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

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机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患者、重点是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5、“危机值”报告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科等医技科室。

对危急值报告的检查制度, 规定检验科每月检查,反馈,每半年至少有一次回顾程序。包括项目的设置, 报告的情况, 提出改进的要求。上报医务科

6、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 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技科室修改。

2) 医技科室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报送医务部审批,并将申请保留。

3) 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科协商解决。

附件: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一)、电生理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二)、医学影像

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大于两个脑叶)、特殊部位的脑梗塞(脑干、延髓)。脊髓损伤,外伤后明显椎管狭窄。

肺动脉栓塞。(口头报告,电话报告,需图像后处理)

主动脉夹层。(口头报告,电话报告,需图(口头报告,电话报告,需图像后处理)

胸腹部大面积损伤,(液气胸、疑似脏器破裂出血、纵膈血肿)。

急腹症(消化道穿孔)。

大量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

(三)、放射科

脊柱、脊髓疾病:

(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

(2)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3)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呼吸系统: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大量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3)肺栓塞、肺梗死

循环系统:

(1)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2)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消化系统:

(1)食道异物及穿孔

(2)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3)急性胆道梗阻

(4)食道钡餐造影大量钡剂呛入气管及肺内。

(四)、超声科

1、急诊外伤见腹腔大量积液,疑似脏器破裂出血。

2、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5cm,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160bpm或过慢<120bpm。

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科室发现并确认危急值

电话通知相关病区

值班人员接收电话报告并记录

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需会诊讨论

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上报医务科

决定方案,采取措施

2015.10.15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检验地带网 3、检验科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等项目。检验地带网 4、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附件: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 1.住院病人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

1.1、凡检验科工作人员遇到检验结果达到检验“危急值”时,应立即向本组专业主管(组长)报告,经审核和复核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护士,电话报告检验结果,记录对方接电话者的姓名。小组做好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检验者、报告者和复检结果。 1.2、病区护士接到检验科电话通知,可派人到检验科取报告单,并及时将书面检验报告交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检验地带网 1.3、检验“危急值”检测确认后,通过LIS和HIS接口直接实时向病区护士和医生工作站发出屏闪或警示框,给出危急值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并立即通过电话通知病区护士,请临床医护人员作相应的处理。 2.门、急诊病人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 2.1、凡检验人员遇门、急诊病人检验“危急值”时,同样立即电话报告本组专业主管(组长),经审核和复核后立即通知门、急诊医师。如果无法通知时,应通知门诊部或急诊护理部门或通知医院总值班医师,同时通过医护工作站以屏闪或警示框方式报告医护人员,请临床医护人员作相应的处理。 2.2、作好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同住院病人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 3.医护工作站接到危急值电话通知后和屏闪或警示框后,必须以工号或密码形式登陆方可退出屏闪恢复工作站,同时系统自动保留执行者相关记录,并可通过HIS系统自动跟踪记录随后的相应诊疗处理过程。 4.检验科、护理部、医务处分别制定相应的危急值处理程序,危急值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等。检验地带网 5、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科室危急值的报告登记表.doc

临漳县中医院 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科室: 二O年月日至二O年月日

临漳县中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技科室作为临床辅助科室,为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重要作用,检验(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治疗方 案及愈后,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加强科室工作人员责任感,现修订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 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 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检验“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 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同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查)项目、检验(查)结果、复查结果、接电话人、报告时间、报告人等项目,并将 检查结果发出;住院病人的检验(查)结果与通知医生间的时间不得超过15 分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否则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当事检验(查)员须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处理。 2、门诊病人的检验(查)结果中出现“危急值”时也应尽快与门、急诊医生或病人本人取得联系,及时通知病

人及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处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 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复述确认后详细填写《科室危急值记录本》,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接到 通知时应立即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 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检验科必须立即复检,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复检结果,确认出现危及生命的 “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 务处。 4、接到“危急值”报告后,临床科室在进行相应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前往检验科领取签收危急值报告单。主 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按照规定用红笔标明异常项目及异常值,并粘贴在住院病历中,值班医生需 6 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和处置情况。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四、“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医学科、心电图室、输血科等科室。 五、“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25399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及 流程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4、“危机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患者、重点是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5、“危机值”报告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科等医技科室。 对危急值报告的检查制度, 规定检验科每月检查,反馈,每半年至少有一次回顾程序。包括项目的设置, 报告的情况, 提出改进的要求。上报医务科 6、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 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技科室修改。 2) 医技科室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报送医务部审批,并将申请保留。 3) 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科协商解决。 附件: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一)、电生理 1、心脏停搏

各科室危急值项目有哪些

各科室危急值项目有哪些?(一)检验科危急值项目

(二)超声室“危急值”项目 (1)腹部及妇科超声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2)心脏彩超危急值项目 1、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2、大面积心肌坏死; 3、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三)医学影像科“危急值”项目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③急性胆道梗阻;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③颌面部、颅底骨折。(四)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0.20mv(不适宜平板)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频发多源、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双分支传导阻滞(8)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9)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10)大于3秒的心室停搏 (五)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食道异物

某医院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XX医院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一、为提高科室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三、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逐步和规“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科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 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 3) 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和检验人员等。 4) 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五、如病人检验结果进入危急值提醒围,计算机系统将提示。 1) 医生工作站,病人列表界面的病人床号前、以及化验报告的条目、以及报告单的异常指标前都显示一个红色的“危”字。 2) 前两处红色“危”字在报告后16小时自动消失。 3) 异常指标前的危字永久保留。 六、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心电图室危机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机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 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 Q-T 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 180 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 II 型及二度 II 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 40 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 3 秒的停搏

⑩低钾 u 波增高。 (二)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中线结构移位超过 1cm、急性重度脑积水; ④颅脑 CT 或 MRI 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 CT 或 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 15%以上。 ⑥耳源性脑脓肿 2、脊柱、脊髓疾病:X 线检查诊断为脊柱外伤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 压迫硬膜囊、脊髓重度损伤。 3、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肺压缩 90%以上的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②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 ①颅底骨折。 7、超声发现: ①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②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各科室危急值

超声室“危急值”项目 (1)腹部及妇科超声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2)心脏彩超危急值项目 1、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2、大面积心肌坏死; 3、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不适宜平板)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频发多源、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双分支传导阻滞 (8)高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9)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10)大于3秒的心室停搏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食道异物

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9、外伤性膈疝 10、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3)骨盆环骨折。 医学影像科“危急值”项目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制度 1、“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2、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在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4、具体操作程序: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5、“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6、“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精选资料】影像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影像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年度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2013版)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详细、规范登记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负责或值班医生。负责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事后及时记录处置细节。 3、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四、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五、质控与考核 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并将内容在次日早会上交班,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处理规范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涉及临床及医技各科。 (二)建立本院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三)建立本院的危急值报告程序。 (四)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情况时,必须按报告程序第一时间通知临床科室,并作好相关记录。 (五)临床科室在接获危急值报告时,必须立即按规定给予相应处置,并作好记录。 (六)医院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各科室根据制度须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七)医教部、护理部、质管办应加大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 (八)医教部应每年组织一次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评估,不断完善危急值项目,进一步确定危急值项目的界限值。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 2、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3、门、急诊医生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4、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医教部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医教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门、急诊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科:(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2)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3)及时出具检查(验)报告并发出;(4)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本科室危急值详细登记。 2、临床科室:(1)临床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主管医生不在,就通知当班医生);(2)临床医生接到通知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3)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医技科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4)管床医生或当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跟踪治疗效果。 3、主管医生或当班医生需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治疗效果。 (三)体检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科室检出危急值后,立即打电话向体检科工作人员或主任报告。 2、体检科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生。 3、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 4、体检科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一)各临床、医技科室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在报告或接获危急值信息时,均要对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和处理的过程做详细记录。 (三)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四)临床科室在接获电话通知的危急值结果时,必须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71808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使用) 科室: 使用年度: .

.

“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向临床科室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加强危急值信息化监管,对我院原有“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修订,现发布如下。 一、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的某检验(检查)结果值。“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设立是了保障临床医生及时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尽可能使患者获得最佳抢救机会,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二、危急值项目:根据修订的包括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心电生理检查、超声影像科、药学部、输血科、内镜室、病理科等危急界限值设立危急值报告表【具体见附件】。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根据检验科的特殊性,必要时应复检标本,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如有需要标本应保留备查。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向临床科室通报危急值结果时应向其了解患者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如果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应立即重新采集标本再次检验。 3、临床科室接电话人应复述危急值结果、立即转告值班医师,并有记录签名。 4、医技科室和各临床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并记录通知时间、患者身份、项目信息以及联系人员等信息。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获“危急值”后,应结合临床情况在30分钟内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四、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科内危急值的登记管理工作,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医院医务部、护理部及门诊部每年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根据临床需要对“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进行更改或增减,重点追踪了解危重患者救治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医务处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 成人血K 3.35-5.55 mmol/L <3.0 >6.0 新生儿血K mmol/L <2.5 >8.0 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 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 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 成人GLU 3.95-6.11 mmol/L <2.5 >30 新生儿GLU mmol/L <1.7 >16.7 WBC 4-10 ×109<1.0 >30.0 HGB 113-151 g/L <50 >200 PLT 100-300 ×109 <30 >1000

二甲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图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整理版)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3秒的停搏 ⑩低钾u波增高。 (二)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cm、急性重度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⑥耳源性脑脓肿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外伤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脊髓重度损伤。 3、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肺压缩90%以上的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②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在借鉴国内外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JCI的标准),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室和放射科、心电功能科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第二条“危急值”的定义:指当出现这种实验和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 第三条“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第四条“危急值”报告程序及注意事项: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需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3、“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有关科室和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机值”,按操作常规完成扫描

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放射科。 4、医技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记录表》,详细记录报告情况。“危急值”的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如下:日期、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接收人、报告时间、备注等。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结合临床情况即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7、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8、“危机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机值”。 9、病人离开后,详细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影像科危急值制度项目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制度、项目及报告流程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cm、急性重度脑积水; 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⑥耳源性脑脓肿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外伤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脊髓重度损伤。 3、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肺压缩90%以上的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1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②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 ①颅底骨折。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患者“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详细、规范登记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负责或值班医生。负责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事后及时记录处置细节。 3、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五、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六、质控与考核 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 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2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等级医院危急值

危急值结果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定本制度。 各临床、医技科室应熟练掌握各种检查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和临床意义,“危急值”一旦出现,就应当由该项目检验者在确认仪器运转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复检结果无误后,将该项目危急检验结果紧急通知负责治疗的医护人员,无论平诊、急诊,在简要询问患者情况及用药情况后,立即电话或口头报告给相关临床科室,并作好记录,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验结果。不能发有疑问的检验结果。保存好所有有关“危急值”资料,包括检验结果记录、报告记录、以及接受报告人签名。相关科室操作手册中应包括“危急值”试验的项目操作规程及“危急值”范围。对有关“危急值”的工作要定期检查总结。还应注意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及其他实验因素的影响,“危急值”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患者年龄(新生儿、儿童、成人)、性别、种族等不同人群的“危急值”界限会有可能不同;不同科室所用的“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都有所侧重;因此,各临床科室应根据本科室实施诊疗活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制定本科室“危急值”并报医务科和相关检查科室备案执行。各检查科室在征求临床医生意见的基础上,按检查项目规定确定需电话通知的异常结果范围。 二、危急值检查结果报告流程 (一)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