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及计算机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51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克利教授和他的学生埃克特设计,并在1946 年 2 月15 日投入运行,他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一台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
2、计算机的发展: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基本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3、计算机按处理数据的方式分为:数字计算机(一般所用的计算机指的是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不如数字计算机精确,但解题速度快,主要运用于远程控制和模拟仿真)数模混合计算机(既能接收、输出和处理模拟量,又能接收、输出和处理数字量)。
按计算机的使用用途分:专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机通常都是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一般我们使用的个人计算机都是通用计算机)按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
微型机(个人计算机)。
4、生物计算机又称为仿生计算机,它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
5、计算机的发展: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
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
1959年研制成功运行速度为每秒1万次的104机,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1964年研制成功晶体管计算机,1983年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诞生。
1992年10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I研制成功。
1995年5月曙光1000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
2009年10月29日,我国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问世,在2010年11月发布的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6、计算机的特点: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记忆存储能力强、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支持人机交互。
第一章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考纲:科学方法、信息素养、计算思维等跨学科范畴的通用性知识、计算学科在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中的重要性认识、计算机技术在问题求解中的重要性认识;了解计算机科学史以及计算机科技史对我们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启发。
说明:★★代表历年考过的真题;★代表考纲中出现的知识点但还未考过的和与考过的真题类似的但还未考过的知识点;无★代表书上有的知识点,需要了解的知识点,以防万一考到。
后期背诵时可以不看。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人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手段和途径。
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方法和模式等。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利用网络和各种软件工具通过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信息创造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就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和自发的识别、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心理状态信息知识:是指人们为了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而应该掌握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信息能力: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领域实际问题或进行信息创造的能力。
信息道德:指信息伦理道德、法律、文化等许多社会人文因素。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
抽象强调的是问题的形式化定义以及建立逻辑模型,而自动化则是逻辑的物理实现,即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
★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人的大脑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
★智慧:从心理学上讲,一般认为从感觉到记忆再到思维这一过程。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综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思考题1.计算机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哪几件事情对它的普及影响最大?为什么?【答】计算机的定义:现代计算机通常指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能够存储程序和数据、自动执行程序,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对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它能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因此也俗称为电脑。
计算机的特点:运行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可靠性好,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强,存储容量大而且不易损失,具有多媒体以及网络功能等。
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对它的普及影响最大:(1)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器件,由电子管到中小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变化,使得计算机的成本不断下降,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广泛普及进而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
(2)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习、办公和家庭电脑的主流。
(3)网络技术特别是1995年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进入普通家庭,使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微机、多媒体时代,或简称为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更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2.什么是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运算)、数据处理(也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也称是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计算机的应用实例随处可见,读者可自行列举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例子。
3.计算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自从1975年到现在的这些年中,PC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试用几句话概括这些变化的特点。
【答】计算机的主要类型有巨型机、大型主机(也称大型机)、小巨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6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苹果机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IBM PC,均属卫星计算机(简称微型机或微机)。
IBM PC及其兼容机又简称为PC。
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考点 1 计算机发展简史1946年2月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机、微型机及网络阶段。
对于传统的大型机,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我国在微型计算机方面,研制开发了长城、方正、同方、紫光、联想等系列微型计算机我国在巨型机技术领域中研制开发了“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巨型机。
考点 2 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算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 1 )处理速度快( 2 )存储容量大。
( 3 )计算精度高。
( 4 )工作全自动。
( 5 )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 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中最广泛的领域,是计算机应用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80%的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
◎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Computer Aided Manage,计算机辅助制造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I,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CAD/CAM是工程设计和工业制造部门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
◎ 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并在计算机与控制论学科上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考点 4 计算机的分类按照国际惯例,现在使用的最多的分类方法还是以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来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把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五大类。
数字电路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逻辑构建数字电路设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逻辑构建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数字电路设计的概念开始,逐步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模块、逻辑门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多路选择器和译码器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逻辑构建的过程。
一、数字电路设计的概念数字电路设计是指利用逻辑门电路和其他数字电子元件来设计和实现各种数字电路的过程。
数字电路设计的目标是根据特定的功能需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逻辑电路,并通过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和组合,使其能够按照预定的逻辑运算规则和时序要求进行工作。
二、数字电路的基本模块数字电路由多个基本模块组成,其中包括逻辑门、触发器、多路选择器、加法器等。
这些基本模块是数字电路设计的基础,通过它们的组合和连接实现各种复杂的数字电路功能。
1. 逻辑门逻辑门是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它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并输出运算结果。
常见的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通过逻辑门的组合和连接,可以构建出各种逻辑电路,如加法器、减法器、多路选择器等。
2. 触发器触发器是一种时序逻辑电路,在数字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存储和传递信息,并根据时钟信号进行状态变化。
常见的触发器包括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等。
触发器的使用可以实现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如时序计数器、时序比较器等。
3. 多路选择器和译码器多路选择器是一种能够按照控制信号选择输入信号的元件,它具有多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译码器是一种数字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二进制数转换为相应的输出信号。
多路选择器和译码器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完成各种信号的选择、转换和解码任务。
三、逻辑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数字电路设计中,逻辑构建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要求设计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来完成。
以下是逻辑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1.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指将一个大的逻辑电路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独立设计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