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废物类别划分的固体废物弃置总量数据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14.24 KB
- 文档页数: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2020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第四章生活垃圾第五章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第六章危险废物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法。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第四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
第五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污染担责的原则。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六条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
危险废物管理规范要求危险废物管理规范要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需要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这包括了十二个检查项目和共30条检查内容。
总的来说,这些要求包括了八项制度、三类设施的环境管理以及一项业务培训。
八项制度包括了污染防治责任制度、标识制度、管理计划及备案制度、申报登记制度、源头分类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以及应急预案及备案制度。
三类设施包括了贮存设施、利用设施以及处置设施。
业务培训方面,要求与危险废物相关的业务必须得到相应的培训。
具体来说,危险废物管理规范要求如下:一、污染防治责任1.建立危废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应对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2.建立危废管理图表,设立危废管理领导小组及分工。
3.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企业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各生产单位主管人员及各生产班组(员工)在危废管理工作方面的岗位职责和责任。
4.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制定企业产生危险废物工艺环节安全操作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5.达标标准:建立了责任制,负责人明确、责任清晰,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
二、标识制度1.危险废物的和包装物必须粘贴危险废物标签。
2.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3.达标标准: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2001)附录A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2-1995)所示标签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警告标志标签:盛装危险废物的和包装物必须全部粘贴危险废物标签。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设施、场所,必须同时设置危险废物的警告标志和标签。
三、管理计划1.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
2.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
3.报当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备案。
4.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5.达标标准: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齐全,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处置方式描述清晰,报环保部门备案,及时申报了重大改变。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的总体要求、贮存设施选址和污染控制要求、容器和包装物污染控制要求、贮存过程污染控制要求,以及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环境应急、实施与监督等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建设和运行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也适用于现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运行过程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
历史堆存危险废物清理过程中的暂时堆放不适用本标准。
国家其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针对特定危险废物贮存另有规定的,执行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732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905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250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HJ1259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1276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6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2贮存storage将危险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
DBXXX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 XXX/T XXXXX—XXXX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总则 (6)5 分类 (6)6 分类收集设施配置 (7)7 垃圾运输 (9)8 垃圾处置 (11)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类标志 (12)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应用示例 (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XXX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设置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分类、分类收集设施设置、分类运输设施设置、分类处理设施设置。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处置阶段的设施设备标识及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 19095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CJJ 27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47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 65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 10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 205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DB51/T 1553-2017 四川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管理规范DBJ51/T 071-2017 四川省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标准3 术语和定义DBJ51/T 071-2017中界定的部分术语和定义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DBJ51/T 071-2017中的部分术语和定义。
3.1生活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作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固体废物的不当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因此,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厨余垃圾等。
2、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废渣、废矿石、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等。
3、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建设、拆除和修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砖块、混凝土块、木材、钢材等。
4、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如注射器、输液器、纱布、棉球等。
5、农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药包装废弃物等。
二、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的意义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分类收集,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分别进行处理和处置,避免了不同废物之间的相互污染,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资源利用率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中蕴含着不同的可回收资源,如废纸、塑料、金属等。
通过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可以将这些资源重新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3、降低处理成本分类收集可以使固体废物的处理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例如,对于可回收的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理量,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4、促进可持续发展固体废物分类收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减少废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的原则1、分类明确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来源和特点,制定明确的分类标准和方法,确保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能够准确分类。
..附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主要包括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情况,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定情况,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应急预案备案等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等情况等。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1,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医疗机构、实验室、机动车保养维修等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参照附1;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2。
;,.附1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环保负责人:检查时间:年月日时至时检查人员: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注:1.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检查人员要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字。
3.对危险废物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要核查原始凭证。
4.根据评分细则给出得分。
5.备注栏可对检查情况进行简要记录。
6.检查的主要内容不适用的,计为0分,并将该项分值从满分中扣除后,按比例换算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界值。
;,.;,.;,.;,.;,.;,.;,.;,.;,.附2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环保负责人:检查时间:年月日时至时检查人员: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注:1.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检查人员要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字。
最新固废处理标准和规范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发[2000]120号);(10)《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08年6月6日);(1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10月1日);(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2005年3月);(14)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15)《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通知》(发改环资[2004]73号);(16)《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17)《关于加强二恶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23号(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9)《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2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该标准);(2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二、固废行业技术标准规范(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2)《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3)《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6)《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7)《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9)《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10] 142号(10)《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规程》CJJ 128-2009(11)《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CJJ/T 212-2015,实施日期:2015-10-01即将实施(12)《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 90-2009(13)《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14)《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1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7)《焚烧厂、垃圾场管理考核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2013.9.15(18)《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年9月23日;(19)《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1997]122号);(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三、排水标准规范(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环保厅,2003年3月;(3)《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2年1月12日通过修订,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1总则……………………………………………………………l2术语..........................................-............。
’’。
’’......一2 3基本规定 (3)4收集与运输 (4)4.1源头减量、收集 (4)4.2运输…………………………………………………………‘i5转运调配 (5)6再生利用……·………………………………………………’‘77回填……………………………………………………………lO8填埋……………………………………………………………ll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一l3本规范用词说明…………………………………………’……“1 5引用标准名录……………………………………………………l6附:条文说明……………………………………………………l761.0.1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促进建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保证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利用、回填、填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1.0.3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垃圾处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建筑垃圾处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O.1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对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辅助设施等进行建设、改造、装修、拆除、铺设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等。
2.0.2转运调配transfer and distribution将建筑垃圾集中在特定场所临时分类堆放.待根据需要定向外运的行为。
2.0.3回填backfiII利用现有低洼地块或即将开发利用但地坪标高低于使用要求的地块.以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替代部分土方,弥补地坪标高的行为。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11.22•【字号】闽环保固体〔2021〕25号•【施行日期】2021.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闽环保固体〔2021〕25号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现将《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11月22日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0〕733号),进一步规范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省固废系统)应用管理,不断提升全省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固废(危废)”)环境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精细化和服务便民化水平,围绕“共建、共享、共用”和“能用、会用、善用”的工作目标,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省固废系统是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的子系统,与生态环境部建设运行的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对接,依法对全省固废(危废)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实施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管理。
各固废(危废)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单位(以下简称“固废(危废)相关单位”)依托省固废系统,建立管理台账,依法申报固废(危废)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信息,实现可追溯、可查询。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依托省固废系统加强固废(危废)环境信息化监管工作,系统管理数据信息依法可作为日常环境监管、执法检查、排污许可和环境统计等工作的辅助依据。
企业依托省固废系统落实主体责任,登陆统一归口省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章绪论1、▲固体废物(SW):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的固有特征:“废物”和“资源”的相对性;污染“源头”和富集“终态”的双重性;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固体废物分类: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固体废物2、▲工业固体废物(ISW):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认定其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又称为工业废物或工业垃圾。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为Ⅰ类和Ⅱ类两类。
Ⅰ类: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Ⅱ类: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最高排放浓度,或pH值在6-9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HW的特性: HW通常具有腐蚀性、毒(害)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特性。
HW常用的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固化--焚烧--安全填埋)4、▲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②综合利用废物资源;③对残余固体废物进行最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