3) It is advisable to take a nap at noon or before noon. 4) In physiology,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for the duration of nap, and wake up. 5) In pathologically, nap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Yin deficiency physique, while “Yin Yang deficiency” people should not sleep more.6) It is better to go to bed before 23:00 - 01:00, especially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especiallywhen the body is weak and the Yang is empty. 7) It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seasonal con-ditions, local conditions and physique of individual getting up next morning.KeywordsHuang Di Nei Jing, Sleep, Siesta, Nocturnal Sleep, Yin-Yang, Time, Equinoxes and Solstices,Circadian Rhythm, The Circadian Clock《黄帝内经》睡眠与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周恩华1,郭宇航21上海琉璃光中医门诊部,上海2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南宁周恩华,郭宇航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5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8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7日摘 要《黄帝内经》中的“慎起居”是有其严密的地球公转和自转等天文学基础的,而这又提示了“二分二至”(春分日、卯时,秋分日、酉时,夏至日、午时,冬至日、子时)。
黄帝内经中认为营卫之气与睡眠的关系黄帝内经中认为营卫之气与睡眠的关系黄帝内经中认为营卫之气与睡眠的关系【原文】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1)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2)。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3),故昼不精,夜不瞑。
【注释】(1)气道:指营卫之气运行的道路。
(2)昼精而夜瞑:白天精神清爽,晚上睡眠良好。
(3)内伐:即内扰,指卫气当行于阳而反内扰于阴。
【白话详解】黄帝说:老年人往往夜间不易熟睡,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壮年人在白天往往不想睡,这又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岐伯答道:壮年人的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畅通,营卫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白天的精神饱满,而晚上睡得很熟。
老年人的气血衰少,肌肉枯瘦,气道滞涩,五脏之气耗损,营气衰少,卫气内扰,所以白天精神不振,晚上也就不能熟睡了。
【按语】本节论述了营卫之气与睡眠的关系。
中医学把睡眠归之于营卫安和,夜晚卫气行于内脏,与营气相合,共助五脏之精,以涵养五脏之神,神安则能寐。
这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作息机制。
在生理上表现为白昼目张而寤,机能旺盛,而夜晚则脏腑安和,目瞑而寐。
本节以老人与少壮之人在睡眠方面的不同表现,说明营卫之气与人体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指出少壮之人血气旺盛,气道通畅,营卫之气运行正常,故昼精夜瞑,反之,老年人因气血衰惫,气道不畅,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瞑。
从临床上看,失眠一证可因营卫失和而引起,它的病机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邪气内扰,卫气不得入于阴。
邪气客于人体,内扰脏腑之气,卫气奋而抗邪于外,不能入于阴分,形成卫气浮盛于体表,脏腑之精气虚于内,神气不得内守,故而不得眠。
第二,营气衰少,卫气内伐。
这可以解释老年人白天精力不集中,晚间睡眠少的问题。
老年人气血衰,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黄帝内经中的睡眠调理与健康建议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身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在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关睡眠调理和健康建议的内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健康管理的实践中。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中的睡眠理论和调理方法两个方面,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建议。
一、黄帝内经中的睡眠理论1. 睡眠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人一息之间,谓之寿;一息不存,谓之死。
”这句话强调了睡眠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调整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和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2. 睡眠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黄帝内经》认为,睡眠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不同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比如,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脏功能紊乱,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肝脏的排毒功能等。
3. 睡眠与阴阳平衡《黄帝内经》中提到,睡眠是阴阳平衡的重要体现。
夜晚是阴气盛行的时候,人体应该保持安静、休息,以便调整阴阳平衡。
如果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导致阴阳失衡,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二、黄帝内经中的睡眠调理方法1. 调整作息时间《黄帝内经》中提到,人应该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工作需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有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同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影响睡眠。
2. 调整饮食习惯《黄帝内经》中强调了饮食对睡眠的影响。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镁等有助于促进睡眠的食物,如燕麦、香蕉等。
同时,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3. 调整环境和心理状态《黄帝内经》中提到,睡眠环境和心理状态对于睡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光线的干扰。
同时,保持心情愉快、放松身心,有助于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4. 运动和按摩《黄帝内经》中提到,适量的运动和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
同时,可以使用按摩工具或寻求专业按摩师的帮助,进行全身按摩或穴位按摩。
(学术探讨(收稿日期:2008-09-08; 修订日期:2008-11-04作者简介:刘淑彦(1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现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助教,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中医文献整理工作.5黄帝内经6睡眠理论探讨刘淑彦,张拴成,董尚朴(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要:对5黄帝内经6关于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发生病变的病机,导致/卧不安0/目不瞑0/多卧0等病变常见的脏腑、经络病变,以及对于/目不瞑0/不得卧0/多卧0等病变的治则、治疗方剂、针刺治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5黄帝内经6; 睡眠理论; 生理机制; 病机; 治则; 治法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12-2883-01在5黄帝内经6的多个篇章中可见关于睡眠的阐述。
其对于睡眠的描述,多称之为/卧0/目瞑0;对于其病变则多描述为/不得卧0/目不瞑0/嗜卧0/卧不安0/多卧0等。
把5黄帝内经6中有关睡眠的散论集中起来,就发现其对睡眠有深入的认识并已经进行了理论阐述。
对于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发生病变的病机,导致/卧不安0/目不瞑0等病变常见的脏腑、经络病变,以及对于/目不瞑0/不得卧0等病变的治则、治疗方剂、针刺治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现就5黄帝内经6中的有关内容分论如下:1 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5黄帝内经6认为睡眠的生理机制与卫气的循行有密切关系。
认为卫气的正常运行规律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而目的开合由蹻脉所司,5灵枢#寒热病6论述:/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0蹻脉盈虚又取决于卫气的运行。
5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6中指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0正是卫气的这种运行规律使得人体的卫气在夜间运行于阴分,阴气盛,故产生睡眠;白昼行于阳分,阳气盛,故人体处于清醒状态。
在5营卫生会6篇中又对老人与壮年人的睡眠状态的不同进行了论述,也认为与卫气的运行有关,指出老年人夜间不能熟睡,壮年人白天精力充沛而夜晚熟睡是因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02 睡眠异常的病因病机5黄帝内经6虽然没有把/不得卧0或/目不瞑0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进行系统的阐述,但对于多种涉及到睡眠异常的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症状表现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在5黄帝内经6中所记载的导致/不得卧0/目不瞑0的原因有三。
2.1 他病影响,卫气受阻5黄帝内经6所记载的其他疾病症状表现中可见/不得卧0/目不瞑0等症状表现,诸如咳喘、胃不和、呕吐、腹满等,均可见不得安卧的表现。
如5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6:/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
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0由其他病症影响导致/不得卧0/目不瞑0的病机,在5灵枢#大惑论第八十6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0认为其他病症影响卫气的正常运行,使得卫气不得入于阴分,就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不能闭目安眠。
2.2 邪客脏腑,气机失常在5黄帝内经6中,脾、胃、肝等脏腑感受邪气发生病变,可见/不得卧0/目不瞑0等症状。
如肝脏病变常见睡眠异常的症状表现,在5素问6中关于肝痹、肝雍等肝脏病变中均可出现睡眠异常的表现。
在5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6中论述肝痹的症状表现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0。
而5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6中描述肝雍的症状为/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0。
由此可见,5素问6中对于肝脏出现的疾病表现中均可出现睡卧不安的症状。
这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肝主藏血,5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6论述/人卧血归于肝0。
肝脏受邪,影响其藏血功能,则血液运行受到影响,营卫亦不能进行正常循行,卫气运行异常就会发生/不得安卧0/不得卧0或/卧则惊0等症状表现。
脾胃发生病变亦可影响正常的睡眠。
在5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6中阐述伤寒病变传至阳明经时,表现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0。
5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6:/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太阴之厥,则,,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0。
厥,逆也,太阴、阳明二经病变均可出现/不得卧0的表现,原因是二经受邪,则经气逆行,使得气机失常而影响睡眠。
邪气客于脏腑,脏腑发生病变,导致睡眠时间和质量的改变,其病机亦是由于影响到卫气的正常运行,卫气不能入阴,则夜寐不安。
5灵枢#邪客第七十一6记载:/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0另外,睡眠异常不仅仅表现为/卧不安0/不得卧0,亦可有/多卧0/嗜卧0的异常表现。
如5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6:/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
0论述了在针刺治疗时应该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秋天采用夏季的针刺方法,导致阴阳失和,就会/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0。
5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6记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0。
而在现代医学中,急性肝炎的患者早期的症状表现可见嗜卧,发热;如果治疗方法得当,疾病向愈;如果不得法,反而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得安卧的症状。
由此可见5黄帝内经6对于疾病的描述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至今对于临床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 脏腑损伤,阴阳不和脏腑损伤,亦可影响到卫气的运行,导致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
如5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6:/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5太素6作/及精有所倚则不安0),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05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6还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
0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夜寐不安者均属于此。
#2883#L I SH I Z H EN M ED I 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 I CA RESEARCH 2008VOL.19NO .12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第19卷第12期3 关于/不得卧0/目不瞑0等病变的治则及其方药、针刺治疗无论脏腑病变还是邪气客于脏腑,脏腑损伤导致的睡眠异常,5黄帝内经6认为其机理是一致的,均为气机失常,从而影响卫气的正常运行。
基于此,在5灵枢#邪客第七十一6提出了对于/目不瞑0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0。
并在此治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具体治疗方剂)))半夏秫米汤,而且具体阐述了其方剂组成和煎服方法:/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
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
久者,三饮而已也。
0半夏、秫米,所以有如此疗效,主要是调和阴阳的作用。
因半夏味辛,能通阴阳和表里;秫米甘寒,可以滋养调和脾胃,脾胃气和,营卫之气方可正常化生、运行,则人才能安睡;流水千里,扬之万遍,取其流畅而无阻滞,以加强疗效。
验之临床,半夏秫米汤适于肠胃痰湿壅滞,营卫失调的失眠证。
后世医家演绎经旨,用半夏秫米汤化裁,治不眠之证而奏效者甚众。
如温胆汤方用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等药,治惊悸不眠,疗效很好,今人尤为喜用。
在5灵枢#口问第二十八6中提出了由于阳气不能尽入阴分而致睡眠异常、呵欠连连的针刺治疗原则为:/泻足少阴,补足太阳0,从而使得阴阳调和,卫气运行正常。
5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6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0的养生思想,5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6中也提出/久卧伤气0。
在5黄帝内经6所蕴含的养生思想的指导下,现代的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不熬夜亦不赖床,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文献综述(收稿日期:2008-07-14; 修订日期:2008-09-18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 .2006BAK10B06)作者简介:张 帆(1982-),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现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简介:邹明强(1964-),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分析科学研究工作.胡枝子中化学成分及黄酮类物质提取与分析的研究进展张 帆1,齐小花1,邹明强1*,解瑞丽2,李锦丰1,张宏桂2(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23;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摘要: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及甾醇类等,以上成分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活性。
文章综述了胡枝子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该类中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胡枝子; 化学成分; 提取及分析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12-2884-02Research P rogress of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Flavonoids and Che m ical Constituents in L es pedeza bicolors Turcz.ZHANG F an 1,Q I X iao -hua 1,ZOU M i n g -qiang 1*,X I E R u-i li 2,L I J i n -feng 1,Z HANG H ong -gu i2(1.Chinese Acade my of Ins p ection and Quarantine ,B eiji n g 100123,Ch i n a;2.B 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 ed icine ,B eijing 100102,China )Abst ract :M any co m pounds i n Les p edeza bico lors T urcz .have been ex tracted and separa ted i nclud i ng fl avono i ds ,alka lo i ds ,ter -penes ,organ i c ac i ds ,and sti gm astero ls .T hese che m ica l constituents have been used for anti-i nfla mm ation ,reduc i ng blood sug -a r ,antiox i dati on ,anti -rad i ation ,anticancer ,and anti-t u m or .Th is paper rev ie w ed the research prog ress on ex trac ti on of fla -vono ids i n L esp e d eza b icolors Turcz ,and che m ical i ngred i ents ,wh i ch w ill prov ide re ference to the subsequent st udy .K ey w ords :L esp edeza bico l or s T urcz .; Chem ica l constituents ; A nalysis and ex tracti on豆科胡枝子属Lesp e deza M ichx.植物约六十余种,我国产26种,除新疆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