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 (2)
- 格式:pptx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18
6.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学编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国王骄傲傲慢谦虚懦弱神气相提并论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2.指名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陶罐和铁罐。
)它们分别有哪些长处和短处?(铁罐坚硬,但是会氧化;陶罐易碎,但是耐保存。
)它们最后有什么不同的结局?(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失无踪了。
)3.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1.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看看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出示:1~6自然段生预设: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师:同学们说的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课件出示】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骄傲)。
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
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
谁来试一试?指导生读,评价)(板书:傲慢)2.师过渡: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句子中、前、后。
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生: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生汇报)(板书:谦虚)3.师: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同步练习(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52分)1. (6分)多音字组词。
曲qū________ qǔ________ 重zhòng________ chóng________空kōng________ kòng________ 铺pū________pù________2. (10分)词语巧搭配。
粉红的________ ________紧紧地________ ________累得________ ________3. (7分)比一比,组词语耍________ 钓________ 此________ 瓣________要________ 钩________ 些________ 辨________4. (9分) (2019一下·新会期中) 听音节、词语写数字。
xiāng yùxǐhuān pàyán tiāo lìng héng w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观暴雨邻居蚂蚁事情战士冰冻告诉酷暑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4分)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①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秀丽——________ 神奇——________ 尤其——________②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
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1.会认“陶、谦、辩”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都读了哪些?师:这些故事中没有生命的事物具有了人的生命、感情和思维,它们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这一类的文章就是“童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
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2.指导书写师:课题中的“陶”字,是这节课要求大家既要会认又要会写的字。
仔细看老师书写。
这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一个双耳旁,右边先要写个包字头,注意包字头里面的字,第一横稍短,第二横长一些,最后一笔是点。
罐也是左右结构,笔画较多。
左边和陶的一部分的相同,不过更细长一些,右边上部是草字头,中间两个口,最下面不要少写一横。
3.看图释题师:谁来读读课题?师:知道什么是陶罐吗?(出示图片)图片上的老爷爷正在制作陶罐,这是用粘土制作而成的罐子。
那铁罐是用什么制作的?师: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初读师:陶罐和铁罐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0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师:刚才读的这么投入,相信课文中的生字词一定没有难倒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陶罐和陶罐》是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这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文物而铁罐却以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引导。
课堂上,重点要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时不同的神态、语气的词句去品味,并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因年龄偏小,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坏人”几乎没有可取之处。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重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的不同特点。
难点:理解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愚蠢的农夫,这节课我们要重新认识两个新朋友。
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
它们之间又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6.陶罐和铁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第一板块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特点,探究铁罐骄傲、陶罐谦虚的特点;第二板块的学习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以读代讲,感悟文本。
(教学重点)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哪位同学想来试着读一读?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
(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
(生齐读)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读吗?生:不,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热烈鼓掌)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师:读得好不好?生:(齐)好!(热烈鼓掌)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蜀固,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陶罐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
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第2单元专题02 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面练习。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1.选文运用_____、____描写,为我们塑造了_____的陶罐和_____的铁罐。
2.用“ ”画出提现陶罐能看到自己短处的语句,用“ ”画出提现陶罐能看到自己长处的语句。
3.“______”“______”是铁罐对陶罐的称呼,体现了铁罐的______。
4.联系课文说说“再说……”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可能是什么呢?_________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威王非常喜爱赛马,他经常和自己的大臣进行骑马比赛。
规则是:每次比三场,胜者可得到一大笔钱。
大将田忌虽然家里养了不少的马,但每次比赛,总是输给齐威王,心里总是不大高兴。
②有一次,从魏国逃到齐国的孙膑也随田忌前去观看赛马。
孙膑看到齐威王和他的大臣赛马时,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分别比赛,田忌的马脚力虽然赶不上齐威王的马,但相差不太大。
孙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就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下次比赛时,你放大胆子,我自有办法让你赢。
”③不久,又举行赛马了。
和过去一样,第一次齐威王放出的是上等马,孙膑对田忌说:“放下等马出场。
”田忌一脸疑惑:“这不是明摆着输吗?”孙膑笑着说:“好戏在下面。
”第一场比赛,田忌当然输了。
第二场比赛,齐威王放出场的是中等马,孙膑叫田忌放上等马出场。
那上等马一出场果然厉害,扬起四蹄,飞快向前冲,很快跑到了前面。
田忌赢了!第三场是齐威王的下等马与田忌的中等马比赛,结果田忌又赢了。
④田忌按照孙膑的办法,两胜一败,赢得了一千两黄金。
⑤齐威王输了,觉得很奇怪,问田忌:“以前你老是输给我,怎么今天赢了?”⑥田忌笑着说:“这次获胜,并非靠马力,是靠孙膑所教的计谋。
第6课《陶罐和铁罐》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___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和睦.( ) 羞耻.( ) 碎.片( )2.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3.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彼此相处融洽友爱。
( )(2)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铁罐的性格是__________,陶罐的性格是____________。
5.选段中铁罐的神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段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描写来表现铁罐和陶罐的特点的。
铁罐就像是生活中那些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而陶罐则代表_______、____的人。
7.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_,陶罐一碰就会________,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________的,并不是来________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
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
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
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
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
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
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
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
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6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能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描写陶罐和铁罐语言、神态的句子,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读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生齐读: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文中最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细读对话,了解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
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呢?出示朗读要求:默读课文:(1)用波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直线画出陶罐说的话。
(2)圈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并想象它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
(3)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说的话,另一生读陶罐说的话。
(2)自由组合读。
课件出示:课文第2~9自然段。
3.总结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板书:谦虚骄傲)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6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第1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骄傲谦虚懦弱古代价值尘土捧起擦洗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它们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关系?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与人相处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明确:陶罐:善良、谦虚、自尊、宽容;铁罐:骄傲、自大。
2.课文是通过什么手段塑造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的?找出相关语句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明确: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①神态描写:铁罐“傲慢地问”表现出它骄傲、自大的性格;陶罐“谦虚地回答”表现出它谦虚、有礼的性格。
②语言描写:“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表现出铁罐自以为是、蛮横无理的性格;“不敢,铁罐兄弟”表现出陶罐善良、宽容的性格。
3.阅读第1自然段,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明确:因为铁罐自认为十分坚硬,所以看不起脆弱易碎的陶罐。
4.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铁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铁罐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自己“却永远在这里”,与后文陶罐保存完好,铁罐却无影无踪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性,为后文作铺垫。
5.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明确: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表现出时间过去了很久,为下文揭示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作铺垫。
6.多年之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明确:陶罐依然保存完好,被人们挖掘出来,视为珍贵的文物;铁罐却因为长期的氧化反应消失不见了。
7.陶罐被人们掘出来后向人们提出了什么请求?这反映出陶罐的什么品质?明确:陶罐请求人们把他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
这反映出陶罐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8.陶罐易碎,多年之后却依然美观;铁罐坚硬,多年之后却消失不见,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陶罐和铁罐》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面的寓言,完成练习。
雁和鸭雁偶然落在家鸭的池子里。
家鸭问道:“你是谁?来干什么?"“我是过路的雁,”雁回答说,“只在这儿停一停。
"“乖乖!”鸭子们叫了起来,“你就是著名的雁吗?人家说起你总是如何了不得。
哈哈!你游游水看看!这么笨头笨脑的,我看不出你有多大本事!"“不错,”雁说,“在这个池子里游水,我可能不如你们;但是,如果飞上天空,我们之间就会有一些差别。
"上面故事中的鸭子们和《陶罐和铁罐》中的铁罐有哪些相似之处?___2.拓展阅读。
直尺和天平直尺和天平在实验仪器柜中相遇了。
直尺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看不起天平那始终把一副担子压在肩头的样子。
直尺说:“你我虽说都担负着计量任务,但我因为正直才敢去丈量别人,你凭什么呢?”天平很自信地说:“因为我公平啊,你知道法官服装的肩章上是什么吗?告诉你吧,就是我。
我是公正无私的楷模!"接着直尺和天平就把各自的长处炫耀开了。
直尺说:“凡经过我测量的长度没有半点儿差池。
”天平说:“凡经过我称量的重量没有丝毫出入。
"直尺说:“整长余短,我一看就知。
”天平说:“缺斤少两,我过眼即明。
"…………柜子听到他俩的吵吵闹闹后说话了:“请你们暂停一下。
你们只说自己的长处,难道就没想想自己的短处吗?”直尺骄傲地说:“我没有短处!"天平自豪地说:“我也没有短处!”柜子说:“你们的眼睛老盯着自己的优点,当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啊。
那就让我这个旁观者来说说你们的缺点吧!"直尺和天平说:“洗耳恭听!”柜子说:“请恕我直言。
直尺,你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度量别人;天平,谁给得多点儿你就倾向于谁的那一边……"直尺和天平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他们停止了争论,开始在心里默默反思自己的行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恕我直言:___洗耳恭听:___(2)阅读寓言故事,填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陶罐和铁罐》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选自部编版新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完全氧化掉了。
从这则寓言中可以感悟到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能够自主进行阅读、理解、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而且该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较强,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很鲜明,让孩子们充分地进行分角色朗读,一定会让他们学得快乐。
这样还能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前准备】制作课件;制作教具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瞧,它们是谁呢?(PPT出示陶罐和铁罐图片,板书课题)2、师:在上课前,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轻松一下,好吗?(PPT出示各种表情图片,学生用词语来描述图片中的表情和神态,掌握描写人物表情、神态的词语。
)3、师:御厨里的厨师还说,同学们必须完成以下的挑战,才肯让大家进到御厨去看一看,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这个挑战的名字叫“青蛙跳伞”。
请同学们注意,青蛙跳伞的速度可是很快的哦,同学们要看清楚跳伞上的生字宝宝并大声地读出来,准备好了吗?4、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通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到御厨里看看,看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谁来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学生根据PPT出示的指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别的词语跟它意思相近?(PPT出示“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骄( ) 虚( ) 恼( ) 奚( )
桥( ) 虑( ) 脑( ) 溪(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懦弱——恼怒——
坚硬——荒凉——美观——
三、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加上标点符号。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四、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骄(骄傲 ) 虚(虚心 ) 恼(恼怒 ) 奚(奚落 )
桥(大桥 ) 虑(考虑 ) 脑(脑筋 ) 溪(小溪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谦虚懦弱——坚强恼怒——嬉笑
坚硬——易脆荒凉——热闹美观——丑陋
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四、人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前预习1.朗读①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课文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了_________,铁罐却已_________。
3.认写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陶罐谦虚捧起看不起骄傲擦洗光洁美观价值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 ) ( )( )骄谦虚( )( )( )懦恼价4.理解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奚落一( ) 懦弱—( )轻蔑一( ) 恼怒一( )羞耻一( ) 荒凉一( )2.读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一下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3.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结局的句子。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5资料找到《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读一读。
6.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下来吧。
课文知识点课文分析《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至第9自然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是第10至第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
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我会写:骄(jiāo)骄子骄傲骄阳骄横傲(ào)傲气高傲傲骨骄傲谦(qiān)谦让谦虚谦逊谦卑虚(xū)虚弱虚荣谦虚虚伪懦(nuò)懦弱懦夫弱(ruò)弱点弱小虚弱尘(chén)灰尘尘埃尘土捧(pěng)吹捧捧角捧场擦(cā)磨擦擦拭擦洗代(dài)年代古代代替后代价(jià)价格评价价钱价值必会词语:国王、骄傲、看不起、傲慢、谦虚、懦弱、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处chǔ(相处)chù(到处)近义词:骄傲一傲慢奚落一数落谦虚一谦逊(虚心) 轻蔑一轻视(蔑视)懦弱一怯懦恼怒一愤怒羞耻一可耻朴素一朴实兴奋一高兴惊讶一惊奇美观一美丽反义词:懦弱一勇敢骄傲一谦虚朴素一华丽荒凉一繁荣理解词语: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人难堪;讥讽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