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8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联系观的概念、内涵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联系观的概念联系观是指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观点。
联系观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方式,它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发展变化的。
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其他事物的条件和因素。
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和作用,事物自身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3.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影响彼此的发展变化。
相互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物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内在的联系和变化。
4.联系的多元性: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元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联系的多元性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
2.社会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经济领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哲学思维方式: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哲理归纳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5、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强调整体:【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考纲】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3、系统优化的方法【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的含义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两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普遍性1、(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上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体现(与实践的关系来讲):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方法论:联系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但并不意味这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四、联系的多样性1、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4、方法论:联系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例1】江苏省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全省各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秸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林茂”、“秸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土壤改良”及“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不同的“田埂上的循环经济”链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BA.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对事物的固有联系是无能为力的B.联系是多样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C.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D.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无法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例2】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要求】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知识体系自主建构】【重点提要】1.简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就是之间以及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简述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为什么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的联系,还是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人为的联系只有通过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简述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具体叙述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
部分是事物的和发展的。
②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学情诊断】〖易错易混〗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政治必修4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错误。
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但不能说一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都有联系,或者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可变性和条件性,并非永恒不变;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错误。
因为: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
因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说明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5.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就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握联系的客观性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但不必然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归纳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同时,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规律的客观性也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所谓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所以事物的联系自然也多种多样。
归根到底,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的联系所处的地位不同,对于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联系的多样性与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全面具体地分析各种条件的性质和作用,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017 级 高一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案预习学案【学习目标】 1、记住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2、记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学会运用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基础知识梳理】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普遍性表现:(3)方法论要求:2.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2)表现:①自在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3)方法论要求:3.联系的多样性(1)原因:(2)表现:(3)方法论要求: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①从含义上: ②从地位、作用和功能上:(2)联系:(3)方法论要求: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方法论?即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重要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3)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4)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5)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线装 订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也要看到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2)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分清强调的侧重点)(1)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强调整体)(2)整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强调部分)(3)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总体上)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6.联系的观点(总——大切入点)(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单独强调整体或部分见小切入点,根据题目具体选择)(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7)其他: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联系的环节是辩证否定。
课内探究学案【疑难点拨】1.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的两种情形第一,当各部分以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共同点: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的。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区别: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更强调有序性和层次性原则。
这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则没有。
【误区澄清】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划分的标准是是否是实践的产物。
4.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5.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6.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合作探究】1.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以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就统筹推进党政军群机构改革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的考虑是,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国家机构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课堂训练】1.成渝客运专线将全线开通,“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全面贯通。
顺应高铁带来的契机,加快建设经济走廊,无疑将深刻改变沿线经济布局,极大促进川渝联合发展。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电子红包成了春节新时尚,在网上抢“电子红包”玩转了别样的年味。
许多企业如京东商城、亚马逊、滴滴打车等纷纷推出了电子红包或优惠券,一夜之间竟然催生出千千万万个移动支付新客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材料表明人们可以A.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B.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D.以主观意志为基础建立事物间的具体联系3.2018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许多重大部署和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这些部署和方案能否落地生根,取决于推进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彻底打通。
下列与“最后一公里”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欲速则不达B.行百里者半九十C.知之非难,行之不易D.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4.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计划于2018年执行两次发射:上半年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20年左右,我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
在此次任务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将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
5年内,我国还将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
此外还要规划一次对木星和行星的探测。
“这4次任务,我们总体论证为‘中国深空探测一期工程’。
未来我们还将开展二期、三期工程。
”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整体离不开部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③部分构成整体,要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2018年3月以来,海口市蔬菜已经进入淡季,60%~70%的蔬菜靠岛外输入,在全国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下,海口市的蔬菜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材料表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B.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任何两个事物都无条件地联系着6.2018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将迎来正式运行七周年。
近七年来,中国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真正实现了跨区域“握手”,沿线地区的经济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建设京沪高铁说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新的联系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7.“开车时打开空调油耗会增加”,这是很多开车人坚信的“真理”。
其实,这一理论并不完全正确。
有关专家表示,在气温适宜、时速小于60公里时,通过开窗通风会比打开空调更省油,但当时速高于80公里时,开窗会增加车辆风阻此时,关窗开着空调反而更为省油。
这反映了A.联系的条件性B.联系的普遍性C.联系的主观随意性D.联系的不可改变性8.“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2018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
近年来,山东省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有序、有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这启示我们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B.把握好关键部分也就把握好了整体C.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系统优化的方法10.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及相关活动在福建厦门举行。
会晤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
本次会晤通过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重申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
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表示,要深化南南合作,打造‘金砖+’的模式,建立广泛伙伴关系。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相似的发展任务,深化务实合作,发挥互补优势,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打造‘金砖+’的模式,建立广泛伙伴关系?课后拓展案1.音乐对人们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