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9
汽车防抱死系统1.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产生当汽车以较高的车速在表面潮湿或者有冰雪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危险的情况:车尾在制动的过程中偏离行进的方向,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汽车旋转掉头,汽车失去方向稳固性,这种现象称之侧滑;另一种情况是在制动过程中驾驶员操纵不了汽车的行驶方向,即汽车失去方向可操纵性,若在弯道制动,汽车会沿路边滑出或者闯入对面车道,即便是直线制动,也会由于失去对方向的操纵而无法避让对面的障碍物。
产生这些危险状况的原因在于汽车的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产生抱死现象,如今,车轮相关于路面的运动不再是滚动,而是滑动,路面作用在轮胎上的侧滑摩擦力与纵向制动力变得很小,路面越滑,车轮越容易出现抱死现象;同时汽车制动的初速度越高,车轮抱死所产生的危险性也越大。
这将导致汽车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1) 制动距离变长2) 方向稳固性变差,出现侧滑现象,严重时出现旋转掉头3) 方向操纵性丧失,驾驶员不能操纵汽车的行驶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它在制动过程中根据“车辆一路面”状况,使用电子操纵方式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力矩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
即在汽车制动时使车轮的纵向处于附着系数的峰值,同时使其侧向也保持着较高的附着系数,防止车轮抱死滑拖,提高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固性、转向操纵能力与缩短制动距离,使制动更为安全有效。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与人们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当然是最应受到关注的问题。
影响汽车安全性的因素很多,诸如汽车的制动性、操纵性、行驶的稳固性、抵御外界影响(碰撞、擦挂等)的能力等都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统计资料显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大约10%的事故是由于车辆在制动瞬间偏离预定轨道或者甩尾造成的.因此完善制动性能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固性与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之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ABS“ABS”中文译为“防锁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安全抱死。
一、ABS的应用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BrakeSystem),在195 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
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采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
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
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欧宝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慧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采用了先进的ABS。
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
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二、ABS的功用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
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字数不少于5000 字)序号题目备注1发动机自动熄火故障的诊断分析2论汽车检测技术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4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7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析10XXX汽车变速器结构、原理与检修必须选定汽车型号11XXX汽车充电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分析12XXX汽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13Xxx汽车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14XXX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5关于XXX汽车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16XXX汽车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17XXX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8XXX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19XXX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20XXX汽车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1XXX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22XXX汽车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23XXX汽车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24XXX汽车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25XXX汽车ABS故障诊断方法探讨26XXX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27XXX汽车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28XXX汽车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29XXX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30XXX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31XXX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32XXX汽车电控技术分析33XXX汽车点火系统原理与检修34XXX汽车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35XXX汽车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36XXX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分析37XXX汽车的空调系统分析39XXX汽车起动系统原理与检修40XXX汽车制动系统原理与检修41XXX汽车燃油供给系统原理与检修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4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4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4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46汽车的防盗系统分析47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48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49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50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51桑塔纳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52汽车空调技术浅析53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54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55广本雅阁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56电子点火系统的诊断与维修57论车身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8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9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60氧传感器故障检测61汽车防撞技术综术62现代汽车音响防干扰设计63汽车常用防盗系统综述64汽车导航技术浅析65正确识读汽车电路图66汽车故障自诊断技术应用与发展67汽车故障远程诊断技术浅析68汽车服务4S店的经营与管理69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中的应用70工企结合办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
附件2: 10级汽车工程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参考,由同学们根据情况自定,题目报给指导老师后,指导老师汇总(避免重复的题目),确定题目就可以开始撰写。
题目中车型可以自定,要求内容精细,不能空洞,不能大篇幅地介绍教材上的原理和结构,主要侧重检测流程与维修方法,例举实例加以分析。
(1)汽车使用类:如汽车动力的合理利用;汽车在某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主要运行材料的正确选用与节约;汽车的安全技术;汽车的公害与防治等。
(2)技术管理类:如维修厂技术管理;汽车维修制度与质量控制;车辆更新与报废管理等。
(3)汽车检测与维修工艺类:如汽车检测工艺设计;汽车维护工艺设计;汽车总成(或典型零件)修理工艺设计等。
(4)汽车结构与维修:如汽车电控技术结构、原理与使用特点分析;汽车典型故障诊断分析;检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
(5)其他方面:如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制度的建立;汽车运输业的技术开发;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10关于****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11***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2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2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2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2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析3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3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3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3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3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3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3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3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3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40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41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42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434T65E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44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5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6现代伊兰特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7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8SONATA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49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0上海帕萨特B5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1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2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3标致307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54标致307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5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56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57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58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59汽车转向系课件设计60汽车ABS综述61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62汽车蓄电池的维护与故障控制63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64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65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66丰田凌志400空调控制系统分析67桑塔纳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68汽车空调技术浅析69蒙迪欧的空调系统分析70氧传感器故障检测71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72广本雅阁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73电子点火系统的诊断与维修74上海帕萨特B5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75论车身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76上海通用别克空调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77广本雅阁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78汽车常用防盗系统综述79汽车防撞技术综述80现代汽车音响防干扰设计81汽车电控技术分析82奥迪A6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83上海通用别克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84标致307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85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意义,策略)86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87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影响88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89汽车税费对汽车消费的影响90汽车生产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案例分析91中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92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93经济型汽车购买决策分析94国内汽车销售促销手段分析95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几大瓶颈96奇瑞QQ(五菱阳光)轿车的销售技巧97民营资金对推动我国的汽车产业的作用98售后服务是建立汽车品牌的主要推动力99本田汽车的销售技巧100关税下调对国内汽车消费的影响101汽车自主品牌与长远利益102政府采购应倾向于自主品牌103"限小"与发展经济型轿车104加入WTO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105 汽车故障的检测诊断分析106 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技术改造107 现代汽车维修方法108汽车零部件技术改造109 汽车新技术运用110汽车行业管理分析与对策111汽车装配调试中的问题112某品牌汽车的销售市场预测113 汽车维修信息网络化的建立114 汽车销售体系平台的建立与运行115 汽车某零件的生产工艺的制定116 汽车车身设计117汽车三维造型118发动机某零件测绘119 氧传感器在电控汽车故障检修中的应用120 尾气分析在电控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中的应用121汽车空调系统检测诊断12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万用表检测诊断方法123 汽车维修企业的服务竞争策略124 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需求方向及素质要求分析125汽车电控系统故障代码检测诊断126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检测、诊断及维护127自动变速器检测、诊断及维护128汽车排放系统检测、诊断及维护129自动变速器检测、诊断及维护130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诊断及维护131宜宾市汽车美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32汽车4S店运营模式分析及对策133汽车电控系统数据流分析134汽油车改装CNG汽车过程分析及对策135宾市CNG汽车的发展状况研究(改装车辆现状、技术状况、加气站现状) 136汽车教学演示设备的研制如:汽车助力转向实验台制作137多媒体(Authorware等)教学课件设计138 传统诊断在高级轿车维修中的应用139汽车检测设备(电气万能试验台、示波器、发动机分析仪)的使用140 发动机(柴、汽)排放物的检测与分析控制141 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分析研究142发动机各系统故障分析研究143宜宾市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状况研究144汽车网站建设145发动机燃烧噪声及其控制146汽车空调技术及发展方向147汽车事故勘查与事故预防148自动变速器液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149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及其发展150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技术。
附件2: 10级汽车工程系结业论文参考题目之五兆芳芳创作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参考,由同学们按照情况自定,题目报给指导老师后,指导老师汇总(避免重复的题目),确定题目就可以开始撰写.题目中车型可以自定,要求内容精细,不克不及空洞,不克不及大篇幅地介绍教材上的原理和结构,主要偏重检测流程与维修办法,例举实例加以阐发.(1)汽车使用类:如汽车动力的公道利用;汽车在某特殊条件下的公道使用;主要运行资料的正确选用与节约;汽车的平安技巧;汽车的公害与防治等.(2)技巧办理类:如维修厂技巧办理;汽车维修制度与质量控制;车辆更新与报废办理等.(3)汽车检测与维修工艺类:如汽车检测工艺设计;汽车维护工艺设计;汽车总成(或典型零件)修理工艺设计等.(4)汽车结构与维修:如汽车电控技巧结构、原理与使用特点阐发;汽车典型毛病诊断阐发;检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5)其他方面:如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制度的成立;汽车运输业的技巧开发;1策动机排放技巧的应用阐发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3柴油电机子控制系统的成长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5策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阐发6汽车策动机的维护与调养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巧成长趋势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9现代策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10关于****型不克不及着车的毛病阐发11***动力缺乏的检测与维修12上海通用别克策动电机控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13现代伊兰特策动电机控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14广本雅阁策动电机控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6帕萨特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18汽车策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办法探讨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验2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1论汽车检测技巧的成长2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23丰田凌志400策动电机控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2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5美丽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6捷达轿车策动机罕有毛病阐发与检验27汽车转向盘摆振毛病阐发28防抱死系统在经常使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阐发29汽车底盘的毛病诊断阐发30汽车的经常使用转向系统的性能阐发31汽车变速箱毛病毛病诊断32平安气囊的成长与应用33汽车制动系统毛病诊断34阐发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35阐发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36阐发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37电机液一体化技巧在汽车中的应用38丰田系列ABS毛病诊断办法的探讨39通用系列ABS毛病诊断探讨40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毛病案例阐发41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42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434T65E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44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45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46现代伊兰特转向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47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48SONATA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49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50上海帕萨特B5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51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52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53美丽307制动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54美丽307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55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毛病阐发与检验56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57阐发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58捷达轿车底盘罕有毛病阐发与检验59汽车转向系课件设计60汽车ABS综述61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62汽车蓄电池的维护与毛病控制63信息技巧在汽车中的应用64现代汽车渗漏毛病与控制技巧65汽车点火系统毛病诊断66丰田凌志400空调控制系统阐发67桑塔纳毛病诊断办法的研究68汽车空调技巧浅析69蒙迪欧的空调系统阐发70氧传感器毛病检测71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72广本雅阁的空调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73电子点火系统的诊断与维修74上海帕萨特B5的空调系统毛病的诊断与检验75论车身计较机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验76上海通用别克空调控制系统毛病阐发与检验77广本雅阁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罕有毛病阐发与检验78汽车经常使用防盗系统综述79汽车防撞技巧综述80现代汽车音响防搅扰设计81汽车电控技巧阐发82奥迪A6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罕有毛病阐发与检验83上海通用别克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罕有毛病阐发与检验84美丽307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罕有毛病阐发与检验85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意义,战略)86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87日本汽车产业成长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影响88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89汽车税费对汽车消费的影响90汽车生产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案例阐发91中初级汽车采办决策阐发92初级汽车采办决策阐发93经济型汽车采办决策阐发94国际汽车销售促销手段阐发95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成长的几大瓶颈96奇瑞QQ(五菱阳光)轿车的销售技能97民营资金对推动我国的汽车财产的作用98售后办事是成立汽车品牌的主要推动力99本田汽车的销售技能100关税下调对国际汽车消费的影响101汽车自主品牌与长远利益102政府推销应倾向于自主品牌103"限小"与成长经济型轿车104参加WTO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105 汽车毛病的检测诊断阐发106 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技巧改革107 现代汽车维修办法108汽车零部件技巧改革109 汽车新技巧运用110汽车行业办理阐发与对策111汽车装配调试中的问题112某品牌汽车的销售市场预测113 汽车维修信息网络化的成立114 汽车销售体系平台的成立与运行115 汽车某零件的生产工艺的制定116 汽车车身设计117汽车三维造型118策动机某零件测绘119 氧传感器在电控汽车毛病检验中的应用120 尾气阐发在电控汽车毛病检测诊断中的应用121汽车空调系统检测诊断122 策动电机子控制系统的万用表检测诊断办法123 汽车维修企业的办事竞争战略124 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需求标的目的及素质要求阐发125汽车电控系统毛病代码检测诊断126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检测、诊断及维护127自动变速器检测、诊断及维护128汽车排放系统检测、诊断及维护129自动变速器检测、诊断及维护130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诊断及维护131宜宾市汽车美容行业现状及成长趋势阐发132汽车4S店运营模式阐发及对策133汽车电控系统数据流阐发134汽油车改装CNG汽车进程阐发及对策135宾市CNG汽车的成长状况研究(改装车辆现状、技巧状况、加气站现状)136汽车教学演示设备的研制如:汽车助力转向实验台制作137多媒体(Authorware等)教学课件设计138 传统诊断在初级轿车维修中的应用139汽车检测设备(电气万能试验台、示波器、策动机阐发仪)的使用140 策动机(柴、汽)排放物的检测与阐发控制141 配气相位对策动机性能影响的阐发研究142策动机各系统毛病阐发研究143宜宾市汽车维修企业成长状况研究144汽车网站扶植145策动机燃烧噪声及其控制146汽车空调技巧及成长标的目的147汽车事故勘查与事故预防148自动变速器液控系统毛病诊断办法149柴油机燃油喷射技巧及其成长150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技巧。
1、汽车冷却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检修2、汽车润滑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检修3、奥迪A6制动系统的部分故障诊断与排除4、汽车发动机运转无力故障的研究5、车身修复技术分析6、CO2保护焊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及常见缺陷分析7、汽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与故障维修8、浅谈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9、奥迪A6制动系统的部分故障诊断与排除徐志伟10、汽车零件损伤分析11、焊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12、上海别克轿车曲柄连杆机构性能分析与检修13、汽车零件修复技术探讨20、浅谈汽车四轮定位检测的原理与应用14、汽车零件检验方法15、桑塔纳2000手动变速箱故障诊断及检修工艺16、桑塔纳2000轿车传动系统的结构与维修17、上海大众制动系统检修18、手动变速器的检修19、浅论基础涂装工艺在车身修复中的应用20、本田系统ABS故障诊断探讨21、车身典型涂装修补工艺分析与研究22、轿车供油不畅的诊断与维修23、汽车安全结构与维修24、汽车主动性安全防护装置与维修25、柴油机在轿车上的应用和发展研究26、浅析气门间隙和配气相位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27、丰田皇冠3.0轿车转向与悬架系统保养与维修28、发动机密封性能检测29、汽车发动机曲轴轴颈与轴承损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30、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31、标致307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32、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33、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34、尼桑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35、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36、车身骨架焊接缺陷分析37、汽车行驶系常见减振器的结构分析38、发动机怠速抖动的原因及排查方法39、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40 、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41、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故障诊断42 、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43、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44 、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45 、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6 、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7 、汽车底盘传动系的故障诊断与维修48、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49 、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0 、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1、标致307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52 、典型车型车身结构与维修工艺分析53 、汽车整车防腐处理工艺分析与研究54 、典型事故车的修复过程分析55 、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56、从机油质量分析发动机技术状况57、汽车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维修58、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59、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60、汽车怠速故障分析与排除61、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意义,策略)62、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63、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影响64、降价对汽车消费的影响65、汽车税费对汽车消费的影响67、中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68、高档汽车购买决策分析69、经济型汽车购买决策分析70、奇瑞汽车销售促销手段分析71、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几大瓶颈72、奇瑞QQ(五菱阳光)轿车的销售技巧73、民营资金对推动我国的汽车产业的作用74、售后服务是建立汽车品牌的主要推动力75、本田汽车的销售技巧77、汽车自主品牌与长远利益78、政府采购应倾向于自主品牌。
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摘要:防抱死系统“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ABS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或改善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缩短了制动距离,是一种新型的汽车电子控制产品,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就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抱死系统;轿车;特点1、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产生车在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而偏离原来的行驶方向,甚至发生撞入对方车辆行驶轨道、下沟、滑下山坡的危险情况。
制动跑偏、侧滑与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它在制动过程中根据 "车辆一路面"状况,采用电子控制方式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力矩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
影响汽车安全性的因素很多,诸如汽车的制动性、操纵性、行驶的稳定性、抵御外界影响(碰撞、擦挂等)的能力等都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统计资料显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大约10%的事故是由于车辆在制动瞬间偏离预定轨道或甩尾造成的.因此完善制动性能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
2、ABS的原理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英文的全称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或者是Anti-skid Braking System。
该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
一辆汽车制动性能的好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或水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通常,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阻力:一种阻力是制动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称为制动系统的阻力,由于它提供制动时的制动力,因此也称为制动系制动力;另一种阻力是轮胎与道路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也称为轮胎——道路附着力。
S U D A [年] 汽车E S P 系统简述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期班:07级电气一班作者:倪胜蓝(079091109)组员:吴婷(079091111) 雷雪蕾(079091110) 李晨(079091113) 张红(079091108) 穆青(079091112) 田学志(079091116) 边啸语(079091050) 石磊(079091022) 蔡钦(079091037) 赵凯(079091060) 李鹏(079091001) 纪杨(079091061)许垚钦(079091059)背景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大大提高。
为了防止车轮抱死,避免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因车轮抱死而失控,1978年博世公司开发了世界首套ABS,并在1985年投产。
据统计在2004年欧洲生产的新车ABS,装备率已达到85%,而欧洲生产协会更保证对2004年7月起生产的新车100%装备ABS系统。
在我国生产的新车中装备ABS系统也达到66%。
由于ABS不能解决车辆在湿滑路面上起步或加速出现的车轮打滑问题,更不能避免车辆发生侧滑。
因此,在ABS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在车辆起步或加速时,如果某个车轮出现了打滑现象(车轮速度传感器不断监视着每一个车轮),TCS会迅速干预制动系统和发动机工作,使车辆能够安全地起步或加速(防止车轮打滑,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牵引性能,同时照顾其稳定性和操纵性)。
1995年博世公司又推出了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简称ESP系统)。
实际上ESP系统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但是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如后轮驱动汽车出现转向过度时,ESP便会慢刹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防止后轮失控而发生甩尾现象;在转向过小时,为了校正行驶循迹方向,ESP则会慢刹内侧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精编最新车辆工程论文题目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它关系着中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并对农业现代化和国防装备现代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关车辆工程论文的题目。
1、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2、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3、铰接转向工程车辆侧倾稳定性研究4、混合动力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换挡策略及控制方法研究5、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智能控制系统试验研究6、提高工程车辆智能变速性能的综合控制研究7、工程车辆节能换挡规律智能控制方法研究8、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9、工程车辆液压动力学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台建设10、车辆排气污染物测试技术研究与工程实现11、工程车辆落物和翻车保护结构性能计算机仿真及试验研究12、工程车辆三参数模糊自动换挡规律研究13、工程车辆三参数最佳换挡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14、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方法研究15、工程车辆翻车事故中司机保护系统性能研究16、双铰接轮式越野工程车辆机液复合驱动系统研究17、工程车辆自动变速器建模与换挡控制18、工程车辆车架的拓扑优化与减重设计19、铰接式工程车辆倾翻稳定性与防倾翻预警策略研究20、工程车辆波纹翅片散热器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21、某轿车机械式紧急制动辅助装置设计与仿真研究22、宽轨机车运输车转向架设计及动力学分析23、工程车辆联网系统及软件平台设计24、叠经中空结构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25、地铁土建工程投资控制研究26、基于6-σ的某轻型车制动跑偏的分析与改进27、基于数据仓库的汽车故障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与应用28、基于道路自识别的智能汽车控制系统设计29、旋转冲压转子气流激振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30、基于稳健性优化的乘员约束系统性能改进31、汽车侧向防撞预警系统的研究32、汽车驱动轮电子差速控制方法研究33、基于分形插值函数的路面不平度的模拟研究34、运动型多功能汽车防侧翻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35、两类复合弹簧系统的运动复杂性分析36、生态城市规划下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研究37、面向城市工况的LPG公交车用发动机动力性能研究38、微型纯电动车车架结构性能分析与优化39、基于多维模糊控制的汽车半主动悬架仿真及研究40、空间网壳结构主动抗震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41、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42、智能车视觉导航中路径识别技术的研究43、华瑞汽车制造执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44、道路自动识别与控制的智能车系统的研究45、某轿车悬架运动特性分析及线性区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46、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ABS在环仿真实验平台研究47、输出假设对大学生英语分词状语短语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48、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分析与优化49、模拟驾驶视景系统设计与实现50、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差速控制设计51、基于变刚度的车辆悬架减振系统设计研究52、配戴近视镜驾驶者的驾驶疲劳检测53、基于DSP的电动高尔夫球车数字化驱动系统的研究54、超限治理对汽车产品的影响55、平行泊车方法研究与仿真56、智能车定向天线跟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57、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研究58、轻型电子机械制动汽车横摆与侧偏控制研究59、驱动与制动工况轮胎模型研究60、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61、智能车载红外视觉预警系统关键问题研究62、道路模拟试验台CMAC与PID复合控制仿真研究63、基于ARM7的双驱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64、基于视觉导航的智能车系统研究65、山西农村客运车辆发展研究66、高压低噪恒流量离心泵动力学研究67、城市道路车道变换微观模型及仿真研究68、基于MATLAB的单目视觉车辆测距技术研究69、汽车悬架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70、宽电压特种信号灯对AM波段产生低干扰的技术研究7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7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7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7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7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7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7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7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7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80、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81、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8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8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8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8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8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8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8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8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9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9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9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9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9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9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9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9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9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9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10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10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10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10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10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10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10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10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10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10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110、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111、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12、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113、T65E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14、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5、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6、现代伊兰特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7、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8、SONATA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19、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0、上海帕萨特B5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1、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2、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3、标致307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24、标致307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5、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126、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127、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128、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129、汽车转向系课件设计130、汽车ABS综述131、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132、汽车蓄电池的维护与故障控制133、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134、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135、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136、丰田凌志400空调控制系统分析137、桑塔纳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138、汽车空调技术浅析139、蒙迪欧的空调系统分析140、氧传感器故障检测141、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本专业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汽车安全系统缩写名词解释ABS刹车防抱死系统ABS(Anti-lockBraking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
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EBD制动力自动分配EBD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BrakeforceDistribution,即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汽车在制动时,因为四只轮胎所附着的地面条件不同,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同,制动时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就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通过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情况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磨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有人认为EBD比ABS先进很多,其实不然。
从技术实现上,EBD仅仅是在ABS的控制电脑里增加一个控制软件,机械系统与ABS完全一致。
论文关于汽车ABS系统论文第一节ABS系统概述一、ABS系统的优点及种类ABS系统的原理是充分利用轮胎和地面的附着系数,提高汽车制动能力。
它要紧采纳操纵制动液压压力的方法,给各车轮施加最合适的制动力,以实现aa这一目的。
ABS系统具有以下优点:ABS系统的第一个优点是能缩短制动距离。
这是因为在同样的紧急制动情形下,ABS系统能够将滑移率操纵在20%左右,即可获得最大的纵向制动力,缩短制动距离。
ABS系统的第二个优点是增加了汽车制动时的稳固性。
汽车在制动时,四个轮子上的制动力是不一样的,假如汽车的前轮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操纵汽车的行驶方向,这是专门危险的;假如汽车的后轮先抱死,则会显现侧滑、甩尾,甚至使汽车整个调头等严峻事故。
ABS系统能够防止四个轮子制动时被完全抱死,提高7汽车行驶的稳固性。
资料说明,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可使因车轮侧滑引起的事故比例下降8%左右。
ABS系统的第三个优点是改善了轮胎的磨损状况。
车轮抱死会造成轮胎杯形磨损,轮胎面磨耗也会不平均,使轮胎磨损消耗费增加。
经测定,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所造成的轮胎累加磨损费,已超过一套ABS系统的造价。
因此,装用ABS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ABS系统的最后一个优点是使用方便,工作可靠。
ABS系统的使用与一般制动系统的使用几乎没有区别。
制动时只要把脚踏在制动踏板上,ABS系统就会依照情形自动进AT.作状态,如遇雨雪路滑,驾驶员也没有必要用一连串的点刹车方式进行制动,A13S系统会使制动状态保持在最佳点。
应该注意的是:ABS系统工作时,驾驶员会感到制动踏板有跳动,并听到一点噪声,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ABS系统工作十分可靠,并有自诊断能力。
假如它发觉系统内部有故障,就会自动记录,并使ABS故障警告灯点亮,让一般制动系统连续工作。
修理人员能够依照ABS电控系统记录的故障(以故障码的形式输出)进行修理。
ABS系统从目前看有以下种类:博世(Bosch)ABS系统、坦孚(Teves)ABS系统、德科(Delco)ABS系统和本迪克斯(Bendix)ABS系统,这四种系统都被广泛应用,而且还在不断进展、更新和换代。
精编最新车辆工程论文题目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它关系着中国经济建设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并对农业现代化和国防装备现代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关车辆工程论文的题目。
1、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及其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2、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3、铰接转向工程车辆侧倾稳定性研究4、混合动力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换挡策略及控制方法研究5、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智能控制系统试验研究6、提高工程车辆智能变速性能的综合控制研究7、工程车辆节能换挡规律智能控制方法研究18、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9、工程车辆液压动力学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台建设10、车辆排气污染物测试技术研究与工程实现11、工程车辆落物和翻车保护结构性能计算机仿真及试验研究12、工程车辆三参数模糊自动换挡规律研究13、工程车辆三参数最佳换挡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14、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方法研究15、工程车辆翻车事故中司机保护系统性能研究16、双铰接轮式越野工程车辆机液复合驱动系统研究17、工程车辆自动变速器建模与换挡控制18、工程车辆车架的拓扑优化与减重设计19、铰接式工程车辆倾翻稳定性与防倾翻预警策略研究20、工程车辆波纹翅片散热器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21、某轿车机械式紧急制动辅助装置设计与仿真研究22、宽轨机车运输车转向架设计及动力学分析23、工程车辆联网系统及软件平台设计24、叠经中空结构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25、地铁土建工程投资控制研究26、基于6-σ的某轻型车制动跑偏的分析与改进27、基于数据仓库的汽车故障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与应用28、基于道路自识别的智能汽车控制系统设计29、旋转冲压转子气流激振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30、基于稳健性优化的乘员约束系统性能改进31、汽车侧向防撞预警系统的研究32、汽车驱动轮电子差速控制方法研究33、基于分形插值函数的路面不平度的模拟研究234、运动型多功能汽车防侧翻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35、两类复合弹簧系统的运动复杂性分析36、生态城市规划下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研究37、面向城市工况的LPG公交车用发动机动力性能研究38、微型纯电动车车架结构性能分析与优化39、基于多维模糊控制的汽车半主动悬架仿真及研究40、空间网壳结构主动抗震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41、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42、智能车视觉导航中路径识别技术的研究43、华瑞汽车制造执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44、道路自动识别与控制的智能车系统的研究45、某轿车悬架运动特性分析及线性区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46、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ABS在环仿真实验平台研究47、输出假设对大学生英语分词状语短语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48、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分析与优化49、模拟驾驶视景系统设计与实现50、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动汽车差速控制设计51、基于变刚度的车辆悬架减振系统设计研究52、配戴近视镜驾驶者的驾驶疲劳检测53、基于DSP的电动高尔夫球车数字化驱动系统的研究54、超限治理对汽车产品的影响55、平行泊车方法研究与仿真56、智能车定向天线跟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57、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研究58、轻型电子机械制动汽车横摆与侧偏控制研究59、驱动与制动工况轮胎模型研究360、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61、智能车载红外视觉预警系统关键问题研究62、道路模拟试验台CMAC与PID复合控制仿真研究63、基于ARM7的双驱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64、基于视觉导航的智能车系统研究65、山西农村客运车辆发展研究66、高压低噪恒流量离心泵动力学研究67、城市道路车道变换微观模型及仿真研究68、基于MATLAB的单目视觉车辆测距技术研究69、汽车悬架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70、宽电压特种信号灯对AM波段产生低干扰的技术研究7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7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7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7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7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7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7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7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7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80、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81、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8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8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8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8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48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8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8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8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90、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9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92、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93、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94、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95、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9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97、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98、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99、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100、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10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102、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10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10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10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10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10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108、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109、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110、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111、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5112、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113、T65E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14、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5、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6、现代伊兰特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7、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18、SONATA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19、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0、上海帕萨特B5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1、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2、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3、标致307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124、标致307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125、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126、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127、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128、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129、汽车转向系课件设计130、汽车ABS综述131、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132、汽车蓄电池的维护与故障控制133、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134、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135、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136、丰田凌志400空调控制系统分析137、桑塔纳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6138、汽车空调技术浅析139、蒙迪欧的空调系统分析140、氧传感器故障检测141、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本专业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BS系统分析及常见故障诊断摘要: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能防止汽车在常规制动过程中由于车轮完全包死而出现的后轴侧滑、前轮丧失转向能力等现象,汽车采用防抱死系统目的是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保证最佳的制动状态。
本文着重介绍汽车ABS系统的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主要车型的ABS系统组成、控制电路和故障检测方法。
关键词:防抱死控制方式控制原理故障检测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能防止汽车在常规制动过程中由于车轮完全抱死而出现的后轴侧滑、前轮丧失转向能力等现象,从而充分发挥轮胎与路面间的潜在附着力,最大限度地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以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从而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一、ABS系统的原理和优点ABS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当车轮趋于抱死,及滑移率进入非稳定区时,迅速降低制动系统的压力,使车轮滑移率恢复到靠近理想滑移率的稳定区,通过自动、高频率地对制动系统压力进行调解,使车轮滑移率保持在理想滑移率附近的狭小范围内,以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间纵向峰值附着系数和较高的横向附着系数,从而实现防止车轮抱死并获得最佳的制动性能。
(一)、滑移率对制动效能的影响1、滑移率汽车制动时,车轮的速度变慢,汽车车身的速度也随之降低,车轮处在机滚动有滑动的状态。
为了表征车轮纵向滑移量在车轮运动中所占的比例,引入滑移率的概念,滑移率λ的定义如下:λ =V rwV-*100% 式中:V-车轮中心的纵向速度,m/s;r-车轮滚动半径,m;w-车轮角速度,rad/s。
车轮在路面上纯滚动式,λ=0;车轮抱死时即在路面上纯滚动时,λ=100%;车轮在路面上边滚动边滑动时,0<λ<100%。
λ越大,纵向滑移在车轮运动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汽车制动效能的高低主要反映在对地面最大附着系数的利用率上,附着系数ϕ与滑移率λ的关系如图1所示。
纵向附着系数ϕB随滑移率λ的增大急剧上升,并在λ=15%~30%时达最大值,若λ继续增大,纵向附着系数ϕB则逐渐减小。
汽车ABS系统的原理、分类、使用买车时,ABS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装备之一,但您是否真正了解ABS系统呢?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ABS系统,下面针对ABS 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不过多少人买车有真正关注过这个,特别是一些小排量的车)。
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历史:制动力调整装置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有人获得了这方面的一项专利(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
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在1950 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Knorr 公司(位于慕尼黑,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产制动系统著称的公司)的防抱制动装置(ABS) 开始用于火车。
当时的纯机械式测试接收记录装置还不能适应汽车技术的较高要求,所以当时的车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
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终于得出:“测试车轮转数的传感器以及调节转数的控制仪是实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这是车用ABS系统研制的重要理论依据!70年代,奔驰公司开始设想并在新闻界宣称要在轿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使用电控式ABS,但尚无成熟的、大批生产的产品。
1978年,奔驰公司首次在S级豪华型轿车上装用了ABS。
1984年,开始在S级、SL级轿车和190E汽油喷射汽车上成批装备了ABS。
从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国,ABS已属各类轿车的基本装备。
目前,最新的ABS已发展到第5代,现今的ABS还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1、电子牵引系统(ETS)2、驱动防滑调整装置(ASR)3、电子稳定程序(ESP)4、辅助制动器再说ABS的分类:按机械式、电子式分类,两者有以下不同1、电子式ABS是根据不同的车型所设计的,它的安装需要专业的技术,如果换装至另一辆车就必须改变它的线路设计和电瓶容量,没有通用性;机械式ABS的通用性强,只要是液压刹车装置的车辆都可使用,可以从一辆车换装到另一辆车上,而且安装只要30分钟。
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安全抱死。
近年来由于汽车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视,大部分的车都已将ABS列为标准配备。
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
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车行方向变得无法控制。
所以,ABS系统通过电子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
目前广泛采用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使人们对安全性要求得以充分的满足。
汽车制动防抱系统,简称为ABS,是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装置。
有人说制动防抱系统是汽车安全措施中继安全带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上关系到乘客安全性最重要的二个系统之一。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为人们重视。
汽车制动防抱系统,是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的又一重大进步。
ABS防抱制动系统由汽车微电脑控制,当车辆制动时,它能使车轮保持转动,从而帮助驾驶员控制车辆达到安全的停车。
这种防抱制动系统是用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速度,然后把车轮速度信号传送到微电脑里,微电脑根据输入车轮速度,通过重复地减少或增加在轮子上的制动压力来控制车轮的打滑率,保持车轮转动。
在制动过程中保持车轮转动,不但可保证控制行驶方向的能力,而且,在大部分路面情况下,与抱死〔锁死〕车轮相比,能提供更高的制动力量。
ABS发展历程ABS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早在1928年制动防抱理论就被提出,在30年代机械式制动防抱系统就开始在火车和飞机上获得应用,博世(BOSCH)公司在1936年第一个获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系统的专利权。
进入50年代,汽车制动防抱系统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
福特(FORD)公司曾于1954年将飞机的制动防抱系统移置在林肯(LINCOIN)轿车上,凯尔塞·海伊斯(KELSEHAYES)公司在1957年对称为“AUTOMATIC”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防抱系统确实可以在制动过程中防止汽车失去方向控制,并且能够缩短制动距离;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在这一时期也对称为“SKIDCONTROL”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
由于这一时期的各种制动防抱系统采用的都是机械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因此,获取的车轮转速信号不够精确,制动压力调节的适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于保证,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的发展成为可能。
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一些电子控制的制动防抱系统开始进入产品化阶段。
凯尔塞·海伊斯公司在1968年研制生产了称为“SURETRACK”两轮制动防抱系统,该系统由电子控制装置根据电磁式转速传感器输入的后轮转速信号,对制动过程中后轮的运动状态进行判定,通过控制由真空驱动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对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并在1969年被福特公司装备在雷鸟(THUNDERBIRD)和大陆·马克III (CONTINENTALMKIII)轿车上。
克莱斯勒公司与本迪克斯(BENDIX)公司合作研制的称为“SURE-TRACK”的能防止4个车轮被制动抱死的系统,在1971年开始装备帝国(IMPERIAL)轿车,其结构原理与凯尔塞·海伊斯的“SURE-TRACK”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两个还是四个车轮有防抱制动。
博世公司和泰威士(TEVES)公司在这一时期也都研制了各自第一代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这两种制动防抱系统都是由电子控制装置对设置在制动管路中的电磁阀进行控制,直接对各制动轮以电子控制压力进行调节。
别克(BUICK)公司在1971年研制了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小发动机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抱转系统.瓦布科(WABCO)公司与奔驰(BENZ)公司合作,在1975年首次将制动防抱系统装备在气压制动的载货汽车上。
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
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采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
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
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欧宝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采用了先进的ABS。
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
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进入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博世公司在1978年首先推出了采用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的制动防泡系统--博世ABS2,并且装置在奔驰轿车上,由此揭开了现代ABS 系统发展的序幕。
尽管博世ABS2的电子控制装置仍然是由分离元件组成的控制装置,但由于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相比,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因此,博世ABS2的控制效果己相当理想。
从此之后,欧、美、日的许多制动器专业公司和汽车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详的ABS系统。
“自动防抱死刹车”的原理并不难懂,在遭遇紧急情况时,未安装ABS系统的车辆来不及分段缓刹只能立刻踩死。
由于车辆冲刺惯性,瞬间可能发生侧滑、行驶轨迹偏移与车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险状况!而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在车轮即将达到抱死临界点时,刹车在一秒内可作用60至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自动化的“点刹”动作。
此举可避免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与车轮侧滑,同时加大轮胎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
从微观上分析,在轮胎从滚动变为滑动的临界点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
在汽车起步时可充分发挥引擎动力输出(缩短加速时间),如果在刹车时则减速效果最大(刹车距离最短)。
ABS系统内控制器利用液压装置控制刹车压力在轮胎发生滑动的临界点反复摆动,使在刹车盘不断重复接触、离开的过程而保持轮胎抓地力最接近最大理论值,达到最佳刹车效果。
ABS的运作原理看来简单,但从无到有的过程却经历过不少挫折(中间缺乏关键技术)!1908年英国工程师J. E. 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
接下来的30年中,包括Karl Wessel的“刹车力控制器”、Werner Möhl的“液压刹车安全装置”与Richard Trappe的“车轮抱死防止器”等尝试都宣告失败。
在1941年出版的《汽车科技手册》中写到:“到现在为止,任何通过机械装置防止车轮抱死危险的尝试皆尚未成功,当这项装置成功的那一天,即是交通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惜该书的作者恐怕没想到这一天竟还要再等30年之久。
当时开发刹车防抱死装置的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该装置需要一套系统实时监测轮胎速度变化量并立即通过液压系统调整刹车压力大小,在那个没有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年代,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够达成如此敏捷的反应!等到ABS系统的诞生露出一线曙光时,已经是半导体技术有了初步规模的1960年代早期。
精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公司Bosch(博世)研发ABS系统的起源要追溯到1936年,当年Bosch申请“机动车辆防止刹车抱死装置”的专利。
1964年(也是集成电路诞生的一年)Bosch公司再度开始ABS的研发计划,最后有了“通过电子装置控制来防止车轮抱死是可行的”结论,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世界上第一具ABS原型机于1966年出现,向世人证明“缩短刹车距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ABS初期的应用仅限于铁路车辆或航空器。
Teldix GmbH公司从1970年和奔驰车厂合作开发出第一具用于道路车辆的原型机——ABS 1,该系统已具备量产基础,但可靠性不足,而且控制单元内的组件超过1000个,不但成本过高也很容易发生故障。
1973年Bosch公司购得50%的Teldix GmbH公司股权及ABS领域的研发成果,1975年AEG、Teldix与Bosch达成协议,将ABS系统的开发计划完全委托Bosch 公司整合执行。
“ABS 2”在3年的努力后诞生!有别于ABS 1采用模拟式电子组件,ABS 2系统完全以数字式组件进行设计,不但控制单元内组件数目从1000个锐减到140个,而且有造价降低、可靠性大幅提升与运算速度明显加快的三大优势。
两家德国车厂奔驰与宝马于1978年底决定将ABS 2这项高科技系统装置在S级及7系列车款上。
在诞生的前3年中,ABS系统都苦于成本过于高昂而无法开拓市场。
从1978到1980年底,Bosch公司总共才售出24000套ABS系统。
所幸第二年即成长到76000套。
受到市场上的正面响应,Bosch开始TCS循迹控制系统的研发计划。
1983年推出的ABS 2S系统重量由5.5公斤减轻到4.3公斤,控制组件也减少到70个。
到了1985年代中期,全球新出厂车辆安装ABS系统的比例首次超过1%,通用车厂也决定把ABS列为旗下主力雪佛兰车系的标准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