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之路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1
航空母舰概念相关股一览我们中国近代历遭西方列强凌辱,从八国联军进北京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日本鬼子在中国横行三光丧尽天良致数以千万计的先人失去生命,最近看了新拍的连续剧茶馆感触很深。
直到现在美国还依然以公海为借口演习欲对我国进行羞辱,而小日本也公然“绑架”中国渔船船长,试图以“合法”的幌子侵略我国钓鱼岛。
随着我国南海诸岛被分,美华盛顿号欲参与军演及中日关系趋近等一系列问题,中国需要建成自己的航母以成为最迫切需要,作为一个中国人坚决支持我们建自己的航母!建造航母并使其形成战斗力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航母是一个战力平台,造出航母本身只是第一步,—艘航空母舰出动,需多艘驱逐舰、护卫舰等形成一个编队才具备战斗力。
制造航母涉及的行业:一、码头(1)外高桥:外高桥造船厂(2)中海集运(3)600018上港集团二、造船厂(船舶振兴)(1)中国船舶(2)600072中船股份(3)6000685广船国际(4)000993闽东电力:持有厦门船舶重工32%股权、福建福宁船舶重工30%股权(5)沪东重机的主业为油轮、集装箱船、散货船舶配套的船用柴油机三、龙骨钢材需要大量的特种钢材和稀有金属,如HY100特钢、钛和稀土等,这也是制造航母的关键。
关注宝钢股份(600019)、武钢股份(600005)、宝钛股份(600456)和包钢稀土(600111)等有相关能力的国内龙头企业,以及一批国内重点的特钢企业,大冶特钢、方大特钢。
四、飞机弹射器(自主创新)(1)电动机002169智光电气002028思源电气002123荣信股份600089特变电工:变压器600192长城电工:直流发电机伺服电机+西部地区受益600875东方电气002074东源电器:高低压设备(2)传动装置600468百利电气(液压缸)02164动力传动600178东安动力000903云内动力600218全柴动力0338潍柴动力力源液压600765:航空等军工,民用机械,能源(包括火电,风电),高压柱塞液压泵\马达科研,燃气轮机,液压件,散热器,航空锻件四大主业;五、排水设计(1)600874创业环保(2)0598蓝星清洗(3)600461洪城水业:给排水设施首创股份城市污水处理南海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字串9中原环保城市污水处理创业环保城市污水处理力合股份:节能减排,珠海,排水0826合加资源:市政污水0551创元科技:水处理设备六、动力装置(1)蒸汽轮机(2)柴油机:沪东重机;600841上柴股份;600218全柴动力;中国南车;0617石油济柴(3)核反应堆:0151中成股份:核能源;0733振华科技:核电+航天600566洪城股份0655金岭矿业600379宝光股份:真空开关0777中核科技轴研科技002046:特种轴承,传动装置七、武器装备(实战的激光系统,新型的反雷达导弹系统)1、防空导弹系统600677航天通信航天晨光600501(介入卫星导航产业)航天长峰600855(红外成像设备)2、对空搜索雷达02175广陆数测:精密校准02089新海宜:报警+视屏监控02025航天电器:遥测遥控+伺服装置0839中信国安:卫星通讯工程600640图像,无线通信600879火箭股份:卫星导航+卫星应用002151北斗星通;600288大恒科技:北京:光机电+仪器仪表+导航+期货火箭股份600879:激光惯导项目、微电子产品生产线02241歌尔声学:声学多媒体例如船舶工业股:中船股份(600072)广船国际(600685)中国船舶(600150)例如军工科技股:成发科技(600391)西飞国际(000768)贵航股份(600523)例如涉及卫星导航的:北斗星通(002151)启明信息(002232)航空母舰专用特种钢材永鼎股份(600105)曲轴是航空母舰主机的核心华锐铸钢(002204)造航母的钢是济南钢铁提供的,济南钢铁(600022)中国航母之路:代号---048工程弹射器、拦阻索、特种甲板钢------德阳二重集团(已交付或部分交付)舰体------------沪东中华集团长兴岛(未知)舰用轴承--------哈尔滨轴承集团(已交付)锅炉配件--------哈尔滨锅炉厂(已交付)特种舰艇板材----鞍山钢铁、宝山钢铁(已交付)舰载机----------601所(在研)舰载飞机是航母最主要的武器系统,进口俄罗斯的苏33和歼10改进舰载型都是可能的方案,同时航母还会配套直升机和舰载机教练机,海军航空兵也会配备飞豹歼轰机。
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以及百年屈辱的作文从2012年中国改装自苏联未完工的航母“辽宁号”下水服役开始,再到18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首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中国人期盼了将近上百年的航母梦终于实现。
我们都知道航母自从出现以来,就作为大国象征的标配。
要是一国海军中看不到航母的身影,那它就不算是真正的海军大国。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为了航母期盼了几十年。
从民国时期,海军的前辈们就开始期盼自己国家的航母可以徜徉在祖国领海中,保卫整个中华大地。
但是因为民国时期连年征战,国力衰弱,别说航空母舰,就连5000吨以上的战舰都没有一条。
海军前辈的梦想只能一次又一次停留在纸上。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除了继续加强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外,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研制航空母舰的提议再一次被提上海军装备发展会议上。
当时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船舶工业8年建设计划。
这个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以导弹为主,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第二步,建造航空母舰。
后来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力,技术储备以及又要发展“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所以航母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直到十年动乱结束,邓小平上台以后,航母发展计划才又被提出来。
在被称为中国海军航母之父的刘华清上将的支持下,中国全面开始了航母之路,可惜直到他老人家去世都没有见到自己期盼了一生的航母服役。
中美建交以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中国开始有机会接触西方国家的航母。
1980年5月15日至6月6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率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访问美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秘书长耿飚访美预作准备。
在圣迭戈海军基地,刘华清先后参观了“CV-63小鹰”号和“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首次登上美国航空母舰。
1984年澳大利亚将”墨尔本“号航母作为废船卖给中国。
中国航母十周年主题短片《航母这十年》观后感近日,人民海军发布纪念中国航母十周年主题短片《航母这十年》,记录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历程。
十年航母,那群“深蓝可爱的人”在坚守、一艘艘“靓丽”的舰在巡航,大洋“海天”不再遥不可及,新时代的“强军梦”不断变现。
十年人如旧,巨舰砺刃,战力出新绩,一张白纸绘就向海图强大作。
“就算白送中国一艘航母,他们5年之内能管好就不错了。
”面对外国专家揶揄,航母官兵心中不为争名争口气。
从全新认识航母开始,抓起航母母舰训练、舰载机起降训练、综合保障训练。
在高温、高湿、高噪音、空气浑浊的甲板上,引导员重复进行着舰载机起降引导,以不变的“航母style”当做飞行员可靠的“眼睛”;在不足地面十分之一起降距离的甲板上反复尝试,飞行员突破舰载机起降技术,用生死在“刀尖上”跳出“华丽舞蹈”……航母官兵夜以继日、不畏艰辛、不畏生死狠抓训练,中国航母编队迅速形成了强大的作战力量,为中国海防撑起一道坚固屏障。
正是有一群“深蓝”的“可爱的人”在默默奋斗,中国航母力量、中国海军力量才能迅猛增强,东方雄狮苏醒之后才能驰骋海疆。
十年航母的发展,我们开启的是一个向海图强的大战略。
十年舰依旧,新舰下水,组队开新篇,一艘“旧船”引领迈向海洋新时代。
“一想到航母已经诞生百年之后,我们才拥有了第一艘航母,心中难免有些沉重。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盼望着咱们能有更多更先进的航母。
”中国的航母的路很长,我们一直在追赶,但现在“未来已来”。
十年前,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海军;三年前,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加入海军“大家庭”;如今,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常规动力003号航母福建舰已经下水。
科学家埋头苦干、技术工程师创新实干,中国舰艇建造开启“下饺子”速度,国民开始朝“3”“慕”“4”,直呼还要“更大的”。
“吨位”就是战力,战力就是海军的“颜值这十年,“靓舰”频出,“三胞胎”“组队出道”“同框亮相”,海军增强的不只是装备实力,更是中国迈向强军新时代的自信心。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以来,中国航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一、中国航母的起始
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
2. 1998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艘航母。
二、第一艘中国航母
1. 200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兴建工程开始。
2. 2011年“辽宁舰”服役,并成为中国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
三、中国航母的发展进程
1. 2012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二艘航母。
2. 2017年第二艘航母下水,并且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3. 2020年第二艘航母完成海试并投入使用。
四、中国航母的性能和特点
1. 中国的航母采用了滑跃起飞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
2. 航母上搭载的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5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设计和生产都是自主完成的,表明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五、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
1. 中国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建造多艘航母。
2. 未来中国的航母可能会搭载更为先进的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作战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充分展现航母在海战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母在过去几十年里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能够预见到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前景。
中国航母诞生记:进入冲刺 2011年将成航母元年瓦良格号航母改装前后对比(资料图)可以预见,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调试、航母战斗群作战模式构建,都将成为“瓦良格”号改装完成并服役后的主要任务《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海韬、梁嘉文发自北京“尽管已经施工多年,但长期以来,没有人可以确定中国对‘施琅’号的计划。
有人认为这艘航母最终将用于训练第一代中国航母飞行员和水手。
或者并非如此。
真正知道任何有关‘施琅’号计划的人没有说话。
一切都是观察和猜测。
”这是去年11月24日美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它说的“施琅”号,就是指目前停泊在大连港的“瓦良格”号。
2002年3月4日,被拆除一空的“瓦良格”号航母,从黑海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驶抵遥远的中国大连。
它当时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由澳门一家公司购得,该公司原本打算将它改造成一个娱乐场所。
就如目前停靠深圳的“明斯克”航母一般。
至此,“瓦良格”号一直是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
随着互联网上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的“瓦良格”号改装照片越来越多,外界的猜测变成越来越肯定。
但是,令外界确信的,还是今年4月6日具有官方身份的新华网在首页播出的“瓦良格”号系列照片,尤其是冠以“巨舰即将启航、圆70年中国人航母梦”的标题,对此海外解读为,这是中国曲线宣布航母即将出海的消息。
近日,有媒体试图向外交部发言人证实“瓦良格”号的消息,但发言人的回答未予肯定,也未予否定。
经过漫长的猜测、关注和等待,整修一新的“瓦良格”号即将成为中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这一点似乎再没有人怀疑。
但是,为什么会是“瓦良格”号呢?一艘“二手航母”能否支撑起中国远洋海军的未来?中国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航母发展之路?这些开始成为新的话题。
2011年将成中国“航母元年”?“如果拆掉这艘航空母舰就等于是犯罪。
”1997年10月,乌克兰时任总理瓦列里·普斯托沃伊坚科在视察“瓦良格”号出生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时如此说。
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如下:
1.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
2.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
3.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
4.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
5.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6.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
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标志着人民海军进入“双航母时代”。
7.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
我国航母发展史作文航母,那可是海上的巨无霸,国之重器!说起我国航母的发展,那可真是一段充满艰辛与荣耀的历程。
曾几何时,在广袤的海洋上,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的航母威风凛凛地游弋,而我们却只能望洋兴叹。
但咱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没有,那就自己造!辽宁舰的出现,那可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想当初,为了得到这艘航母,我们经历了多少波折。
它原本叫“瓦良格”号,在乌克兰的船厂里搁置了许久。
咱国家经过艰苦的谈判和努力,才把它弄回了家。
这一路啊,那叫一个不容易。
回国途中,遭遇了各种刁难和阻拦,可咱们就是不放弃,硬是把它给带回来了。
刚到咱们手里的时候,那“瓦良格”号简直就是个空壳子,里面啥都没有,破败不堪。
但咱们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可不怕,挽起袖子就干。
一点点地研究,一点点地修复,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对待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辽宁舰改造的纪录片。
画面里,那些工作人员在狭小的船舱里,汗流浃背地工作着。
夏天的时候,船舱里热得像蒸笼,他们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一刻也不停歇。
冬天的时候,海风呼呼地吹,冰冷刺骨,可他们的双手依然在忙碌着,没有丝毫的退缩。
为了让航母尽快具备战斗力,舰上的官兵们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没日没夜地训练,熟悉各种设备和操作流程。
有时候,一个动作要重复成百上千次,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吃饭睡觉都在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好,怎么提升战斗力。
山东舰的诞生,则是咱们自主创新的成果。
从设计到建造,全是咱们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这可不像改造辽宁舰,有个基础在那儿。
山东舰那是从无到有,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那是一个接一个。
比如说航母上的特种钢材,那要求可高了,强度、韧性、耐腐蚀性,一个都不能差。
咱们的科研人员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尝试,终于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钢材。
还有航母上的电子设备,那也是个大工程。
要保证各种设备之间不互相干扰,还要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
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作文不少于300
在我国军事发展的道路上,航母可是个重磅角色!以前啊,我
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国的航母在海上威风凛凛,心里那个羡慕啊。
但现在不一样了,咱们也造出了自己的航母,真是扬眉吐气!
说起航母,那可真是咱国家海上的大明星!在宽阔的海面上,
它们就像一个个移动的小岛,不仅能起飞降落战机,还有各种高科
技装备,简直就是海上的全能战士。
有了它们,咱们的海洋权益就
更有保障了。
回想过去,航母的发展之路可不容易。
咱们从学习别人的技术
开始,一步步摸索,终于掌握了建造航母的诀窍。
现在,咱们已经
有好几艘航母了,这速度,简直让人惊叹!
展望未来,航母的发展可是前途无量啊!随着科技的进步,航
母肯定会越来越先进,战斗力也会越来越强。
到时候,它们不仅在
海上大显身手,还能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国家争光!想想都让
人激动!。
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母在胡锦涛主席的主持下正式入役,舷号16号。
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航母。
两个月后的11月25日,第一架歼-15在“辽宁”号上着陆成功,然后成功地起飞。
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固定翼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飞、着陆。
这两个是中国海军乃至中国军事历史上的大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强军之路。
“辽宁”号原名“瓦良格”号,由于冷战结束,没有完工就被搁置在乌克兰,中国买下的是空壳子,没有动力和飞行相关设备,船体严重失修。
要从这样一个起点开始修复,这是对没有研制航母经验的中国造船工业的巨大挑战,当然也是巨大的机会。
坊间流传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瓦良格”号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有人就开始遐想,既然有了全套图纸和资料,就可以容易地修复“瓦良格”号,安装所有缺失的设备,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
但事情不那么简单。
中国只可能得到乌克兰手头的全套图纸和设计资料,乌克兰自己的资料到底有多全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俄罗斯在为印度改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过程中,遇到大量图纸和资料缺失或对不上的问题,严重影响改装的进度。
沈飞在引进生产苏-27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苏联技术传统对于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向来比较散漫,尤其对原始设计完成后的改动所涉及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更新比较“自由主义”,只有当事人对更改的原因、过程、结果比较清楚,换了一个人,可能就两眼一摸黑了。
这个问题在苏联解体导致技术队伍流散以后更加严重。
“瓦良格”号的图纸资料和船坞里的实际脱节将不奇怪。
另外,船厂只有船体本身的资料,没有非本厂制造的配套系统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是按原样恢复“瓦良格”号的关键。
“瓦良格”号在乌克兰停工是由于苏联解体,所以未完成部分不仅设备没有到货,连重新订货都不可能。
即使中国引进配套系统没有政治上的障碍,相关工厂也不一定有能力继续供货,事实上连这些工厂是否还存在都成问题。
已经完成但被拆除的部分更加不可能,部分关键系统已经装舰但在被拖往中国前被拆除,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局不愿意这些技术流到中国。
当年买航母捐给祖国,随后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如今现状如何?以下正文来源:网络《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
”从古至今,就有无数爱国人士为了国家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这些爱国人士的心里,能为国家的繁荣出一份力就是最大的愿望,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所有人学习。
但是,每个人爱国的方式大不相同,忠国之人就如《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的“临患不忘国,忠也”。
在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就有这么一位爱国人士,他就是当年买航母捐给祖国,随后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那么他后来过得如何呢?一、重国忘利的商人1952年4月,徐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
在那个时代,正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许多有志青年皆加入爱国队伍里,徐增平自然也不例外。
当徐增平17岁中初中学毕业后,他就选择去参军。
在徐增平14年的参军生活里,军人的精神也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他更是一个饱含爱国之心的军人。
直至1983年,徐增平正式从军队中退伍。
有着军人敢于挑战不服输精神下的他,毅然选择了一条下海经商的道路,徐增平的创业也由此开始。
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下,徐增平的创业很快有了起色,短短几年他就获得了上千万的收入。
在1988时,徐增平开始在寸金寸土的香港创业,凭借自己过人的商业头脑,他很快就在香港商界驻扎下来,并创立了创律集团。
在徐增平的敢为人先下,他的公司发展如日中天,徐增平也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这时,坐拥财富的徐增平却从未忘记自己的爱国心。
在1997年,乌克兰向外宣布要出售一艘名为“瓦良格”的航母时,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徐增平马上想到了这艘航母对于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要知道,在当时中国科技尚处于落后阶段之时,一艘航母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填补我国在制造航母过程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它对海军来说相当重要。
一时之间,乌克兰即将出售的“瓦良格号”航母也成了许多国家眼中的“香饽饽”。
可惜的是,乌克兰国家定下了不允许任何以国家为名义购买航母,只能是用于个人名义。
马鼎盛:中国造航母就像“小姑娘开悍马”我反对航母,航母!随着一艘停泊在大连港湾的、名叫“瓦良格”的大船悄然揭开神秘面纱,情系几代中国人的航母之梦似乎触手可及。
稍早前,一则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这艘中国购自乌克兰、几近空壳的航母,经过多年整修即将在大连完成栖装准备下海试航。
据国内权威网站报道,中国海军官员已承认“瓦良格”号正计划发展航母作战能力,并将另外建造该舰的姊妹舰。
2011年,将因此成为中国的“航母元年”?近日,张召忠、马鼎盛、陈波、赵楚、宋晓军、田小川等多位国内知名军事专家就相关问题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瓦良格”的前世今生1985年,一艘名为“里加”号的前苏联航空母舰,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建。
1990年“里加”号更名为“瓦良格”号。
1993年,乌克兰和俄罗斯签订黑海舰队分割协议,“瓦良格”号划归乌克兰。
1995年,完成68%建造工程的“瓦良格”号退出俄海军编制。
1998年,“瓦良格”号被澳门一家公司以2000万美元购得,原拟将它改造成一个娱乐场所。
1999年,在开建14年、下水11年、停建8年后,锈迹斑驳的“瓦良格”号开始了前往中国的艰难之旅。
经过627个昼夜,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终于停靠在中国大连港。
2002年至2005年间,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对“瓦良格”号进行了全面检测,同时,内部整修工程也逐步展开。
2011年,“瓦良格”号工程似乎进入冲刺阶段,大量设备完成栖装,相控阵雷达预装孔清晰可见。
有消息称今年“七一”将是“瓦良格”号试航的“窗口时间”。
“瓦良格”号全长304.5米,宽70米,吃水10.5米;飞行甲板长304.5米,宽70米,可供两种不同战机使用。
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采用两套与“现代”级驱逐舰相同的动力,总功率200000马力,航速30节。
全舰共有3800多个舱室,人员编制为1600多人。
有何作用小姑娘开悍马,不相称马鼎盛:有了航母整个国防体系能不能提升整体战斗力?如果不能,我是反对造航母的。
瓦良格航母建造过程一、概况改造中的“瓦良格”号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由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
苏联解体后,建造工程被迫下马。
1998年,废旧的“瓦良格”号被中国公司购买,2002年3月抵达中国大连港开始改建工程。
上世纪80年代,“瓦良格”号由前苏联军方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建造,当时计划建造两艘,编号分别为105、106。
105就是俄罗斯海军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而106就是命运坎坷的“瓦良格”号。
按照当时的设计方案,这两艘航母均全长310米,舰首飞行甲板距水面约7层楼高,舰尾飞行甲板宽75米,最多可容纳60架战机。
1991年12月,前苏联宣布解体,已经建造了68%的“瓦良格”号航母随即停工。
后来,“瓦良格”号由乌克兰获得。
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
三、澳门购买1998年4月,澳门一家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1亿美元)的代价以“赌船”名义买下“瓦良格”号。
1999年,在开建14年、下水11年、停建8年后,锈迹斑驳的“瓦良格”号开始了前往中国的艰难之旅。
经过627个昼夜,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终于停靠在中国大连港。
四、改造从“瓦良格”航母2002年3月3日正式抵达中国大连,停靠在大连内港西区码头开始,即开始了改建工作。
到今天正式试航,一共经历了9年5个月又7天时间,共计3447天。
瓦良格号改建工程度非常高,对其动力、武器和电子设备三大系统全面升级改造。
五、试航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号航母进行4天出海航行试验。
2011年8月14日上午10时30分首航试验凯旋归来。
2011年8月13日,有关军方消息人士表示,经过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明年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航母归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初步计划日后在南海服役。
六、中国首艘航母改建之路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航母抵达大连。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由大批拖轮拖进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30万吨船坞。
关于我国新航母800字高中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
当今世界,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我国实现航母梦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航母摆在台湾海峡,阻挠了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拥有建造航母的愿望,并且启动了航母建造预研项目;改革开放后,面对国家财政和军费预算十分拮据的困难局面,邓小平忍痛决定暂缓上马航母;新世纪伊始,我国从改装航母起步,实现了拥有航母的梦想,并且奋起直追世界先进航母技术,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航母下水,在实现航母梦的路上,几代人一路艰辛,健步走来。
解放之初,面对美国航母摆在家门口的威胁,毛泽东提出建设“海上铁路”1950年,中共中央提出“解放台湾为全党最重要的战斗任务”。
就在我军即将发起攻台作战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出第七舰队航母编队进入台湾海峡,干预中国内政,使我军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再次蛮横地把第七舰队摆在台湾海峡。
毛泽东1953年2月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54年7月,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定。
但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8月17日宣布出动第七舰队航母编队,再次武装干涉中国内政。
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美国于1954年12月2日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此后,美国多次派出航空母舰,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
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美国虽然将第七舰队开到这两座岛屿附近游弋,但未敢冒险参战。
1957年,美国调派第七舰队航母编队配合国民党“反攻大陆”。
在1958年8月我军炮击金门时,美国又调来第六舰队航母编队及海军陆战队与国民党组成海军联合编队,守卫台湾。
面对美军航母摆在“家门口”的威胁,毛泽东在1958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说,必须大搞造船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百年航母史,百年中国航母梦摘要中国航母梦由来已久,在航母百年之际,“辽宁”号航空母舰一圆中国航母梦。
但要真正实现航母梦,中国还需从配备、官兵作战能力、航母作战群等方面提升海军实力。
实现国人的航母梦想,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航母梦、“辽宁”号、母港、舰队1912年5月2日,美国人尤金·伊利驾驶着一架“肖特”S.27双翼飞机,从正在以10.5节的航速行驶的“豪伊伯尼亚”号战列舰上起飞,人类史上第一艘航母问世[1]。
历经风雨,航母史已走入百岁之年,而此时,百年航母梦,正在中国这个国度渐渐圆满为现实。
“瓦良格”号更名“辽宁”号,这一刻,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颗东方明珠。
等了百年,盼了百年,尝试了百年,始于一颗强国心,有了这个百年的航母梦。
中国的航母梦早在20世纪初叶伴随着世界第一艘航母的产生就开始了。
1894年甲午海战,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中国海军一落千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12月,北洋政府派出年轻的海军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
直接参加英国舰艇编队和潜艇部队对德国海军作战的陈绍宽,亲睹了1918年7月英国改装的航空母舰暴怒号的巨大威力。
回国后陈绍宽多次提出要兴建航母,让所有人目瞪口呆[2]。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岛屿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海洋权益被侵犯的严重事实,使建造航母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
今日家喻户晓的“瓦良格”号并不是中国购入的第一艘航母了。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国某公司以530万美元廉价从韩国手里购入明斯克号,2000年5月9日驶向深圳大鹏湾,落户深圳市的沙头角,用于参观娱乐,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由四万吨级航母改造而成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
开园当天,万人空巷,门票抢售一空,人肩膀上叠着人的景象在那时的深圳实属少见。
2000年8月,在美国、印度等九个买家中,中方竞买前苏联海军的象征——“基辅”号成功,将“基辅”号拖至天津国际游乐港,修复原貌,使之由军事残骸变身成和平与生态的公众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