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人类最佳用脑时间
- 格式:pdf
- 大小:268.96 KB
- 文档页数:5
人体生物钟最佳思考时间
人体生物钟的最佳思考时间因人而异,但通常来说,上午8时和下午2时是大脑思维较为活跃、思考能力较强的时段。
此外,晚上8时也是记忆力较强的时刻,适合进行记忆新知识等活动。
另外,也有人认为,早上刚睡醒后的3~4个小时,即早上6点到上午10点,是大脑功能处于黄金高峰的时间段,无论是记忆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可以达到顶峰状态。
下午3~4点由于中午经过休息和食物消化后为身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大脑也比较活跃,理解能力非常强,适合学习新的内容。
晚上7~9点人的大脑非常清楚,学习能力很强,记忆力很好,而且思维敏捷,也是学习的黄金时间。
此外,上午8~11点人体精力最旺盛,思维比较活跃,适合做一些组织、计划、写作之类的工作,或者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而12点到下午2点这一时间段则适合休息,以便充分放松自己。
请注意,这些时间段仅供参考,每个人的生物钟和最佳思考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生物钟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思考时间,并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以维持良好的生物钟状态。
人最佳记忆的黄金时间因人而异,但通常认为以下几个时间段是比较适合记忆的:
1. 早晨6~7点:这个时间段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处于较为清醒的状态,同时没有新的记忆干扰,因此是学习和记忆的高效期。
2. 上午8~10点:这个时间段大脑容易兴奋,适宜学习需要周密思考和分析判断的内容,也是攻克难题的好时光。
3. 下午6~8点:这个时间段大脑神经活跃,是回顾复习全天学习内容、知识归纳分类和整理笔记的黄金时间。
4. 晚上临睡前一小时:这个时间段大脑大多不会受到干扰,记忆力也比较好,适合复习难以记忆的内容,因为在睡梦中大脑依然在思考,重复睡前过目的信息。
当然,不同人的生物钟和记忆特点不同,因此最佳记忆的黄金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尝试进行记忆练习,观察自己的记忆效果,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时间。
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营养,以及适当的锻炼和休息,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人类最佳用脑时间(脑力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物钟,而生物钟类型不同的人,大脑节律也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有各自的最佳用脑时间。
人类最佳用脑时间可分三类:1、夜晚型(猫头鹰)型:英国前首相邱吉尔为典型的猫头鹰型。
这种类型的人,一到晚上,脑神经细胞就进入兴奋状态。
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此时最易建立条件反射,是最佳用脑时间。
“常思常伴夜色来”就是对这种类型人的生动写照。
生活中猫头鹰类型的人不算少,鲁迅、周恩来、毛泽东等都习惯于晚上开始工作,直到凌晨开始休息。
2、清晨型(百灵鸟型):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是典型的百灵鸟型。
这一类型的人,一到清晨思维就活跃,“灵感”随之而来。
此时大脑的优势中心容易形成,精力充沛。
杜鲁门早晨一直到中午都忙于公务,而晚上则需要早早休息。
3、混合型:绝大多数人属于这一型。
这些人一天中用脑效率差不多,但也有高低峰。
高峰大致在晚上9点和下午5点左右。
可见,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应通过切身体验和比较,逐渐找出自己用脑的显效时间。
人的一生中,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创造性强的时间仅占生命的二分之一。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了增加社会竞争力,在显效时间里加强学习和巩固新知识,给脑细胞充电是很重要的。
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
充分地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
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
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
一天中什么时候用脑最好?脑力劳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所处的状态。
因此,只有学会科学用脑,才能保证大脑处于最佳机能状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要学会科学用脑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最佳的学习时间段。
一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期,大脑活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学习时间的最佳选择应该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候。
那么,什么时候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间呢?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的高效期:如果您使用得当,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巩固知识。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脑神经处于活动状态,没有新的记忆干扰,此刻是认知、记忆印象都会很清晰,学习一些难记忆而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语言、定律、事件等的记忆和储存。
有时即使强记不住,大声念上几遍,记熟的可能性强于其他时候,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
·上午八点至十点是第二个学习高效期,体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当把握战机,充分利用大脑兴奋来攻关。
·第三个学习高效期是下午六点至八点,这是用脑的最佳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入睡前一小时是学习与记忆的第四个高潮期,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除以上一般性的学习时间规律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
为提高学习效率,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最佳时间段,同时,要养成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的习惯。
另外,对于面临毕业考试的广大中学生来说,正值天热时节,应尽量利用好早晨两个时,晚上两个小时,此段时间空气凉爽,学习效率定佳。
大脑记忆的4个黄金时段心理学研究发现,一天当中,人通常有4个记忆的“黄金寸段”,正在求学的青少年朋友们应该知道大脑记忆的这些最佳时期,以便使你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黄金时段:6-7点钟这段时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开始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想睡也睡不安稳了,此时是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
7点钟左右,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人高潮,体温上升,血液加速流动,免疫功能加强,因为大脑经过了一夜的休息,正处于工作效率的高峰,利用这一段时间学习一些难记但是又必须记住的东西比较适宜。
第二黄金时段:8-10点钟这段时间,人体完全进人兴奋状态,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尽,大脑记忆力很强,此时是第二次最佳记忆时期。
9点钟时,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疾病感染率降低,对痛觉最不敏感。
此时心脏的功能最好,精力旺盛。
10点钟,人的积极性上升,热情将持续到午饭,是人体的第一次最佳状态。
此时是内向性格的人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千万不要虚度。
一句话,上午8-10点钟这一时段,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记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是攻克难题的好时机。
第三黄金时段:18-20点钟18点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复习当天学过的东西,以加深印象。
这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此时痛感重新下降,人的体力活动和耐力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运动的愿望上升。
运动员此时应更加努力训练,可取得好的运动和训练成绩。
第四黄金时段:21点钟这段时间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间。
研究发现,此时也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具有很高的效率。
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记忆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以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最容易记牢,不易遗忘。
有效利用大脑的黄金时间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每天都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挑战,如何科学利用时间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
而对于大脑来说,一天中有一段被称为“黄金时间”的阶段,我们若能善加利用,将会事半功倍。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大脑的黄金时间。
一、黄金时间的定义黄金时间是指每天人体生物钟中属于自己最清醒、注意力集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
一般来说,黄金时间出现在早晨起床1-2小时之后,通常在上午的前三个小时内。
这段时间是人体内生物钟和脑电波活动高峰期,精力和注意力最为集中。
二、清醒度提升在黄金时间期间,人体会处于清醒度较高的状态。
这时,我们应该抓住机会进行重要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
比如,需要思考和决策的工作,撰写复杂的报告和文件,或者需动脑的学习和思考等。
将这些任务安排在黄金时间段进行,可以提高思考效率和创造力。
三、学习效果最佳大脑在黄金时间段内学习的效果也是最佳的。
在这个时间段,浅睡眠结束,大脑从恢复状态逐渐进入集中学习状态,对新知识的接收和整理能力更强。
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将重要的学习任务放在早上的黄金时间段进行,这样能够更好地利用大脑的记忆和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记忆更加深入牢固。
四、创造力的发挥黄金时间是大脑最容易迸发创造力的时刻。
当大脑处于清醒度较高的状态时,我们更容易联想、思考和创造。
因此,在黄金时间段内我们可以积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思考,如艺术创作、写作、解决问题、设计等。
此时大脑的灵感迸发能力最强,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产生独特和优秀的作品。
五、事半功倍的时间管理充分利用黄金时间,对于时间管理来说,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在黄金时间段中,我们的专注度高,思维敏捷,能力强,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因此,在黄金时间段内,我们可以抓住重要而紧凑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更多的事情。
合理规划工作和学习安排,确保在黄金时间段内能够专注于重要任务,对于时间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脑思维最敏捷的时间大脑思维最敏捷的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大脑处于新的活动状态,清醒得很。
此时无论认字还是记忆印象都会很清晰,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合适。
第二个时间段:上午8点至10点,人的精力充沛,大脑容易兴奋,思考能力状态最佳,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充分利用。
第三个时间段:下午6点至8点,也是用脑的最佳时刻,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复习,加深印象,归纳整理,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第四个时间段:入睡前一小时。
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于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容易忘记。
以上是大部分人大脑思维最敏捷的几个时间段,当然对于不同的同学来说,或许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
为提高学习效率,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最佳时间段。
大脑是如何思维的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我就把它定位为“脑电波”,通过能量守恒,我们思考的约用力,形成的电波也就越强,于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大量的脑力劳动会导致比体力劳动更大的饥饿感。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
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
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
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大脑最佳记忆时间表
一个人在一天24小时当中,早晨6-7点、下午4-6点、晚上7-9点、睡前的一个多小时之内记忆力较好。
如果正常人睡眠良好,早晨6-7点钟起床的时候全身轻松,经过一夜的休息,精力开始恢复,大脑中没有其他杂念,记忆力应该比较好,学生往往是晨读、背单词等,效果比较好。
8-9点钟的时候是人体一天当中精力的高峰,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好,这时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很高。
到下午4-6点这一时段是第二个高峰,精力、体力、记忆力各方面又达到高峰点,这时记忆力应该比较好。
下班以后吃过晚饭7-9点这个时间段,也是一天当中的一个高峰段,精力得到恢复,记忆力也很好,这时晚上学习、自学、上晚自习或者上夜校等学习效果也应该比较好。
睡前的一个多小时之内,如果没有干扰,没有特殊情况,这时记忆力应该比较好。
有些人在睡前一个小时背单词、听录音,效果比较好。
具体因人而异,因环境的变化而异,可能稍微有区别。
人体生物钟各种最佳时间是何时
世间万物都遵循一定的运行规律,生物体内好像装有一只无形的钟表,使得它们按照一定的时间法则进行各类活动。
公鸡每天天明时都会报晓,而猫头鹰每到夜间就开始扑食。
人类体内也有生物钟,在每天的各个时间段适合做不同的事情。
最佳睡眠时间是每天的21~22时,因为22~23时人体生物钟处于低潮状态。
最佳起床时间是每天的5~6时,晨时的这个时间段人体生物钟进入高潮,人体温度升高,起床之后会感到精神振奋。
最佳用脑时间是上午8时、10时、下午2时和晚上8时。
上午8时大脑拥有严密周详的思考能力,10时人体精神充足,精力旺盛。
下午2时大脑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晚上8时大脑记忆力最好。
大脑的逻辑推理能力会在白天12个小时内慢慢下降。
最佳饮水时间是在早上起床时和用餐前1小时。
早晨起来喝上一杯水,可以清肠胃给身体排毒。
餐前1小时喝杯水,可使人食欲大增。
最佳散步减肥时间是饭后45分钟。
速度保持在每小时4.8千米,散步时间以20分钟为宜。
如果在饭后2~3小时再次以同样速度散步20分钟,瘦身效果更佳。
冬春两季的初始的一两个月,早晨6~7时不适合锻炼身体,因为那段时间太阳出来较晚,天气寒冷,外出锻炼容易着凉和感冒。
夏秋季节早晨5~6时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那时空气清新,天气也较为凉爽,气温适宜。
一年四季的上午10时和下午3时是做健身体操的最佳时间。
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锻炼,可有效增强体质。
【⼤脑】⼤脑记忆的四个黄⾦时段⼼理学研究发现,在⽩天,⼈们通常有4个“黄⾦时段”的记忆。
你想知道⼤脑记忆的四个黄⾦时段吗?⼩编给你做了以下整理,感兴趣的请往下看看吧!第⼀个黄⾦时间:6-7点钟在此期间,⾎压升⾼,⼼率加快,体温升⾼,肾上腺⽪质激素分泌开始增加。
这时,⾝体已经醒了,很不容易⼊睡。
这是第⼀个最好的记忆时期。
7点左右,肾上腺⽪质激素分泌进⼊⾼潮,体温升⾼,⾎液加速,免疫功能增强。
因为经过⼀夜的休息,⼤脑得到了休息,处于⼯作效率的顶峰。
利⽤这段时间学习⼀些很难记住的东西⽐较合适。
第⼆个黄⾦时间:8-10点在这段时间⾥,⼈的⾝体是完全兴奋的,肝脏已经耗尽了体内的毒素,⼤脑有很强的记忆⼒。
这是第⼆好的记忆时期。
9点神经兴奋性增强,记忆⼒保持最佳,疾病感染率降低,疼痛最不敏感。
此时,⼼脏功能最好,充满活⼒。
10点,⼈们的热情⾼涨,热情会持续到午餐,这是⼈体的第⼀最佳状态。
此时,是内向的性格的⼈创造⼒最旺盛的时刻。
任何⼯作都可以胜任,不要虚度。
第三个黄⾦时间:18-20点18点的时候,你可以利⽤这段时间来复习当天所学的东西,加深你的印象。
这也是整理笔记的绝佳机会。
这时,疼痛感减轻了,⼈的体⼒活动和耐⼒达到了⼀天中最⾼的⽔平,锻炼的欲望就上升了。
运动员在这个时候应该努⼒训练,以达到良好的运动和训练成绩。
第四个黄⾦时间:21点这段时间是⼀天中到睡前记忆最好的时间。
研究发现,这也是记忆最好的时期,具有⾼效率。
利⽤这段时间加深记忆印象,尤其是复习⼀些很难记住的东西,最容易记住的,也不容易忘记。
人类最佳用脑时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物钟,而生物钟类型不同的人,大脑节律也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有各自的最佳用脑时间。
人类最佳用脑时间可分三类:1、夜晚型(猫头鹰)型:英国前首相邱吉尔为典型的猫头鹰型。
这种类型的人,一到晚上,脑神经细胞就进入兴奋状态。
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此时最易建立条件反射,是最佳用脑时间。
“常思常伴夜色来”就是对这种类型人的生动写照。
生活中猫头鹰类型的人不算少,鲁迅、周恩来、毛泽东等都习惯于晚上开始工作,直到凌晨开始休息。
2、清晨型(百灵鸟型):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是典型的百灵鸟型。
这一类型的人,一到清晨思维就活跃,“灵感”随之而来。
此时大脑的优势中心容易形成,精力充沛。
杜鲁门早晨一直到中午都忙于公务,而晚上则需要早早休息。
3、混合型:绝大多数人属于这一型。
这些人一天中用脑效率差不多,但也有高低峰。
高峰大致在晚上9点和下午5点左右。
可见,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应通过切身体验和比较,逐渐找出自己用脑的显效时间。
人的一生中,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创造性强的时间仅占生命的二分之一。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了增加社会竞争力,在显效时间里加强学习和巩固新知识,给脑细胞充电是很重要的。
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
充分地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
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
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
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书报,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是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而在午夜起床开始写作。
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名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等。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而晚上到了一定的时候,大脑的抑制细胞就起作用。
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果也是不同的。
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果比较好。
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这种干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前摄抑制”;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了,这种现象称“倒摄抑制”。
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去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我们懂得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时间内作出较好的成果。
当然,安排自己的用脑时间还要顾及社会的活动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也应该有所区别:青年人正在长身体,不适于长期地夜间用脑,但偶尔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
中老年人在保证了六七个小时的实际睡眠时间的情况下,长期夜间用脑问题不大。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夜间用脑,是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了,还要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或工作,效果不一定好,而且有损于健康,不宜提倡。
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在某一科学问题将要解决的前夕,许多人往往表现出一种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他们如痴如醉,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剧烈的思维活动,以致在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答非所问。
他们这种长时间周密地思考某个问题,往往会导致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来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中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
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
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用脑时间长了怎么感觉反映迟钝很多。
这俩年我每天要15个小时以上用脑思考一些问题最近一段时间老感觉脑细胞不够用记忆阅读能力在每天下午就不是那么好用了记的东西思考问题多了脑子就有些涨涨的感觉我现在19岁脑子现在比脸还要宽要大理发的人还说过我比别人的头难理。
现在感到好郁闷谁能帮帮我有什么东西可以使我增强记忆力或者吃些什么适合脑力劳动的人脑疲劳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工作,长期处于情绪紧张或忧郁状态,长期经受过高的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都会造成“用脑过度”的后果,这就是脑疲劳。
脑疲劳的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得迟钝,思维不敏捷;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没有精神,经常感觉困倦,好打瞌唾;有的时候表现为失眠,头痛或胸痛有时恶心、呕吐、听力减退,但都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因。
脑疲劳患者一般面色苍白,有消瘦的趋势,由于睡眠不足和神经过度疲劳而眼圈发黑和红肿,眼睛里面出现血丝,往往眼皮不自觉地跳动。
发展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出现性格的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或者沉默寡言。
脑疲劳引起全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等传染性疾病。
如果长期处于脑疲劳状态,不能及时纠正,便会造成器质性的病变和各部位组织器官的损伤,例如引起高血压、血管拴塞、哮喘等,严重的还会引起脑血栓、脑出血、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假如感觉疲劳而不善于自我调理养护,一旦出现视觉影像重叠、视力突然下降、胸部和背部剧烈疼痛等症状,说明整个机体己经面临土崩瓦解的境地,应该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待到呼吸困难或发生昏迷的时候,已经是濒临死亡的信号了。
脑保健人们的器官有极大的潜力,人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脑作为思维和精神活动的器官,同心理状态有最密切的关联。
防止和克服脑疲劳,很重要的是要讲究心理卫生,讲究心理修养。
从这个角度说,心理卫生和心理修养是最根本的脑保健,要了解自己性格上、习惯上的缺陷,努力克服所有偏执、固定、单一的倾向。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自我排解烦忧,善于采取适当的方式宣泄紧张或抑郁的心情。
在繁忙和紧张的工作、生活当中,经常变换精神注意力的焦点,调剂活动的方式和节奏,是防止脑疲劳的积极措施。
补充供氧在没有条件充分休息和不能充分自我控制的情况下,补充供氧是纠正脑疲劳的有效措施。
以诊疗脑神经疾病著名的北京市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曾经以《低流量补充给氧对脑疲劳恢复的效应》为研究课题作过实验。
实验的程序是:10名健康受试者于第一天上午8时到医院取血,作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元、血沉和血小板聚集检查,并进行脑电地形图描记,以取得正常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数据和脑电数据.当日受试者照常工作、活动,但入夜不眠,至次日凌晨4时开始作4个小时数学运算或写作等较高强度的脑力活动,造成脑疲劳。
次日早晨8时,再次取血检查,作脑电地形图描记10分钟,取得脑疲劳状态下的相关数据,同进按照脑疲劳自觉症状的头晕、头胀、头痛、思维活动减慢、全身无力、出汗、心悸、恶心等8个项目记录评分。
随后,立即给受试者供给低流量纯氧(每分钟300毫升),并不间断地进行脑电地形图的描记,取得给氧后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内脑电各个频带功率变化的各个数据。
给氧15分钟后,第三次取血化验,并进行自觉症状改善程度的评分。
第三天早晨8时,第四次取受试者血样作血流变学检查,作为对比参考。
实验结果表明,10名受试者的各种自觉疲劳症状都在氧吸入5—10分钟后全部消失或大部消失,基本恢复了正常。
在脑疲劳状态下,受试者的脑电正常生理波(A1pha波,8—l3Hz)功率明显降低;氧吸入5—10分钟后,随自觉疲劳症状的逐渐消失,脑正常生理波的功率呈现相应的恢复。
主持试验的三位教授、主任医师还意外地发现,受试者在脑疲劳的时候,全血粘度增高,血沉加快,而在给氧吸入l5分钟后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补充给氧使人体血液中的氧分压迅速增高,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也相对增加;因此,红血球的变形能力加强,而聚集倾向减少,所以血液的粘稠度下降,血沉也恢复正常。
这种状况有利于脑血流的灌注,直接增加了对脑组织的氧供应,使脑组织及时得到足够的营养。
脑组织是生命的中枢,也是需氧量最大的组织,从事繁重脑力劳动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在紧张备考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有脑功能减退迹像的老年人,都有必要置备一套简便可靠的家用制氧器,每天定时吸入一两次氧气。
这对于维护脑组织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有些人活了100岁才撒手人间,有些人却在60岁左右便被细菌分解!为什么?笔者认为这和睡眠时间有关!睡眠好的人便活的久远,反之亦然!例证是,看看古代野人吧!他们最长生的也不会超过60岁。
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睡眠极差造成的!毕竟嘛!荒郊野外,动物凶猛!晚上,得时时警惕方圆十里内的猛兽,确保自己不会在一夜之间。
却了胳膊活少了腿什么的。
同样。
科学家们也普遍气短,原因也雷同,为了科研成果,废寝忘食闹的呗!所以,大家如果想长寿,就多睡觉,让大脑经常处于最佳的休眠状态。
但。
问题是,睡眠等同于无知觉等同于死亡。
因此,那些所谓的百岁老人,其实,之相当于活了50岁,而他们的另一大半的时间则全耗在睡觉上了!!而,我们那些只活了50--60岁的可爱的科学家其实也不能算命短!毕竟他们也很少让大脑休闲过,也算是活的充实!早晨,往往是记忆力最佳时间;6点钟是推理能力最佳之时;8点钟脑力突出表现为最具严谨周密的思考力;中午12点以前人的思维力、精力、体力等活动指标都达到高潮;中午1点~2点钟,是脑力和体力都较低的时候;下午3点~6点,脑力又趋活跃;晚上18点~20点是记忆力最好的一段时间,有的专家认为晚上20点是长时记忆最机灵的时间;晚上21点形成大脑活动的第二个高峰,然后脑力逐渐衰退。
因此,我们建议:①对于那些比较严谨、周密、需要推理的工作,以及要求很快记忆下来的论点、数据、公式等,最好清晨去做。
②中午要适当休息,午餐要加强营养,不搞疲劳战。
③对那些要记忆的知识(如必修小高考科目),最好放在18点~20点进行。
晚上学习不宜超过10点钟,即使偶需熬夜,也千万别过度。
④10点半以后要做那些不太费脑筋的事,如整理笔记、阅读参考资料、誊写文稿等。
⑤生物学证明,每晚12点到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因此熬夜不要超过12点(这一点很符合“子午流注”规律,这可是两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里说的)。
⑥黄昏初降时,人体协调能力处于顶峰状态,进行体育锻炼较宜,这也有助于提高晚上的学习效率。
(真希望学校开足活动课啊)⑦如果下午课时不多,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这比深更半夜挑灯夜战学习效果好。
⑧伏案学习一段时间后起身干点别的事情(如散步、打球、拉琴、唱歌、干家务等),这是转换大脑兴奋中心的最佳方式,有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