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生产技术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55
课件(一)我国棉花生产概况1.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两省大部,陕西关中,山西晋南,江苏徐淮地区、安徽淮北地区,京津郊区长江流域棉区: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河南省南部新疆棉区(三)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阶段(20-50年代)2.以提高丰产性为主(50-70年代)3.丰产、优质、抗病性的综合提高阶段(80-90年代)4.高强纤维、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90年代后)(二).产量与面积全国8500万亩,单产78公斤/亩,自给率65%,新疆面积1980万亩,单产114公斤/亩三纺织工业发展我国占世界纺织贸易额24.1%,06年的产值2.4亿元,利润928亿元.06年纺纱1722万吨,较05年高20%,耗棉系数0.6,棉花用量1000万吨.苏新棉858新品系介绍苏新棉85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新近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
该品系为杂交棉,生育期128天。
出苗好,长势强。
株高中等,株型疏朗,通透性好,叶片较小,铃卵圆形,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
江苏省2006~2007两年区试的平均结果:铃重5.61克,大样衣分40.01%,小样衣分41.20%,霜前花率90.30%,籽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70~10.60%,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35~11.50%。
2.5%跨长30.20mm,比强度30.40cN /tex,马克隆值4.80。
2008年进入江苏省杂交棉生产试验。
一、产量组成铃数、铃重、衣分、籽棉、皮棉二、品质指标长度、细度、比强度、成熟度三、抗病性枯萎病、黄萎病(病株率、病指)四、早熟性(播种-吐絮的天数)五、抗虫性棉铃虫、红铃虫主要概念籽棉、皮棉、衣分(40%)生育期:播种-吐絮的天数铃数,铃重,籽指,衣指六、四大栽培种陆地棉、海岛棉、草棉、亚洲棉陆地棉,2n=4x=52,(AD)1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及加勒比地区,又称高原棉(upland cotton)18-19世纪引入美国,选出大量的品种,故又称为美棉常异花作物:遗传纯合难棉酚:种子蛋白利用难棉花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1、高产、抗病、优质协调困难2、黄萎病抗源缺少3、优质棉品质指标不协调4、棉花抗高温、后期低温、抗旱、抗涝等较差5、适于简化栽培品种少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1、花工多、机械化操作难,农民不愿种2、棉花品质单一,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3、棉花中杂质多,三丝含量高,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4、抗病性特别是抗黄萎病性差一、目标1、产量高结铃性强,脱落率低棉铃大,吐絮畅衣分高上述三个指标有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