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综合诊断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86.53 KB
- 文档页数:2
鸡新城疫的预防和控制摘要:鸡新城疫(ND)又称为亚洲鸡瘟,是OIE认定的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22年6月改为二类动物疫病。
鸡群感染鸡新城疫后,会出现精神紊乱、呼吸困难、粘膜和浆膜出血、下痢等症状,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新城疫病毒不同毒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极大,造成感染鸡群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千差万别。
但免疫力低下的鸡群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我国对鸡新城疫的综合防控主要通过建立和健全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监测以及注重药物的治疗等方面,提高鸡群的抵抗力,但是免疫后仍在部分地区会流行或散发。
关键词:鸡新城疫;防控;治疗引言新城疫(ND)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是由副黏病毒感染引发,又被称为亚洲鸡瘟。
鸡群如果受到新城疫病毒(NDV)侵染,会很快出现急性败血症症状,并且出现神经紊乱、呼吸困难等现象。
ND的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所以此疫病一旦发生,会对养殖业产生巨大冲击,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NDV也容易产生变异毒株,即使在抗体水平较高的鸡群中仍可发病。
我国将ND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了解和掌握ND的临床症状、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
1临床症状染病的鸡会有不同的感染症状,根据临床症状与病程长度,可将鸡新城疫病分为三类,分别是最急性型、急性型与慢性型三种。
鸡新城疫病的最急性型的症状突然,感染病毒的鸡往往在没有任何症状时突然发病死亡,其中以雏鸡病例最多,成年后的病鸡往往不会感染最急性型鸡新城疫病。
感染了急性型新城疫病的鸡会明显表现出呼吸道症状,病鸡会出现流眼泪、流鼻涕、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病鸡呼吸困难,因此会采用张嘴呼吸的方式,呼吸的同时发出喘鸣声,鸡喙边会分泌大量黏液,嗉囊中产生大量液体,患病的鸡会频繁甩头,口腔与鼻腔的分泌物会由于惯性被甩出,将病鸡倒提时会从口中流出大量酸臭味液体。
病鸡体温会升高到43℃左右,伴随易口渴、食欲降低、羽毛凌乱无光泽的特征,常常昏睡,病鸡的排泄物呈现黄白色或黄绿色。
鸡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由副粘病毒引起鸡新城疫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常呈急性败血症状。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
死亡率高,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不久又在英国新城发现,世界各国均有流行记载。
有强毒株和弱毒株两类。
病毒分为低毒力型(即缓发型)、中等毒力型(即中发型)、强毒力型(即速发型)3型。
多数高强度毒力株常属嗜内脏型新城疫病毒。
鸡科动物都可患罹本病。
家鸡最易感,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更高。
珠鸡、火鸡、雉、孔雀也能感染。
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
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强大抵抗力,但人偶有感染而患结膜炎。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可达 44℃,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呈昏睡状。
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
嗉囔内常充满液体及气体,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咯咯声;粪便稀薄、恶臭,一般2~5天死亡。
亚急性或慢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相似,唯病情较轻,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运动失调,头向后仰或向一边弯曲等,病程可达1~2个月,多数最终死亡。
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只能依靠严格消毒、隔离和用灭活苗和活苗疫苗接种预防。
鸡新城疫(ND)又称亚洲鸡瘟。
是由禽副流感病毒型新城鸡新城疫疫病毒(NDV) 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火鸡、野禽及观赏鸟类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疾病。
家禽发病后的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伴有神经症状,成鸡严重产蛋下降,粘膜和浆膜出血,感染率和致死率高。
鸡新城疫(ND)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
常呈现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
各种鸡和各种年龄的鸡都能感染,幼鸡和中鸡更易感染,两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降低。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其分泌物,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人畜等均可传播病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体内。
新城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芦丁鸡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结构和总结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芦丁鸡常见疾病之新城疫。
引言概述:新城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家禽,包括芦丁鸡。
它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传播迅速,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芦丁鸡养殖者来说,了解新城疫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新城疫的病因1.1病毒的特点:新城疫病毒属于禽传染病病毒家族,是一种非包膜、正链单股RNA病毒。
它的遗传变异能力强,很容易出现新的毒力亚种。
1.2感受体的敏感性:芦丁鸡对新城疫病毒非常敏感,特别是幼鸡和肉鸡。
1.3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对新城疫的发生和传播有较大影响。
二、新城疫的传播途径2.1直接接触传播:感染鸡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是新城疫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病毒携带者和患病鸡只。
2.2空气传播:病毒可通过飞沫或粪尘被尘螨等介体携带,并经空气传播。
2.3间接接触传播:来自感染鸡只的粪便、食物、饮水和饲料等可成为传播媒介。
三、新城疫的症状3.1急性期症状:感染后的芦丁鸡出现食欲减退、水分摄取减少、体温升高、蜷曲呈暂时性麻羽、原地低头不动等症状。
3.2病程中症状:病情加重后,芦丁鸡会出现呼吸困难、肿胀腹腔、鼻孔塞满粘液、腹泻、羽毛根部有出血点等症状。
3.3病程后症状:随着病情恶化,芦丁鸡可能会出现抽搐、翅膀不受控制、跳跃或飞行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四、新城疫的预防措施4.1强化环境卫生:定期对芦丁鸡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4.2隔离患病鸡只:对于患有新城疫的鸡只,应及时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4.3疫苗接种:及时接种新城疫疫苗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4.4加强管理与监测:加强饲养管理,定期监测芦丁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疫情。
五、新城疫的治疗方法5.1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愈新城疫,但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来减缓病情。
鸡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作者:段俊红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01期摘要:介绍了鸡的常见多发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鸡;常见疾病;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20-01鸡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疫病主要有鸡新城病(鸡瘟)、禽霍乱、禽流感、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白痢、鸡痘、鸡球虫病等。
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关键是要做好平时的预防,防治兼顾,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1 鸡新城疫鸡新城疫俗称“亚州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
其主要特征是病鸡呼吸困难,下痢水泻,发病快,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其临床表现:急性型突然发病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
亚急性型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呆滞昏睡,羽毛松乱,冠、髯暗红色,跛行或瘫痪,张口伸颈,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咕噜”声。
口流黏液,嗉胀,下痢,排黄绿灰稀粪,病程2~5 d,雏鸡l~2 d内死亡;慢性型表现为行走不便,神经症状,不能站立,头侧向一边旋转后仰,呈扭曲、转圈、后退等症状,病程10 d以上,多数归于死亡,少数耐过后存活,但遗留神经症状。
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可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进行防治。
喷雾时要注意鸡的密度要大,雾滴要小,门窗封闭要严,喷后密闭半小时,一般24 h症状即会减轻。
病情不见好转的再注射抗体0.5~1.0 mL,3~4 d即可见效。
产蛋下降综合征用蜂安乳合剂治疗5~7 d即可痊愈,一般每次用更年安1片、人参蜂王浆1 mL、奶粉5 g,治愈率可达99%。
2 禽霍乱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家禽都易感,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易感染。
多发生在天气突变、阴雨连绵、鸡群体质下降时。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主要发病特征为败血症,剧烈下痢,与人的霍乱相似,故称为禽霍乱。
鸡常见病毒病鸡常见病毒病一、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急性、败血性、毁灭性传染病。
传播快,死亡率高,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亚洲地区流行广泛,故又称亚洲鸡瘟。
(一)病原:鸡新城疫病毒(NDV)属副粘病毒,存在于病鸡的唾液、鼻液、粪便、血液和所有的组织器官中,所以病鸡是主要传染源。
病毒在低温阴湿条件下很长时间不会死亡,但在直射阳光下很快被杀灭,对消毒药抵抗力不强。
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病毒能使一些禽类及哺乳动物的红血球发生凝集,这种凝集又能为特异血清所抑制,这一特性可用来诊断的鉴定病毒或进行免疫监测。
(二)症状和剖检:最急性型病鸡常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
常见为急性型,病鸡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废绝,有渴感,精神萎靡,缩颈垂头,翅下垂,闭眼,鸡冠及肉髯变成暗红或紫色,咳嗽,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倒提时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出蛋清样排泄物,一般2-5天死亡。
剖检有全身性膜变化,嗉囊充满酸臭稀薄的液体和气体。
腺胃粘膜水肿,其乳头或乳头间有出血点或溃疡及坏死,这是本病的特征变化。
肌胃角质层下也常有出血,小肠至盲肠、直肠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粘膜上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假膜脱落后形成溃疡。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周围组织水肿。
肺有时水肿或瘀血。
产蛋母鸡卵黄膜和输卵管充血,卵黄膜极易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亚急性或慢性型病鸡病程稍长,主要出现神经症状,翅、腿麻痹,运动失调,常见伏地转圈,头向后向一侧扭转。
近年来普遍使用疫苗,但有的免疫程序不尽合理,母源抗体或免疫抗体干扰活疫苗的作用,使一些个体免疫力不够坚强,导致出现非典型新城疫。
病鸡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不高,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产蛋鸡群常出现产蛋量突然急剧下降,产小蛋、软壳蛋或沙壳蛋,有的蛋白稀溥如水。
病初对病鸡群采血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HI 抗体水平不整齐,个体之间相差很大,病后2周再检查,HI抗体水平有明显的不正常升高。
2021年第5期(总第384期)畜禽业疫病防治试谈鸡新城疫及其防治措施赵寿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畜牧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云南玉龙674110)摘 要:随着养禽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多。
鸡新城疫就是其中一种对鸡产生严重危害的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且死亡率极高,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产蛋量下降、浆膜和黏膜出血等。
虽然目前我国没有关于该病大规模流行的报道,但是典型性新城疫依然是威胁着我国养禽业发展的疾病之一。
因此,必须加以积极防治,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新城疫;流行病学;防治措施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5.079" 病原体鸡新城疫病毒是引发鸡新城疫的病原体,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
它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含有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毒中和抗体的抗原成分。
该病毒广泛在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中存在,其中在脾、脑、肺的含量最多。
该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可在4℃环境下存活1~2年,但是对消毒剂、高温和日光抵抗力不强,常用浓度的一般消毒剂就能很快将其杀灭,且温度、湿度、病毒的数量、贮存条件、毒株种类等因素都能影响消毒剂的效果,其中有机物的存在和低温的影响作用最大。
# 流行病学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
病鸡、带毒鸡和其他鸟类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处于潜伏期的病鸡产的蛋也含有病毒。
它属于高度接触性和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既可以通过被鸡新城疫病毒污染过的饮水和饲料、病鸡和带毒鸡排出的粪便和分泌物等传播病原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等感染健康鸡[1]。
当然,通过交配、器械、垫料、车辆、带毒的鸽、麻雀的传播等方式也可引起感染。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是引起新城疫的病毒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较强,所以在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发病的概率更高。
同时,该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如鸡、火鸡、鸽子、乌鸦、孔雀等,但主要发生在鸡和火鸡中。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鸡新城疫是一种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类动物,特别是鸡。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鸡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将对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鸡新城疫的诊断1. 临床症状诊断:鸡新城疫病初期可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神经异常、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出现神经症状如颈部弯曲、后躯抬高、瘫痪和死亡。
根据这些典型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鸡新城疫。
2. 病原学检测诊断:经过临床观察后,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测诊断。
主要方法包括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主要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和凝集试验(AGT)等来检测鸡新城疫病毒的抗体水平。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鸡新城疫病毒的核酸。
3. 组织学检查诊断:对鸡新城疫可疑病例进行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病灶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和坏死现象,进一步证实鸡新城疫的诊断。
二、鸡新城疫的防治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鸡新城疫的主要手段。
目前市场上有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类型的鸡新城疫疫苗。
疫苗接种应根据疫情和养殖规模等因素进行选择,定期接种,以提高家禽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和死亡率。
2. 消毒和卫生管理:鸡场的消毒和卫生管理是鸡新城疫防治的重要环节。
包括定期清扫鸡舍,保持鸡舍内外的卫生,消毒工具和设施,定期更换被褥和杂质等。
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消毒和饲料、水源的卫生管理,以防止鸡新城疫病毒的传播。
3. 动物隔离和检疫措施:对于发现疑似鸡新城疫病例的鸡场,应立即进行动物隔离,并向兽医部门报告。
对于来自疫区的新购动物,应严格进行疫情检疫,确保鸡场内的动物无异常症状和疾病。
4. 病死动物的处理:对于发现因鸡新城疫而死亡的动物,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进行合理的安全埋葬、焚烧或高温消毒等方法。
动物生产 502022.11新城疫流行特点与诊断防控王 炜(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新城疫的病原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属共有9个血清型,新城疫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
成熟病毒多呈蝌蚪形,也有的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为50~400纳米,新城疫病毒表面有囊膜,囊膜有大小两种纤突,在大纤突上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血凝素能使禽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产生凝聚,并且这种凝聚可被新城疫抗体所特异性抑制。
小纤突上有融合蛋白,可与受体细胞结合。
新城疫病毒可存活于鸡的任何组织器官以及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但以肺和脑中的病毒含量最高,骨髓的带毒时间最长。
因为不同病毒株的致病性存在差异,不同动物的易感性也不同,所以感染新城疫病毒后,症状往往存在很大差异。
根据新城疫病毒不同病毒株致病性强弱分为强毒型、中毒型和弱毒型。
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情况,分为速发嗜内脏型、速发嗜神经型、中发型、缓发型和无症状肠型。
强毒型新城疫病毒通常不能用于疫苗制备。
1 流行特点包括鸡、火鸡、野鸡、珍珠鸡等各种鸡,以及鸽子和野鸟都能感染,鸭和鹅大多呈隐性感染很少发病,但可以带毒、排毒造成病毒传播。
易感动物在任何日龄感染都可以发病。
以鸡为例,幼龄鸡和育成鸡感染性高,老年鸡易感性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
病禽和带毒禽是主要传染源,病毒还能通过迁徙的候鸟传播。
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与被分泌物、排泄物的污染饲料、饮水、垫料、蛋托等间接接触传染,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以通过创伤的黏膜以及交配感染。
感染以后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病理分型,决定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以及被感染鸡体内新城疫抗体水平。
速发型死亡率达到90%以上,其他病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
2 临床症状2.1 最急性型鸡群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见于疫病流行初期的雏鸡。
2.2 急性型速发嗜内脏型: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精神沉郁,羽毛逆立,蔫头耷脑,眼一睁一闭或呈眯眼状态,严重时呈昏迷状态,食欲显著减少甚至废绝;腹泻,主要排绿色稀便,也有的排白色稀便;呼吸困难,咳嗽,常表现张口呼吸,伸脖,有异常喘鸣音,口中常有黏液;病鸡常常出现嗉囊积液肿胀,倒提病鸡可见口角流出酸臭液体;产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可降至40%~60%,白皮蛋、软皮蛋增多,严重时甚至产蛋停止。
0前言新城疫是流传很久的在禽类中传播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副黏病毒引发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非免疫鸡群受到感染时大多会呈急性,患病后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免疫鸡群感染时呈非典型经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生腹泻,母鸡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薄,导致鸡蛋容易破裂,患病鸡特征为食欲不振,直到目前新城疫仍是养鸡业中的主要危害之一。
为了减少损失防止病情发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1病原学鸡的新城疫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内,包括血液以及粪便中,其中脑部、肺部、脾中的病毒量最多,骨髓中的病毒存活的时间最长。
病鸡从肺、脾作为接种材料进行病毒分离。
该病毒存活能力较强,在60℃下经历30min 才会死亡。
在37℃条件下可以存活长达一周,在零下20℃下可以存活几个月,在零下70℃下可存活几年,活力不受影响。
在疫情爆发后的2~8周内仍可以从鸡舍的污染物、蛋壳等中发现病毒,但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弱,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就可在几分钟就可以进行灭活。
青霉素、链霉素对新城疫病毒没有作用,常用来作为病毒分离和制造疫苗时防治细菌被污染。
2病毒流行特点该疾病对家禽、火鸡、野鸡等极易感染,其中最易被感染的是鸡。
不同的品种、年龄的鸡对新城疫病毒的症状也有差异,杂种鸡比本地鸡的感受性要高,雏鸡和中龄鸡对老龄鸡的感受要高、死亡率高。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雏鸡多表现为急性型。
除了鸡以外其他禽类也有可能患有该病,在孔雀、鹦鹉、乌鸦等飞禽体内均能分离出新城谈子菲(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122)摘要:鸡的新城疫是一种由副粘膜病毒引发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本文针对鸡患病后的表现症状进行阐述以及如何进行防治进行分析,为日后可以尽早的对疾病进行预防,同时也可以为养殖者减少损失。
关键词:新城疫、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515(2020)06-0034-03--34疫病毒。
患病的鸡或携带病毒的鸡为主要的传染源,受感染的鸡在出现症状一天前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可以发现病毒,在潜伏期内患病鸡所生产的鸡蛋中也会含有病毒,痊愈的鸡大多在一周后就会停止排毒,在流行停止后的带毒鸡常呈现慢性,一般症状会消失,但仍会遗留神经症状,保留这些病鸡是造成疾病继续流行的主要原因。
鸡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一新城疫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效接触性败血传染病。
〈1〉症状患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喘,张口呼吸,闭眼呆立,排黄绿色或白色稀类,嗉囊内充满粘液,倒提流出大量酸臭液体,鸡冠及肉垂暗红或青紫。
蛋鸡则产蛋迅速下降、蛋壳奶色、粗糙、并出现畸形蛋、软皮蛋。
后期见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转圈、扭劲、头触地或抬头望天等。
非典型新城疫主见呼吸困难,鸡只零星死亡,拉绿粪,生产性能下降,个别见神经症状。
〈二〉剖检:嗉囊内积有酸臭液体,气管环充血,内有粘液;腺胃乳头点状出血,腺胃两端粘膜可见出血和溃疡,肌胃角质膜下偶见出血条纹,十二指肠近末端,卵黄遗迹后4—5厘米处,盲肠尖回肠、盲肠扁桃体等见肿胀,出血或溃疡,直肠针尖关出血,腹腔脂肪见出血点,卵泡充血、出血、畸形、液化,肝脏有时见出血点或坏死灶。
〈三〉防治:1、4—5 倍量新城疫系Ⅳ苗饮水紧急接种。
2、乳酸环丙沙星5g/200斤水连饮4 天。
3、电解多维饮水。
二、传染性法氏病〈一〉症状:突然发病,病鸡精神沉郁,采食下降,羽毛蓬松,缩头呆立,闭眼卧地不起。
拉白色稀粪,后迅速死亡,两爪干桔。
〈二〉剖检:胸肌、腿肌散布点头出血或条纹状出血斑,脾胃和肌胃交界处见血带和出血斑,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
法氏囊肿大变硬,浆膜水肿,呈胶冻样,外观浅黄色或柴葡萄状,切开囊腔,皱褶水肿,内见血液或粘液性渗出物,后期法氏囊萎缩,内有黄色干酷样物质。
〈三〉防治1、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2mL/只一次性注射。
2、电解多维饮水。
3、蒽诺沙星5g/200斤饮水,连用4天。
三、马立克氏病本病最早3周龄发病,但多数在2—5月龄发病。
<一>症状病鸡消瘦、贫血、鸡冠萎缩,呈苍白色,拉绿色稀粪,生产性能下降或丧失,最终衰竭死亡。
神经型患鸡见神经状如大劈叉、垂翅、软劲等。
眼型常为一侧眼失明,虹膜褪色,瞳孔缩小,边缘不整齐。
皮肤主见局部皮肤增厚,上有灰白色大小不等的肿瘤病灶。
鸡病诊断与防治第一节鸡新城疫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有神经症状,产蛋急剧下降,浆粘膜出血,传播快,死亡率高。
它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1、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特别是在初春、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更易发生。
鸡新城疫流行时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鸽子、鹌鹑、鹦鹉、火鸡、鸵鸟等都可以感染发病.特别是鸽子和鹦鹉对本病的流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2、病死鸡是主要传染源.健康鸡接触病鸡、病鸡的排泄物及分泌物、病鸡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消化道感染发病。
3、近几年来,一些养鸡场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其特点是发生在免疫鸡群,尤其是在30日龄、100日龄、250日龄左右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雏鸡最初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后表现出新城疫的神经症状.100日龄左右的育成鸡主要表现为病鸡生长不良,消瘦、瘫痪和排稀绿粪,鸡群有零星死亡,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产蛋率达不到标准水平.产蛋鸡群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变差,褪色蛋、白壳蛋、软皮蛋增多,死亡率稍有增高,病程较长,产蛋率回升缓慢,产蛋水平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临床症状与诊断1、潜伏期一般为3———5天,雏鸡和育成鸡发病比成鸡严重。
2、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羽毛蓬松,缩颈闭眼。
3、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时有喘鸣音或咯咯声,有吞咽动作.鸡冠肉髯呈请紫色。
4、嘴角流涎,常有甩头动作。
倒提鸡时从口角流出大量淡黄色酸臭粘性液体。
5、采食量减少或废绝,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白色水样.6、部分病鸡出现脚、翼麻痹、瘫痪,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这种症状多见于发病的雏鸡和育成鸡。
解剖诊断1、口咽部蓄积粘液,嗉囊内充满酸臭、混浊的液体。
胸腺肿大,有暗红色点状出血。
2、喉头和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有粘液.3、腺胃乳头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肌胃交界处粘膜有条状出血或溃疡.法氏囊细沙样点状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