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演讲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许小年:很高兴来到燕山大讲堂。
我非常赞同燕山大讲堂的传统,我们在大学的讲堂,首先坚持批判性,第二是建设性,第三是开放性,第四就是独立性,知识分子一定要独立,否则没有任何价值,我希望燕山大讲堂可以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们觉得批判这个词很有贬义,在英文中这个词是一个中性词,它对现有的结论、现有的观念永远持批判的态度、怀疑的态度,只有这种态度才能推动学术的发展、才能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所以我觉得批判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衰退来得异常猛烈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迟到的衰退"。
目前我们国家经济的情况有多严重? 应该说非常严重。
我最近跑了两趟南方,去了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像广东的东莞、中山,我看到企业减产、停产甚至是关门,大量的工人被解雇, 因为政府不让工厂解雇工人,于是就叫"停薪休假",今年民工返乡潮也提前到来。
外贸出口负增长、发电量负增长、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迅速下降,9-11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也是负的。
经济下滑的速度超乎所有人的预料,包括我在内,我感觉到了衰退的到来,但是没有想到来得如此猛烈, 这也促使我们每一个经济学家的思考,中国经济到底怎么回事、世界经济到底怎么回事?上半年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防通货膨胀,为了把过快的增长速度降下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政策180度大转弯,所有的政策工具都用来保证经济较快增长。
通胀的危险几乎在几个礼拜之间消失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通缩、经济衰退、物价的下跌,失业的上升。
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台了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上信奉凯恩斯主义国家的行列,凯恩斯主义能不能应用在今天的中国呢?这个稍后我会讲到。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经济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难道都是因为金融海啸?都是因为外部原因吗?答案不是这样的,想要理解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下过去几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经济学家许小年:痛苦转型的传统行业有大量投资机会其他亿欧亿欧2016-04-12 10:47[ 亿欧导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①经济下行,遍地都是机会;a)投资回报更高;b)更专注于创新;②勿盲目跟风,要学会独立思考。
a)投资领域集中,是跟风的结果;b)不听信舆论,要独立的分析;c)商业要看本质。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基石资本客户年会上发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题演讲,许小年认为:①经济下行,遍地都是机会;a)熊市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b)经济下行有助于企业更专注于创新;②勿盲目跟风,中国企业家要学会独立思考;a)投资领域集中,是跟风的结果;b)舆论鼓吹的潮流,不完全可信,要扎实、独立的分析;c)互联网思维的“去中介化”并不是万能,商业一定要看本质。
以下为许小年教授的演讲(部分):经济下行,遍地都是机会现在的形势,并不意味着我们企业没有投资机会,现在遍地都有机会,投资机会比以前还好。
我非常钦佩投资界的圣人巴菲特,他就是喜欢熊市,因为牛市资产价值太高,他喜欢的股票,总是在熊市时大量购买,他重视的是投资回报的高低。
所以看来没有机会的时候可能蕴藏了巨大的机会。
虽然我们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挣扎,但是必须要看到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起码有了基本的产权保护,已经有了《物权法》,反观计划经济条件下,产权是没有保护的。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市场资源配置和民营企业起码有了半壁江山,在就业方面,民营企业远远的超过了半壁江山,创造了80%的就业机会,GDP 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税收也最高也到过50%,这是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的成就。
就在有限的产权保护下,就在这半壁江山中,我们可以做很多事。
现在因为经济下行,实际上是一个好的时机。
经济上行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没有人想到创新,没有人想着研发投资,只有少数企业去想去做。
华为几十年研发投入,从来没有松懈过,才造就它今天的市场地位——不是全国市场地位,而是世界市场地位。
来源:天和网许小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供给2013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于当地时间23日在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开幕,许小年在“2020年中国-愿望与现实的碰撞”分论坛发表演讲。
许小年认为,我们受凯恩斯主义影响太深了,一说老说需求方,其实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键不在需求方,关键是在供给,回顾一下中国的改革,我们高速不是因为改革使供给方的效率。
许小年还表示,政府自己给自己做手术咱们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也发生过,但这几年日子好过了,所以,政府自己改自己非常困难。
改革如果离开了民众的参与,将一事无成。
如果真想改革要开放媒体。
以下为文字实录:许小年:收入倍增计划实现起来我觉得是比较有困难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一提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我们受凯恩斯主义影响太深了,一说老说需求方,其实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键不在需求方,关键是在供给,回顾一下中国的改革,我们高速不是因为改革使供给方的效率…大家现在一说城镇化比较困难就是因为…,老百姓的收入怎么提高。
第二个因素就是收入分配,刚才马行长已经讲了,收入分配过去的几年间是有利于政府,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方面要做出比较大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
你动政府的收入吗?你怎么动?你动央企的收入吗?你怎么动?但是如果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不下降,居民的收入就上不来,拿什么拉动消费?现在的改革是说的多做的少,甚至基本不做,这种要谈到什么时候。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主要的改革任务?太多了,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部门是背道而驰的,要是不改革,有关部门要继续把它缩小,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应该是真正做到,财政和税收改革政府占国民收入的比过去15年间越来越高,从百分之十几一直上升到去年的30%,如果我们把预算外收入…官方文件从来都说是改革,但是我们实际看的政府在做的事儿是不改革。
马行长刚才讲的所有的企业应该有公平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现在,当然,这不是马行长说的,我说的,现在明显的不公平,现在明显对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不公平,有些市场只能过气来做,为什么?有什么道理吗?这也是改革的一方面,非常重要的,现在要司法改革,你的司法要独立,要保护产权,否则的话私人企业家天天想着是到海外移民,转移资产出去,谁投资去做经济?改革各方面的任务,十年不改革的结果积压到今天已经是历史欠账太多了,再不做,同志们,时间来不及了!金融改革刚才讲的利率市场化也是一项改革的措施,金融行业的改革首先要改革准入,金融准入,金融市场的准入现在是受到政府非常…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中小企业的融资为什么呢?因为适合中小企业,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它的市场进入政府管理的太紧了,急需把它放开,这是一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网易财经读书会许小年演讲网易财经读书会许小年演讲网易财经读书会许小年演讲文章导读:我们没必要工作,央行印钞票,每人拿着一大摞子扛回家就是了,我干什么在这讲课?我有毛病?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讲课,要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价值之后才能获得收入。
你们为什么要工作?你们要创造价值,否则你们没有收入。
刚才维迎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我做一点补充和说明。
经济学研究什么?我们现在讨论的经济政策是不是有那么重要,我想用一下维迎刚才在这里给大家展示过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非常说明问题。
我没有看到过gdp的曲线,但是我看到过全球人口,芝加哥沃格教授做的,都是一个意思,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我们所知的人类历史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财富创造和全球人口长期停滞不前,刚才维迎讲了,99%的时间,财富的创造、人的生活水平,全球人口长期停滞不前,它发展的轨迹基本是一条很平坦的斜线,斜率很小。
但从16、17世纪开始,转折点出现在这样一段时间,晚一点的话是17世纪,第二次农业革命,到了18、19世纪时,我们都知道这是工业革命。
你大致可以把人类历史分成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财富的创造长期停滞不前,生活水平和财富积累、全球人口长期停滞不前,要是从猿人的头盖骨开始算起,这样的历史有几百万年时间,如果是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史,从埃及计算起,大概是7000多年,在漫长的7000多年时间中,财富的增长沿着这样一条曲线上去。
到了17、18世纪之后,这是人类文明史的第二个阶段,财富飞速增长,它的运行轨迹和第一个阶段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把第一个阶段看成略微上斜的一条线性,在第二个阶段,人类文明的发展、知识的积累、财富的创造是指数的上升。
经济学研究什么?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经济学大部分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叫主流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它研究的不是为什么人类在17、18世纪时出现了增长转折点,为什么在经历第二次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财富指数型上升的势头可以一直保持下去,为什么?所以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凯恩斯说,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它的稳定性。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我今天讲的是全球经济的重新平衡,这个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
虽然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它的余波好像是渐行渐远,但金融危机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困扰着我们的经济。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经过了这次金融危机,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它的经济经过了深刻的调整,所以现在美国的经济正在走出谷底,向好的方向发展。
而在金融危机的这几年中间,我们是采取了错误的政策,结果是浪费了一次金融危机,错过了一次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我们现在正在尝到苦果。
当欧美经济逐渐恢复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整个的发展趋势正好是另外一个方向,是逐渐的下滑。
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我今天在这里讲的结构,结构是关键词。
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说引起的,那么这个结构失衡引起的话,你不可能用输血、输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必须要用结构的调整来修正过去的结构失衡。
欧美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由于它比较市场化,所以它进行了深刻的调整,它在逐渐的走出谷底。
大家已经看到了,美国的股市是向好的,美国的失业率正在下降,原因是什么?原因跟政府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跟奥巴马政府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跟美联储的救市活动也没有多大关系,原因是市场机制发挥了作用,市场在自发的进行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到位之后,经济就要恢复。
我们国家正好相反,我们拒绝结构调整,我们害怕结构调整带来的短期痛苦,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拖延、推迟结构调整,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我们现在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非常尴尬的境地。
再往下走下去,松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已经没有多大的执行空间,通货膨胀就会无法收拾。
所以我们看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银行一直在紧缩货币、紧缩银根,企业逐渐的感到紧缩银根带来的寒冷,企业的贷款逐渐困难。
再往下走,高速度的发展中国经济,单纯的靠宏观政策已经不行了,退也不想往下退,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政策的紧缩,虽然在不断的进行,但是我认为它的幅度和频率都不够,不足以扭转社会上的和市场上的通货膨胀的预期。
许小年杭州金融论坛演讲纪录(2013-06-21 07:40:00)转载▼标签:分类:经典转载财经注:许小年阐述了部分事实,但很多观点只是“中国梦”。
在高度畸形的体制下,以伪市场经济机制图谋经济结构改革,就是痴人说梦。
美国灵活的市场机制创造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州为代表的高科技持续创新企业的重新涌现,以德州为代表的旧能源产业的新生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大幅下降,以及制造业回流。
对比美国,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中国除了卖土地、卖资源。
卖祖宗的遗产,还能做什么?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观点也很多,如:越是在宏观形势困难时,越是好企业表现的时候。
一个好的企业,应该在经济向上时作好,最关键时在冬天要活下去。
最可怕的是,春天到了,你不在了。
一、中国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持续性衰退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确实是很不乐观。
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目前经济数据的走弱、增长速度的下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我认为这是一种结构性的衰退,跟大多数经济家理解周期性衰退不一样。
周期性衰退,跟冬天到了得了感冒一样,过段时间就好了。
但是结构性衰退,是内部得了炎症,如果不动手术,光吃药是好不了的。
结构性失衡失衡为何会带来持续性的经济衰退?首先要解释为何中国的经济衰退是经济结构性失衡引起的衰退,哪些方面失衡了?1、需求方投资需求和消费的失衡消费不足,首先我不认为是需求疲软造成的。
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就象很多发烧一样,发烧只是表面现象,内部有炎症才是实质。
目前政府和企业都热衷于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占到了50%,而消费拉动只是占到35%至于为何会需求不足,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总结:国富而民穷是也)2、投资导致产生增长超过国内购买力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大多产能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产品该卖给谁?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现在企业就自然的投资需求不足。
许小年: 寒冷的冬天还在后面:许小年: 寒冷的冬天还在后面许小年: 尊敬的各位来宾,早上好。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关于中国经济和市场的一些看法。
在我开始讲之前,我希望跟媒体界的朋友打一个招呼,报道是可以的,但是希望准确报道。
许小年: 很抱歉,我今天讲的和我们上海证券的主题有一些出入,我讲的可能不太合适宜。
我把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况称为是“倒冬暖”,我们现在都喜欢说“倒春寒”,我感觉是“倒冬暖”,目前短暂的复苏只不过是春天刚刚开始的回暖,寒冷的冬天还在后面。
许小年: 我讲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判断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首先要把这次经济危机来龙去脉搞清楚,只有分析了这次的经济危机的成因,我们才能够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我们都喜欢听结论,不喜欢分析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不搞清楚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我们就看不清楚中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未来复苏的方式。
所以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解释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许小年: 第二部分是因为经济的“倒冬暖”为什么一季度的数据只是在“冬天”过程的一个回暖。
第三部分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全球性,所以它的复苏也应该是全球性的。
中国既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率先反弹。
正好相反,我感到率先反弹的有可能是美国经济。
原因在于,西方经济自2007年中,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而我们这里的调整,只进行了一小部分,由于政府的政策,被延缓甚至被阻止。
所以调整进行的越缓慢,复苏到来就会越迟。
西方我们看到,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是现在还没有见底。
最后是结论。
许小年: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次金融危机,这次全球的衰退和战后的历次危机也罢、衰退也罢,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1980年代,我们曾经在拉美看到过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在1990年代我们在东亚看到过亚洲金融危机,所以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陌生的,金融危机引起了经济衰退,在战后的历史上我们也多次见过,但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的不一样,不仅在于它的深度和范围,而且在于它的性质,在于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之后,所产生的金融危机。
许小年改革历史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改革历史的思考和见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其中许多成就都离不开改革者们的不懈努力和智慧。
今天,我想特别谈谈许小年先生对改革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许小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改革开放先行者之一,他在改革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曾经说过,“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全局性的革命。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对改革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在改革的浪潮中,许小年先生始终坚持不懈地推动着改革的进程,他敢于挑战陈旧的体制和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为我国的改革事业贡献了力量。
许小年先生的改革思想和实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他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强调改革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和风险应对。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困难。
其次,他强调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全局性,指出改革需要系统思维和整体规划,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最后,他强调了改革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认为改革需要吸纳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不能封闭自守,更不能排斥异己。
正是因为有了许小年先生这样一批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改革者,我们才能够在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
许小年先生的改革精神和改革实践,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许小年先生的改革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不断完善改革机制,不断推动改革进程。
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担当责任,为我国的改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改革的春天,迎来改革的成功。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让企业重回舞台当中,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放松和解脱管制,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中国企业家网】12月5日2点左右,嘉宾们全体起立,把掌声献给了台上的演讲者许小年。
在2010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主题午餐会上,许小年以企业家精神为题,以严厉的批判展示了对未来的热切期望,“让企业重回舞台当中,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放松和解脱管制,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
以下为许小年发言内容:我今天的主题是“企业家精神的衰落以及重振”。
可以看到,在社会上有两股浪潮,这在各个媒体上都有过广泛的报道,一个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一个是海外移民。
在移民的人群之中有官员子女、有成功企业家以及他们的子女,这两股浪潮再清楚不过的表明,在中国企业家精神正在衰落之中。
国企只有管理者没有企业家在这里我想做一个定义上的说明,我指的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虽然有大量的优秀管理者但是那里没有企业家。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具有敏锐眼光,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需求,甚至创造社会需求;他们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能力,能够组织资源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发和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以个人的声誉和资产承担失败的后果,他们也以个人的名誉和资产赢取成功的收益。
这个意义来讲,国有企业仅有管理者没有企业家。
当我们看到企业家精神在中国衰落,必然要问原因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强势政府的兴起是当前企业家精神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主角原本是企业和民众,而企业的灵魂又是企业家。
近年来改革停滞不前,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之下政府从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变为游戏的参与者。
不仅国有企业政策、法律、资金、资源、意识形态优势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政府各部门也对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进行干预。
干预突出的案例就是房地产,几乎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的行政干预手段都已经在房地产上使用过了,而且是在很短的时间里。
经营环境恶化导致实业转向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市场活动这样的干预增加了企业负担,搅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预期的稳定,提高了未来不确定性。
许小年演讲谈企业创新:聚焦业务定位少跨界,干别人干不了的近两年,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甚至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企业毕竟怎么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才能面对挑战照旧处之泰然?闻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近日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工业化基本结束,经济和企业处于后工业化时代。
“在后工业化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资源整合,而是创新力量。
”那么,企业毕竟应当如何创新呢?许小年给出了三点建议:1、聚焦定位。
由于人的精力、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聚焦在特定领域中,才能形成技术上的积累,从而取得突破。
2、差异化的错位竞争。
过去企业的想法是“别人能干什么,我也能干”,现在要换个思路了,“别人不能干的我也能干”。
3、高度关注技术。
在诸多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
以下是许小年演讲的内容精编:01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经过40多年的进展,大约在2023年前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性转型期,工业化基本结束,经济和企业处于后工业化时代。
在这个阶段,资本积累速度明显放缓,投资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引擎,曾经的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衰减乃至失效。
在产能普遍过剩的状况下,刺激投资的政策失去意义,徒然增加没有任何效益的闲置产能而已。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基本饱和,产品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愁卖,增量市场快速消逝,企业无法像过去那样,依靠扩张产能实现自己的进展。
以机动车为例,2023年起,全国的机动车销售量已经变为了负增长,并且从那以后连续三年都是负增长。
而在2023年之前的工业化阶段,机动车销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0%,在那个时候,只要生产线的车组装好了,开出去就能卖掉,车厂无论怎样经营都能盈利。
增量消逝后,企业面对特别激烈的存量市场争夺,不得不从竞争对手那里虎口夺食,这个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在市场普遍饱和的状况下,如何摆脱逆境?企业要么开拓新的市场,要么在现有市场上抢夺更大份额。
许小年演讲我今天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房地产问题,从宏观经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的预测是,这不应该是预测应该是感觉,这个GDP增长速度,今年会逐渐下降,下降的趋势会一直延续下去,一直到我们什么时候认真认真的采取改革的措施,才能扭转这种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这么讲?是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外部的需求,在继续恶化,欧债危机旷日持久,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美国的经济虽然已经透底,但是什么时候进入可持续的复苏,现在还看不清楚,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国内的投资跟着就下来了,因为过去我们相当部分的投资是为了外部的需求,当外部需求的潮水退下来以后,我们这个经济增长模式-------就是多年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所带来的后果,现在清晰无误的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各个行业的大量过剩产能,我们现在看到大量钢铁库存的积压、煤炭库存的积压、水泥库存的积压,资本品基本上都处于过剩产能这样的状态,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很高速度的投资增长,在这三大需求中,这两块都没有,近期不可能很快恢复的情况下仍把期望寄托在消费上,我想说的是消费者不是我们的佣人,你想用的时候招来了他就能够为你服务,我们在理财界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过去三十年我们不理消费者,今天我们想用消费者来救急,这是不可能的,要想消费能够撑住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这一块要有收入和财富的支撑,没有收入和财富的支撑,消费不可能补上这一块,在需求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传统的增长模式就是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它的潜力已经耗尽,它的红利已经耗尽,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主要是结构性的,主要是反映经济模式转变的痛苦的过渡阶段,是体制性的,而非是周期性的在现有的框架下,在现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下做文章,无法突破困境,无论政府在下半年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我热为这个经济下滑的趋势不可改变,同时我也认为政府不会也不应该在出台四万亿二点零,出台也没用,如果政府再次启动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小刺激,小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些财政指出只是会增添更多的过剩产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作用,而在银根的放松方面会把刚刚控制住的通货膨胀再叫回来,通货膨胀将卷土重来,所以我认为政府不会出台大规模的测正和货币刺激计划,即使出台了也没有用,也没有用,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号称四万亿,可是别忘了,2009年银行新曾贷款10万亿,2010年新增贷款8万亿,我们投入了如此多的资源,也只不过换来几个月的GDP增长的反弹,今天我们要投入多少资源才能扭转这种由于经济结果问题出现增长速度的下滑,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要过多的希望于政策,宏观政策必须以改革为主导,释放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需求,这才是我们突破困境的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如何释放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需求,必须在思想上要放弃大政府强干预思路,回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的道路来依靠民众,依托市场,而不是依靠政府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寻找新的需求,那么,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的需求在什么地方?刚才两位讲演者也讲到过了,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
城镇化还有巨大的潜力,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数字,官方数字是50%,实际上有些学者估计,官方数字高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因为这个50%包括了至少1亿6千万常住城市的农民工,我们知道这1亿6千万的农民工实际上并没有融入城市的经济,也没有融入城镇的社会。
所以把这些因素扣除掉,我们真实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这和欧美国家相比,那是低了一半,就和日韩相比离他们70%—80%的水平还相差很远,如果我们能过采取措施,提高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能够创造出多少新的需求,要多盖多少房子,要多建多少商店、医院、学校、公共设施、公共服务。
第二个方面。
新的动力和新的需求就是我们经济的转型和创新。
I am to explore the real estate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macroscopicaleconomy toda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cro economics, our prediction is, this should not beforecast should be feeling, the growth rate of GDP, will gradually decline this year, a downward trend will continue, until what time are we in earnest to reformmeasures, in order to reverse the downward trend. Why do you say that? Because we have seen externaldemand, in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continues to worsen,delay for a long time, can not be resolved in the short term, America economy has the end, but what time into a sustainable recovery, now still not clear, in the distorted the weak condition,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goes down,because in the past we have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investment is to external demand, when external demandtide down,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of our economic growth mode - is for many years toinvestment led it brings, is now unmistakable in front of us,this is each industry excess capacity, we now to see a large number of steel inventory backlog, the backlog of cement coal inventory, inventory backlog, capital goodsbasically is overcapacity in such a state, in the case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there can be no investment growth is high speed, in this three big demand, these twoare not, the recent not likely fast recovery situation stillcount on consumption, I want to say is that the consumer is not our servants, you want to use the time bring him We can serve you, we often speak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a saying, you are not a financial ignore you, we ignore the consumers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today we wantconsumers to emergency, this is not possible, toconsumer to support external demand and investmentdemand down the block to have wealth and incomesupport, no income and wealth, the consumer may notcatch up on this one, in the demand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at what?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growth isinvestment driven growth model, its potential has beendepleted, the dividend has run out, we are facingeconomic growth rate of decline is mainly structuraltransition stage, mainly reflects the economic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painful, is a system of, notis periodic in the existing framework next, the exist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unable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regardless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second half to take a macro policy what, I fell into the hoteconomic trends do not change, I also believe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not and should no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our trillion and two, no introduction, if the governmentto start again stimulative fiscal policy, we now see is asmall stimulus, the small size of the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the finance that will only add more excess capacity,in addition, no other role, while in the relaxation of the monetary policy will just control the inflation will call back,inflation will stage a comeback, and so I think thegovernment will not introduce large-scale testing and monetary stimulus plan, even if the introduction of no useToday, I was from a macroeconomic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real estate issues, from the macroeconomic perspective, our forecast is that this forecast should not be feeling the GDP growth rate will gradually decline this year , the downward trend will always continue until we take seriously when serious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reverse this downward trend. Why do you say ? Because we have seen external demand continues to deteriorate , the protracted debt crisis can not be solved in the short term , although the U.S. economy has been through the end , butwhen entering a sustainable recovery is still not clear , in distort the case of weak domestic investment to follow it down, because a considerable part of our past investments to external demand , external demand when the tide after stepping down , our economic growth model is years ------- consequences of an investment -led economic growth model it brings , is now clear and unambiguous in front of us , this is a lot of excess capacity in various sectors of energy, we now see a lot of steel inventory backlog , inventory backlog of coal , cement stocks backlog, capital goods are basically in a state of excess capacity in the case of overcapacity , there can be a high rate of investment growth in these three demands , these two are not, can not be quickly restored recently the case is still under the expectations pinned on the consumer , I want to say is that the consumer is not our servant , when you want to use will be able to provoke him to serve you, we often speak a word in financial circles is called, you do not ignore your financial wealth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we ignore consumers , today we want consumers to an emergency , it is impossible ,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hore up consumer demand and investment demand fell outside this one , we need revenue and wealth of support , no income and wealth of support , spending can not make up this piece, the needs analysis we conclude what is it ?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growth is investment -driven growth model, its potential has been exhausted, it 's bonus has been exhausted, the current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we are facing major structural decline , mainly reflecting the painful economic transition paradigm shift stage, institutional , rather than cyclical under the existing framework , under the exist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to make a fuss , you can not overcome difficulties, no matter what kind of government macroeconomic policy in the second half , I was hot the downward trend in the economy can not be changed , but I also think tha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and should introduce four trillion 2.0 , the introduction is useless if the government starts stimulative fiscal policy once again , we are seeing now is a small stimulus small-scale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 which will only add more financial pointed out excess capacity , in addition, there is no other role, and in terms of the money supply will just relax inflation under control then told to come back, currency expansion will come back , so I think the government will not introduce a large-scale test positive and monetary stimulus , even i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 use, no use, in 2009 , we called the four trillion , but do not forget, 2009 the new bank had loans 10 trillion in new loans 8000000000000 2010 , we have invested so many resources , it is only a few months in exchange for a rebound in GDP growth , and today we have to put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to reverse this due economic decline i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results of the problem , so I think we should not hope for too much on policy , macroeconomic policies must be oriented reforms , the release of a new growth momentum , create new demand , this is our most effective breakthrough dilemma way , then , how to release a new growth engine , creating new demand must be ideologically strong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o give up the big ideas, the road back to Deng Xiaoping's reform and opening to rely on people , relying on the market , rather than relying on the government to find new economic growth, to find new demand, then , where the new growth point ? new requirements in place? Just two speakers have talked about before, I also agree with their point of view . Urbanization, there is a huge potential, in 2011 China 's urbanization figures , the official figure is 50 percent , in fact, some scholars estimate that the official figures overestimat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 because the 50% include at least 160 million city resident migrant workers , we know that 160 million migrant workers did not act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ity's economy , there is no social integration towns. Therefore, these factors deducted , our tru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less than 40 %, which compared to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 it is the lower half , just as Japan and South Korea compared to 70% -80 % from their levels are very far If we can live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 we can imagine how much can create new demand , the number of houses to be more cover, how to build more shops, hospitals , schools, public facilities, public services.Second aspect . New impetus and new demand is ou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