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渗流模型实验指导书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10
水工渗流教学实验指导书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二零零六年四月第一部分 导电液模型实验电拟渗流实验的基本原理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场中电流密度向量i 在空间坐标轴上的三个投影为:x U i x ∂∂-=ρ1,y U i y ∂∂-=ρ1,zUi z ∂∂-=ρ1。
① 式中:ρ1为电场中导电介质的导电系数,ρ为电阻系数;U 为电位,在电场中是x 、y 、z坐标的函数,由克希霍夫第一定律,电流的连续方程为:0=∂∂+∂∂+∂∂zi y i x i zy x 。
② 如果导电介质的导电系数ρ1为常数,将①式代入②式,便得到电流场中的拉普拉斯方程如下:0222222=∂∂+∂∂+∂∂z Uy U x U 。
③ 从恒定渗流场的运动方程出发,表示恒定渗流速度向量u 的达西定律为:zHku yHku xHku z y x ∂∂-=∂∂-=∂∂-=,,。
④ 式中:H 为水头;k 为渗透系数。
将④式代入恒定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微分方程式:0=∂∂+∂∂+∂∂zu y u x u zy x 。
⑤ 则得到水头函数的拉普拉斯方程式:0222222=∂∂+∂∂+∂∂zHy H x H 。
⑥ 比较③式和⑥式可知,电流场中的电位U 和渗流场中的水头H 一样,都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如果导电材料做成的电模型与渗流区域作到几何相似、边界条件相似、导电系数与渗透系数相似,则由表一可知,通过在电场中量测电位线,即可得到渗流场中的等水头线。
对于几何相似,一般可通过正态模型来实现;关于电导系数与渗透系数相似,对均质各向同性土,可用电导系数为常数的导电体来模拟;关于边界条件相似,由于透水边界为一等水头线,在模型电场中应做成等电位边界,并且对上下游透水边界的水头差,在相应的电位边界中也保持一定的电位差。
对不透水边界,在模型电场中应做成不导电的绝缘边界。
图一(b )即为根据二向平面问题渗流场的几何形状制造成的模型和所测得的等势线。
表一、渗流与电模拟参数对照表图一、二向平面问题渗流等势线。
1根据原则《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94《土工实验仪器岩土工程仪器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3606-2范畴本作业指引书合用于扬压力、渗入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水位、渗流量检测。
3职责3.1水工构造所是本作业指引书负责部门,所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工作整体安排。
3.2中心站主任或授权签字人批准实验报告。
3.3审核人审核实验资料。
3.4校核人校核实验报告。
3.5实验人主持完毕实验工作,编制实验报告;确认仪器设备检查校准及保养结论。
4仪器设备4.1 JTM-V3000F型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4.2 JTM-V3000C型渗压计4.3 JTM-900型钢尺水位计4.4量水堰(现场建造)4.5 JTM-V10A型频率式读数仪5检测办法5.1扬压力、渗入压力、孔隙水压力检测办法5.1.1埋设与安装5.1.1.1开箱验收JTM-V3000F型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JTM-V3000C 型渗压计、JTM-V10A型频率式读数仪,检查仪器数量与装箱清单与否相符。
5.1.1.2按照设计施工规定采用专用电缆将仪器电缆接长,同步做好仪器编号和检查工作。
5.1.1.3安装埋设前孔隙水压力计计端部透水部件必要驱除空气。
详细操作办法是:先将透水部件从渗压计主体上卸下,然后将透水部件放入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排除透水石中气泡,使其充分饱和。
最后将渗压计主体和透水部件浸没在水中重新装配起来。
排除透水石中气泡最佳做法是:先将透水部件放入沸水中煮透,然后将用于煮透水部件少量热水连同透水部件一同倒入盛有冷水和渗压计主体容器内组装。
5.1.1.4在坝内埋设时,当坝面填筑高程超过测点埋设高程约0.3米时,在测点挖坑坑深约0.4米,采用砂包裹体办法,将渗压计在坑内就地埋设。
砂包裹体由中粗砂构成,并以水饱和。
然后采用薄层辅料、专门压实办法,回填原开挖料。
水工建筑渗流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水工13级)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16年5月土坝渗流缝隙槽模型实验(1)土坝渗流缝隙槽模型实验是利用粘性液体在模型的坝断面与平板间狭窄缝中流动,能很好显示出层流运动特性,来模拟土坝中渗流。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找出土坝浸润线的位置坐标,并与理论计算成果相比较;2.观察水位变化时,浸润线位置的变化情况;3•观察流动的流线状态及其特性,并对层流运动得到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粘性液体在狭窄缝隙中流动时,形成层流,且符合达西定律,用此来模拟土基中的渗流,粘性流在缝隙中流动的平均流速为dhds式中:Km—缝隙槽的透水系数,决定于缝隙宽度和粘滞性的常数,K m 二ga2/3Va ――缝隙的半宽;V——液体的运动粘滞系数;g ---- 重力加速度;dh――沿流动方向ds距离上的水头损失。
三、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及装置由实验课中讲述。
实验步骤如下:1 •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大小为75cmx 25cm;2 •熟悉实验设备,并做好实验前的分工准备工作;3•用方格纸按比例绘制好与模型相似的土坝模型图,见附图;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进库液体流量,向缝隙模型槽内充液到固定液位,使上游保持溢流状态,下游也开始溢流时,即形成了稳定的水面;5 •将有染色液体的细金属管分别放在坝面的液面高程和其他任一高程上,即可观察出流动的浸润线和流线,此时可将浸润线的坐标记录下来(在正面的有机玻璃板上有方格,计数方格确定坐标)。
四、附图均质坝(模型尺寸)单位:厘米原模比:1: 100五、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上、下游液位要保持始终有溢流?答:2 •流线具有哪些特点,它分布的疏密程度说明了什么?答:3 •在试验中浸润线和流线与上游边坡线交角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六、土坝渗流缝隙槽实验成果记录、分析表实验日期:实验坝型:绘出所观察到浸润线和流线,并绘出流网图。
水工结构模型实验指导书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2005年6月20日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水工结构模型试验所谓水工结构模型试验就是将原型以某一比例关系缩小成模型,然后向该模型施加与原型相关的荷载,根据从模型上获得的信息如应变位移等,通过一定的相似关系推出原型建筑物在应力、变形强度等成果。
(2)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水工建筑物因其受力特征、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均较复杂,特别是修建在复杂地基上建筑物更为如此,尽管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有限元等正迅速发展,但目前还不能用理论分析方法完美地解决建筑物的稳定和应力问题,因此模型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归纳成如几个方面:1.通过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可以验证理论设计,国内外大型和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都同时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试验分析,以期达到互相验证的目的。
2.通过对原型结构的模拟试验,预测水工建筑物完建后的运行情况以及抵御事故的能力。
3.由于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结构性态的模拟,在模型上还有可能出现原先未知而又实际存在的某些现象,因此模型试验研究不仅仅是对数理分析方法的验证,而且是获得更丰富切合实际的资料的积极探索,所以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目的也是更好地探索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一种手段。
(3)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a. 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整体应力及变形问题。
b. 结构物之间的联合作用问题。
c. 地下结构的应力与稳定问题。
d. 大坝安全度及破坏机理问题。
e. 水工结构的动力特性问题。
f. 验证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等。
(4)模型试验的分类方法①按建筑物的模拟范围和受力状态分类a. 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整体建筑物在空间力系作用下的强度或稳定问题。
b. 平面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结构单位长度断面在平面力系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问题,如重力坝坝段平面结构模型试验就是研究重力坝在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2011)水工建筑学模型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水工建筑学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水工、强化班08级)班级:学号:姓名:河海大学水电学院2011年5月实验一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一、实验目的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着重对重力坝坝段平面结构模型进行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工结构模型的方法及分类、模型相似原理、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模型材料、模型加荷方法以及试验量测技术及成果整理等。
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任务与要求1(对结构模型试验在水工建筑物设计、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有明确的认识。
2(初步掌握结构模型试验相似理论、模型设计、制作、量测、数据处理分析等基本方法。
3(通过对策略坝坝段平面结构模型试验动手实践,加深对模型试验的全过程的了解,初步具有设计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的能力。
三、模型系统组成及实验步骤1(模型材料及尺寸模型由石膏制成,石膏弹性模量为2500MPa。
模型尺寸见下图所示。
重力坝模型示意图12(加荷系统a)自重(预压)荷载采用机械拉力式加荷系统;包括拉力杆、测力计、摇把盘等组成;b)水荷载采用千斤顶加荷系统:包括油泵(加压)、分油器、压力表、高压油管、千斤顶、垫块等组成。
3(量测系统量测系统包括应变片、导线、静态应变仪等组成。
4(实验步骤按照上述实验内容,其具体步骤见框图。
实验准备检查模型状态及测试仪器安装、调零预压加载初应变检测仪器调零实验加载(模拟自重和静水压力)荷载应变检测打印试验结束 -成果后处理2四(实验成果及计算分析1(简述什么是水工结构模型实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有哪些特点,2(重力坝断面模型1重力坝断面模型如下图所示,模型用石膏制成,模型坝基面高程?0.00m,坝顶高程?0.65m,三角形顶点高程?0.65m,上游面坝坡为1:0.00,下游面坝坡为1:0.70,坝底宽3度0.455m,坝顶宽度0.07m,坝厚0.20m。
模型的坝体弹性模量,泊松EMPa,,2.510m比;模型的几何相似常数,弹性模量相似常数,坝基C,130~170C,7~13,,0.2lE 按弹性地基处理。
流体力学讲义第十二章渗流第十二章渗流概述一、概念1.渗流(Seepage Flow):是指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
2.地下水流动:在土建工程中,渗流主要是指水在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石层中的流动,简称为地下水流动。
判断:地下水的流动与明渠流都是具有自由液面的流动。
错二、渗流理论的应用1.生产建设部门;如水利、化工、地质、采掘等部门。
2.土建方面的应用给水方面排灌工程方面水工建筑物建筑施工方面三、渗流问题确定渗流量:如确定通过闸坝地基或井等的渗流流量。
确定渗流浸润线的位置:如确定土坝坝体内的浸润线以及从井中抽水所形成的地下水面线的位置。
确定渗流压力:如确定渗流作用于闸坝底面上的压力。
估计渗流对土壤的破坏作用:计算渗流流速,估计发生渗流破坏的可能性,以便采取防止渗流破坏的措施。
四、土壤的水力特性不均匀系数:(12-1)式中:d60,d10——土壤颗粒经过筛分时分别有60%,10%重的颗粒能通过筛孔直径。
孔隙率n:是指单位总体积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沙质土:n=0.35~0.45;天然粘土、淤泥:n=0.4-0.6。
1.透水性透水性(hydraulic permeability):是指土或岩石允许水透过本身的性能。
通常用渗透系数k来衡量,k值越大,表示透水性能越强。
均质土壤(homogeneous soil):是指渗流中在同一方向上各处透水性能都一样的土壤。
非均质土壤(heterogeneous soil):是指渗流中在同一方向上各处透水性能不一样的土壤。
1各向同性土壤(isotropic soil):是指各个方向透水性都一样的土壤。
各向异性土壤(anisotropic soil):是指各个方向透水性不一样的土壤。
2.容水度容水度(storativity):是指土壤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土壤总体积之比,数值与土壤孔隙率相等。
3.持水度持水度(retention capacity):是指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的水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渗流力学(实验指导书)石玲、刘玉娟编重庆科技学院石工学院油气田开发教研室二○○九年十月前言《渗流力学实验指导书》是按照《渗流力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适合于石油工程、钻井工程、油气田开采、资源勘探、资源勘查等专业的本、专科生使用。
本指导书中的实验是《渗流力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全书共分三个实验,其中实验三为综合性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各种仪器设备在实验项目中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按照指导进行,以帮助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目录《渗流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渗流力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 (6)实验一单向稳定渗流模拟实验 (7)实验二平面径向流模拟实验 (9)实验三多井同产渗流场的测绘实验 (11)《渗流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油气田开发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何行范适用于本科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时数:48学时一、课程概况《渗流力学》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油层物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层流体渗流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渗流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关于油层动态过程的总体认识。
为学习《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和《采气工程》等其它专业课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分析和解决油(气)田开发、开采问题提供手段。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油层物理》、《石油地质》和《工程流体力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气工程》和《油气井试井》等。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油层流体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掌握稳定渗流两种基本渗流方式的渗流特点、渗流规律和研究方法;3.懂得弹性不稳定渗流的特性,基本渗流规律和分析方法;4.了解其他不稳定渗流方式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及结论;5.掌握解决多井干扰和边境效应的思路、方法和典型规律及结论;6.掌握稳定试井的方法,懂得不稳定试井的基本理论,会用试井方法分析井和地层的特性。
渗流力学实验指导书穆丽杰李栋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011年11月实验一 流体单向渗流实验一、实验目的1.实验观察单向流压头线形状2.用达西定律计算渗透率K 值二、实验装置三、使用仪器秒表、量筒四、基本原理单相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等厚均质地层中的单向渗流,其压力变化是随距离成线性关系变化的,即x Lp p p p we e --=,而液体在等直径的管路中流动的情况也是一样,压头线为一条沿流向倾斜下降的直线,而其渗流阻力也都是随距离的增加成线性关系增加。
所以我们就可以以水平等直径的管路流动来模拟均质等厚水平地层的单向渗流,以此观察研究此种情况下的压力变化规律及渗流阻力的变化规律,以便近似确定介质的平均渗透率。
五、实验操作方法1.记录渗流长度和渗流断面尺寸2.打开出口阀门,控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稳定在一定的位置3.在压力稳定以后,用秒表、量杯或量筒测量渗流流量Q ,同时记下各测压管液柱高度4.分三次操作,每次控制流量为不同数值六、计算公式hA L Q PA L Q K ∆=∆=γμμ μ=1mPa·s测压管间距L :20cm ; 渗流断面A :10cm 2。
七、思考题1.为什么要在每次调节流量之后,要等压头稳定之后才能开始记量。
2.各测压管压头线理论上应成一条直线,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直线,为什么?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缩小差别的措施。
3.计算出的各段的渗透率是否相等,为什么?八、记录表格实验二平面径向渗流实验一、实验目的1.实验观察平面径向渗流的压力分布情况2.用达西定律计算渗透率K值二、实验装置三、使用仪器秒表、量筒四、基本原理单相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等厚均质地层中的平面径向渗流,其压力变化是随距离成对数关系变化的,即rR R R p p p p e we w e e lnln --=,而其渗流阻力也都是随距离的增加成对数关系增加。
我们圆盘渗流模型模拟均质等厚水平地层的平面径向渗流,以此观察研究此种情况下的压力变化规律及渗流阻力的变化规律,以便近似确定介质的平均渗透率。
水工建筑渗流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水工13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016年5月
土坝渗流缝隙槽模型实验(1)
土坝渗流缝隙槽模型实验是利用粘性液体在模型的坝断面与平板间狭窄缝中流动,能很好显示出层流运动特性,来模拟土坝中渗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找出土坝浸润线的位置坐标,并与理论计算成果相比较; 2.观察水位变化时,浸润线位置的变化情况;
3.观察流动的流线状态及其特性,并对层流运动得到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
粘性液体在狭窄缝隙中流动时,形成层流,且符合达西定律,用此来模拟土基中的渗流,粘性流在缝隙中流动的平均流速为
ds
dh K V m
m -=
式中:m K —缝隙槽的透水系数,决定于缝隙宽度和粘滞性的常数,
V ga K m 3/2=
a ——缝隙的半宽;
V ——液体的运动粘滞系数; g ——重力加速度;
dh ——沿流动方向ds 距离上的水头损失。
三、实验步骤
实验设备及装置由实验课中讲述。
实验步骤如下: 1.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大小为75cm ×25cm ; 2.熟悉实验设备,并做好实验前的分工准备工作;
3.用方格纸按比例绘制好与模型相似的土坝模型图,见附图;
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进库液体流量,向缝隙模型槽内充液到固定液位,使上游保持溢流状态,下游也开始溢流时,即形成了稳定的水面;
5.将有染色液体的细金属管分别放在坝面的液面高程和其他任一高程上,即可观察出流动的浸润线和流线,此时可将浸润线的坐标记录下来(在正面的有机玻璃板上有方格,计数方格确定坐标)。
四、附图
均质坝(模型尺寸)单位:厘米原模比:1:100
五、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上、下游液位要保持始终有溢流?
答:
2.流线具有哪些特点,它分布的疏密程度说明了什么?
答:
3.在试验中浸润线和流线与上游边坡线交角是否相同?为什么?答:
六、土坝渗流缝隙槽实验成果记录、分析表
实验日期:
实验坝型:
绘出所观察到浸润线和流线,并绘出流网图。
上游水位H上下游水位H下
等势线总数n= 水头差ΔH 等势线间隔数n-1
浸润线坐标表
七、土坝流网图贴在此处
水闸缝隙槽渗流实验(2)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闸基渗流的特性;
2.进一步理解流网的特性,掌握绘制流网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同土坝。
三、实验步骤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每人自备方格纸一张(75cm×25cm)按分组所指定的方案将闸基模型(见附图)按比例绘于方格纸上(不必注尺寸);
2.将染色甘油分别吸入金属管中,待测流线时用;
3.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进库液体流量,向模型槽内充液到固定液位,直到上下游所要求的液位;
4.将有染色液体的细金属管插入上游河底不同位置,数分钟后,即可形成流线;
5.观察流线的液态,并将流线描绘或记录在自备的闸基模型图上。
6.计算和绘制作用在水闸底板上的渗流压强分布图。
四、附图
水闸实验尺寸图(尺寸单位:厘米模型比例尺1:100)
实验方案为:板桩设于闸底板的上游端;
五、实验要求
绘出你所做实验方案的流网图。
六、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流线和等势线的第一根和最后一根分别是指的哪些部分?
答:
2.绘制流网图时,通常使每一方格的流量和水头损失相等,那么每一方格的水力坡降是否相等?为什么?
答:
3.流网的图形与上、下游水位差大小和渗透系数是否有关?应如何解释?
答:
七、水闸缝隙槽渗流实验成果记录、分析表
上游水位H上下游水位H下
等势线总数n= 水头差ΔH 等势线间隔数n-1 作用在闸基底板上的渗流压强计算表(水的重度取9.81 kN/m3)
八、闸基底板上渗透压强分布图
九、流网图贴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