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51.04 KB
- 文档页数:1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科学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七年级的学生也需要对一些常识的概念有所了解。
本文将以七年级科学知识点为主线,为大家呈现一张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一、物理学1.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组成的,能够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和惯性的一切物体都叫做物质。
2.运动:发生位置的改变叫做运动,运动的三要素包括速度、方向和时间。
3.力和压强: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4.能量: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所需要的能力就是能量,常用的能量几种类型包括机械能和电能等。
二、化学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化合物是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
2.化学变化:化学物质经历化学反应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都有所变化。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组成的公式,化学方程式是显示反映物质组成变化的公式。
4.溶解和晶体:溶解是指固体溶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晶体是由固体分子排列而成的结晶体。
三、生物学1.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命体活动的基础。
2.生物进化:生物经过长时间的演化,逐步进化为现在所看到的形态。
3.人体呼吸和循环:人体呼吸包括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两个过程,人体循环则是血液在心脏及血管内流动的过程。
4.遗传和基因: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是基因,是父母的遗传物质在生殖细胞内遗传给子孙后代的过程。
四、地球科学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地球自转,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2.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天文现象。
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某个时间和地点的大气状态,气候是具有一定时期和地域的天气特征。
4.自然资源:地球上已有的或潜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能够开发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以上是本文的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和详细阐述,希望对广大七年级学生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扫清全部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1:地球和地球仪图2:地球的运动图3:地图的阅读图4: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海洋图5:和大洋图6: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气候图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四、居民与聚落图9:人口与人种图10:世界的语言和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11:亚洲的位置和围七、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图12: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日本图13: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印度图14:中国的邻近地区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图15: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图16: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西部图17: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图18: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19: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巴西十、极地地区图20:极地地区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21:中国疆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22:地形和地势图23:中国的气候图2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24: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24: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25: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26: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27: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异图28:中国的地理差异十六、北方地区图29:中国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图30:中国的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区图31:中国的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32:中国的南方地区——“明珠”和澳门图33:中国的南方地区——祖国的神圣领土_省十八、西北地区图34:中国的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区图35:中国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36:中国在世界中。
M夜困北核上$德夜Ate上空德夜N0O0自西向东逆时ft坂时好230^56分彬真O期24W 昼夜更替周期.|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为15°/h 用速度|地球的运动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同一纬度,海拔越髙,线速度越大赫=1670 km/h30°纖=1447km/h60o纖=05 赤道=837km/h二、地球的公转形状:楠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点上365天6时9分10秒一真正周期近日点—_遡|365天5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4.黄赤父角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増大黄纖=回归线纬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极圈纬度=90-节气日綱太阳直射畳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春分3.21全球畳夜平分无夏至6.22棚线北半棚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北腿内极昼.南授■内R秋分9.23赤道全球S夜平分无冬至12.22南回S线北半濺最短,夜最长:北授S内授夜,南半球昼最长,南极畳调节地表温度意义H 白天不过分炎热,夜晚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沿地球自转方向,由黒纖白^^沿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是昏线 ①晨昏线是以地心为圈心的大0,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② 晨线上日出,昏线t 日落 ③ 晨昏线与太阳直射光线垂直④晨昏线的运动方向: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157h①晨昏发1:有2个切点②切点的移动范围:66°34'—90°③ 切点即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也是晨线和昏线的分界点同一纬线上的任何点,日出、日落、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一区时卜M 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中^^=时区*15°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I |0°经线上的地方时。
(即0时区的区时)实际的日界线并不与180■餐线完全重合,而是有三处发生了弯曲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偏转规律丨北半球右偏,南半粧偏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赤道略凸,两极稍扁0 -----------------------------------------------------------------------------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晨昏线永远平分賴。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思维导图
1、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
2、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吸积过程。
3、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
4、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有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这个太阳系是右手定则。
5、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高一上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思维导图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来揭示地球的构造、内部和外部作用等。
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与地图、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圈与水圈、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论述。
一、地球形状与地图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体,由赤道半径与北极半径组成。
通过使用不同的投影方式,可以将地球的三维形状呈现在二维平面上,形成地图。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角、等面和等距离三种。
地图的制作需要依据地球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形,以达到地理信息的准确传达。
二、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地方日和地方夜的现象,而公转则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轨道呈椭圆形,离太阳最近的时刻称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时刻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其中闰年多出的0.25天在4年中通过闰年的方式调整。
三、大气圈与水圈地球的大气圈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温室层等不同层次。
其中,对流层是人类居住的主要区域,平流层则具有较为稳定的风向和风速。
臭氧层对于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至关重要。
水圈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总体,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各种形式。
四、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三个方面。
陆地是人类居住和开发的重要空间,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来源。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气是地球上最为活跃的自然环境之一,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人类社会是地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城市的建设等都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综上所述,高一上地理必修一涵盖了地球形状与地图、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圈与水圈、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等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