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3.00 KB
- 文档页数:6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风吹白鸽拨琴弦①英国街头,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
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
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的转换让我目不暇接。
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
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
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
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
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了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
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
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
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
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
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
⑧“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
“对的。
”我微笑回答。
“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
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
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
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
【部编版统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个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教部编版语⽂六年级上册全册8个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第⼀单元主题阅读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辉煌的淡紫⾊,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紫⾊的⼤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串挨着⼀串,⼀朵接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的盛开,下⾯的待放。
颜⾊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的花苞⾥。
每⼀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个⼩⼩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的,⼜像⼀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凝望,觉得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了这些时⼀直压在我⼼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的喜悦。
(节选⾃宗璞《紫藤萝瀑布》,有删改)1.【字词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凝望——()宁静——()2.【标点运⽤】读下⾯的句⼦,注意标点符号的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只是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那明明媚媚的紫,仿佛在欢笑;那⽣机勃勃的紫,仿佛在不停地⽣长。
(1)我的发现:三个分句都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每个分句都是先写____________,再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
像这样三个_____________的分句之间应该使⽤分号。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部编)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一、基础训练营(50分)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 ǎo h ào )书画,所宝以百数.(sh ǔ sh ù)。
(2)小姑娘纳.(n à n èi )鞋底的动作戛.(ji ā ji 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 ū q ǔ)子多难弹哪.(n ǎ n ɑ)! (4)她尴尬..(ɡān ɡà 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 àn qu àn )太贵了,我……我买不起。
”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3.选字组词。
(6分)鞋 勒 勤 皮( ) 勾( ) ( )劳 盲 育 肓 教( ) ( )目 病入膏( ) 哉 裁 截 ( )衣 善( ) ( )止 曝 爆 瀑 ( )发 一( )十寒 ( )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6分)( )的大海 ( )的琴声 (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10分)余音绕( ) 妙( )生( ) 天( )之音 画龙点( ) ( )妙( )肖 笔走龙( ) 行云( )水 轻歌( )舞 ( )( )如生 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鸿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
(8分)(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课内阅读。
未知生命起源(节选)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
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
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
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
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
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
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 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选自《古生物王国》)(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密切——________ 复杂——________ 沸腾——________(2)生命的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来自于“________”后元素的演化。
(3)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的是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疏远;简单;冷却(2)碳;氢;氧;氮;磷;硫;大爆炸(3)原始地壳的出现。
(4)短文主要讲述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蒙娜丽莎之约(节选)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
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
队伍移动得更慢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
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忧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
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
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1.【品词析句】读句子,谈体会。
(1)从第1自然段“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移动得更慢了”“终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2自然段中画“”的句子里,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要素】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一、课外阅读。
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①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静,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②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夹杂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之都维也纳。
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线谱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
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张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望着紧握的拳头,表情十分严峻,他好像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统帅,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
③据说,一个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辈子如何活过来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顶峰和总结。
如果我们把贝多芬的历程看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那么,他临死的表现和气度,便是最后乐章的最后几个光辉和弦的长达十几个小节的激越轰鸣。
④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越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是为了引导后面更为壮丽乐句的崛起,总是充满了新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了种种的深意和内涵。
在凝固的一刹那,一切声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这正是整个乐曲中最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做丰富遐想的绝妙地方。
从那以后,近两百年过去了,可它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回荡。
⑤在这个世界上,贝多芬是喧腾众口,有口皆碑的德国姓氏之一,这个姓氏所创造的音响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运的严峻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⑥贝多芬交响世界的最大功能是教懦弱者有生的勇气,倔强和胆识;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独立的头脑霍地站起来;教欠缺意志和自信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
⑦有一位听众曾说,他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他在里面听到了一种使人思索严肃问题的心理气氛和环境。
——多精辟的一段自白呀!或许,迪斯科能让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过,那仅仅是情绪的短暂宣泄。
而贝多芬的作品则不同,它能在你的内心渐渐积淀出永恒的自信力,而且能升华为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谁也侵占不去的一座精神财富之山。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素养阅读训练(一)一轴鼠画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
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
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⑥,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⑦举轴,则踉跄⑧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东安:地名。
②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③邑令:县令。
④漫:漫不经心,随意。
⑤旦:早晨。
⑥物色:察,看。
⑦逮:等到,及。
⑧踉跄:形容猫跳跃捕鼠的样子。
1.故事中县令对鼠画的情感有何变化?提取关键词句,完成下图。
2.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这幅鼠画精美逼真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写东安士人画技高超运用了()(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的手法。
(二)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kuì)②粮,过雍(yōnɡ)门③,鬻(yù)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lì)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jù)⑨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biàn)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⑪。
【注释】①东: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歌:卖唱。
⑤:房屋的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附近的人们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⑦逆旅:旅舍。
⑧曼声:拖长声调。
⑨遽:立刻,匆忙。
⑩抃:拍掌,两手相击。
⑪忘向之悲也:忘却了往日的悲愁。
1.这则文言文的标题中“善”的意思是()A.善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练习(含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天堂音乐(节选)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
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
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
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
“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乘船出海……”爱丽丝一边擦眼泪一边说。
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
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
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
美妙的音乐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
老人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看到了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听
到了鸟儿的歌唱。
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突然海面上狂风四起,电闪雷鸣。
风,越来越大,浪,一阵高过一阵,巨浪不断冲击着船舷,好似要吞噬一切。
就在这时,曲调又有了变化,天空中的乌云突然散去,海面又开始变得平静,微风吹来,轻抚起阵阵的涟漪。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
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
”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选自《科学思维总动员》,选入时有删改)1.【字词理解】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病重将要死亡。
()(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
()2.【语段理解】(1)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
妙。
第一幅画面: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
第二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资料袋中的内容,联系第4自然段内容想一想:老人至少感受到了
怎样的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 )
资料袋:《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 结构是ABACA的形式。
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
B段出现一个新的曲调。
伴奏采用重复音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音乐从弱起,渐渐变强,情绪亦随之紧张,然后再松下来。
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C段多用和弦,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
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
A.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优美与温和
B.严肃而稳重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
C.热烈而紧张温柔而亲切优美与温和
D.老人的联想与音乐的旋律无关
3.【整体感知】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下面
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贝多芬被爱丽丝的美丽所感染,忘情地创作出了这首音乐,命名为“献
给爱丽丝”。
B.爱丽丝、老人的穷困让贝多芬深感同情。
以“献给爱丽丝”为名,是为
了激励自己发奋努力,改变命运。
C.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经过长期的酝酿,他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
子。
以“献给爱丽丝”为名,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
D.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使他能够即兴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
以
“献给爱丽丝”为名,不仅是为了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还是为了
将爱丽丝的善良传播到全世界。
4.【迁移运用】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吧,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
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kuì)②粮,过雍(yōnɡ)门③,鬻(yù)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lì)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j ù)⑨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biàn)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
(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歌:卖唱。
⑤: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⑦逆旅:客栈。
⑧曼声:拖长声调。
⑨遽:立刻,匆忙。
⑩抃:拍掌,两手相击。
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厚:很多。
赂:赠送财物。
发:送走。
1.【字词理解】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去(已经)
B.既去.(离开)
C.忘向.之悲也(方向
..) D.左右以其人弗.去(没有)
2.【内容理解】“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个故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理解】解释“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这句
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点表达】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
联系资料袋中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资料袋:本故事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与本故事相关的成语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类文阅读
1.(1)弥留(2)穷困潦倒
2. (1)海面上狂风四起,电闪雷鸣,巨浪不断冲击着船舷。
乌云突然散去,
海面又开始变得平静。
(2)A
3.D
4.在舒缓的钢琴前奏中,我仿佛推开了一扇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一直通往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路两旁是一棵棵火红的枫树,一片片枫叶正随着连绵悠长的乐曲有节奏地下落……继续前行,一条小溪随着乐曲中“叮叮咚咚”的声音往前流,它的对岸是一间正冒着炊烟的田间小屋,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地歌唱,好似在告诉我:“秋来了,秋来了,欢迎来到秋的世界。
”
小古文阅读
1.C
2.善于,擅长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
3.韩娥的热情演唱,引得全村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全忘光了。
4.伯牙和锺子期因音乐而结缘,韩娥因善唱而青史留名,音乐的力量实在令
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