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7
⽅药基本知识⼀、君⾂佐使多种药物配成的处⽅,称做⽅剂。
⽅剂的组成有⼀定的法度,称做⽅制。
所以,⽅剂是⽤单味药物治疗的进⼀步发展。
它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治疗范围较⼴,并能调和药物的毒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剂的组成,分君、⾂、佐、使四项。
⼀般处⽅⽤药多在四种以上,均按这四项配伍,即使少于四种药或多⾄⼏⼗种,也不能离此法则。
否别漫⽆纪律,⽅向不明,前⼈所⽤有药⽆⽅。
1君君是⼀⽅的主药,针对⼀病的主因、主症能起主要作⽤的药物,即《内经》所说:主病之谓君。
君药不⼀定⼀⽅只有⼀个,也不⼀定猛烈的药才能当君药,主要是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
李东垣曾说:假如治风,则⽤防风为君;治寒,则⽤附⼦为君;治湿,则⽤防⼰为君;清上焦,则⽤黄连为君;清中焦,则⽤黄芩为君。
依此类推,即使是⽐较性味薄弱的药物,如桑叶、菊花、陈⽪、⽵茹等,都有作为君药的资格。
2⾂《内经》上说:佐君之谓⾂。
⾂是指协助和加强君药效能的药物,如⿇黄汤中的桂枝就是帮助⿇黄发汗解表的,所以它在⿇黄汤中是⾂药。
⾂药在⼀个⽅剂内,不限定只有⼀味,⼀种君药可以有⼏种⾂药;如果⼀⽅中有两个君药,还能⽤较多的⾂药来配伍。
3佐⾂之下称做佐,佐药就是接近于⾂药的⼀种配伍药。
除了与⾂药⼀样协助君药的作⽤,还能协助君药解除某些次要症状。
例如,⿇黄汤⽤杏仁为佐,其作⽤就是宣肺、平咳,帮助君药解除⿇黄汤证的次要症状。
另⼀⽅⾯,假使君药有毒性或者药性太偏,也可利⽤佐药来调和。
4使从“使”字的意义来看,使药是⼀⽅内⽐较最次要的药物。
《内经》说:应⾂之为使。
可知使药是⾂药的⼀种辅助药。
在临证上⼀般把使药理解为引经药,引经药的意思是将药⼒引到发病场所,所以也叫引药,俗称药引⼦。
君、⾂、佐、使等字⾯虽含有封建意味,但实质上是⽤来代表主要药和协助药,以说明⽅剂的组织形式。
⼏千年来,中医在⽅剂的配合⽅⾯积累了⼗分丰富的经验,⽆论经⽅和时⽅都是遵守这个原则制定的。
在这⾥顺便谈⼀谈“经⽅”和“时⽅”的问题。
中药方剂基础
中药方剂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基础是中草药的配
伍运用。
中草药经过配伍和加工处理后,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中药方剂具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组成、用途、用药禁忌等信息。
方剂的组成通常由主药、副药、辅助药和调药组成。
主药是方剂中起
主要疗效的草药,副药则起到辅助和增强主药治疗效果的作用,辅助
药是增加方剂的效果、减轻副作用的草药,而调药则是根据不同病情
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方剂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常见的方剂有清
热解毒、健脾益气、祛寒止痛、活血化瘀等。
不同方剂对应不同的病证,具有针对性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方剂使用也有一定的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具有特殊体质的患者应该谨
慎使用或避免使用某些方剂。
选择合适的方剂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舌脉情况等,制定出针对性的方剂。
方剂的配伍运用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通常要注意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因素,确保合理搭配,相互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草
药的煎煮也非常重要,合理的煎煮方法可以增加草药的疗效,提高方
剂的效果。
总之,中药方剂基础知识的了解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和临床实践至
关重要。
通过学习中药方剂的组成、用途、用药禁忌等内容,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治疗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临床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
只有全面掌握中药方剂的基础知识,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