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详解(精)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1
专题06 光合作用1.(2022·北京高考)2. 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车前草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下图。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A. 低于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 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C. 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小D. 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会持续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分析可得:(1)图中所展现有两个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一个是CO2的浓度,另一个是温度。
(2)当温度相同时,光合速率会随着CO2的浓度升高而增大;当CO2的浓度相同时,光合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达到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值,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而减小。
(3)当CO2浓度为200μL·L-1时,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CO2浓度为370μL·L-1时,最适温度为30℃;当CO2浓度为1000μL·L-1时,最适温度接近40℃。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当CO2浓度一定时,光合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达到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值,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而减小,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当CO2浓度为200μL·L-1时,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CO2浓度为370μL·L-1时,最适温度为30℃;当CO2浓度为1000μL·L-1时,最适温度接近40℃,可以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的升高会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当CO2浓度为200μL·L-1时,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程度不大,光合速率在温度的升高下,持续在数值为10处波动,而CO2浓度为其他数值时,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程度较大,曲线有较大的变化趋势,所以表明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小,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10℃条件下,CO2浓度为200μL·L-1至370μL·L-1时,光合速率有显著提高,而370μL·L-1至1000μL·L-1时,光合速率无明显的提高趋势,而且370μL·L-1时与1000μL·L-1时,两者光合速率数值接近同一数值,所以不能表明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会持续提高,D错误。
光合作用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条件和产物A知识要点分类练夯实基础知识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这句话道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B、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C、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分析】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最好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我们的生活中。
金鱼缸要放置在温暖向阳的环境中。
【详解】A、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正确;B、光合作用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正确;C、光合作用不能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错误;D、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正确;故选:C。
2、如图3-6-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和▲。
(3)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能。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答案】(1)叶绿体(2)有机物氧气(3)光化学(4)叶【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
(1)由上可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A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的①有机物和②氧气。
(3)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秒懂百科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仅是绿色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方式,也是地球上维持生物生态平衡的关键。
光合作用的核心是叶绿素,它是植物叶片中的一种绿色色素。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驱动光合作用的进行。
当太阳光照射到叶绿素上时,光能被吸收,激发叶绿素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高能级。
这些高能电子将被传递给光合色素复合物,最终被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被捕获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脊状体中,其中包含了许多叶绿素分子。
通过光合色素复合物,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高能电子,产生了氧气和ATP(三磷酸腺苷)。
在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产物ATP被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液体部分)中,称为Calvin循环。
通过Calvin循环,二氧化碳被还原成葡萄糖,需要ATP和NADPH(辅酶还原型磷酸二核苷酸)的参与。
暗反应不依赖光能,因此可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酶的催化和调控。
它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还释放出氧气,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
此外,光合作用还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缓解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界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关键,也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促进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发展。
光合作用详解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之一,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还产生了氧气,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光合作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光能捕获和光化学反应。
光能捕获是指叶绿素和其他类似色素在叶绿体中吸收太阳光的过程。
叶绿素是一种绿色的色素,它能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A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之一,其吸收光谱主要集中在红色和蓝色波长范围内。
当叶绿素A吸收光能后,光子能量将导致电子跃迁,从而产生高能态电子。
其他辅助色素如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也能帮助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扩大了光合作用的吸收能力。
光化学反应是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高能态电子将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传递能量,并最终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这一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脊柱体(光合膜)中。
在脊柱体中有许多叶绿体的膜叠层,其中含有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光系统II中的高能态电子被光强光激发后,从叶绿素A分子中释放出来,形成一个电子传递链。
这个电子传递链通过这一过程产生了能量丰富的化合物ATP(三磷酸腺苷),它是细胞能量的主要转移者之一、在光系统I中,电子传递链将这些高能态电子再度进行传递,最终将它们与一个受体分子NADP+结合,生成NADPH(辅酶NADP+的还原形式),用于有机物质的合成。
光合作用还涉及到碳固定过程,即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一个叫做卡尔文循环的反应进行。
卡尔文循环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ATP和NADPH在光化学反应阶段产生的能量被用于合成葡萄糖等有机分子。
这一过程中最终产生了光合作用产物,包括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
总体而言,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结合了光能捕获、光化学反应和碳固定等多个步骤。
光合作用以太阳能为能量源,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物。
光合作用不仅对植物和藻类等光合生物至关重要,也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维持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专题10 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①研磨②过滤:用单层尼龙布过滤→收集滤液。
(2)分离色素——纸层析法滤纸条上呈现四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①色素带的条数与色素种类有关,四条色素带说明有四种色素;(二)绿叶中的色素及其吸收光谱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这4种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但是都可以用于光合作用。
(三)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1.叶绿体的模式图①叶绿体膜:双层膜;②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③基粒:由类囊体堆2.(1)结论: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2)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①巧选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
②妙法排除干扰因素: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③巧妙设计对照实验:a.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有光照和无光照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b.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c.照射不同色光进行对照,直观地证明了叶绿体吸收的光谱有差别。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连线)2.光合作用过程(1)反应式:CO 2+H 2O――→光能叶绿体(CH 2O)+O 2。
(2)基本过程(据图填空)图中:①NADPH ,②2C 3,③ADP +Pi ,④O 2,⑤(CH 2O)。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1)定义表示法: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2)其他表示方法①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CO 2的量。
②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 2的量。
(3)研究意义:直接关系农作物的产量。
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实验原理①利用抽气法排除叶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使其沉入水中。
3.5.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原理、意义和应用一、单选题1.下图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b中储存的能量【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详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所以,可a 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正确。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B正确。
C.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b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B.绿色植物叶片中的水主要由根尖的伸长区从土壤中吸收的C.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答案】B【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由此可知,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来完成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因此,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完成其过程,A正确。
B.绿色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B错误。
C.通过光合作用的概念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C正确。
光合作用详解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生命活动中最为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维持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植物吸收后,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分子转化成化
学能,进而促使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辅酶Ⅰ)的合成。
这些化学物质再参与到卡尔文循环中,最终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为有机
物质,如葡萄糖和淀粉等。
光合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通过释放氧气使空
气中含氧量增加,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
此外,在食物链中,植物是最基础的生产者,在其进行光合作用时制
造出来的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养分。
然而,光合作用也存在一些限制条件。
例如,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如果这些条件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
此外,在某些环境中,植物可能会受到氧化压力、紫外
线辐射等因素的伤害。
总之,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其机理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光合作用详细讲解光合作用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它使植物和一些细菌能够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过程之一,它维持着氧气和有机物质的循环。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是一种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光能转化阶段和固定碳阶段。
在光能转化阶段,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是一种色素,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
光能被吸收后,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单位(叶绿体内的结构)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单位有两个主要成分: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光系统II通过光能将水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并释放出电子。
被光系统II释放的电子穿越电子传递链并最终转移到光系统I。
在电子传递链过程中,能量被逐渐释放出来,并用来合成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辅酶NADP+磷酸氢化物)等能量储存分子。
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是植物和其他生物体用来获取能量和构建细胞的重要物质。
氧气作为光合作用的副产物被释放到大气中,维持了地球上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质的分解。
除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外,还有一些因素可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光强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光强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另外,温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过适宜范围后则会减慢。
此外,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是一种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它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维持着地球上生物体的生存,同时也对大气中的碳循环和氧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相关因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章3.6光合作用考点目录;考点一、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考点二、光合作用实验一、考点分析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2)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3.光合作用过程与场所: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淀粉。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
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4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增强而减弱。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处于25℃30℃时,光合作用较强。
(3)二氧化碳: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4)其他因素:水、无机盐等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考点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条件——光和叶绿体;产物——淀粉和氧气。
2.植物制造淀粉实验:考点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二、热点题型详解题型一、光合作i用的影响因素1.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A.甲与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答案】C【解析】:由于在短时间内,光反应积累的有机物可以供暗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乙与甲相同的光照条件,但增加了暗反应中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所以乙比甲多。
本题要注意两个条件的变化不同所隐含的考查因素也不相同,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还能维持暗反应进行几秒钟,所以甲只进行了10分钟的暗反应,而乙相当于进行了20分钟,制造的有机物比甲多。
光合作用详细讲解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是生物体在地球上进行能量转换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也是维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关键过程之一、以下是光合作用的详细解释。
1.概述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内,主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葡萄糖酸盐内膜上,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生成能量富集的化合物ATP和载体NADPH。
而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内,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最后生成葡萄糖。
2.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
它依赖于光能和叶绿素分子的光合作用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
当光能传递到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色素时,能量被吸收并转化为光反应所需的化学能。
光反应过程中最核心的组成是光合作用色素分子聚集成的光合作用单元,也被称为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复合物。
在该复合物中,叶绿素分子通过共同吸收光子来激发,将能量传递给反应中心的叶绿素a分子。
激发的叶绿素a分子将电子传递给接受体分子,形成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是光解水反应,也被称为水光解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被利用来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氧气被释放为副产品,而氢离子则被暂时储存在化合物NADPH中。
同时,光反应还产生了能量富集的分子ATP。
ATP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存分子,能够提供供给暗反应阶段的化学能量。
光反应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的氧气浓度,并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电子给暗反应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转化。
3.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也被称为固碳偶联作用,因为它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依赖于直接的光照,但仍然依赖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
暗反应的中心过程是卡尔文循环,它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固定、还原和再生。
首先,二氧化碳分子与鲍尔酮糖分子以催化剂酵素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六碳中间体,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释放出两个磷酸甘油酸分子。
光合作用的化学步骤详解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并最终被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化学步骤,包括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著内膜上。
它需要光线的激发和色素分子的参与。
在光反应过程中,能量被吸收并转化为电子能,在电子传递链上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过程释放出来。
光能的吸收在光反应开始时,叶绿素a分子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叶绿素a是植物中最主要的色素分子之一,它具有特定的吸收谱,能够吸收红、蓝等波长范围内的光线。
光合色素复合物I和光合色素复合物II经过光能吸收后,叶绿素a释放出激发态电子,进入到光合色素复合物I和光合色素复合物II中。
光合色素复合物I中含有叶绿素a和其他辅助色素分子,可以接受来自光合色素复合物II的激发态电子;光合色素复合物II则是由叶绿素a和其他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它接受到太阳能量释放出高能电子。
光解水生成氧气在接收到高能电子后,光合色素复合物II进一步传递电子至细胞呼吸链。
而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被透过水裂解酶催化酶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H+)。
H2O -> 2H+ + 1/2O2ATP和NADPH的生成随着电子传递链的继续工作,质子(H+)被输运至著内膜内侧。
这样,在著内膜外侧形成了一个质子浓度梯度,在此过程中以ADP为基础生成了ATP(三磷酸腺苷)。
此外,在随后的电子传递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高能电子传递至光合色素复合物I,并提供给NADP+加上两个高能电子成为能够储存化学能量的NADPH。
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暗反应不直接依赖于太阳能,而是利用从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和NADPH来进行碳固定。
碳固定在暗反应开始时,二磷酸核糖(RuBP)通过酶催化被CO2分子所固定成为糖分子。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卡尔文循环或C3路径。
考点09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需要不断的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那么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哪些植物的结构参与了,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有机物的合成,便成为了我们这一考点的重点内容,这一节在中考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对待哦。
一.实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光合作用实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暗处理的目的: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唯一变量是光照。
(3)光照目的:进行光合作用(4)脱色目的:叶绿素易溶于酒精,直接加热酒精会导致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
隔水加热:酒精沸点低,易燃;(5)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进行了光合作用)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光合作用)实验结论和分析:【典例】1.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答案】B【解析】【分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淀粉遇碘液变蓝。
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
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进行遮光处理,以外的区域不遮光,B 错误。
C.叶绿素能够溶解酒精,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C正确。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D正确。
光合作用过程详解
1.循环物质. [C 5]糖 RuBP 1,5-二磷酸核酮糖 RuBP
[C 3]酸 PGA 3-磷酸甘油酸 C 3
[C 3]糖 PGAld 3-磷酸甘油醛 (CH 2O)
2.特定辅酶. NADP +
辅酶Ⅱ
NADPH 还原型辅酶Ⅱ
3.循环过程图解:
3 CO 2 12H 2O * 6O *2 3[C 5]糖
3[C 3]酸 24 H + 24e - 光系统2 CO 2的固定 ADP ++Pi 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 (12轮) A TP
光系统1 五碳糖再生
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 CO 2的还原
NADP +
5[C 3]糖
NADPH
6[C 3]糖 [C 3]糖
脂质
蛋白质 氨基酸 淀粉
[C 3
]糖
其他代谢 细胞呼吸
蔗糖
卡尔文循环(3轮) 叶绿体 细胞溶胶 6 6 6 类嚢体薄膜 基质
3.各阶段方程式表达
阶段Ⅰ—光反应 (叶绿体类嚢体膜)
2H 2O+2NADP + 光 O 2+2NADPH+2H + ×6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2ADP+2Pi 酶 2A TP
* ADP+Pi 酶 A TP ×6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阶段Ⅱ—碳反应 (叶绿体基质)
6CO 2+12NADPH+12H + 酶 C 6H 12O 6+12NADP ++6H 2O
18A TP 18ADP+18Pi
总反应
6C O 2+12H 2O * C 6H 12O 6+6H 2O +6O *2
*参考了课本与竞赛书目,如有错误,请多包涵.谢谢.
光 酶
Ⅰ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