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状核
• 屏状核:是一薄层的灰质板,位于壳核与岛叶皮质之间。屏状核与壳 核之间为外囊纤维。屏状核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
1 2
5 6 7
3 4
8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蚓部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四叠体
• 中脑背部的四个圆形突起,是视觉和听觉反射运动的低级中枢。四叠 体(corpora quadrigemina) • 又称顶盖,由两对小圆丘组成。上一对,称上丘,由数层相互交替的 灰、白质构成,是视觉皮质下中枢,借上丘臂(为白质纤维)与外侧膝状体 联系,主要形成眼运动的反射中枢。上丘可能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特别是痛觉纤维。下一对,称下丘,是听觉皮质下中枢,借下丘臂(为白质 纤维)与内侧膝状体联系。在每一个下丘内,含有一卵圆形细胞团,称四 叠体。
1 2 3 4
5 6 7 8 9
• 1.内囊前肢 2.内囊膝部 3.屏状核 4.内囊后肢 • 5.尾状核 6.壳核 7.苍白球 8.岛叶 9.丘脑
基底节
• 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 组成锥体舛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 球)以及屏状核。
4 1
5
6 2 3 7
8 9
10
• 1.视神经 2.鞍上池 3.环池 4.眶回 5.直回 6.颞叶 7.脑桥基底部 8.海马 9.中脑导水管 10.枕叶
豆状核 •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 栗板,矿称豆状核。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 与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内髓板分为外侧 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豆状核的 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与屏状核相隔。豆状的内侧邻 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 状核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故豆 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 要传导束所在处)相邻。内囊由传入大脑和由大脑向外传 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束最为集 中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