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理论与应用案例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0.68 MB
- 文档页数:31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不当的人类行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引入变得迫切。
本文将试论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关系,并探讨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物种多样性: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和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地植物,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3. 循环利用:生态学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重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1. 植被规划与设计:植被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思想在植被规划与设计中强调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以实现植物群落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水池的设置:生态水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生态水池,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和保护水质,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条件。
生态水池还可以吸收并净化园林中的雨水,减少洪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3. 生态景观的生态恢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护受损的生态系统,重建自然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4. 生态交通系统的设计: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交通系统的设计。
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016年第1期现代园艺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被钢筋混凝土建筑所充斥着。
城市地区由于建筑高度密集、交通复杂、人口集中等因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尤为突出。
城市中心温度升高,再加之车流量大,空气污染严重,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景观生态学应运而生。
景观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研究景观的各要素及其与人类、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结合了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来对景观进行新的研究。
而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镶嵌在城市之中,为整个城市的市民提供了一块休闲的圣地。
生态公园运用保留、模仿或者修复地域性的生态方式构建其主要环境,最后达到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局部生态系统的目的。
其目标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生态文化或技术为主题,给人们提供以自然生态过程,例如,和谐的游赏、休憩及实践等活动的公共园林,其巨大的绿地及水体面积,郁郁葱葱的树木,更是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域的小气候,维持城市碳氧平衡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生态学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发展到现在,形成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高度的综合性。
与景观规划设计、环境保护、野生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密切相关。
景观生态学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有:(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如斑块———廊道———基质。
(2)生物多样性原理,即景观结构内异质性程度的高低和物种丰富度的研究。
(3)能量流动原理,景观结构内不同景观要素直接能量的相互流动。
(4)生态位原理,即将生态学的生态链中,各物种所处生态位的原理应用到景观研究中。
(5)生态平衡原理。
(6)生态循环原理,用生态学中各物种、要素间相互循环的原理来研究景观的变化。
2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成都活水公园中的应用成都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府河与华星路之间,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城市环保公园。
浅谈天津城建大学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xxx大学xxx xxx指导老师xxx摘要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对象,从整体综合的观点研究其空间格局、过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进而探讨景观优化利用的原理和途径。
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大学校园规划的研究拓展到生态环境领域,使校园与周围环境达到生态良好的目标,体现出自然与人和谐融洽的状态。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学、景观指数、城建大学Analysis of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Planning of TianjinChengjian Universtiy CampusTianjing Chengjian University Mengyuan Feng Yichen LI Supervisor:Changgui YANGAbstract:Landscape ecology with study object of landscape is the method and approach to analysis the using of landscape,from the whole and comprehensive view to study spatial paten and process,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society. The eco campus planning referring to the use of ecological principle and methods, expand the campus planning research 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good ecological goal of campus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to re reflect the natural state of harmony with human being.Keywords:garden plants,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indices,urban university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1景观广义的景观指人类生活环境中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整体,包括自然起源的陆海圈和生物圈以及由于人类出现而形成的智慧圈。
中国园艺文摘2012年第10期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河南濮阳市为例李怀义1,程慧玲2,楚红利2,苏宪乐2(1.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河南濮阳457000;2.河南省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河南濮阳457000)摘要:结合濮阳城市实际,重点从城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探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正步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城市规模也显著增大。
这种城市化过程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资源破坏、城市热岛效应等,这些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到城市的生态安全。
城市绿地系统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怎样布局、采取何种形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于是人们试图将景观和生态两门学科互相引进、互相借鉴,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融合,以创造更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景观生态学的兴起提供了这一契机,它的概念、理论可直接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1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1.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它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与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的结构(空间格局)、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资源、环境经营管理。
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使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将有助于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1.2“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的基本原理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与基质。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规划愈发重要。
而景观生态学原理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
景观生态学原理的了解和应用,对于城市景观规划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景观生态学概述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学科。
它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并探索人类活动在环境中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是一种综合、跨学科的方法,它涉及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并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景观生态学的目标是建立层次结构,保证景观生态系统的生命和健康。
它包括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如家庭、社区、城市和地区系统。
这种方法将景观视为完整的生态系统,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环境健康。
二、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景观规划是设计和保护公共空间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建筑设计到公共空间建设,以及自然地形和环境有关的因素。
城市景观规划将城市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强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城市景观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美观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它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工作机会。
建设和发展城市景观需要许多不同因素的整合。
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更好地考虑生态、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面列出了一些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实践。
1.生态系统-景观视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核心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景观视为自然、人类和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考虑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等等。
采用生态系统-景观观点,可以将城市景观规划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之中,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持续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石之一。
工艺广角文 吕禄露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一、人民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一)人民公园概况南昌市人民公园,原名新公园,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福州路中段,其西北面为江西省体育馆,南侧临近省府大院,东面为南昌市动物园,总规划面积为489亩,属于人工综合性公园。
该公园于1951年着手创建,初步占地面积为320亩。
通过调查得知,市民对于人民公园的满意度高达80%,可作为南昌市较为成功的城市公园典范之一。
(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该园整体景观生态格局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其中斑块则为建筑及铺装斑块,建筑斑块包含芙蓉廊、兰园、映水亭、公厕、松涛阁等,铺装斑块包含雪松花坛、休闲广场、舞台汇演广场、儿童乐园、南北入口等。
廊道则为水系廊道及道路廊道,水系廊道为园区主河渠及内部水渠溪流等水景观,内含丰富的物种,确保了物种之间的连接性。
而园区道路两侧种植了乔灌草结构的植物景观,其铺装材质也多采用生态性材质,避免打断物种及物质能量的流动性。
基质则为占地面积最广的绿地景观,作为本园的背景。
(三)人民公园的生态意义通过对南昌市人民公园调查分析得出,该公园在规划之初已将生态性作为第一建设要任,园内建设依山就势,园林植被多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为主,搭配合理,无过多人工痕迹。
与此同时,公园整合周边资源,适度开发,防止周边过度开发而带来的能量流失及物种破坏等影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思想贯穿全园。
通过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将矛盾与利益双方转化为利益共同体,促进南昌市经济与环境“双赢”局面。
城市公园的建设也为局部小气候改变提供了有利条件,繁茂的树木可适当缓解城市中心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二、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应用(一)相关原则的应用1.整体优化原则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应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及管理,景观是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整体,不可将其区分为多个单元体来规划。
整合资源,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最大化。
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安宁市建设园林生态城市为例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安宁市建设园林生态城市为例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城市中草木稀少、空气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园林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安宁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一直致力于建设园林生态城市。
本文将以安宁市为例,探讨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一、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1.生态学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依据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和设计。
生态学原理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能源循环、土壤保育等方面,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分析,确定合适的植被种类和植被布局,以及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式,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是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园林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找到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3.人居环境理论人居环境理论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需求和期望。
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旨在提供优质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对绿色空间、清新空气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二、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安宁市地处云南高原,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为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安宁市政府积极推进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积极引进和培育植物资源,构建多元化的生态景观。
151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能源与环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的负担也在不断加剧,环境的不断恶化、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数量不断膨胀等问题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种种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城市景观规划问题。
景观生态学理论是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重要社会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发现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尤为重要。
景观生态学为景观和生态两门学科相融合提供一个契机,为园林学科的研究与实践直接提供了方法。
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1.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937年德国地理学家卡尔特罗在《航空像片判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中首次提到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
卡尔特罗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因为他发现地理景观学和生态学中都存在各自的不足并且发现了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所以,如果将地理景观学和生态学综合起来研究,就可以解决大尺度地理区域中的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问题。
由此至今景观生态学逐步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1.2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从区域范围来看,城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斑块。
从较小尺度上看来,城市作为一个景观单元,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为主的三要素所构成的。
(1)基质的基本原理。
在三因素中,基质是对景观控制作用最强的景观要素。
基质的面积大连接度强,它控制并且影响着生境中斑块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同时也控制着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间物种的迁移。
(2)廊道的基本原理。
廊道是景观唯一的线性要素,它具有连续性,由于人类的种种活动使得自然景观被分割得很零散,从而造成景观的功能受阻。
因而加强孤立斑块间及斑块与种源间的联系,是我们目前在进行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进行绿廊建设以及加强各类块状绿地的连接度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防护林带,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廊道基本的分隔作用,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廊道理论中的核心保护作用。
城市生态学实验指导杨小波、李东海、吴庆书、罗丽华、杨定海编目录实验一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3)实验二城市人口分析——人口在城市内的迁居问卷调查 (6)实验三居住区环境调查 (10)实验四城市植被类型的调查 (13)实验五城市树种多样性的调查 (16)实验六街道绿视率的测定 (19)实验七城市道路建设对城市景观影响的实验(城市廊道效应) (22)实验八城市植被生态效应的调查 (24)实验一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一、概述城市大学校园既是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由校园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
这些因素之间按照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组成一个较特殊的城市校园生态系统。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城市校园系统整体处于良好发展水平,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符合现阶段校园发展目标;(2)各要素的良好发展水平和协调关系共同决定着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的概念应理解为:学校良好可持续发展,校园生态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内教学、师生员工的生活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形成良性循环、流动和交流;功能高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和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自然、技术、教学等充分融洽;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校园生物的健康和成长不受不良影响等。
二、实验原理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
通过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组成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三、仪器和用具调查问卷表、采访记录本、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等。
四、实验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拟定调查提纲,按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列出如下调查提纲。
1.校园基本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
2.校园教学与科研组成要素:教师组成、学生组成、教学与实验条件组成。
景观生态学案例案例一: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以某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公顷,周边有住宅区、商业区和交通干道。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公园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二、案例分析1. 生态格局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部生境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人造林和水体,缺乏天然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同时,周边建设用地对公园内部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干扰。
2. 生物多样性分析通过调查和监测,发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较低,物种数量较少,且部分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园内生境类型单一,缺乏适宜的栖息地,以及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干扰。
3. 景观连接度分析利用景观生态学中的连接度指数模型,对公园内部各生境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公园内部生境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较低,各斑块之间缺乏有效的生态廊道。
这不仅影响了动植物的迁移和扩散,也降低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案例解决方案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增加自然植被,提高生物多样性在公园内部种植多种类型的植被,如天然林、草地和湿地等,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植被群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2. 建立生态廊道,增强景观连接度在公园内部建设生态廊道,如小溪、林间空地等,以促进动植物的迁移和扩散。
同时,生态廊道的建设也要考虑人类活动的需求,如步行道、自行车道等。
案例二:景观生态学案例:城市公园生态设计一、案例背景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公园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本案例以某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
二、案例分析1. 现状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我们发现该城市公园存在以下问题:(1)植被单一,缺乏多样性;(2)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3)道路、设施等人工痕迹过重,缺乏生态性和自然性;(4)缺乏对自然过程的尊重和保护,如水土保持、生物迁徙等。
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美丽山水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摘要:结合重庆市巫山县县城生态环境条件,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概念和原理的分析与梳理,重点从绿系保护与规划方面探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巫山县城市美丽山水规划中的应用,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控制引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美丽山水;系统规划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的环境污染、热岛效应、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山水环境日益恶化,人居环境堪忧,如何通过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合理引导城市开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美丽山水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对城市及其周边环境中的山、水、绿的合理规划引导上,力求通过对城市中核心生态要素的控制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形象的规划。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巫山县美丽山水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2.景观生态学原理(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生态学分支。
其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基本方面: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美丽山水城市规划,将有利于从本质上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使得城市景观体系更加符合生态学,从而改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改善城市景观形象。
景观结构基本模式——“斑块-廊道-基质”模型,这一模型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3.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巫山县美丽山水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城市概况巫山县位于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地处长江巫峡,是重庆市的东部门户,与湖北省相接。
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城市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大体应包括的主要内容:(1)环保系统子规划: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应达到国家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2)运转系统子规划:包括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运输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的有保障的物资供应系统(主副食品、蔬菜、材料、水电、燃料等)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和污水废物的排放和处理系统等;(3)管理系统子规划: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都应有高水平的管理,以保证水、土地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4)绿地生态系统子规划: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指标,如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5)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子规划: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智力条件。
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城市,查阅相关文献,2~3人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该城市的城市生态规划报告。
本课程将以该作业的完成质量情况作为评分依据。
同一小组成员交的报告内容相同,但必须说明各自负责的部分和主要完成的工作情况。
目录1、引言 (1)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 (1)3、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2)4、结语 (5)摘要: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逐渐醒来,开始意识到环境和能源危机,风景园林设计流露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认识。
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
1969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问世,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景观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景观设计的科学时代[1]。
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使得生态主义的设计不再是停留在论文或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思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生态学生态主义园林植物园林植物配置1、引言工业革命的爆发,推动了世界经济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居住条件也随之而上。
为了表征现代化的来临,一系列城市现代化运动在世界各大小城市进行得轰轰烈烈。
但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西方学家提出的“寂静的春天”一说,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2],“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归根于人类本性的丧失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而“地球资源极限”的提出,更警示了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的危机。
这一切,都逐渐把人们从对美与形式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
设计师开始明白运用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自然风比空调更健康。
这些都是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
在此背景之下,“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受到推崇,产生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设计。
本文将以个人观点客观考量景观生态学理念在我们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