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促进自然分娩的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45
最新剖宫产率调研成果一、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自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
2010年,我国剖宫产率约为46%,而到了2019年,剖宫产率已降至37%。
尽管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地区间剖宫产率差异明显三、城市与农村剖宫产率差异逐渐缩小本次调研还发现,城市与农村剖宫产率差异逐渐缩小。
过去,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剖宫产率较低。
但随着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信息交流的加强,农村地区剖宫产率有所上升,与城市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四、剖宫产率与胎儿体重及胎位的关系研究发现,胎儿体重及胎位是影响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胎儿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也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
因此,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密切关注胎儿体重及胎位状况,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五、孕妇年龄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本次调研还发现,孕妇年龄对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高龄孕妇合并症增多、胎儿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
因此,针对高龄孕妇,应加强孕期管理,降低剖宫产率。
六、政策建议1. 进一步加大对自然分娩的推广力度,提高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识和信心。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剖宫产率差距。
3. 加强孕期管理,对高龄孕妇、胎儿体重过大及异常胎位等高风险孕妇进行重点关注,降低剖宫产率。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剖宫产手术技能,确保母婴安全。
我国剖宫产率已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成果的推广,为我国剖宫产率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有力支持。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自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
这个成果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表明我们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气囊仿生助产术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摘要]随着分娩相关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即使剖腹产也能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提高难产的存活率,增加手术后产后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选择分娩方式时,我国妇产科一直推荐自然分娩。
阴道分娩是女性身体最常见的功能之一。
它的优点是产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然而,对于女性的分娩过程来说,这个漫长的过程会增加疼痛并导致身体和精神压力的反应。
孕妇在分娩期间会承受身心压力,这会增加心里恐惧感。
因此,为了缩短分娩时间,减轻分娩时的疼痛,积极开展了气囊仿生助产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气囊仿生助产术;自然分娩;应用;护理进展1990年代初期,中国产科工作者及科技人员共同研制发明了气囊仿生助产仪,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痛苦、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全国人口的分娩质量[1]。
经过20年的临床应用,该技术真正做到安全有效,使用简单方便[2]。
医学上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显著缩短分娩过程,缓解宫缩,减少母婴并发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显著降低分娩风险,改善和提高分娩质量[2]。
解决许多困难的成本问题显示了新技术的力量[3]。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有千所以上医院(主要是中型医院)临床应用,施术30万例以上产妇,临床实践证明其是安全有效的适宜的助产技术。
1气囊仿生助产术临床应用的优点1.1气囊仿生助产技术能对剖宫产的发生率进行有效降低气囊仿生助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胎儿幸福和顺利分娩[4]。
其仿生性符合自然规律,属于非药物性助产,是一种可将多数难产转化为顺产的助产术[5]。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缩短产程,加快阴道分娩,降低剖腹产率[6]。
这可能为一些高危孕妇提供更好的证据,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等。
1.2 气囊仿生助产术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在气囊仿生助产术中,气囊可对产妇软产道进行扩张,使胎头下降过程中所遭受到的阻力变小,对产程时间进行有效缩短,使胎儿宫内缺血现象得以改善[7]。
同时,其对于产妇直肠可起到机械压迫的作用,令产妇产生便意,对宫缩进行诱发,提升产妇产力。
护士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摘要】自然分娩(胎儿经阴道分娩)是一个生理现象,是繁衍后代、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本能,是自然规律。
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
但是,从60年代开始至今,剖宫产率增长了5倍,有的地区已达到50-70%。
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目前,全球倡导自然分娩,提出了许多产时服务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院在开展产时服务新模式中,整体护理的产前健康知识教育,产时陪伴分娩,产后护理指导,对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自然分娩的社会干扰,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促进自然分娩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58-02自然分娩(胎儿经阴道分娩)是一个生理现象,是繁衍后代、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本能,是自然规律。
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
但是,从60年代开始至今,医学将分娩过多地医学化,采用了一些不必要的干预措施,造成剖宫产率增长了5倍,有的地区已达到50-70%,术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子宫粘连、异位妊娠、贫血等明显高于自然分娩。
胎儿由于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娩出后湿肺及羊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目前,全球倡导自然分娩,提出了许多产时服务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院在开展产时服务新模式中,整体护理的产前健康知识教育,产时陪伴分娩,产后护理指导,对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自然分娩的社会干扰,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
1 产前健康知识教育1.1 让孕妇了解孕期母体主要生理变化。
避免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按时产前检查,掌握胎儿发育状况,了解妊娠并发症的表现,如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不必紧张,积极配合治疗,一般都可以得到控制;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营养搭配合理,不偏食、饮食规律,补充必要维生素、钙及蛋白质;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宽松、质地柔软,经常洗澡,勤换衣裤,每天清洗外阴。
导乐分娩在临床中的应用导乐式分娩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概念, 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很好的效果,介绍了导乐式分娩对产妇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和导乐分娩的意义,促进了母婴安全,增加了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的信赖感和满意度。
导乐式分娩,就是指一位有接生经验的优秀助产士给产妇持续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全身心的帮助和支持,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它是以产妇为中心,给产妇持续的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分娩的干扰,使产妇能顺利地渡过分娩期,以保证母婴安全,同时充分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产妇充满信心和力量,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1 导乐式分娩产生积极分娩结果的生理生化基础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殖过程的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生理过程, 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 产妇和胎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这个过程。
然而, 这个过程复杂且多变, 决定这一过程的因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之外, 精神心理因素也非常重要。
临产产妇因多种因素影响, 情绪紧张, 多表现为不安和恐惧, 这种不良情绪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 如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敏感度增强, 以致影响产妇痛阈。
轻微疼痛即可引起剧烈反应, 从而使情绪更加紧张。
紧张的情绪使植物神经不平衡, 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 缺乏有效宫缩, 产妇体力消耗过多,从而阻碍了产程进展,增加了难产机会。
而紧张造成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及产妇心跳加快等因素使母儿通过胎盘的物质交换减少, 从而增加了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1]。
2 导乐陪产的意义和要求2.1导乐陪产的意义导乐陪产最大限度的满足产妇的需求, 减少了产时医疗干预, 使产妇享受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有利于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
导乐分娩有效的改善分结结局, 研究表明导乐陪产可降低剖宫产率, 减少产后出血率, 降低胎儿窘迫发生及新生儿病率发生, 明显提高产科质量, 改善母婴预后。
人口生育政策发展趋势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有效调控人口增长,各国采取了不同的人口生育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人口生育政策也不断发展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国内外发展情况、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人口生育政策的历史发展人口生育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国家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壮大实力,通常鼓励生育,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实行优生优育制度、设立奖励机制等。
然而,在人口过量、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生育政策开始转变。
20世纪,随着国际组织和各国社会的关注,人口生育政策开始由鼓励生育转向控制生育,以达到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国内外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情况1.国内发展情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也在近几十年内经历了一系列的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
从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近年来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中国的人口政策不断调整。
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过多的问题,也影响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
2.国外发展情况在国外,一些国家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他们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例如,日本和德国等国家推出了生育奖励制度,鼓励年轻夫妇生育子女,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同时,一些国家也在加强儿童教育和托育设施建设,提高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愿。
三、人口生育政策的社会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人口政策的改变可以影响个人的生育意愿和家庭规模的决策。
其次,人口政策的变化还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导致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
最后,人口政策的调整还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适当的人口控制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口生育政策的趋势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调整,人口生育政策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多元化在以往,人口生育政策通常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强调控制人口数量。
气囊仿生助产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1-11-29T01:48:56.16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0期作者:黄婷婷[导读] 在推动产妇自然分娩的有效助产方式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已经相对广泛,而且具有良好的优势,既将产妇产程缩短,又将黄婷婷柳州市工人医院产科广西柳州 545005)摘要:在推动产妇自然分娩的有效助产方式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已经相对广泛,而且具有良好的优势,既将产妇产程缩短,又将产妇承受的痛苦降低,而且减少分娩后母婴并发症问题。
当前研究气囊仿生助产的内容不断增加,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安全可靠的助产方式,在自然分娩中气囊仿生助产的应用对母婴结局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对于自然分娩气囊仿生助产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
关键词:自然分娩;气囊仿生助产;应用进展当前剖宫产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所以导致剖宫产率的增加,由于剖宫产能够导致很多的并发症问题,危及到母婴身心健康安全,所以临床产科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减少剖宫产,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尤为关键[1-3]。
在临床上,最安全、最常见的分娩模式即为自然分娩。
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女性耐受疼痛程度显著下降,因而导致了临床上剖宫产率大大增加。
而为了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对初产妇自然分娩中采用助产护理,则能有效减少产妇痛苦,并提升其分娩安全性。
其中应用较多的就是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主要是采取微电脑实施控制,模拟胎头作用,对软产道有效的扩张,进而推动自然分娩[4-6]。
1 气囊仿生助产术阐述产生气囊仿生助产术的意义即为将产妇剖宫产发生率进行有效的降低。
气囊仿生助产术属于经电脑控制,对于胎儿下降扩张产道进行模拟的一种技术,通过控制产妇产道达到生产的目标。
气囊仿生助产术满足自然规律,是一种先进的助产模式,提供给更多女性试产机会,而且使得分娩的安全性切实提升,维护母婴健康[7-9]。
气囊仿生助产术无需药物便可实现助产,不会影响到产妇、婴儿的健康。
新型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垂直位、卧位、手膝位、自由体位等新型不同分娩体位与传统分娩体位相比,更符合产妇生理及心理需求,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有利于新生儿健康及减少产后出血。
【关键词】分娩;体位;第二产程;研究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是产妇正常分娩的关键时期[1]。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因素。
研究表明:体位影响在第二产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恰当的体位能促进产程进展,有利于自然分娩[2]。
WHO实践指南指出,第二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是一种值得积极鼓励的分娩体位,可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促进母儿健康[3]。
国内外学者对站立式体位、卧位、蹲式体位、手膝体位、自由体位等新型分娩体位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效果明显[4-6]。
1 传统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普遍采用的分娩体位,此体位有利于显示视野,方便助产士的观察和操作[7]。
但该体位不符合生理特点,往往使产妇骶尾关节难以扩张,导致骨盆出口狭窄、产程延长,胎头下降阻力较大,不能充分运用胎儿重力,容易消耗产妇体力,引起宫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8]。
同时,由于产妇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而使产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增加。
2 新型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近年来为改良传统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中的不足,许多学者采用垂直位、侧卧位等新型分娩体位进行了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垂直位、卧位、手膝位、自由体位等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垂直体位目前,关于垂直体位的临床研究包括站立位、蹲位、半坐位。
该体位有利于胎头下降,缩短第二产程,增加产妇舒适感。
有学者研究表明[9]直立位分娩的第二产程比传统体位平均缩短 4.29min,分娩满意度显著提高,器械助产及会阴侧切率减少。
无保护会阴接生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国外无保护会阴技术的发现接生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国内妇幼保健院协会在2010年推荐使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近几年有关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使用报道逐渐增多,文章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自然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会阴损伤;在20世纪初期,孕妇分娩过程被认为属于病理过程,在接生中,多会采用会阴切开术,降低分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近些年国际开始推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国内也开始使用这种接生技术,应用效果得到肯定[1,2],下面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应用进展。
1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发展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产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3],一方面剖宫产本身存在手术风险,另一方面剖宫产还会引起产妇疼痛,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成为研究重点之一[4,5]。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并不是简单不保护会阴,而是利用接生技术来保护会阴,采用手掌托举法,控制胎儿头部的娩出速度减少会阴充血、水肿过程,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并发症[6,7]。
从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出现,到国内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使用,经过较长时间发展,最初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引入时受到质疑,认为理论虽然比较成熟,但是操作技术不够完善和规范,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初期缺乏临床经验。
在2010年之后,随着技术的成熟,开始推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使用。
2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自然分娩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中,助产士将右手五指分开置于胎头,不用力,防止胎儿快速娩出[8],分娩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告知产妇何时用力,减少分娩中对阴道的撕裂伤。
同时接生人员采用正位站位,降低职业病的出现。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经过大量临床应用经验,能够减少会阴损伤,降低会阴侧切率,同时能够保护产妇、新生儿,提高分娩质量。
张建芹等人[9,10]分析自然分娩中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效果,并与保护会阴接生相对比,研究显示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够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之息率,保护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