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理论与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72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地的勘测、基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测量、建筑施工过程管控测量、建筑设备安装测量等方面。
其中,勘测是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建筑工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和测量,为建筑施工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基坑工程测量是针对建筑基坑工程进行的测量,主要包括基坑的平面布置、深度和坡度等方面的测量,为基坑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控制。
建筑结构测量是对建筑结构的布置、尺寸、形状等方面进行测量,以确保建筑结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建筑施工过程管控测量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进行监控和控制的测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设备安装测量是对建筑设备的位置、方位、高程等参数进行测量,确保建筑设备安装正确并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测量方法两种。
传统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和角度测量等,通过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工地进行测量。
现代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GPS定位测量、激光测量和卫星遥感测量等,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对建筑工地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也适用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施工控制,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土木工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可以为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必要的测量支持。
在水利工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可以为水利工程的灌溉、排水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测量支持。
在交通工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可以为交通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测量支持。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它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学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推动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
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提供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编制依据(一)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二)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三)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四) 《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五)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91;(六) 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以便及时纠正。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总平面图、基础结构平面图等进行布设。
3.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点。
4.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涂上红油漆作好警示标识;(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测量人员接到业主提供的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场区控制点测量成果后,使用2″级拓普康电子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校测,复测结果证明基准控制点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流程一、引言建筑工程测量是指对土地、场地和建筑物进行尺寸、形状、位置和高程等方面的测量,是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的重要前提和依据。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测量方案的流程和步骤,以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获取相关资料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前,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的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地形图、土地规划图等资料,以便了解测量范围、要求和目的,为测量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定义测量范围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测量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场地的面积、边界、建筑物的尺寸、位置和高程等,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
3. 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GPS测量等,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4. 制定测量计划根据测量范围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的时间计划、人员安排、测量路线和站点等,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安全方案对于涉及到高空、深坑、危险区域等的测量工作,需要制定安全方案,确保测量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好。
三、测量工作的实施1. 现场勘测根据测量计划,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现场勘测,了解测量范围和情况,确定测量站点和路线,并进行必要的标志和设置。
2. 测量数据的采集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对建筑物的尺寸、位置、高程等进行准确的测量,采集测量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转换、修正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测量成果的整理和报告1. 成果图纸的制作根据测量数据,制作成果图纸,包括场地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物的立面图、平面图等,以及工程测量报告书。
2. 测量报告的编制编制详细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范围和要求、测量方法和技术、测量计划、现场勘测和数据采集的情况、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等,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竣工测绘技术方案一、引言竣工测绘技术方案是指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合规性,进行测绘和验收的技术方案。
本文将从竣工测绘的目的、流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竣工测绘的目的竣工测绘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检查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并提供合规性证明。
通过竣工测绘,可以获取精确的建筑物空间位置信息,为后续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三、竣工测绘的流程1. 准备工作:确定竣工测绘的范围和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测绘方案和工作计划。
2. 测量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控制点,进行精确测量,建立起基准坐标系统。
3. 三维测量:采用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进行建筑物的三维测量,获取建筑物的空间位置信息。
4. 数据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校正、配准和拼接等,生成高精度的测绘数据。
5. 绘图与报告:根据测绘数据,制作竣工图纸和报告,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及相关的技术说明和分析。
6. 验收与审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测绘成果进行验收和审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四、竣工测绘的技术要点1. 测量仪器的选择:根据具体的测绘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并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控制点的设置:合理设置控制点,覆盖整个建筑物的空间范围,采用多基准点的方式,提高控制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数据处理的精度控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精度控制,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减小误差,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4. 绘图规范的要求:制作竣工图纸时,要按照相关的测绘规范和标准,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5. 报告的内容要求:竣工测绘报告应包括测绘数据的详细说明、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对测绘结果的评价和建议等。
五、竣工测绘的注意事项1. 安全措施:在进行竣工测绘时,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建筑测绘技术的步骤与流程一、引言建筑测绘技术是建筑与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旨在通过测绘与定位工作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在建筑测绘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与流程进行,以确保测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测绘技术的步骤与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过程。
二、前期准备在进行建筑测绘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测绘区域的调研,包括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地形地貌等内容。
其次是查看工程图纸和设计方案,以便确定测绘的具体要求和范围。
最后是准备测绘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杆、三脚架等。
三、现场测量现场测量是建筑测绘的核心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高程测量:通过使用测高仪或全站仪,测量地面或建筑物的高程信息。
这对于确定建筑物的坐标位置以及地势起伏十分重要。
2. 平面测量:利用全站仪或测量杆与三角板的测量原理,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进行测量。
该过程需要测量建筑物的外墙、主体结构,包括地基、柱子、梁、梁板等。
3. 建筑物结构测量: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等仪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测量。
这包括墙面、楼梯、门窗、屋顶等建筑元素的测量。
4. 管线测量:测量建筑物周围的各类管线,包括水、电、燃气等。
这对于后续的管线布置和施工必不可少。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现场测量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1. 数据整理: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方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处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等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这包括计算建筑物的各类尺寸、距离、角度等。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编制报告与成果交付测绘项目完成后,需要根据项目需求编制相应的报告,并将测绘成果交付给相应的建筑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
1. 编制报告:根据实际需求编制测绘报告,包括测绘的目的、方法、成果等内容,并附上详细的图纸和数据。
(二)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精度要求高,轴线网点的控制在施工期间必须能牢固、准确地保留至竣工,因此所用仪器和施工方法都要适合结构类型和场地情况。
为保证工序间的相互配合衔接,测量工作应与现场密切配合,了解施工布置和流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在整个施工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验线和复核工作,同时准确地做好测量放线的原始记录。
对于建筑平面面积大,范围广,楼栋多,单层面积大的建筑群。
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测量、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工作。
1、测量工作准备工程施工测量是整个工程施工的第一步,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工程施工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本工程施工中,项目经理部将对工程测量加强管理,精心部署,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测量的正确性、准确性。
具体管理措施有:(1)选用正确的测量方案、先进的测量仪器。
施工前对测量方案进行认真讨论、研究,确保方案正确、可行;选用先进的全站仪测量系统、激光经纬仪系统等,测量仪器满足测量正确、准确要求。
(2)选派高素质专业测量人员定岗作业,配备其它辅助人员,组成本工程项目经理部测量组,负责工程的施工测量。
(3)严格执行施工测量规范,遵守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规则;施工测量中做到纪律严明、操作规范、定人定岗,保证测量正确、准确、快捷。
(4)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要进行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测量方案的考虑(1)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
(2)测量方法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的建筑布局、地理环境等因素,按照由高到低的原则设置三级测量控制网,采用内控法与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
(3)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工程的平面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环,其控制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轴线测放精度。
根据测量规范建立相应的平面控制网点,以满足整个工程的测量放线要求。
工程测量项目作业流程和操作标准规范书第一章项目准备 (3)1.1 项目启动会议 (3)1.1.1 会议目的与议程 (3)1.1.2 会议组织与参与 (3)1.1.3 会议成果 (3)1.2 资料收集与整理 (3)1.2.1 资料收集 (3)1.2.2 资料整理 (4)1.3 测量计划制定 (4)1.3.1 确定测量指标 (4)1.3.2 制定测量方法 (4)1.3.3 制定测量频率 (4)1.3.4 制定测量计划表 (4)第二章测量设备准备 (4)2.1 设备选型与采购 (4)2.2 设备检定与校准 (5)2.3 设备安装与调试 (5)第三章控制测量 (6)3.1 控制点布设 (6)3.2 控制点测量 (6)3.3 控制点数据处理 (6)第四章地形测量 (7)4.1 地形图绘制 (7)4.2 地形点测量 (7)4.3 地形数据分析 (8)第五章高程测量 (8)5.1 高程基准点布设 (8)5.2 高程测量方法 (8)5.3 高程数据处理 (9)第六章建筑物测量 (9)6.1 建筑物平面测量 (9)6.2 建筑物高程测量 (10)6.3 建筑物变形监测 (10)第七章道路测量 (11)7.1 道路中线测量 (11)7.2 道路横断面测量 (11)7.3 道路高程测量 (11)第八章桥梁测量 (12)8.1 桥梁控制测量 (12)8.2 桥梁结构测量 (12)8.3 桥梁变形监测 (12)第九章水利测量 (13)9.1 水利工程控制测量 (13)9.1.1 平面控制测量 (13)9.1.2 高程控制测量 (13)9.2 水利工程地形测量 (13)9.2.1 地形图的测绘 (13)9.2.2 地形分析 (14)9.3 水利工程高程测量 (14)9.3.1 水准测量 (14)9.3.2 三角高程测量 (14)9.3.3 卫星高程测量 (14)第十章环境监测 (14)10.1 环境监测点布设 (14)10.1.1 监测区域划分 (14)10.1.2 监测点选择 (14)10.1.3 监测点布设密度 (15)10.2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 (15)10.2.1 监测项目 (15)10.2.2 监测方法 (15)10.2.3 监测频率 (15)10.2.4 数据采集与传输 (15)10.3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15)10.3.1 数据预处理 (15)10.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16)10.3.3 模型建立与应用 (16)10.3.4 结果可视化 (16)第十一章测量成果整理与提交 (16)11.1 测量成果整理 (16)11.2 测量成果审查 (16)11.3 测量成果提交 (17)第十二章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17)12.1 质量控制体系 (17)12.1.1 质量方针与目标 (17)12.1.2 质量管理体系 (17)12.1.3 质量保证措施 (18)12.2 安全管理制度 (18)12.2.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8)12.2.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8)12.2.3 安全生产投入 (18)12.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9)12.3.1 应急预案的制定 (19)12.3.2 处理 (19)第一章项目准备项目准备工作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测量工作流程(工作总结)一、前期工作1、进场前场地实测(地形,标高)。
1)监理或业主同实测,现场地形标高,现场确认。
2)分包场地平整前现场实测方格网,地形。
2、要求业主提供测量控制点报告(控制点具体方位我司指定)1)分析现场规划布置,临建,现场施工布置2)根据现场规划布置,合理布置控制点位置,确定方便实用3、根据第二条,推算出场地前期实测城市坐标位置,提交于监理业主并三方确认.4、通过设计院图纸,计算得出建筑物轴线交点坐标,并几人核对(设计院图纸通常为建筑物角点坐标).5、通过设计院图纸分析现场临时控制点的布置,并通过现场布置图,对建筑物进行放样,并提交放样数据与周边环境于技术部,供技术部分析现场实际情况。
6、甲方通知测绘院对建筑物进行放样(与我司关系不大)。
小结:前期工作重点在于与监理业主的现场实时测量并签字确认!二.、桩基工程1、对于我司下属分包将对每一单体建筑物桩基工程小样桩放样控制点进行定位放样,同时提供标高控制点2、定位同时与分包测量人员沟通尽量满足分包人员施工放线的方便、可行性;3、每一单体建筑物根据施工要求设置不同数量的控制点,在控制点放样完成后拟定书面移交文件移交给分包,并由双方签字确认.4、对已放样的控制点进行不定期,且不超过7天每次的复查,如发现控制点有位移问题并及时校正.控制点校正后同时再次拟定书面移交文件移交给分包,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5、对于分包提出控制点或标高存在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复查并校正,控制点、标高校正后同样拟定书面移交文件移交给分包,并由双方签字确认.6、在对分包控制点放样完成后提交测量放线报验单并通知监理进行控制点复核。
7、桩基施工过程中需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每日监测。
但可根据业主要求是否请第三方进行监测。
每日监测数据通过书面形式递交技术部,工程部,安全部。
如有需要还需将数据递交监理方。
小结:桩基工程重点在于放样数据计算的准确度,数据要求几人进行计算复核,放样过程中的控制点精度控制。
业 主 提 供总承包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查验总承包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查验接下页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序流程图一、施工测量前期准备规划总 平面图单位工程 施工图三 者 (合 一) 统 一转发规划部门(灰测绘单位 成果资料人员上岗证、仪器检定 证实测方案B2-1(编制、审核、审 方案批)不同意线)验线合格通知单业主现场交桩(规划验线合格)测 绘单位实测单位工程楼座桩依据一、 二、工程定位测同 意注:B2-1(A1监)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量工程定位桩、外控 (高程、平面)网、 桩位保护标识工程定位测量成果资料1、 B2-2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2、 C3-1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资料规程 测量规程工程定位测量 成果资料不同意3、 测绘成果查验记录4、 平面定位复测记录5、 高程查验引测记录6、 平面定位控制桩布置图7、 原始地面方格网标高(视合同)8、 测绘成果(平面、高程)单三、土方施工前测量工同 意作技术组 土方开挖图(编制、审核、审批)外控桩 现场放的降水井位、桩位、基坑上口线B2-1 降水、护坡、基坑 B2-2 井位、桩位、上口线 不同意同意注:B2-2(A2 监)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监理工程师查验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查验接下页高程意四、土方施工测监理同意注:C5-4交接检查记录量若土方开挖、降水、护坡桩为分包方施工则需进行交接C5-4测坑上、桩头位移观测点实测坑上护坡桩桩头预留位移观测点位移量位移基准点抄基坑立壁上留点(腰桩)距基坑底整米数标高值或高程点交——移交单位接——接收单位见证-总包或监理单位位移观测成果资料:①B2-2②位移观测成果基础依据高程引测记录:三个外控桩腰桩按±0.00负整米数值投测主控轴线基坑下口线、集水坑、电梯井位置线及坑底、集水坑、电梯井底高程①B2-2②高程引测记录五、垫层施工测量实测坑底高程地基验槽测量记录:(C5-5)附件①B2-2②坑底下口线平面图③坑底、集水坑底、电梯井坑底高程不同意同意注:C5-5地基验槽检查记录(工程技术用表)投测主控轴线外控桩腰桩(高程)基础垫层施工前:垫层外轮廓边线,集水坑,电梯井上、下边线及标高桩;基础垫层上:基础底外轮廓线、集水坑、电梯井、垫层标高、基槽断面尺寸和坡度测10.0×10.0m梅花状垫层标高桩垫层上(基槽验线)测量成果资料:①B2-2;②C3-2;③平面自检(交接检)记录(自存);④垫层上实测不同(自存)同意注:C3-2基槽验线记录监理工程师查验总承包施工单位总承包施工单位 监理工程师查验接下页监理同意六、防水保护层施工测量腰桩 (高程点)外控桩腰桩 (高程点)防水卷材上做 3.0m ×3.0m 踏饼(标高)投测主控轴线基础板底线:(主体生根线) 墙、柱轴线、边线、梁边线、集 水坑、电梯井上、下口边线、基 础外边线(视情况)基础板底测量成果资料1、 B2-22、 C3-33、 C3-44、 标高复测记录 (自存)实测防水保护层上高程 抄测基础顶标高线资料规程 测量规程基础板底测量成果资料不同意 同 意七、基础(楼层)面施工测量投测主控轴线5、 保护层上实测高程6、 平面自检(交接检)记录(自存) 注:C3-3 楼层平面放线记录 C3-4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外控桩高程点基础(楼层)砼面:墙、柱轴线、 边线,借线,门窗洞口线(垂直度 偏差),集水坑、电梯井、设备线实测砼板面高 程基础(楼层)砼面测量成果资料: ①B2-2; ②C3-3③平面自检(交接检)记录(自存)④基础(楼层)砼面实测高程(自 存) 不同意提醒业主,配合测 绘单位首层规划验线首层规划验线成果 单与工程规划位置、 尺寸不符找原因向 业主汇报 首层规划验线 成果单与工程 规划位置、尺 寸一致同 意监理工程师查验总承包施工单位总承包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查验同意使用八、楼层(墙、柱)标高(建筑+0.500m 或+1.000m )线抄测引测三个标高点高程点 三个抄测楼层墙、柱:建筑标 高+0.500m 或+1.000m 线楼层标高抄测成果资料: ①B2-2; ②C3-4; ③标高复测记录(自存)不同意同 意九、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总高测量记录(结构完及竣工)阳角屋顶同点首层基准点首层高程点① 阳角屋顶双向垂直度偏差值 ② 外檐屋顶距散水顶面高度外檐屋顶高度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总高测量成 果资料(结构完工及竣工) ①B2-2; ②C3-5不同意提醒业主,配合测 绘单位竣工规划验 收竣工规划验收成果 单与工程规划位置、 尺寸不符找原因向 业主汇报竣工规划验收成 果单与工程规划 位置、尺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