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
- 格式:doc
- 大小:19.59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初探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角色错位我们发现当前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充当了几种不恰当的角色: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
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
三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捧场人。
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棒极了!”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地方得不到适时引导,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自读自悟不交流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
有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让学生朗读,先是学生一个一个地读,然后读给同桌听,再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盲目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字不提。
3、”谈谈体会”不深刻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文章还没好好读,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
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教师也只好跟着学生天马行空。
4、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分呈;有的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画家、还有的是观众,似乎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了。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策1、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促使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策略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也面临着一些误区和挑战。
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改善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帮助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存在的误区1. 阅读被视作翻译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将阅读视作翻译,即要求学生理解每一个单词和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中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重视单词和句子的理解,而忽视了整个文章的意义和内在逻辑关系。
2. 缺乏实际应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学后即忘,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忽视语境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文章的语境,只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机械式的分析和理解,而忽视了语境对阅读理解的重要作用。
语境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之一,忽视了语境容易导致理解错误和误解。
二、改进策略1. 改变教师角色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传授者和灌输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注重实际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通过开展阅读与写作、口语演练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增强语境意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境对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上下文和背景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语境含义。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整体理解、交际应用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语境意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学习、多媒体辅助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指导学生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当今世界,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方式,读书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语言文字工具,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阅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据实践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那么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预防“功利性阅读”,坚持一个“博”字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
我经常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他们的回答十有八九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
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辅导之类的读物,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作文向导等。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
即便是学习写作,专读作文法也不能奏效。
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习作范例。
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
以作文辅导书为主要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
学生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习作技能技巧速成训练,最多也不过像在澡盆里练习游泳,终究写不出什么大气的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
课外阅读的指导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发展,对学生的阅读作恰当的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像蜜蜂采蜜那样广读博览。
1.给学生讲清道理。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那些学有所成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作家的治学经验,也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身边的例子启发学生,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弄清读书与做学问,写作、生活、做人的关系。
2.教师推荐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相结合。
推荐书目是为了保证学生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定期为学生列出必读书目。
甄别个性化阅读教学误区之我见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此提出。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健全学生的人格,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无穷的生命活力。
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如何使个性化阅读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教学误区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让语文课生动起来了,热闹起来了,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怪现象,走进了很多误区。
一、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自流
有的教师强调学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完全让位于学生,教师扮演着召集者、旁听者、观察者的角色,不能够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的教师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来读去,却缺乏深入的思考与交流,感受!体验!理解都浮于表面"这种偏差强调阅读个体在内容和形式上阅读的自主性,忽视了阅读必须遵循的阅读规律,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变成了漫无边际的自由市场。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句话似乎成了课堂的经典语言,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代表,还有一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众说纷纭之后却无法收回来,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的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
教师只看到了自主的形式,以为让学生畅所欲言就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个性化阅读难现其光芒"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应巧妙设计,面对随时生成的课堂,还需要随机应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与文本进行深层次交流"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作用,对
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探讨不能作壁上观,要适时指导和评价。
二、个性化阅读不是“新、奇、特”
有的教师认为,阅读只有产生新奇的观点才可以称之为个性化阅读,将“个性化”理解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鼓励学生“推陈出新”、“大胆想象”。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思维可能会活跃很多,但如果过了头,剑走了偏锋,在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久而久之,很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些刁钻古怪、性情乖张的学生出来。
这与我们的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不相符的,更不能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而是纵容这些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当好“指南针”,帮助学生辨清方向。
对个别学生钻牛角尖式的个性化解读不要立即封杀,更不能放任其发展,要在肯定其质疑精神的前提下,将其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绝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三、个性化阅读不是一味“捧杀”
提倡个性化阅读,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有时候教师保护过度,对学生的言论一味“捧杀”,这个观点也赞成,那个观点也表扬;这个观点说起来有点道理,那个观点也很有新意……例如,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刷子李》这篇课文中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描写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简洁传神,情趣盎然,极富表现力,洋溢着对劳动者的热爱与赞美。
本文的学习重点可以放在欣赏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方面,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作恰当的评价。
在一次公开课上,授课教师只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结束了文本分析,进入探究的环节:“假如你是刷子李,第一次到某地开始你的事业,你准备怎么推销自己?”“假如刷子李来到了我们这里,你有问题要请教吗,你准备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绝活吗,能给同学们表演一下吗?”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我是刷子李,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到处发广告。
”另一个学生补充说:“必须发影像广告。
”一个学生说:“我要问刷子李,你收徒弟吗?”有的补充说:“请你刷墙可不可以优惠?”学生的绝活表演则变成了魔术比赛。
这样的阅读不给学生预留足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游离于文本之外,学生对文本根本没有形成全面的和正确的认识,能说是个性化阅读吗?这样的“个性”理解与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语文新课程理念倡导对于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教师要珍视,要尊重,造成有的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甚至像上述同学对于文本的错误理解,如果也不提出批评,那就是教师的失职了。
教师不能任由学生用错误的价值观来理解课文,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与扬弃,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予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理解文本的真
正意图,而不是听之任之,违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教学宗旨和目的。
四、个性化阅读不是“图热闹”
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阅读形式的丰富多彩,热衷于制造火爆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肢体活动频繁:演讲、课本剧、采访……多媒体设备应用泛滥,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
这样的课堂看似生机勃勃,热闹非凡,让人眼前一亮,但仔细想想,这只是徒有其表的虚假形式,完全淡化了文本,而将精力花在了教材之外,语文课变得不像语文课。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活跃和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
教师不要只为了“图热闹”,上一堂喧嚣却让学生没有什么收获的阅读课,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是不是能够得到心灵的触动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的感受,形式只是帮助达到这些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忽视了语文课的重要内核,偏重于“热闹”的形式,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感悟阅读方法,强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技巧,拓展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健康的人格。
个性化阅读教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性的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
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语文课堂才会有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J].山西教育,2004
[2]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J].湖北教育,
2004
[3]彭英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J].云南教育,
2004
[4]朱晓敏 .张扬个性放飞潜能――个性化阅读教学例谈[J].湖北教育,2004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