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通常在青春期前后起病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偏头痛早期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女性占2/3以上, 10岁前、20岁前、40岁前发病分别为25%, 55%, 90%。
大多数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数小时至数天伴前驱症状,如呕吐、畏光、畏声、抑郁或倦怠等, 10%的患者有视觉或其他先兆。
发作频度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偶有持续性发作病例。
Saper在描述偏头痛发作时将其分为5期来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这五期并非每次发作所必备的,有的患者可能只表现其中的数期,大多数患者的发作表现为2期或2期以上,有的仅表现其中的一期。
另一方面,每期特征可以存在很大不同,同一个体的发作也可不同。
1.前躯期 60%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开始前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前躯症状。
前躯症状并非先兆,不论是有先兆偏头痛还是无先兆偏头痛均可出现前躯症状。
可表现为精神、心理改变,如精神抑郁、疲乏无力、懒散、昏昏欲睡,也可情绪激动。
易激惹、焦虑、心烦或欣快感等。
尚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发冷、厌食或明显的饥饿感、口渴、尿少、尿频、排尿费力、打哈欠、颈项发硬、恶心、肠蠕动增加、腹痛、腹泻、心慌、气短、心率加快,对气味过度敏感等。
不同患者前躯症状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每例患者每次发作的前躯症状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些前躯症状可在前躯期出现,也可于头痛发作中、甚至持续到头痛发作后成为后续症状。
2.先兆约有20%的偏头痛患者出现先兆症状。
先兆多为局灶性神经症状,偶为全面性神经功能障碍。
典型的先兆应符合下列4条特征中的3条,即:重复出现,逐渐发展、持续时间不多于lh,并跟随出现头痛。
大多数病例先兆持续5~20min。
极少数情况下先兆可突然发作,也有的患者于头痛期间出现先兆性症状。
尚有伴迁延性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不仅始于头痛之前,尚可持续到头痛后数小时至7天。
先兆可为视觉性的、运动性的、感觉性的,也可表现为脑干或小脑性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先兆为视觉性先兆,约占先兆的90%。
如闪电、暗点、单眼黑��、双眼黑��、视物变形、视野外空白等。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系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特点是痛点固定,其痛如刺,病程缠绵反复,迁延日久不愈。
临床上常见的是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典型偏头痛。
以女性多见,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至中年后逐渐减少。
通常在清晨醒来时或白天发病,如有火星在眼前闪动,继而面、唇、肢体有麻刺感及轻度失语。
此种先兆症状历时数分钟至30分钟后消退。
而后出现一侧性头痛,也有疼痛遍及全头者。
痛为搏动钻痛、钝痛或刺痛,在一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
普通型偏头痛。
无明确的先兆症状,仅有一些非特异性前驱症状,发生在头痛前数小时或数天,包括精神障碍、胃肠道症状等。
头痛发作持续数天,可呈双侧头痛。
通常有家族史。
丛集性偏头痛(也称偏头痛性神经痛或组织胺性头痛)。
是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每日一次或数次,持续数十分钟,最长不超过一小时。
间歇期可达数周甚至数年。
患看常在夜间睡眠中突然痛醒,为剧烈灼痛。
基底动脉偏头痛。
主要发生在少年或青年女性,与经期有显着关系。
先兆症状为双侧的视觉变化如黑蒙,还可有短暂性遗忘、眩晕、耳鸣、步态不稳及双侧手足或口周感觉异常。
在10~15分钟以后出现搏动性头痛,通常痛在枕部,伴有恶心呕吐。
怎样治疗脑血管神经性头痛?“高氏通络松解”疗法:“高(志刚)氏通络松解”技术是国内着名头痛治疗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汉章针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志刚教授,在中医学经络理论,日本支川博士体壁脏器相关论理论基础上,结合西医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针刀医学等相关医学理论,运用针刺疗法、支川注射疗法、超微针刀疗法(三法一体)相结合,创造的最新头痛治疗方法。
通过疏通经络、松解粘连、神经调节、消除产生疼痛的原发根源、阻止疼痛信息传导,达到治愈头痛目的。
高志刚教授历经十几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经过近十年临床治疗观察。
偏头痛是什么意思?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那么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专家介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亦未明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血管学说:传统的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与颅内血管的收缩有关,随后由于颅内外血管的扩张导致头痛的发生,但该学说难以解释偏头痛的前驱症状,脑血流(CBF)的研究结果也未证实。
(2)神经血管学说:认为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功能障碍与偏头痛的前驱症状有关。
先兆及头痛的发生均与神经原功能障碍、继发血管改变有关,先兆期CBF降低从枕叶皮质向前扩散,先于先兆症状并持续到头痛期,头痛开始后CBF增加,并持续到头痛缓解,无先兆的偏头痛则没有类似的CBF改变。
中脑的中缝背核可能是偏头痛的发生器,其发作与该区被激活和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有关。
刺激三叉神经,P物质、降钙素肽A释放均可引起神经原性炎症,增加神经元敏感性及改变微循环血液量。
(3)神经递质:5-羟色胺在偏头痛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脑5-羟色胺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可出现CBF的增加;利舍平时CNS的5-羟色胺耗竭剂,可诱发偏头痛。
睡眠可减少5-羟色胺神经元素的点燃,终止偏头痛的发作。
偏头痛发作前5-羟色胺升高,发作期2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降低,许多5-羟色胺拮抗剂具有预防偏头痛的作用。
儿茶酚胺、组胺、血管活性肽、前列环素和内源性阿片物质等神经递质亦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关。
偏头痛的原因及预防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许多人在生活中都曾经历过偏头痛的折磨,那种头部一侧或双侧的阵发性疼痛,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
那么,偏头痛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该如何预防呢?一、偏头痛的原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偏头痛患者,那么其亲属患偏头痛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与偏头痛的易感性有关。
2、内分泌因素女性在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前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诱发偏头痛。
例如,在月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偏头痛。
3、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和饮料也可能成为偏头痛的诱因。
比如,含有酪氨酸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红酒等)、腌制食品(如咸菜、火腿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以及味精等食品添加剂,都有可能刺激神经,引发偏头痛。
4、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等不良情绪和状态,都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偏头痛。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使得精神因素成为偏头痛的常见诱因之一。
5、环境因素强烈的光线、噪音、气味、气候变化(如气温骤升骤降、湿度变化等)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刺激头部神经,导致偏头痛发作。
6、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利血平、西咪替丁等,可能会诱发偏头痛。
7、睡眠因素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睡眠质量差、睡眠节律紊乱等,都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偏头痛的发病风险。
8、头部外伤曾经有过头部外伤史的人,患偏头痛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
二、偏头痛的预防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但也不要睡太多。
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稳定神经系统功能。
2、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和饮料。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偏头痛的治疗(详解)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反复发作的偏侧侧头痛。
偏头痛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
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1)病因:①遗传因素。
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②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
这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此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
③饮食与精神因素。
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药物诱发,食物包括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防腐剂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红酒及葡萄酒等。
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
另外,一些环境和精神因素,如紧张、过劳、情绪激动、睡眠过多或过少、月经、强光,也可诱发。
(2)临床症状:偏头痛发作过程先是由于颈内动脉收缩,出现先兆;继之颅外动脉扩张出现头痛。
①典型偏头痛。
较常见,有明显的先兆期,如偏盲、弱视、感觉异常、失语等。
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接着开始一侧剧烈头痛,以额、颞、眶为主,发作时可见短暂性视野缺损,其他检查无异常。
②普通偏头痛。
最常见,为阵发性一侧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有畏光怕响,常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发作时除患侧颞动脉扩张、搏动增强外,无其他体征。
③特殊性偏头痛。
除头痛外,在发作前后或发作时伴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眼肌瘫痪、耳鸣、偏瘫、失语、感觉异常、精神障碍等。
(3)临床检查:应与普通神经血管性头痛、颅内血管瘤、三叉神经痛、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
(4)治疗①西药治疗。
轻度发作选用阿司匹林、布洛芬。
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
较重者用麦角胺咖啡因片。
如以上药物无效,可选用英明格、普萘洛尔。
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患,其病情特征包括一侧或两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症状。
学术界定义为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流行病学
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少部分可在儿童期发病,到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这个年龄段发作频繁、症状剧烈。
偏头痛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
偏头痛常有遗传背景,在患有癫痫、抑郁症、哮喘、焦虑、卒中和其他神经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偏头痛也更为常见。
病因
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代谢、环境因素、精神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则其
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有学者找到了一类偏头痛患者的特殊的突变基因,而且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发作时的表现,这类偏头痛被称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
还有学者发现有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与偏头痛常见类型有关,以此推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
这一因素在临床上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
什么是偏头疼?偏头痛呕吐是什么原因?
文章导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更有部分病人的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那么偏头疼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什么是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困扰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多发于女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发生偏头痛前会伴随有视觉、体觉先兆,偏头痛发作时会有呕吐症状。
偏头痛多在青春期起病,发病年龄25~34岁,少数发生于儿童期或中年后。
最常见的偏头痛为普通型偏头痛,也叫做没有先兆的偏头痛,头痛发作前数小时或者数日可有一些非特异性前驱症状,包括精神障碍、胃肠道症状及体液平衡改变等。
偏头痛的原因、症状?
偏头痛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不过它是怎么引起的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为了减少偏头痛的发生,我们必须要知道偏头痛的原因有哪些?
1、内分泌与代谢因素:
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开始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提示内分泌与代谢的影响。
2、遗传:
偏头痛的发病原因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也发生过偏头痛,那么患者的患病率也会变高。
3、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抑郁或者情绪波动大等也会导致偏头痛。
日常睡眠不规律等也是偏头痛的诱发原因。
4、饮食与药物:
PS:某些食物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
某些药物也会导致偏头痛发生,如口服血管扩张药、避孕药、激素替代类药等药物。
了解了偏头痛的原因,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尽量去杜绝和避免这些致病因素,就一定可以预防偏头痛的发生!。
医考类专项训练偏头痛100模拟试题与答案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最常见的偏头痛为A.典型偏头痛B.普通偏头痛C.特殊型偏头痛D.丛集型偏头痛E.血管性头痛答案:B2. 预防偏头痛发作的常用药物有A.麦角衍生物类B.非类固醇类抗炎剂C.β受体阻滞剂D.神经安定类E.曲普坦类答案:C3. 偏头痛临床特点不包括A.大多数在儿童和青年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B.反复发作的一侧性搏动性头痛,可扩展至全头部C.头痛发作频率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偶见持续发作病例D.发作前都有视觉先兆E.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活动加重,睡眠后减轻答案:D4. 支持功能性头痛的描述有A.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睡眠后减轻,间歇期正常B.癜痫发作C.视力减退D.晨起时加重伴喷射样呕吐E.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答案:A5. 偏头痛患者应用咖啡因麦角胺片的正确方法是A.头痛发展至剧烈时服用B.头痛间歇期有规则地服用C.先兆症状来临后或头痛刚开始时服用D.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时服用E.头痛出现后一般镇痛剂无效时服用答案:C6. 偏头痛的防治,哪项不正确A.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B.不要过饥、过饱C.不饮酒和摄进高脂肪食物D.避免摄进已知激发发作的食物E.发作后可用血管扩张药答案:E7. 典型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能是由于A.颅外动脉收缩B.颅外动脉扩张C.颅内动脉收缩D.颅内动脉扩张E.颅内和颅外动脉扩张答案:C8. 偏头痛最常见的类型是A.典型偏头痛B.群集性头痛C.普通型偏头痛D.眼肌瘫痪型偏头痛E.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答案:C9. 偏头痛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典型偏头痛B.普通型偏头痛C.眼肌麻痹型偏头痛D.偏瘫型偏头痛E.晚发型偏头痛答案:B10. 治疗偏头痛发作,应选用A.心得安B.苯噻啶C.硝苯吡啶D.咖啡因麦角胺E.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答案:D11. 偏头痛的诊断依据是A.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B.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的过程相似C.应用麦角胺制剂多有显效D.可有家族史E.以上都是答案:E12. 预防偏头痛常用药物,不包括A.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B.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C.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D.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E.曲普坦类(如:舒马普坦)答案:E[解答]坝防倔头痛常用药物主要有四类: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曲普坦类药物虽然急性期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般不用于预防。
偏头痛通常在青春期前后起病,历时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顽固疾病。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多采取对症治疗。
近年观察发现,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在治疗偏头痛显示出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供患者选用。
1)七叶神安片: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以原人参二醇型皂甙为主的天然药物。
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消肿的功能,能营养和调节中枢神经。
无副作用,白天也无嗜睡感。
服法:每天3次,每次2片。
2周为一个疗程。
(2)神奇全天麻胶囊:具有平肝熄风、镇痛止痉、滋阴补血、益气固精、安神定志的功效。
服法:每天3次,每次2粒。
2周为一个疗程。
(3)复方羊角胶囊:具有活血祛风、平肝镇痛的功效。
服法:每天3次,每次5粒。
2周为一疗程。
(4)养血清脑颗粒剂: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8臣法:每天2次,每次1袋。
2周为一疗程。
(5)脑安胶囊: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镇痛的作用。
服法:每天2—3次,每次1粒。
3周为一个疗程。
(6)太极通天液: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疏风止痛的功效。
服法:每天2—3次,每次10毫升。
7天为一个疗程。
地奥心血康胶囊2~3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1~3个月。
地奥心血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颅内外血管异常收缩、阻断血管异常舒张的恶性循环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越鞠丸10克/次,3次/日,连续服用1~2个月。
越鞠丸能解六郁之郁结,方中大黄、栀子导滞以降火泻火;川芎、白芷疗头目之痛,故治偏头痛有效。
生化丸内服生化丸(大蜜丸),2丸/次,2次/日,温黄酒和温开水各半送服。
5天为1个疗程,服至痊愈止。
妇炎康片6片/次,3次/日,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痊愈止。
经服药1~2个疗程后,偏头痛症状可减轻,再服1~2疗程可治愈。
复方羊角胶囊5粒/次,3次/日,2周为1个疗程。
复方羊角胶囊具有活血祛风、平肝镇痛的功效。
速效救心丸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口服16~20粒,3小时后口服6粒,头痛缓解后每日早餐后服6粒,10次为1疗程。
本品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微循环血流速加快的功能,对血粘稠度具有调节作用。
七叶神安片2片/次,3次/日。
2周为一个疗程。
七叶神安片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消肿的功能,能营养和调节中枢神经。
华佗再造丸8克/次,3次/日。
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3~5天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人参败毒丸2丸(18克)/次,2次/日,温开水送服,3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至症状消失止。
安宫牛黄丸4粒/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一般10~15天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一月左右可愈,且不易复发。
泰山磐石散10克/次,3次/日。
温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4~6疗程可愈。
固经丸9克(45粒),早、中、晚各服一次,黄酒送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3疗程可愈。
健步丸健步丸(水泛丸),6克(48粒),3次/日,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2~3疗程可见明显效果。
桑螵蛸胶囊6克(12粒)/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3~5疗程后可收到明显效果。
固本益肠片8片/次,3次/日。
温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2~4疗程可愈。
当归片6片/次,3次/日。
温开水冲服,3天为1个疗程,一般2~3疗程可愈。
脉通冲剂10克/次,3次/日。
白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一般2~4疗程可愈。
五苓片5片/次,3次/日。
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
五虎追风散(丸)1丸(9克)/次,3次/日。
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痊愈止,一般2~3疗程可愈。
天麻钩藤颗粒2包/次,3次/日。
开水送服,一般1~2周可愈。
消栓再造丸消栓再造丸内服,每次2片,日服3次。
症状控制后每天服2次,7天为1个疗程。
一般经用药2~3个疗程可显效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