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之二
- 格式:doc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盆景艺术中国盆景艺术—美在物理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物;二是指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理。
中国盆景主要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自然材料为创作素材,这些自然物质本身的审美属性直接参与盆景美的构成,影响着盆景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中国盆景在创作时十分讲究材料的选择,无论是树木还是山石,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
山石以“透、漏、瘦、绉”为上品;树木并非都能人盆入画,便出现了“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等说法,这间接地表明了中国盆景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有一个较一致的标准,传统上讲风韵、重姿态,并喜欢将花木人格化。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注重物质材料本身的自然审美特性,在经营布局时也讲究遵循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即所谓自然之理。
例如,自然界的各种景物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创作或品评盆景作品时,各种材料、配件之间是否符合这种自然的比例就成为一项重要标准。
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在盆景造型时,只有处理好各种景物的比例,才能使作品合乎自然情理,表现出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
中国盆景进行透视处理,讲究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有露有藏……,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界中固有的节奏和脉动引到盆景中来,使作品给人以真正的自然美的享受。
美在创造中国盆景虽然师法造化,以自然为蓝本,却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艺术地再现自然。
它所显示的美,是一种创造的美。
什么是创造的美,或美的创造呢?黑格尔曾用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他说: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创造的美是通过创造物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并且创造者在对这创造物的观照中欣赏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美。
单独的一株花木,一块顽石,一丛小草,也可能是美的,但那只是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存在物本身所呈现的美。
当人们将这些东西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律,通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创造了盆景艺术作品时,也便创造了美。
中国六大流派盆景艺术欣赏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
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
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
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
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
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
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
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
《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一、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中国名贵盆景欣赏3传世珍品—中国名贵盆景欣赏1、蜜蜡佛手盆景蜜蜡佛手盆景,清乾隆,苏州造,通高56cm,盆高16.7cm,盆径29cm。
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在深、浅湖蓝色地上彩1、蜜蜡佛手盆景蜜蜡佛手盆景,清乾隆,苏州造,通高56cm,盆高16.7cm,盆径29cm。
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在深、浅湖蓝色地上彩绘牡丹纹。
盆上主景为佛手树,沉香木枝干,金蕊白玉花,蜜蜡佛手果。
树下衬以月季和兰花、小草等。
月季花以铜为枝叶,枝干镀金,叶点蓝,用彩料、珊瑚做花瓣,芙蓉石做花蕾。
全景意态生动,颇肖真花“佛手”谐音“福寿”,是清代工艺品中广泛采用的题材。
这件盆景制作精细,颇具匠心,反映了乾隆年间苏州像生盆景制作的工艺水平.2、碧桃花树盆景碧桃花树盆景,清中期,广州造,通高42.5cm,盆高8.9cm,盆径25-16.5cm。
清宫旧藏.画珐琅委角长方盆,盆外壁绘折枝花卉。
主景碧桃树以染铜为叶、染牙为花瓣。
周围衬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铜片小草等,枝干苍劲,花草鲜美,景致优美典雅。
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长寿”,清代南方盆景多用此式样。
据清代《宫中进单》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月初二日广东巡抚岳浚进象牙盆景四对,这件盆景即其中之一。
3、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清中期,造办处造,通高38.5cm,盆高9cm,盆方径22-14.5cm。
清宫旧藏.錾金委角长方形盆,盆上敞下敛,略呈斗形,其口沿錾如意纹,口沿下凸起如意云纹一周,盆腹以万字雷纹锦为地,凸錾“寿”字一周22个。
盆中主景为梅花树,铜镀金树干,翡翠小叶,红宝石花瓣,宝蓝心、金蕊意态生动.树下衬以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宝石灵芝、玉叶珊瑚珠万年青、点翠叶玛瑙茶花以及小草等,置景生气盎然,错落有致。
梅花是清代盆景广泛采用的花卉,通常寓意“梅寿长春”或“梅寿万年”。
此景以金为盆,盆壁上錾刻的万字地纹和"寿”字气派豪华,光灿耀目.梅花瓣所用红宝石共达284粒,一树晶莹的红梅与碧绿的翡翠叶相衬托,又与灿烂的金盆相辉映,再加以清雅的湖石和花卉小景,其风格富贵而热烈。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之三第二章盆景的品评和欣赏学习要点:盆景品评的标准及欣赏内容。
重点是掌握各流派是艺术特色和设计、制造盆景的特殊手法;理解盆景欣赏的审美标准和了解欣赏盆景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盆景的艺术流派盆景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不同地方的盆景各有特色和制作技巧;人们对盆景的审美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盆景美没有具体的品评标准,所以在讲盆景的品评和欣赏前,我们先了解我国盆景的流派。
盆景是融园艺学、美学、文学于一炉的我国盆景艺术,可说是我国自然风貌的浓缩与升华,是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珍品。
作为造型艺术的盆景,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区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植物资源、山石种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熏陶的不同,再经各地的历代民间艺人和盆景爱好者的精心培育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各自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因而产生了流派。
有人把我国盆景概括为两大派,即南派与北派。
以广东、广西等地作为南派;以苏州、扬州、四川和长江、黄河以北的地方统称为北派。
过去研究和制作盆景的人有这样说法,但这种分类方法过于笼统,因此在在分派上远远不止这两种。
有人认为形成盆景流派,应有一定的标准:1.作为盆景的树种,应具有地方特色:如扬派的黄杨、雀舌罗汉松;苏派的三角枫、石榴;川派的金弹子、黄桷树;岭南派的九里香、榕树等。
2.要具有反映流派个性的特殊艺术造型:如扬派的云片型,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川派的悬根露爪,岭南派的大树型,海派的微型等。
3.有独创的造型技巧手法:如扬派的以扎为主,岭南派的蓄枝截干,苏派的粗扎细剪,川派的蟠扎,海派的金属丝缚扎等。
4.融合树种、造型和技法等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扬派的层次分明,苏派的清秀古雅,川派的雄伟奇突,岭南派的飘逸豪放,海派的自然流畅等等。
目前国内不少人根据上述四项标准,把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称之为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
有人认为这五大流派,虽是主要流派,但并不能概括全国流派,还应有浙派、徽派、广西派、福建派等等。
树桩盆景的常见形式 (2)盆景桩景的主干造型有几种方式 (4)双干树型盆景的塑造要点 (5)直干式盆景的塑造要诀 (5)斜干树型盆景的塑造要点 (6)曲干盆景树型的塑造要点 (6)曲干式盆景的造型 (7)卧干式盆景与黄金分割点 (7)水影式盆景的造型 (8)文人树型盆景的塑造要点 (9)悬崖,半悬崖型盆景的塑造要点 (9)悬崖式树桩盆景的制作要点 (9)附石盆景树型的塑造要诀 (10)挂壁盆景的制作及要点 (10)挂钩式悬崖桩景的造型 (11)象形式盆景的制作 (11)如何使松柏盆景幼树变老 (12)树桩盆景的常见形式中国树桩盆景造型,样式多样。
依据树桩盆景的造型大小规格,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及微型等几种。
而据其制作和欣赏性的不同,可分为孤赏性和综合性两种。
1.孤赏性树桩盆景孤赏性树桩盆景,欣赏的是树木个体自身各部所合成的整体美,它一般不做任何陪衬,目的是突出树木自身,因此,对树桩要求颇高,种植严谨,一般植于盆中间,用方、圆对称深盆为主。
孤赏性盆景依据不同的造型特点又可分为多种形式:〔1〕直干式:又称直立式,是茂林中的树木写照这种造型寓意发奋向上、欣欣向荣、坚强高节。
成景后保持挺拔有力、葱翠浓郁、层次分明。
可用五针松、柏、罗汉松、榆、杉、金钱松、九里香等树木材料来造型。
〔2〕斜干式:又称飘斜式,坡地受流水冲蚀,或受大风吹歪,树干重心倾斜,或崖壁上树木受重力及风吹影响,使躯干枝片向外侧偏斜。
此种形式有一种向往、激进、活泼、流动、亲近的感觉。
可用榆、枫、松雀梅等制作。
〔3〕卧干式:又称郾卧式,这种形式显示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组景时吸取这样的内容,加以合理的艺术梳理。
可用榆、银杏、罗汉松、黄杨等。
〔4〕悬崖式:又称倒挂式,悬崖峭壁上树木长期受地心引力加上外力作用而向下倒悬。
此种形式表现了发奋向上、逆境中拼搏的坚毅品格。
可用五针松、黑松、榆、雀梅、罗汉松等。
〔5〕苦干式:老树经虫蚀、雷击、火烧等作用,木质部逐渐烂蛀风化剥蚀而成中空,只留下部分木质部及皮层包裹支撑,树体显得老气横秋,有枯木逢春、春回大地之意。
《中国盆景文化史》摘辑中国植物盆景文化史(中)明代,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汉族文化的复兴,大大促进了我国花卉园艺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数量众多的花木专著和盆景专论也应运而生。
植物盆景进入了它的成熟前期(图1)。
由于明代盆景在民间的盛行,文献资料中关于盆景的整姿、观赏法的记载增多,出现了多种与植物盆景相关的名称。
1、盆景、盆中景、盆钵小景盆景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到了明代,记载盆景一词的文献资料多处可见。
(1)王鏊《姑苏志》中的盆景王鏊为成化11年(1475)的进士,在其《姑苏志》卷十三中有如下的记载:“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
”该文献中不仅出现了盆景一词,而且初次给盆景下了定义。
当时的盆景既包括了盆中栽植的奇花异卉,又包括了盆中的盘松古梅,因而,此时的盆景为广义的盆景,包括了现在的盆景与盆栽。
(2)高濂《遵生八笺?高子盆景说》中的盆景该文(1591年作)对天目松盆景,石梅盆景、水竹盆景。
桧柏盆景、虎刺丛林盆景、美人蕉盆景、石菖蒲以及盆景的用盆等进行了记述。
其中的一节为:高子曰:盆景之尚天下有五地最盛,南都、苏松二郡、浙之杭州、福之浦城,人多爱之,论值以钱万计,则其好可知,但盆景以几卓可置者为佳。
从该文献可知,明代末期,盆景在我国南京(南都)、苏州、松江、杭州以及福建的浦城最为流行。
(3)顾起元《客座赘语》中的盆景顾起元的《客座赘语》(1617年作)卷一中,对当时盆景的植物种类进行了如下的记述:几案所供盆景,旧惟虎刺一二品而已。
近年花园子自吴中运至品日益多,虎刺外有天目松、璎珞松、海棠、碧桃、黄杨、石竹、潇洒竹、水冬青、水仙、小芭蕉、枸杞。
银杏、梅花之属,务取其根干老而枝叶有画意者,更以古瓷盆佳石安置之,其价高者一盆可数千钱。
本文献中所记载的盆景植物的种类除了木本之外,还有草本植物,所以,当时盆景的含义相当于现在的盆景与盆栽两种。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百科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扬派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起源于江苏扬州地区,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扬派盆景以其精致的制作工艺和优雅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在扬派盆景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艺和手法,将自然风景中的优美景致巧妙地还原在花盆之中,展现出一种精湛的艺术境界。
扬派盆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扬州盆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盆景在唐、宋、元、明、清各朝时期都有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扬派盆景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取材料、形象设计、修剪造型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繁琐的制作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真正的扬派盆景作品。
在扬派盆景的制作中,选取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扬派盆景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盆、土、植物等,艺术家需要根据盆景的主题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盆的选择包括盆的款式、大小、材质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盆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土的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要保证植物能够顺利生长,并且给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植物的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形状、颜色等,要保证植物的外形与整体的盆景主题相互配合。
形象设计是扬派盆景制作中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艺术家需要根据盆景的主题和风格来设计盆景的整体形象,包括景观的布局、植物的摆放、景物的构图等。
形象设计是盆景制作的灵魂所在,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需要具有精致的形象设计,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修剪造型是扬派盆景制作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考验艺术家技艺的环节。
通过修剪植物的形态和姿态,能够使植物更加符合盆景的整体主题和风格,从而增加盆景的艺术感染力。
修剪造型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将一件平凡的植物变化成一件艺术精品。
扬派盆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备受赞誉,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盆景的制作技术有哪些制作盆景,既需要巧妙的构思,又需要细致的加工。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盆景的制作技术,一起来看看。
盆景的制作技术第一节工具与材料树桩盆景的栽培和管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下列几种:1、工具:剪刀、钳子、锯子、刀子、小铲锹、竹扦、凿子、锤子;2、器皿、用具:水壶、筛子、喷雾器、施肥用具;3、材料、药物:攀扎材料(棕丝、铜丝、铁丝和麻皮等)、各种药品。
家庭制作盆景不一定要求上述工具样样具备,也可用其它的代用工具。
第二节树坯的培育1、繁殖的方法树桩盆景的主要材料——树木,有两个来源:一是繁殖苗木,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二是向山野掘取树桩,再作一定的培养加工。
当然,也可向花农购买树坯进行加工;在野外掘取树桩应该遵守林业部门的有关法规,而且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
树木的繁殖基本上分两大类:一是有性繁殖,即用种子形成新个体,这种繁殖所育成的苗木叫做实生苗;另一类是无性繁殖,即利用植物的茎、叶或根来培育成新的个体。
有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等方法,这种繁殖是母本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住母树的特性。
盆景中树木繁殖大多采用无性繁殖。
每一种繁殖方法其优缺点:如用种子播种形成幼苗,要培育成老态龙钟的树桩盆景则很长的时间,甚至经过二、三代人的培育才能完成;但如果用于微型盆景,则可较好地塑造一株微小的“老树”,用播种的形式较容易获得大量的树木材料。
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是盆景成型时间短,而且能保持母本的持性(如花色、花香等)。
采用扦插的形式也可以获得大量的树木材料,广州常见的福建茶、六月雪都是很容易扦插生根的植物。
嫁接可以改造“树形”,如在树干适当的位置嫁接枝条,可以使树形大大改善。
采取哪种繁殖方式主要与植物本身的生物特性有关,有的植物种子很容易萌发,有的植物枝条很容易扦插生根,有的植物嫁接很容易成活,所以繁殖方式要具体视何种植物而定。
2、山野掘取山野掘取是指从山野里掘取老树桩,经过培养加工作为盆景的素材。
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盆景的培养时间,并常常能选到形态自然而又古拙的老树桩。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一)第一章盆景的概念及发展简史第一节盆景的概念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巧妙结合,它是用植物、山石等材料,经过艺术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模仿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品;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盆栽与盆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统称为盆景。
但由于它们有以树木为主体或以山石景物为主体的区别,并且树木是活的植物,它随季节的变更和树龄增长而不断变化,山石景物则变化不大;同时山水盆景中的树木是以人工制成的,还有“独石盆景”,一块石组成一个景观;而“石玩”是不会变化了。
因此,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品:以树木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栽或树桩盆景;以山水景物为主体的被称为盆景或山水盆景。
目前以树木为主体的在国际上多用“盆栽”这个名称,并直译成为“Bonsai”。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习惯采用“盆景”这个叫法。
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值得一提的是:盆景是从盆栽(盆植)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但盆景与盆栽有根本的区别。
一般用盆、皿栽种植物,都通称为盆栽。
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央之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枝叶、花朵、果实等艳色、形状而已;而盆景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艺加工,创造成景的艺术品。
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自然美,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因此盆景又是作者艺术情感的寄托与抒发,是主观精神的表露。
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系列--修剪修剪:从造型来讲,修剪和攀扎都是为了改变枝干的弯曲形式,占有的空间位置,从而达到树木造型的目的。
从养护管理来讲,修剪是为了保持和维护已成型的树木景观。
按造型顺序的先后,可分为定位剪、缩剪、疏剪等。
...修剪:从造型来讲,修剪和攀扎都是为了改变枝干的弯曲形式,占有的空间位置,从而达到树木造型的目的。
从养护管理来讲,修剪是为了保持和维护已成型的树木景观。
按造型顺序的先后,可分为定位剪、缩剪、疏剪等。
修剪时间:杂木类盆景一年四季均可修剪,松柏类宜在休眠季节修剪。
梅雨季节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树木生长旺盛,应少剪,或不重剪,大量枝叶被剪去会影响正常生长,严重时导致死亡。
另外,接近秋末不可重剪,强剪后新芽陆续萌发,寒流一来会冻死嫩芽。
重剪、强剪的最佳时间为1-2月份树木处于休眠期。
但一些不耐寒树种不宜在冬季修剪,因伤口较难愈合,易留疤痕。
一般来讲,树木长势强、生长旺盛的可多剪,生长瘦弱的则少剪。
从树木造型需要,通常要剪去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轮生枝、对生枝、瘦弱枝、病态枝等。
留下枝条的养分集中,可长得健壮。
修剪方法:剪口的端面应尽能避开大面与枝干相切为45度角,叶芽留在斜口上侧方向。
在生长期,可帖近叶芽修剪,利于伤口愈合。
非生长期,可在叶芽上端修剪。
定位剪:即指盆景造型第一次修剪,确定保留不同位置的枝条,剪去多余的枝条。
山野采挖的树桩,栽培成活后,萌发很多枝条,必须剪去大部分枝条,保留造型所需要的骨干枝条,这就称之谓定位剪。
定位剪之后,确定了枝条的数量、位置及枝条间的相互距离,它直接影响树木盆景的形态美。
所以在修剪前,要认真构思,考虑树木造型的形式,所谓“意在笔先”,同时要做到“胸有成竹”,方可下剪。
因为枝条的取舍,取决于树景形式的确立。
保留的枝条应生长健壮,上下粗细协调,尽量避免平行、对称、重叠,做到疏密有致,围绕主干上下左右展开,具有动势。
缩剪:是一种缩短枝条的修剪方法,也是树木造型和维护树景的重要措施。
【关键字】制作山水盆景制作(需要视频教学资料请留言告知电子邮箱)山水盆景是自然界秀山丽水、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艺术再现,它是通过艺术加工来完成的。
只有在艺术加工过程中去粗取精,遮丑扬美,以少胜多,小中见大,才能在咫尺盆盎中,塑造出千里之景。
山水盆景是在浅口水盆中,以山石和水为主要原料,配制草木、人物和其他装饰品,用艺术的手法再现秀山丽水的自然景色,构成的立体山水画面。
山水盆景是自然界秀山丽水、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艺术再现,它是通过艺术加工来完成的。
只有在艺术加工过程中,去粗取精,遮丑扬美,以少胜多,小中见大,才能在咫尺盆盎中,塑造出千里之景。
因此,山水盆景比自然山水具有更普遍、更典型的美。
正如汤贻芬在其《画筌析览》中所语:“善悟者观庭中一树,便可想见千林;对盆里一拳,亦即度之五岳”。
正因为如此,盆景才得以在我国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得到我国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
山水盆景常见形式山水盆景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因创作者在制作盆景时表现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不同,所以作品形态和款式繁多。
根据制作用材、造型特色、表现内容的不同,山水盆景可以分为水盆盆景、旱盆盆景、水旱盆景以及挂壁盆景四大类。
一水盆盆景水盆盆景是山水盆景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以山石为主,盆内盛水无土,常在山石上栽种小草木,在盆面或山石上摆放配件,以表现有山有水的景致。
二旱盆盆景旱盆盆景是将山石、草木置于浅口盆中,盆中有土无水,表现无水的自然山景。
旱盆盆景根据立意、构图、用材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又有表现沙漠风光的沙漠盆景,表现山石树木姿态的树石盆景,表现草原牧场景色的草原盆景。
三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把山水盆景和树木盆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一种盆景。
它的特点是盆面既有土,也有水,在同一盆中,既堆山砌石,又栽种树木。
水旱盆景表现题材广泛,从名山大川到小桥流水,从山林野趣到海岛风光,只要你制作技术熟练,就都可以表现出来。
四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盆景制作者将传统的盆景艺术同贝雕、树皮画等工艺美术品制作技艺和形式巧妙结合,并吸收国画、书法艺术精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盆景艺术品。
水旱盆景的制作技艺水旱盆景的制作技艺——中国盆景之所以名为盆景,就是取其“盆中之景”之意。
既然是“盆中之景”,便可以表现各种自然景观。
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表现树木景观的树木盆景(Treepenjing),也有表现山水景观的山石盆景(Rockpenjing),还有树木、山水景观兼而有之的水旱盆景(Water-and-Landpenjing)等。
水旱盆景则是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结合,它的素材既有植物和土,又有石头和水,有时还放置一些小摆件。
它所表现的是自然界那种树木、山石、陆地、水面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观。
水旱盆景在水旱盆景这种形式在宋元已经出现,明代已有水旱盆景专用盆,清代已比较多见。
现代水旱盆景发展很快,普及很广,它继承了传统水旱盆景的技艺,保留了中国盆景艺术的文人特点,在造型上更趋向于自然,并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成为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盆景形式。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间盆景交流的日益频繁,水旱盆景在国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并多次在国际性盆景大会的示范表演中出现。
二、选材水旱盆景系由树木盆景与山石盆景结合而成,其选材的基本要求与该两类盆景大致相同,但也具有一些特别之处。
水旱盆景的材料主要包括盆、植物、石头、摆件和土。
1、植物:木本植物是水旱盆景中的主景,它的选择至关重要,其树种一般必须具有叶细小,耐修剪,易造型及观赏价值高等特点,通常采用以下树种。
(1)松柏类:五针松Pinusparviflora、地柏Juniperusprocumbens、刺柏Juniperusformosana、真柏Juniperuschinensis‘Shimpaku’、线柏Chamaecyparispisifera ‘Filifera’、云杉Piceaasperat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金钱松Pseudolarixkaempferi、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 ‘maki、紫杉Taxuscuspi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