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规》章节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70
模块1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
1.建设法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有何作用?我国目前现行的建设法规主要由哪些规范组成?
答:法的表现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在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习惯法、宗教法、判例、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惯例、国际条约等。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主要可分为七类。
(1)宪法。宪法是由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
(2)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建设法律既包括专门的建设领域的法律,也包括与建设活动相关的其他法律。如前者有《城乡规划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后者有《民法通则》、《合同法》、《行政许可法》等。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现行的建设行政法规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5)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6)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的系统性解释或对法律的适用情况的说明,对法院审判有约束力,具有法律规范的基本性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7)国际公约。国际公约是指国际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边条约。公约通常为开放性的,非缔约国可以在公约生效前或生效后的任何时候加入。有的公约由专门召集的国际会议制定,如《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等。
2.建设企业法人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建设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部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
答:法人应当具备四个条件。
(1)依法成立。法人不能自然产生。它的产生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是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必须能够以自己的财产或者经费承担在民事活动中的债务。在民事活动中给其他主体造成损失时能够承担赔偿责任。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企业为了完成某项建设工程施工任务而设立的组织。项目经理部不具备法人资格,而是施工企业根据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而组建的非常设的下属机构,项目经理根据企业法人的授权,组织和领导本项目经理部的全面工作。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授权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上的管理者。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职务行为可以代表企业法人。在每个施工项目上必须有一个经企业法人授权的项目经理。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人的委派,对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一种施工企业内部的岗位职务。
3.代理有哪些基本种类?与建设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的代理有哪些?
答: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建设工程活动中涉及的代理行为比较多,如工程招标代理、材料设备采购代理以及诉讼代理等。
4.在我国,如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答: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因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只能存在于国家所有的上地上,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国家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建设用地使用权。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5.建设工程债的发生根据主要有哪几种?建设工程之债会因为何种原因而消灭?
答:
(1)施工合同债。施工合同债是发生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债,施工合同的义务主要是完成施工任务和支付工程款。对于完成施工任务,建设单位是债权人,施工单位是债务人;对于支付工程款,则相反。
(2)买卖合同债。在建设工程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买卖合同,主要是材料设备买卖合同。材料设备的买方有可能是建设单位,也可能是施工单位。
(3)侵权之债。在侵权之债中,最常见的是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产生的侵权。如施工噪声或者废水废弃物排放等扰民,可能对工地附近的居民构成侵权。此时,居民是债权人,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是债务人。
①债因履行而消灭。②债因抵销而消灭。③债因提存而消灭。④债因混同而消灭。⑤债因免除而消灭。⑥债因当事人死亡而解除。
6.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保证的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1)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2)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7.留置权担保与一般的担保形式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
答: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变卖、拍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
由于留置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担保方式,必须依法行使,不能通过合同约定产生留置权。《担保法》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适用以上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
8.建设工程知识产权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答:(1)著作权.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2)专利权。专利权是指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制造、使用和销售的专有权。
(3)商标权。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在建设工程活动中,商标与商标权越来越受到工程建设各方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筑装饰类企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商标注册与保护工作。
9.工程监理的实施依据主要包括哪些?
答:工程监理的依据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法律、法规。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是受很多法律、法规制约的,因此法律、法规是工程监理单位的依据之一。
(2)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各参建单位都必须执行的标准,而推荐性标准则是可以自主决定是否采用的标准。
(3)设计文件。施工单位的任务是按图施工,也就是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图纸的要求去修建工程就构成违约,如果是擅自修改图纸更构成了违法。因此,设计文件就是监理单位的依据之一。
(4)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通过订立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约定的内容要远远大于设计文件的内容。工程监理单位有权利也有义务监督检查承包单位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这些义务。因此,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也是工程监理的一个依据。
10.民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若侵犯了建设工程知识产权,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赔偿损失。即指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致人损害后,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所受的损失。这是适用最广泛的承担责任方式。
第二、返还财产。即指侵权行为人将其非法占有或获得的财产移转给原所有人或其他合法的权利人。
第三、恢复原状。即指使受害人的财产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
第四、停止侵害。即指侵权行为人终止其正在进行或者延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五、排除妨碍。即指侵权行为人排除由其行为造成的妨碍他人权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实现的客观事实状态。
第六、消除危险。即指侵权行为人消除由其行为引起的现实存在的某种可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急事实状态。
第七、消除影响。即指侵权行为人在其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内消除对受害人的不利后果。
第八、恢复名誉。即指侵权行为人采取适当方式使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受损害之前的状态。
第九、赔礼道歉。即指由侵权行为人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受害人承认错误,表达歉意的承担责任方式。
11.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相比较,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的共同之处:一是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都属于具体行政行为,都基于行为主体的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作出,一经生效即对相对人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并影响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二是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均为惩戒措施,其结果均对相对人产生不利影响。三是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均是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后果,都是相对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是:
(1)制裁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的制裁对象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相对人,是一种外部法律责任,以行政管辖关系为基础;而行政处分则针对国家公务人员,是一种内部法律责任,制裁者和被制裁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隶属关系。
(2)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针对的是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而行政处分则针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3)两者惩罚的范围和程序不同。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虽然都是行政惩戒,但行政处罚涉及的范围广泛,在内容上它可涉及被处罚人的人身权,包括人身自由和资格、荣誉等领域的权利以及财产权;而行政处分则只限于荣誉、职务、资格等范围。相对应的,行政处罚的程序就更为规范和严格。
(4)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相对方一般可通过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获得救济;而对行政处分不服的,被处分的公务人员只能向作出处分决定的上级行政机关和行政监察部门申请,以求补救。它们是行政法律责任的两种不同形式。
12.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共同要件。
答: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13.如何区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答:(1)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主要指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