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科内会
- 格式:ppt
- 大小:6.44 MB
- 文档页数:20
早期联合使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加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效果目的讨论与分析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加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7年1月~5月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运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组和选用安慰组,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治疗效果、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前者改善症状明显,且安全、稳定、不良反应少。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率、意识变化上,两组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明显、耐受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
标签: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类;麝香通心滴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1]。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
我科常规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麝香通心滴丸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于2017年1月~5月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安慰组,每组30例;运用他汀类对治疗组进行治疗,男25例,女5例;年龄55~70岁。
疗程1月到6月。
于安慰组进行治疗;男23例,女7例;年龄50~72岁;疗程1~6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60例患者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均有胸痛、胸闷、心悸、气喘、腹痛、乏力等临床症状;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等病史,并经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确诊。
1.3 治疗方法立普妥+氯吡格雷(帅泰)+麝香通心滴丸组进行口服治疗,剂量均为各1粒,且1次/天,连续治疗1月,治疗期间并发症给于相应治疗,安慰组饮食控制治疗。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86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
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麝香保心丸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狭窄的冠脉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成。
本院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为由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为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确诊。
以上患者符合1.2诊断标准[1]。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为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6~82岁,平均岁数(57.8±13.2);其中不稳定心绞痛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21例,高胆固醇血症16例,对照组38例,其中23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56.2±14.6)岁;不稳定心绞痛2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15例,高胆固醇血症21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分类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1.2.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3条标准中的两条即可临床诊断:①症状(持久且严重的心绞痛或等同心绞痛症状);②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和特征性改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学标记物升高。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44例疗效观察张英杰【摘要】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
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
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有效31例,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1例,有效率为65%。
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2675-2676)【关键词】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作者】张英杰【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6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是因为心肌负荷较大且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具有发展迅速、复杂等特点,常会引发心肌梗死而致死,所以对此类病患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是尤为重要的[1]。
对此,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85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42~71岁,病程1~10年。
按照病症等级进行分类,其中心绞痛I级24例,II级38例,III级23例。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4例。
1.2 方法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药物以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为主[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tid,30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疗效的判断和观测,其中包括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次数、心绞痛持续的时间、缓解持续的时间以及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等[3]。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16期警惕!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辅助抗血小板治疗或可增加出血风险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的常用辅助用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具有理血散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但消化道损伤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消化道出血。
与之相似的是,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本身也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两类药物的联用是否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后将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谨慎。
“开窍、温里”麝香保心丸协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鉴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抗血小板类药物联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需要考虑与疗效确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的中成药联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研究发现,芳香温通类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与抗血小板类药物联用,可从“血”和“脉”两条途径发挥治疗作用,既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又可以从保护血管、营养心肌、减少氧耗等多个环节协同防治冠心病,且不增加出血风险,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制:麝香保心丸是我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典中成药,全方以温为主,以通为辅,通补兼施,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
大量临床研究及实践证明,麝香保心丸具有快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壁炎症及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4个突出药效特点,长期服用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关循证证据:目前,诸多针对麝香保心丸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证实,两者联合应用安全有效。
李丽君等[1]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1例,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8.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90.16%,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
从辨证论治谈麝香保心丸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关键词】辨证论治;阿司匹林;心绞痛目前阿司匹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所有冠心病患者只要没有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
但平时我们也经常可以看见一些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肢体出现片状瘀斑,甚至会出现重要脏器(如脑、视网膜等)的出血。
本文尝试辨证论治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麝香保心丸,进一步完善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胸痹之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其“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将其病机归结为阳微阴弦,即胸阳不振,阴寒痰浊内聚,痹阻脉络,血瘀气滞,遇诱因则致阳虚阴乘,邪痹心胸,发为胸痹。
以温通散寒宣痹止痛为大法,而到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创“血府逐瘀汤”,奠定了活血化瘀治疗本病的基础。
活血化瘀法在胸痹心痛的治疗中有着丰富及悠久的中医学理论和大量的现代医学临床实验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多方位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法防治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远期疗效,因此,活血化瘀已成为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主要治法。
现代中医一直在探寻将中医药现代化,找出中药治病的有效成分并加以量化,以现代药理研究及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中药有效成分的疗效从而加以推广。
在治疗胸痹心痛的历代方药中,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如经典的血府逐瘀汤等,其多配伍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川芎、当归等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抑制血液凝固,增强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对心血管是通过改善血循环、增加组织血液供给、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代谢、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达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目的[1]。
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即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两者有相同的作用靶点及机理,但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作用靶点及效果却远不如阿司匹林般明确和确切。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的现代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中,阿司匹林可作为活血化瘀的一味猛药,破血逐瘀,通脉止痛。
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杨广龙;万书平;周会霞;蒋艳荣【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与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每组45例.测定患者服药前及服药一月后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用药前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7.54±12.56)%,血小板活化因子为(40.86±11.74)nmol/L;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8.98±12.71)%,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41.33±12.09)nmol/L,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5.47±9.08)%,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27.65±9.84)nmol/L,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21.38±7.53)%,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12.22±7.86)nmol/L,较基线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抑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3(011)003【总页数】2页(P288-289)【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麝香保心丸;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因子【作者】杨广龙;万书平;周会霞;蒋艳荣【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43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89.5麝香保心丸可以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可以缓解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和胸闷症状,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妇女绝经后综合征症状[1]。
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
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进入本院后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共140例进入,对照组、观察组各有70例,对照组患者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治疗,评价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频次。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心绞痛发生频次,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生频次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心绞痛显著改善,联合治疗提升疾病治疗总体效果。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是老年人发病率高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生原因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多数老年人合并基础性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心绞痛、心律不齐,该疾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1]。
随着冠心病进展,患者心脏病逐渐进入终末期,患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心绞痛发作频率高,患者身体乏力,精神状态差。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见药物是氯吡格雷,该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但单一氯吡格雷治疗效果一般,患者心绞痛改善的速度慢,麝香保心丸作为中药制剂,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该药物治疗。
本研究针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纳入的14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单一及联合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针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纳入的14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70例):男38例、女32例,65-83岁,平均年龄(75.32±3.32)岁。
年龄观察组(n=70例):男36例、女34例,64-84岁,平均年龄(75.65±3.76)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经CTA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临床资料完整,同意参与研究。
麝香保心丸对PCI术后心绞痛疗效及对超敏C 反应蛋白的影响吴彦;张燕【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行冠脉 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科4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 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4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等常规用药;麝香保心丸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麝香保心丸。
疗程为1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周及1月时检测 hs CRP和CRP;在用药前后检测常规项目(血尿便常规、生化等)。
观察 PCI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及 hs CRP、CRP的变化。
结果麝香保心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1.67% vs 70.83%,P<0.01),治疗后 hs CR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改善 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hs CRP和 CRP表达均有下降,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对于 PCI术后心绞痛有明显临床获益。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hexiang Baoxin pil on (SXBXP)on the effency,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 CRP)and C reactive protein (CRP)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Methods Forty eight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fter P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n=24)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spirin,nitrates,calcium antagonists,beta blockers,statins,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and treatmentgroup(n=24)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plus SXBXP for 4 weeks.The levels of hs CRP and CRP were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7 d,21 dand 30 d after treatment.Urine routine,blood glucose,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blood coagulation time and myocardial en-zyme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The improvement status of angina symptoms,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hs CRP level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After treatment,hs CRP level in treatment group was de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happened in two groups.Conclusion SXBXP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angina pectoris in patients after PCI,and reduce hs CRP level.【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14)024【总页数】4页(P2916-2919)【关键词】心绞痛;麝香保心丸;超敏 C 反应蛋白;经皮冠脉介入疗法【作者】吴彦;张燕【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89.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更易被病人接受。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的作用分析目的:研究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0.15 g/次,1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口服,50 mg/次,3次/d。
两组疗程均为60 d。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IL-6、TNF-α与CRP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TNF-α与CRP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缓解心绞痛症状,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冠心病心絞痛在中医学属于“胸痹、真心痛”的范畴。
多因为脂质代谢异常及堆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心肌缺血,从而产生心绞痛[1]。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一是改善心肌供血,二是防止血栓形成。
多项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炎症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IL-6、TNF-α与CRP炎症因子是其关键性因子[2]。
阿司匹林是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
麝香保心丸是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它能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本研究以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其体内炎性指标IL-6、TNF-α与CRP的变化。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心内科门诊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临床诊断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3],并排除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
麝香保心丸题库(题型可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1、麝香保心丸中的麝香“散气”,为什么能长期使用1)麝香保心丸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全方配合,寒温并用,通补兼施。
2)麝香虽然久服散气,但是还有另一个主要组分人参益气扶正,即使疗程较长,也无虚损伤正之虞。
同样对于南方热症,也未见燥热上火现象。
2、麝香保心丸入选国家中药保密品种的原因源于经典名方;疗效卓越;作用机理清晰;独特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安全性高;独特的微粒丸技术3、请简述麝香保心丸临床应用的适应症(5个以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或PCI术中的冠脉痉挛、介入治疗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窦性、室性)、高血压(肾脏、心脏损伤)、高血脂、Ⅱ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型痴呆、更年期综合征。
4、在研发历程和里程碑方面,麝香保心丸有哪些重大的突破?在研发过程中,在原始药方的基础上,去除了对人体有害的朱砂和青木香,以及降低了冰片含量,同时也开发出了微丸技术,降低了价格,最终得到了既有急救作用,又有预后作用的麝香保心丸。
5、高血压病人使用麝香保心丸的目的是什么?1)扩张动脉,辅助降压2)保护高血压所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减少远期事件6、冠心病的预防分为几级,每一级别的目标是什么?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干预危险因素,防止发生二级预防:提高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争取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7、麝香保心丸是否会促进斑块血管新生?1)不会促进斑块血管新生2)斑块内的血管新生与斑块周围的脂质浸润、炎症、缺氧有关,麝香保心丸对这些情况有改善作用,所以不会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3)长期使用麝香保心丸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也说明对斑块具有稳定作用。
8、简单叙述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原则1.短期预防,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2.短期对症,快速改善心绞痛症状3.中长期治本,改善心肌缺血4.长期治本,改善心肌缺血9、麝香保心丸的长期临床收益明显,请简述麝香保心丸的长期临床收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期的进展过程,麝香保心丸通过维护心血管的正常功能,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缓解心肌氧耗和氧供的矛盾,从而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需介入或手术治疗,需再住院治疗等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心绞痛较单用效果好【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7例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组,单用麝香保心丸组和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组。
结果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组与单用麝香保心丸或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较单用效果好。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心绞痛;单用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7例就诊我院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及European Heart Journal建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标准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负荷试验后心电图出现缺血性STT改变或静息时呈缺血性心电图异常者。
合并心功能不全需口服洋地黄药物、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及有明显肝肾功能异常者不入选,随机分为3组。
A组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n=36),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4~78岁,平均(586±62)岁;B组仅服用麝香保心丸(n=31),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42~79岁,平均(584±68)岁;C组麝香保心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组(n=80),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42~82岁,平均(592±78)岁。
3组患者心绞痛的类型、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所选患者均排除患以下疾病:①急性心肌梗死。
②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如严重的主动脉瓣或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瘤、X综合征、心肌桥等病。
③肋间神经痛和肋软骨炎。
④心脏神经官能症。
⑤典型胸痛由反流性食管病、消化性溃病等病引起。
12给药方法A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每次20 mg,每日2~3次;B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3次/d,必要时舍下含服;C组联用上述两种药物,剂量同A组和B组。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闫学斌;石振东【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92例高龄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比索洛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7、10、15、20及30 d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内,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繁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龄UA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老年;麝香保心丸;联合疗法;疗效【作者】闫学斌;石振东【作者单位】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辽宁铁岭 112700;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辽宁铁岭 11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临床类型,有进展至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险性[1]。
高龄(≥80岁)人多存在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更易进展为心肌梗死、诱发左心衰,甚至猝死,而这部分人群往往不适合或不同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寻求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高龄UA患者,取得滿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4月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UA的高龄患者92例,诊断标准[2]:患者具有不稳定性缺血性胸痛,且疼痛程度不低于CCS分级Ⅲ级;具有冠状动脉造影、MDCT冠脉三维重建阳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心电图有典型ST-T改变。
麝香保心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討麝香保心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未发生心血管恶性事件。
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未发生心血管恶性事件。
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麝香保心丸;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大多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急剧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前区疼痛,研究表明,我国自1998至2008年冠心病在男性中发病率上升26.1%,女性中上升19.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临床表现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
它比稳定型心绞痛危险性更高,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更长,疼痛程度更强,病情进展快,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常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排除标准: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2~83岁,平均(61.5±8.9)岁。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41~85岁,平均(62.7±9.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冠心病心绞痛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分析2湘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11400【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随机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的对照组(39例)与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观察组(39例),观察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情况、血管内皮因子、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改善好,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少,血管内皮因子改善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
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麝香保心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能有效提高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血管内皮因子,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麝香保心丸;替格瑞洛;效果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心脏健康。
对于患者而言,其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就是心绞痛,该情况的出现主要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使得心肌缺血或缺氧,最终导致胸部不适以及压榨性疼痛,情况严重时患者上肢、心前区也会出现疼痛感[1]。
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吸烟等,而诱发心绞痛的因素有情绪变化、劳累等[2]。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较高,并且在急性发作期时致死率较高,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容易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3]。
药物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具体治疗过程中由于中医药应用价值的不断提升,使得中西结合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认为麝香保心丸与替格瑞洛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本研究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9例,男23例,16例,年龄46至79(61.82±2.74)岁,病程1至7(4.11±0.82)年,观察组39例,男21例,18例,年龄45至78(61.52±2.35)岁,病程1至8(4.63±0.77)年。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手术后应用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手术,共6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30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
结果: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手术之后应用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显著,与此同时降低VAS评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1)呼吸急促;(2)恶心;(3)心悸;(4)胸闷等[1]。
有关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CI)手术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具有重要价值[2]。
但是,PCI术后极易导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发生严重,提高术后血管再狭窄率。
PCI术后通过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等可有效抑制血栓再生,从而提高PCI手术效果。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但是有关研究显示上述药物在治疗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时会影响其心率水平和血压水平。
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患者时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肌作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共纳入2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值经统计为(64.25±2.29)岁,体重指数均值经统计为(22.88±2.71)k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