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8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三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农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___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熟悉党和国家的(范本)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范本);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一、背景介绍农林经济管理是指对农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进行研究的学科。
随着我国农林产业的发展和农林资源的日益稀缺,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培养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农林经济管理领域人才需求。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2.掌握农林数据分析和决策模型建立的方法;3.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的综合素质,能够独立承担农林经济管理工作;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农林经济管理环境;5.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逐渐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专业概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涉及到现代农业和林业管理、经济学和金融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其教学内容涵盖农业和林业生产、管理和经济运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市场预测、资金规划、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实战技能。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林业管理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从事管理、项目规划、市场研究和投融资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有以下特点:1.有传统农业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具备现代化管理和经营思维;2.了解政策法规和市场动态,能够分析市场需求和促进市场拓展;3.具备农林产业投融资和金融管理技能,能够敏锐地分析风险和业务管理;4.自觉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1. 农业与林业基础课程: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农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等,以及相关的自然灾害防治课程。
2. 农业、林业管理和经济学课程:包括农产品储存与加工、农业机械化技术、农村发展规划、农村金融、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保险和计量统计学等。
3. 市场营销和金融课程:包括市场调查准备、市场预测、销售策略、国际贸易和进出口管理、货币金融、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等。
四、实习实践实习实践环节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建议探索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例如合作实训、实习、实际操作等。
建议在农业、林业和农村金融企业、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组、农村地区商务委员会等方面进行实践,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和瓶颈,提高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
五、人才培养机制1. 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和师资建设,通过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上实现深度融合。
2024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___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农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适应农林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制定____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和林业知识,掌握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目标)包括:1.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和林业相关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2.培养具备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3.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林经济管理专门人才;4.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农林经济管理专门人才;5.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制定以下培养目标:1.知识结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农林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等;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农林经济管理所需的专业能力;3.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农林经济管理领域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5.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农林经济管理工作中遵守规范和法律,保护环境和社会利益。
三、课程设置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将制定以下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2)林业科学基础(3)农业经济学(4)林业经济学(5)农林产业管理2.专业课程:(1)农林企业管理(2)农林市场营销(3)农林项目管理(4)农林资源管理(5)农林金融与投资(6)农林政策与法规(7)农林营销策划(8)农林信息管理3.实践教学:(1)农林实习实训(2)农林综合实践(3)农林调研与论文写作四、培养模式为了培养符合人才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我们将采用以下培养模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发现潜力和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3.实习实训:通过与企业或机构的合作安排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4.研究生教育:建立农林经济管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农林经济理论基础、广泛的农林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农林资源管理、农林生产组织与运营、农林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农林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农林经济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学生应掌握农林经济学、农林管理学、农林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农林知识与技能:学生应具备广泛的农林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农业生产管理、林业资源规划与管理、农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综合能力:学生应具备农林资源管理、农林生产组织与运营、农林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4.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参与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决方案。
三、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以下课程:1.农林经济学:包括农林生产经济学、农林资源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2.农林管理学: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林企业管理、农林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
3.农林政策与规划:包括农林政策、农林规划与决策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4.农林市场营销:包括农林产品市场分析、农林产品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5.农林经济统计与预测:包括农林经济数据分析、农林经济预测与评估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6.农林金融与投资:包括农林金融市场分析、农林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7.农林法律与政策:包括农林法律法规、农林执法与监督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四、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置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开设农林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农林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
3.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到农林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调研和问题解决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导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二十一世纪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兴起,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迫切需求。
为此,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学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农林经济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2.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管理思想和工具解决农林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计划、组织、调度和协调农林经济生产和管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农林经济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4.具备农林经济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林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5.具备农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开展农林生态环境管理和问题解决;6.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担任农林经济管理相关的领导和管理职务;7.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要求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农林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数学、统计学等基础科学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学、农林政策与规划、农林企业管理、农林产业经济分析等专业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农业调研和实践课程等,通过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农林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使其了解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农业调研:组织学生参与农业调研项目,了解农业领域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并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3)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如农业投资与经营、农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农业经济管理)一、培养目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培养,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农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2.具备良好的农业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通过市场分析和预测,制定农业经济管理的决策方案。
3.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实践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农业经济管理任务。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6.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1)农业生产理论与技术(2)农业市场与农业价格理论(3)农产品流通与农村经济发展(4)农业基础设施与乡村公共服务(5)农业发展政策与规划2.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1)农业企业管理(2)农产品营销管理(3)农业财务与会计管理(4)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5)农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系统3.实践能力培养(1)实践教学项目(2)实习实训(3)毕业论文(4)专业实践活动三、培养方式1.授课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获得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课程设置上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情景中。
2.实习实训:通过校外实习和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如赛事、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背景介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农业和林业领域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的学科。
随着农业和林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农林经济管理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知识;(2)培养学生具备农林经济管理与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农林经济管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需学习基础的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和林学等相关课程,打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培养:学生需学习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林市场营销、农林政策与规划等专业课程,深入了解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参加实践教学,如实习、农村调研等,加强对农林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的提升。
(4)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需要进行科研训练,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5)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参加学科交流与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例、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理论。
(2)专业实践:通过实习、实验、调研等方式,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培养实践能力。
(3)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学科论坛等,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流能力。
5.评估与考核(1)课程考核:每门课程设定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践考核:对实习、调研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考核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3)论文评估:对学生科研能力进行评估,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专家评审。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以培养出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人才,能够适应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需求,为农林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级)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代码:110401一级学科:管理学二级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类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经济与管理科学、农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金融财会、区域经济发展、农林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经济与管理科学、农林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应用训练,使学生获得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策划、农林政策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相关的农林科学理论与知识和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熟悉国家以及农林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制度;4、掌握农林企业经营管理、农村区域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方法;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6、了解农林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主干学科林业经济管理、经济学。
六、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林学概论、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统计学、农产品贸易、社会林业。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课程类别学时学分比例(%) 合计必修选修合计必修选修理论通识课1256 1000 256 75.0 59.0 16.0 57.1 学科基础课640 496 144 39.0 30.0 9.0 29.1教学专业课304 208 96 19.0 13.0 6.0 13.8 小计2200 1704 496 133.0 101.0 31.0实践教学33.5 27.0 课外学分8.0 毕业最低学分168.0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核类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周)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承担单位学分学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共计讲课实验通识课0206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40 40 3 社科系0213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32 2 社科系02061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5 72 72 5 社科系020821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2.5 40 40 3 社科系021131 形势与政策 2.0专题报告形式组织教学,四年累计参加16次。
2023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农林经济管理及相关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操能力,适应国家农林经济发展需求,具备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决策、实施和监督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1. 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农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 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农林经济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3. 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相关方面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研究和实践中进行创新和创业;5. 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职业要求。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农林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决策分析、信息系统、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投资与经营管理、农村发展与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农业生态与环境管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链管理等。
3. 选修课程农产品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农业资源与土地管理、农产品加工与农村小微企业管理、乡村振兴战略与政策研究等。
四、实践教学1. 实习培训设置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农业企业、农村经济组织、政府部门等进行实习,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
2. 实践项目组织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实践项目,如农业产业链调研、农产品贸易推广等,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选择与农林经济管理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撰写毕业设计报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小组讨论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验、模拟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023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适应农业和林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农林经济管理、农林政策研究和农林经营决策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随着农业和林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农林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推进,需要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掌握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和林业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2. 具备农林产业发展规划、农林政策研究和农林经营决策能力;3. 具备农林企业管理和农村发展管理的综合能力;4.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需求。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学、林业经济管理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等;(2)专业课程:农林资源经济学、农业市场分析、农村金融与信贷、农林政策与规划、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经济管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等;(3)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农业遗产资源管理、农产品营销实务、农林产业发展规划实践等。
2. 培养模式(1)专业课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注重实践教学的贯穿和实践案例的引入。
采用小班化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实践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农林企业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
(3)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支持优秀学生的创业项目。
3. 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在企业、农场或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实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期间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实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科技竞赛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方面2.业务知识方面系统地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农业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3.身体心理方面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农学。
2.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农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筹学、计算机应用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军事训练: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为期2周。
2.教学实验:在有关课程中安排,共3学分。
3.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共3学分。
4.社会实践:利用假期进行,计2学分。
5.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进行,计4学分。
五、修业年限与毕业要求1.修业年限:四年。
2.毕业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公共课(含军事训练、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48学分,学科基础课56学分,专业课36学分,实践环节12学分。
六、课程设置1.公共课(1)思想政治教育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教育、劳动教育等。
(2)外国语:英语A、B、C、D系列及日语、俄语等。
(3)数学系列: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
(4)体育类:体育A、B、C系列。
2.学科基础课(1)经济学类: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2)管理学类: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物流管理、项目管理等。
2023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林业的转型升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未来农林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制定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农林经济学知识、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农林经济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人才:1. 具备扎实的农林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2. 具备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3. 具备农林经济政策分析与决策的能力;4. 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具备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6.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三、培养方案内容1. 基础课程(1)农林经济学基础:主要学习农林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理解农林经济的规律和运行机制。
(2)管理学基础:主要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经济数学:主要学习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4)统计学: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技能。
2. 专业课程(1)农林经济管理学:主要学习农林经济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2)农林经济政策与决策:主要学习农林经济政策分析和决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制定决策和推动政策实施的能力。
(3)农林企业管理:主要学习农林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管理和战略管理等知识,培养农林企业管理的能力。
(4)农林经济发展规划与评估:主要学习农林经济发展规划和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培养规划和评估的能力。
(5)农林经济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主要学习农林经济信息管理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培养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的能力。
3. 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开展农林经济管理实习实训,使学生通过在实际企业或组织中的实践,熟悉和掌握农林经济管理实际操作和技能。
(2)调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农林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调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管理学二级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类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经济与管理科学、农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金融财会、区域经济发展、农林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经济与管理科学、农林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应用训练,使学生获得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策划、农林政策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相关的农林科学理论与知识和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熟悉国家以及农林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4、掌握农林企业经营管理、农村区域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方法;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6、了解农林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主干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经济学。
六、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林学概论、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统计学、农产品贸易、社会林业。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注:“考核类型”一栏,如果该课程为考试课则填“+”。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注:“考核类型”一栏,如果该课程为考试课则填“+”。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双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第二学位最低学分要求
二、课程教学进程表
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注:“考核类型”一栏,如果该课程为考试课则填“+”。
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考
核
类
型
理论教学
实践
教学
(周)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承担单位
最低
应选
学分
学
分
学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共
计
讲
课
实
验
通识课021281 政治经济学原理+ 2.0 32 32 2 社科系020221 公共关系学 2.0 32 32 2 社科系120431 科学研究程序与方法(经管) 2.0 32 32 2 经管学院110551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 32 32 2 计科系120051 财政学 3.0 48 48 3 经管学院120372 计量经济学 3.0 48 48 3 经管学院120091 电子商务 1.5 32 16 16 2 经管学院120671 商务谈判 2.0 32 32 2 经管学院
学科基础课120482 林业行政管理 3.0 48 48 1.0 3 经管学院
6 120651 区域经济学 2.0 32 32 2 经管学院
120621 企业形象经营管理 2.0 32 32 2 经管学院
100611 林产工业概论 3.0 48 48 3 木工学院
120661 人力资源管理 2.0 32 32 1.0 2 经管学院
120641 企业战略管理 2.0 32 32 2 经管学院
专业特色课121031 自然保护区经济与管理 3.0 48 48 3 经管学院
6 120551 农村区域规划与管理 3.0 48 48 3 经管学院040681 社会林业+ 3.0 48 48 3 资源学院合计12
注:“考核类型”一栏,如果该课程为考试课则填“+”。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方式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周数学分学期承担单位备注121181 企业管理实习 1.0 1.0 4 经管学院
121241 运筹学实习0.5 0.5 5 经管学院
121222 市场营销实习 1.0 1.0 4 经管学院
121151 林业经济管理实习 1.0 1.0 5 经管学院
121231 统计学实习0.5 0.5 5 经管学院
121051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16.0 12.0 8 经管学院
合计20.0 16.0
顶岗实习申请表
填表日期:
本人情况班级:
实习
单位
单位名称:姓名:地址:
学号联系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